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我国职业教育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不属于职业培训形式的是( )。
根据我国《职业教育法》的规定,职业培训包括从业前培训、转业培训、学徒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及其他职业性培训(如适岗培训)。
根据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规定,民办教育的法律地位是( )。
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第5条规定:“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国家保障民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一名学生进入高等学校以后,在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学完所有的课程,其他课程都合格,但是毕业前出国工作,在规定期限内无法回学校参加答辩。对于该学生,学校应当( )。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学生在学校规定学习年限内,修完教育教学计划规定内容,但未达到学校毕业要求的,学校可以准予结业,发给结业证书。
按照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下列哪种不是我国现行的对学生的处分种类( )。
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我国现行的对学生的纪律处分的种类有:(1)警告;(2)严重警告;(3)记过;(4)留校察看;(5)开除学籍。
下列管辖方式中,属于我国教育行政诉讼管辖形式的是( )。
行政诉讼管辖的种类可以分为级别管辖、地域管辖、移送管辖和指定管辖等几种。
下列哪种权利救济方式不属于我国法律规定的教育权法律救济方式( )。
我国法律规定的教育权法律救济方式主要有:教师申诉制度、学生申诉制度、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和民事诉讼等。
下列哪一个程序形式属于行政复议程序的一种?( )
行政复议程序基本上分为申请、受理、审理、决定和执行几个步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规定,我国的民办教育事业与公办教育事业的关系是( )。
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第5条规定:“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国家保障民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按照我国职业教育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属于职业培训形式的是( )。
根据我国《职业教育法》的规定,职业培训包括从业前培训、转业培训、学徒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及其他职业性培训。
根据我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下列表述中哪一种准确地定位了我国义务教育的性质( )。
我国的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行政复议
行政复议是指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申请并由行政复议机关对被申请的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和合理性审查的法律制度。
依法治教原则
依法治教的原则是现代法治原则在教育法律制度领域的具体贯彻和运用,它要求教育法律成为社会教育关系的基本调整体系,实现教育法对社会教育关系的全面控制和调整,确立教育法在教育领域的至上权威,使教育法律规范成为规制教育活动的基本准则。
事后救济原则
事后救济原则的含义是教育权法律救济行为均发生于教育实体法所赋予的权利遭到侵害之后。换言之,只有侵害教育权益的不法行为发生之后,受害的当事人才能寻求相应的教育权法律救济,一般不存在事前救济或事中救济。
某高校本科生A在大学一年级时就因多次旷课而受到警告处分,后又多次违反学校有关宿舍管理规定,受到记过处分。2012年6月15日,A在参加期未考试期间,被当场发现作弊行为。该高校为了严肃校纪校风,稳定校园教育教学秩序,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决定给予A留校察看的处分。6月16日,该校通过A所在学院将学校的处分意见口头通知了A本人。A觉得很突然,表示不服该处分决定,想要通过法律的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请仔细阅读上述案例材料,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按照我国现行教育法律制度的规定,我国教育权法律救济的体制主要由哪些制度构成?
2.按照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该高校在给予A留校察看处分的过程中有什么不合法的地方?
3.如果A不服学校的处分决定,他应当在几天内向该校学生申诉委员会提出申诉?该委员会应当由哪些人组成?
1.我国教育权法律救济体制主要由以下各项制度构成:教师申诉制度、学生申诉制度、行政复议制度、行政诉讼制度、行政赔偿制度和民事诉讼制度。
2.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学校在对学生做出处分决定之前,应当听取学生或者其代理人的陈述和申辩,而A是突然接到学校的处分决定,因此学校的做法不合法。另外,学校对学生做出处分,应当出具处分决定书,送交本人。因此,该校将学校的处分意见口头通知A本人也是不合法的。
3.(1)学生对处分决定有异议的,在接到学校处分决定书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可以向学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2)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应当由学校负责人、职能部门负责人、教师代表、学生代表、负责法律事务的相关机构负责人组成。
简述我国高等教育的任务。
(1)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2)高等教育承担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的任务;(3)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又一个重要的任务。
简述我国教育法渊源的特点。
(1)教育规范性文件是有权制定教育法律规范的国家机关或者国家授权机关制定和发布的,体现了国家的意志。
(2)教育规范性文件中规定社会主体的教育性的权利和义务,规定社会主体在教育方面的普遍行为规则或行为模式。
(3)教育规范性文件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等教育法的适用和执行主体进行个别性教育法律调整的法律规范依据,是个别教育调整行为及其结果的法律效力的来源和根据。
论述教师义务有哪些?
(1)教师应当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教师应当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3)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宪法、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法制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4)教师应当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5)教师负有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6)教师应当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简述我国教育法与政策的关系。
我国教育法与政策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1)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是我国教育法的精神内核和灵魂,对教育法具有指导作用;
(2)教育法是党和国家教育政策的规范化和法制化;
(3)具体的教育政策应当符合教育法的基本原则和规范的要求。
论述教师提高法治素养原因、主要内容和路径。
(1)原因:①教育的育人本质指向教师法治素养的提高;②教育的复杂性指向教师法治素养的提高。
(2)内容:教师法制素养表现为法治意识、法治思维和法治精神,它们分别是知法、守法、用法的前提、重点和保证。
(3)①加强法治学习,树立法治意识;②加强法治实践,锻炼法治思维;③塑造法治文化,提升法治精神。
教育法律体系
教育法律体系是教育法作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系统结构,它是指一国现行教育法律规范所构成的完整的、内部协调一致的、有机联系的教育法律的整体系统。
教育侵权行为
教育侵权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违反教育法律、法规的一般规定,直接或间接剥夺其他主体的教育权和受教育权,使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而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违法行为。
您目前分数偏低,基础较薄弱,建议加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