高等教育心理学

高校教师《高等教育心理学》真题精选2

单选题 1/66
1.

某学生具有外向、直爽、精力旺盛、反应迅速、情绪发生快而强、急躁容易冲动等特点。据此,可以初步判定该生的气质类型属于( )。

  • A 胆汁质
  • B 粘液质
  • C 抑郁质
  • D 多血质
单选题 2/66
2.

奥苏伯尔提出的解释遗忘原因的理论是( )。

  • A 痕迹衰退说
  • B 干扰说
  • C 动机说
  • D 同化说
单选题 3/66
3.

自我体验是( )的情感成分,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产生,反映个体对自己所持的态度。

  • A 自我认识
  • B 自我调节
  • C 自我意识
  • D 自我控制
单选题 4/66
4.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提出假设,然后验证假设并做出结论的教学策略是( )。

  • A 合作学习
  • B 发现学习
  • C 情境学习
  • D 指导学习
单选题 5/66
5.

心智技能的特点有( )。

  • A 抽象性、形象性、简编性
  • B 抽象性、形象性、延伸性
  • C 观念性、内潜性、延伸性
  • D 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
单选题 6/66
6.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分为一般( )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两个方面。

  • A 教育效能感
  • B 教学效能感
  • C 社会效能感
  • D 效能感
单选题 7/66
7.

学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 )。

  • A 词汇学习
  • B 符号学习
  • C 概念学习
  • D 命题学习
单选题 8/66
8.

在几种重要的学习理论中,“认知一结构”论的提出者是( )。

  • A 桑代克
  • B 布鲁纳
  • C 奥苏伯尔
  • D 苛勒
单选题 9/66
9.

( )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 A 凝聚力
  • B 反思
  • C 后悔
  • D 成长
单选题 10/66
10.

刘晓明同学近来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没有任何情感反应,不洗澡不换衣服,缺乏行为动机与目的。那么他的心理障碍应该属于( )。

  • A 感知障碍
  • B 思维障碍
  • C 意志障碍
  • D 情感障碍
单选题 11/66
11.

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者是( )。

  • A 柯尔伯格
  • B 加德纳
  • C 推孟
  • D 比纳
单选题 12/66
12.

数学教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要学习看清题目,必要时可以画一些示意图,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

  • A 牢记住题目内容
  • B 很好地完成对问题地表征
  • C 有效地监控解题过程
  • D 熟练地使用计算技能
单选题 13/66
13.

布鲁纳的学习过程的第三个阶段是( )。

  • A 转化
  • B 获得
  • C 评价
  • D 同化
单选题 14/66
14.

( )是指为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 A 学习动机
  • B 学习方法
  • C 学习活动
  • D 学习心理
单选题 15/66
15.

如果教师喜欢某些学生,对他们抱有较高期望,经过一段时间,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爱护和信任,会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诱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这说明( )。

  • A 师爱具有激励功能
  • B 师爱具有感化功能
  • C 师爱具有调节功能
  • D 师爱具有榜样功能
单选题 16/66
16.

认为可以通过背诵古典语言(拉丁语、希腊语、古汉语)和解答数学、自然科学中的难题来提高大学生学习迁移能力的观点属于( )。

  • A 关系转换说
  • B 经验泛化说
  • C 形式训练说
  • D 相同要素说
单选题 17/66
17.

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 )。

  • A 正相关关系
  • B U型关系
  • C 倒U型关系
  • D 负相关关系
单选题 18/66
18.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

  • A 教师教学
  • B 教师教育
  • C 学生学习
  • D 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
单选题 19/66
19.

教师在授课中的语言应尽量做到抑扬顿挫、轻重有落,这是运用了哪个感知规律?( )

  • A 组合律
  • B 活动律
  • C 差异律
  • D 强度律
单选题 20/66
20.

在人际交往的( ),谈话开始广泛涉及自我的许多方面,并有较深的情感卷入。

  • A 定向阶段
  • B 情感交流阶段
  • C 情感探索阶段
  • D 稳定交往阶段
单选题 21/66
21.

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得行为,最合适得安排应该是( )。

  • A 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 B 规定每周看电视得适当时
  • C 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的行为
  • D 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单选题 22/66
22.

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 )。

  • A 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
  • B 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
  • C 生存动机与生活动机
  • D 交往动机与荣誉动机
单选题 23/66
23.

有机体学会对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行为反应,巴甫洛夫称其为( )。

  • A 刺激泛化
  • B 刺激分化
  • C 刺激比较
  • D 行为强化
单选题 24/66
24.

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三阶段是( )。

  • A 社会自我
  • B 心理自我
  • C 生理自我
  • D 精神自我
单选题 25/66
25.

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常用于( )。

  • A 发现学习
  • B 接受学习
  • C 个别化学习
  • D 掌握学习
单选题 26/66
26.

大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需要动机、意志特征、理想及政治思想等进行深入的分析,这说明其自我概念具有( )的特点。

  • A 稳定性
  • B 概括性
  • C 完整性
  • D 丰富性
单选题 27/66
27.

在教学中不断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以便突出本质属性的方法称为( )。

  • A 变化
  • B 改变
  • C 变式
  • D 突出
单选题 28/66
28.

( )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过程。

  • A 教学反思
  • B 教学监控
  • C 教学计划
  • D 教学设计
单选题 29/66
29.

我国对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和测验技术进行研究、认识和清理批判是在( )。

  • A 教育心理学的改造期
  • B 教育心理学的繁荣期
  • C 教育心理学的破坏期
  • D 教育心理学的新生期
单选题 30/66
30.

下列哪项属于认知的实例( )。

  • A 学生在考试之后能准确的预测自己的分数
  • B 学生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
  • C 学生在阅读时遇到难点停下来思考,或回到前面重新阅读
  • D 利用复述策略记忆
判断题 31/66
31.

非正式群体对正式群体只会产生消极的影响作用,不可能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 )

  • 正确。
  • 错误。
判断题 32/66
32.

布鲁纳的理论常被称之为“认知—发现说”或“认知—结构说”。( )

  • 正确。
  • 错误。
判断题 33/66
33.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强调,教学应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他所指的学科基本结构,其实就是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态度和方法。( )

  • 正确。
  • 错误。
判断题 34/66
34.

教师的人格威信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而且还可以弥补教师自身能力的某些不足。( )

  • 正确。
  • 错误。
问答题 35/66
35.

简述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

问答题 36/66
36.

简述大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问答题 37/66
37.

简述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

问答题 38/66
38.

简述心理学如何为教学过程科学化提供依据。

问答题 39/66
39.

简述创造性思维的心理训练内容。

问答题 40/66
40.

“韦克斯勒智力测验量表”是目前影响较大、运用较广的智力测验量表,它由操作量表和( )两个分量表构成。

问答题 41/66
41.

简述“名片效应”的基本内涵。

问答题 42/66
42.

梅耶认为,学习策略就是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和( )的一切活动。

问答题 43/66
43.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应包括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健康。1989年,又在健康的含义中增加了( )的健康。

问答题 44/66
44.

气质一般可以分为胆汁质、( )、粘液质和抑郁质等类型。

问答题 45/66
45.

因材施教的心理学依据有哪些?如何因材施教?

问答题 46/66
46.

以大学生“考研”为目标,用动机期望理论揭示大学生考研的不同动机强度。

问答题 47/66
47.

学生学习了m(a+b)=ma+mb后,错误地得出lg(a+b)=lga+lgb,这在迁移心理学中称为( )。

问答题 48/66
48.

简述性格的基本特征。

问答题 49/66
49.

人的心理是一个( ),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问答题 50/66
50.

简述学习与教学中的感知规律。

问答题 51/66
51.

简述促进学生学习迁移的主要教学措施。

问答题 52/66
52.

试述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教育意义。

问答题 53/66
53.

教学监控能力具有能动性、普遍性和( )性。

问答题 54/66
54.

规则学习主要有两种学习方式,发现学习和( )。

问答题 55/66
55.

杜威的问题解决模型认为解决问题一般包括五个步骤,依次是失调、诊断、假设、推断、( )。

问答题 56/66
56.

简述大学生如何比较全面地认识自我。

问答题 57/66
57.

简述大学生认识自我的基本方法。

问答题 58/66
58.

按照柯尔伯格的研究,能够根据行为是否有利于维护习俗秩序,是否符合社会舆论、大多数人的愿望进行判断,表明个体的道德发展水平处于( )阶段。

问答题 59/66
59.

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景和( )三个不同阶段。

问答题 60/66
60.

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一般包括认知阶段、动作分解阶段、动作联系阶段和( )。

问答题 61/66
61.

心智技能的分阶段形成包括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和原型( )。

问答题 62/66
62.

个体心理是指个人所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所发生的心理现象。它包括( )、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

问答题 63/66
63.

我国心理学家对学习的分类是( )、技能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问答题 64/66
64.

举例说明如何培养与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问答题 65/66
65.

大学宿舍生活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小黄晚上、早晨都喜欢打开窗换换新鲜空气,而其他室友却觉得小黄存心让她们生病,一起指责他;晚睡的学生不愿关灯,或是“煲电话粥”不注意控制音量,或是用电脑时还用音箱,或是键盘声很大,惹得早睡的学生甚是恼怒。第二天,早起的同学有意无意提高洗漱声音,吵醒还在睡梦中的室友。

结合案例,举例说明如何在宿舍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问答题 66/66
66.

人的心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感)过程和( )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