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反映孔子教育公平思想的名言是( )。
有教无类即指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尽管不同历史时期,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有所不同。但不同历史时期,也存在着共同的教育伦理关系,表现出教师职业道德的( )。
教师职业道德的继承性体现在: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长期的教书育人中不断总结提炼出来的,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形态中都是存在的,是能够被沿用的。
“真实的集体”的提出者是( )。
“真实的集体”这一概念是马克思提出的。
曾指出“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是( )。
梅贻琦担任清华大学校长期间,提出“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治校格言。
从伦理学的角度看,教师要公正地对待学生,首要的是( )。
教师要公正地对待学生首先要尊重和信任学生。
“没有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就没有教育。”这句话是( )说的。
美国学者博尔提出教育的三本护照理论,一本是证明一个人的事业心和进取精神的,一本是职业性,还有一本指的是( )。
柯林·博尔提出了21世纪新的教育哲学观念,未来的人都应该具有三本“教育护照”:第一本是学术性的“教育护照”——反映其学术能力;第二本是职业性的“教育护照”——反映其职业能力;第三本是创业性的“教育护照”——证明其事业心和开拓技能。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最高标准是( )。
人的全面和自由的发展,是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最高标准。
调整教师与物欲诱惑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是( )。
调整教师与物欲诱惑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是廉洁从教,高校教师一定要沽身自好,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为学生做出表率,达到身教与言教的统一。
一位高校教师在承担大量教学工作,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同时,还应学生的邀请,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义务给学生搞咨询、办讲座、当顾问,受到学生的欢迎。但由于受到现行教师评价体系的限制,这位老师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利益、荣誉等鼓励。
请从职业道德的角度对此做出评论。
这位教师这样做,真正做到了教书育人。义务为学生提供所需要的服务,表现了这位教师对学生的爱和责任。
没有得到相应的利益、荣誉,说明现行的教师评价体系是不完善的。一方面,我们应该及时进行教师评价体系的改革,鼓励广大教师教书育人,另一方面,教师也应该淡泊名利,无怨无悔,把为学生服务,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看作是最有价值的事。
试述教学工作中的道德要求。
(1)确立科学的教学理念。科学的教学理念有着自身的鲜明特征:①教学对象的主体性;②教学目标的发展性;③教学要求的全面性。
(2)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①教师要有扎实的科学专业知识;②教师要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素养;③教师要掌握教育的心理科学知识;④要学而不厌,锐意进取;⑤保持自身魅力。
(3)提高教育专业能力。①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②教师把握教材的能力;③教师的教育教学组织能力。
(4)注重全面教学改革。①确立主动性教学的价值追求;②建立整体性教学目标模式;③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中心设计教学方法系统。
(5)进行合理的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的意义是使教学活动成为主体性强的活动——自觉能动性、科学能动性、科学创造性。当前教学评价的改革应有利于对学生综合本质的评价,有利于考核学生的个性发展水平,有利于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结合自己的思想实际谈谈你对教师人生价值的理解。
人生价值是一个人对他人、集体和社会的贡献和奉献。人生价值可以通过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教育价值、科学文化价值、道德价值等多方面的途径或形式表现出来。教师的人生价值主要是通过教育价值来体现和实现的。
教育价值就是培养人、发展人、完善人的价值。一个教师人生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健康的发展。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教师自己的素质就要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教师确立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对端正工作态度,自觉加强职业道德修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
什么是他律?什么是自律?师德修养时,如何将两者结合?
(1)他律是指道德主体在接受道德的有关原则、规范和要求的过程中,处于被动的位置,其意志受到外在因素的干扰和驱使,把追求道德之外的目的作为行为准则。
(2)自律是指道德主体在道德实践过程中能严于律己,自觉主动地内化道德的有关原则、规范和要求并自觉地付诸行动。具有自律性的人往往不受外在环境和因素的干扰,依靠道德信念,凭自己的良心追求道德目的和道德境界。
(3)他律和自律是师德修养过程中的两个不同阶段,但二者又有相互关联作用。这种关系表现在他律是自律的前提和基础,自律是他律的发展和升华。大学教师的师德修养必须坚持以他律为基础和前提,以自律为目标和境界,坚持他律和自律的结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①正确认识师德修养过程中他律和自律关系的意义;
②大学教师在师德修养过程中,要重视他律阶段的积淀和发展;
③加强师德修养要努力由他律向自律转化;
④在他律和自律的结合中,大学教师的师德修养还要突出师德实践环节。
高校教师如何对待有益竞争?
要以有道德的手段参与教师集体中的竞争。
(1)竞争的手段必须符合道德;
(2)应妥善处理好教师集体中竞争和协作的关系;
(3)教师要有一种开拓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
什么是他律?什么是自律?二者哪个更重要?
(1)他律是指道德主体在接受道德的有关原则、规范和要求的过程中,处于被动的位置,其意志受到外在因素的干扰和驱使,把追求道德之外的目的作为行为准则。
(2)自律是指道德主体在道德实践过程中能严于律己,自觉主动地内化道德的有关原则、规范和要求并自觉地付诸行动。具有自律性的人往往不受外在环境和因素的干扰,依靠道德信念,凭自己的良心追求道德目的和道德境界。
(3)他律和自律是师德修养过程中的两个不同阶段,但二者又有相互关联作用。这种关系表现在他律是自律的前提和基础,自律是他律的发展和升华。二者同等重要。
阐述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最近的调查结果显示,“89.1%的人感叹当今好老师不常有,66.7%的人感觉当下大学生不认真上课情况普遍”,《中国青年报》指出,当下“老师混课时,学生混学分”是很多大学课堂上老师与学生心照不宣一起走过场的尴尬现实”。
某校新闻专业广告策划课的任课教师强调要加强课堂的互动性,把课程生动权交给学生,他的课被其学生总结为“老师侃大山+学生课堂报告+播放动画片”之三段。因为该课程期末不需考试,只要交一篇论文,且教师给分很“厚道”,学生虽然觉得学不到东西,但也不愿退课。
许多二线高校明确规定各职级教师必须按一定频次开设选修课,可是有些教师因缺乏明确的研究方向和开设选修课的能力及经验,开出的选修课程五花八门,水平参差,教务部门也缺乏必要的审核筛选,课程质量难以保证。两名教授虽然名气很大,水平很高,但其对待课程的态度与学术水平并不相称,往往很少备课,常常凭着自己的学术功底自由发挥,体系性不强,课程要求也并不严格。
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无论是安排没有相关经验的老师上课,还是“名师”挂名却让助教上课,都体现出当今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功利化弊病。
(资料来源:《中国青年报》)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做好高校教学工作。
(1)确立科学的教学理念。科学的教学理念有着自身的鲜明特征:①教学对象的主体性;②教学目标的发展性;③教学要求的全面性。
(2)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①教师要有扎实的科学专业知识;②教师要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素养;③教师要掌握教育的心理科学知识;④要学而不厌,锐意进取;⑤知识的更新规律、保持自身魅力的需要。
(3)提高教育专业能力。①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②教师把握教材的能力;③教师的教育教学组织能力。
(4)注重全面教学改革。①确立主动性教学的价值追求;②建立整体性教学目标模式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中心的设计教学方法系统。
(5)进行合理的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的意义是使教学活动成为主体性强的活动——自觉能动性、科学能动性、科学创造性。当前教学评价的改革应有利于对学生综合本质的评价,有利于考核学生的个性发展水平,有利于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您目前分数偏低,基础较薄弱,建议加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