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社会服务的意义不包括( )。
C项表述是错误的。
在学制方面单一公立系统、单一管理部门的代表国家是( )。
单一公立系统、单一管理部门的模式中,所有高校都由政府来举办,并统一接受政府的某一主管部门的垂直领导。系统中各高校间存在的差异很小,基本只有国立大学一种形式,意大利为该模式的代表。
个别教学是教学的( )。
从进人大学四年级开始到大学毕业,是大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 )。
高年级阶段是大学生走向社会前的心理准备期,他们最关心的是毕业分配问题,渴望找到理想的工作。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著名高校( )的校训。
最经济、最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班级教学是教师对全班同学上课,提高了教学效率。
美国在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上采用( )。
一个国家的政体与高等教育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美国政治上高度分权的联邦制决定了其高等教育的分权管理模式。
下列教学管理制度目前被我国高校普遍采用的是( )。
目前,在我国高校实行的学分制中,有各种不同的模式,最多的模式是学年学分制和绩点学分制。
下列高等教育机构中,不属于古代高等教育机构的是( )。
当代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和改善教学,发挥( )。
促进和改善教学属于发展功能。
最早将形成性评价的概念引入教学领域的学者是( )。
下列决策模式中,( )不属于高校组织决策模式。
开设跨学科课程或建立跨学科专业体现了高等教育课程发展的( )。
世界许多国家的高等学校都十分注意发展各学科之间的联系,重新组合各种相近的学科,创立跨学科的边缘学科课程,如海洋工程学、商业工程学、教育工程学、机械制造策略和管理等。这反映了现代科技成果融入学科基础,体现了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化。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活动是( )。
高等教育作为一种专业教育,既可以是学术性专业教育,也可以是( )。
高等教育作为一种专业教育,既可以是学术性专业教育,也可以是职业性专业教育。
有关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依据人的活动类型,将教学方法划分为组织和实施认识活动的方法、激发和形成动机的方法、教学中检查和自我检查的方法三个大类。
高等学校职能的主要实现者是( )。
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教师是实现该职能的具体实施者。
教材是学生获取系统知识的重要工具,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
错误
教科书是教材的主体,是学生获取系统知识的重要工具,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书院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机构的原型,20世纪初设立的第一批省立大学,大多由书院改名而来。( )
正确
太学是中国历史上有文献记载的正式设立大学的开端,是中国高等教育由萌芽走向雏形的表征。( )
正确
课堂教学目前仍然是高校教学的基本环节,上课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 )
正确
专业教育是使受教育者成为专业人才的教育。( )
正确
高校办学自主权是指高校作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机构,在不受其他组织或个人非法干扰和阻碍的前提下,依法行使教育决策、教育活动组织的权利。( )
正确
这是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概念。
普及教育是大众教育中大众化程度最高的一种。( )
正确
大众教育虽包含普及教育,但其外延比普及教育广。普及教育是大众教育中大众化程度最高的一种。
教育是公益性事业,因此高等教育要远离市场,保持象牙塔的纯洁性。( )
错误
教育要为社会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必须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论述高等学校教学原则及其体系。
教学原则是依据已发现的教学规律和一定的教育目的,对教师和教学工作者提出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高校教学原则是根据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目的,遵循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高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高校教学原则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科学性是指教学内容应是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并尽可能反映当代先进的科学成果;思想性是指教师应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在教学中实现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要求教师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传播科学的思想和价值观念。教师应做到:
①不断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跟上科学发展的潮流。
②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
③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作用。
(2)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
(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
(4)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5)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简述有关“习明纳尔”(Seminar)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1)“习明纳尔”的参加者,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具有虚怀若谷、老老实实的科学态度,首先承认自己是个未知者,虚心听取别人的见解,同时要本着学术平等与百家争鸣的精神,既尊重别人的不同意见,又勇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意见,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2)要事先公布论题,要求参加者事先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前人已有的研究并初步形成自己的思路,可以安排其中一位主讲;
(3)参加者不必限于本专业及固定的师生,可以扩大到其他相关专业的任何有兴趣的人,以开阔思路,集思广益。
近日,浙江大学学生会在网站上公布了教师和学生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在学生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在“你希望从老师身上学到什么东西”的答案选项中,选择“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占了60.85%:机能学院大二的一位男生认为,大学教师是担当传递人类智慧、知识发展的角色,但是在社会发展多元化的今天,知识、技术都在频繁地更新换代,在这种前提下教师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仅仅是知识。除此之外,他还提到教师应该具备宽容、博大的胸怀,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教师本身具备的人格魅力和人文精神对学生的感召力也是不容忽视的。
在“你认为老师应该怎样吸引学生?”的答案选项中,选择“扬洒个性,兼顾应试”的占61.8%,在“你喜欢的上课气氛是怎样的”一题中,选择“自由发言的轻松形式”占68%有余。外语学院的两位大三的女生也是这次评选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她们说,渊博的学识是优秀教师的首选条件之一,其次是高度的责任感、注重与学生的平等交流等。相比之下,她们似乎更在意教师扎实的学术功底,用她们自己的话来说:“只要能真正教给我们有用的东西,其他的我们都不太在乎,毕竟人都有自己的个性。”
请你从高校的社会职责及大学教师素质方面说说自己的看法。
(1)从高校的社会职能方面来看,高等学校发展到今天,已经不仅仅是培养专门的人才的场所,除此之外,它还负有发展科学、直接服务于社会等多项职能。
培养专门的人才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使命,也是高校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工作的中心。发展科学的职能体现在大学的科研活动上,而直接服务于社会是社会的客观需要,也是大学自身发展的需要,其中包括教学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和装备服务等。上大学对于大学生来讲,不仅仅只是提高学历层次,更重要的是在这个人生的重要阶段学会做人,并获得将来在社会上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能力。
(2)从大学教师的素质方面来看,大学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已经具备独立的思考能力的成年人,所以,大学教师的职业素质变得尤其重要。一般来说,大学教师的职业素质包括几个方面: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政治理论修养、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教师的能力素养(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职业心理健康。
课程的分类体系有哪些?
从不同的视角去认识课程,可将课程分为以下不同的类型:
(1)按课程的侧重点放在认识的主体上还是客体上来构建课程,可将课程分为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前者把重点放在认识客体方面,即放在文化遗产和系统的客观知识的传授上;而后者则注重认识主体方面,即学习者的经验和自发需要。
(2)从分科型或综合型的观点来看,可以将课程分为学科并列课程和核心课程。并列课程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以一门门学科为中心;而核心(或中心)课程则以旨在解决社会生活问题的综合经验为中心内容,辅之以边缘学科知识。
(3)从层次构成上看,可将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
(4)从选课形式上看,可将课程分为必修课程、限选课程和选修课程。
(5)根据课程课时数的多少将课程划分为大、中、小、微型课程。
(6)根据课程内容主要是传授科学知识还是操作技能,将课程划分为理论型课程和实践型课程。
(7)根据课程是否有明确的计划和目的,将课程划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前者是在课程和教材中明确陈述的,并要在考试、测验中考核的正规教学内容和教育、教学目标;后者利用有关学校组织、校园文化、社会过程和师生相互作用等方面给学生以价值上、规范上的陶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您目前分数偏低,基础较薄弱,建议加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