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纪的一位英国人曾说过,以前的农民及其一家都睡在地板上,厨房里仅有一两口锅;而到16世纪末,一位农夫可能拥有“在橱柜里摆有一套精致的锡铅合金餐具,三四张羽绒床,好几套床罩和挂毯,一个印制的盐罐,一罐酒……以及一打羹匙”。这一现象说明( )。
题干中所述现象说明,在英国农民家庭中发生的变化是由原来的自给自足到16世纪末可以拥有很多当地没有的产品,而且相当丰富,说明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性的贸易体系开始形成。
米歇尔在《资本主义史》中指出:“西班牙本土的物价,在16世纪初期到17世纪初期之间上涨了2—3倍;意大利的小麦等价格在1520--1599年间提高了2.3倍;16世纪的前25年到最后25年.英国物价上涨1.6倍,法国上涨1.2倍。”材料所述现象直接导致了( )。
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大量金银涌入欧洲,出现了物价上涨现象,采取固定地租的封建主衰落,实行商业贸易的新兴资本家获利。客观上推动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故B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A选项与题目无关;16、17世纪的亚洲丝绸、茶叶、瓷器大量销往欧洲,大量白银流入亚洲,故C项错误;此时的奴隶贸易刚开始兴起,故D项错误。
科学史家丹皮尔说过:“地位仅次于天使的人类本来是从宇宙的中心地球上来俯览万物的.而今却变成了围绕着千万颗恒星之一旋转的一个偶然的小行星上面有机发展锁链中的一环。”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基于( )。
材料的意思是人类本来被认为是高贵的,仅次于天使,但现在看来也不过是地球上有机生命发展中的一环。丹皮尔将人类认识自身的视角从神创论转换到进化论,D项符合题意。
1609年,某地成立银行,而后各种银行林立,成为欧洲的储蓄和兑换中心。依靠雄厚的金融力量,此地还开启股票市场,进行融资和投机,被后人称为“17世纪的华尔街”。“某地”是指( )。
新航路的开辟导致欧洲社会出现重大变革。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商业经营方式也发生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商业的地位日益重要。17世纪的荷兰掌握世界商业霸主地位,阿姆斯特丹成为当时重要的金融中心。故C项符合题目要求。
宋代为监督地方官设立( )。
宋代为监督地方官设立通判。
“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材料中实现“法令由一统”的政治制度是( )。
秦始皇作为封建时代统一中国的第一人,开创了许多有利于统一的制度。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分裂割据的局面。A、B、C项都是前代的制度,只有郡县制与其相符。
狄摩西尼指出:“植根于每个人(雅典公民)心底的原则是:人生来不仅属于父母.而且属于国家……倘若他视自己为国家的儿女,便会自愿赴死,而不愿看到国家沦为附庸。如果国家处于被奴役的地位,他会感到蒙受的耻辱比死亡更可怕。”下列各项中,最能解释上述现象出现原因的是( )。
城邦是孕育古希腊民主政治的摇篮,在小国寡民的形态下,公民有较多机会直接参与城邦的公共事务。由于十分珍惜自身的政治权利,公民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各城邦公民往往将自己城邦的利益看得至高无上。
有学者描绘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传统畜牧业经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②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
③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别
④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
由“工业文明曙光初现”“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传统畜牧业经济”等信息可判断出“第一世界”指的是近代工业,“第二世界”指的是小农经济,“第三世界”指的是畜牧业经济。而据所学可知: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故①正确;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在题干中无体现,故②排除;三个世界的划分以及各自的特点都说明经济发展存在区域差别,故③正确;题干也没有体现经济格局发展是否均衡,故④排除。故D项符合题目要求。
史学家甲:“文艺复兴不只是文学或艺术的再兴,也是人类智识和个人之觉醒或再生。而为近代世界的开始。”史学家乙:“文艺复兴是中古时代转移至近代的过渡时代。它同时具备了两个时代的特性。”以下选项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恰当的是( )。
根据题干,史学家甲侧重历史的新异和变迁,史学家乙关注历史的延续和连结,故D项表述最为恰当。
《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思想,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指要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但决不把最终结果直接展现给学生。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内容体现的正是这一教学原则。
公元前4世纪时,罗马的某法官接了一个案件:“一个仁慈的贵族罗莫洛,也是一支军队的首领,生前立遗嘱,希望把他一半的家产捐给那些跟随他作战受伤或战死的士兵的家人。但他死后,他的家人却不履行遗嘱。”法官最后判定罗莫洛的家人败诉,依据是( )。
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确定了许多重要的法学概念,如保护私有财产、个人遗嘱受法律保护.讲求证据等。法官判罗莫洛家人败诉,正是遵循《十二铜表法》中有关遗嘱的法律规定。
19世纪90年代,天津武举李福明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官府见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李福明去官府讲理,结果被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武举功名,“交刑部治罪”,面粉厂被迫关闭。这一材料说明民族工业( )。
由材料信息可知,民族工业受到了本国封建势力的勒索与压制,A、C、D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
《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说:“中国传统手工业各大部门都曾有过工场雇佣工人操作生产的记载,唯独棉纺织业没有任何手工工场的确切报道。”古代社会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材料体现了中国传统棉纺织业由于与小农经济相结合,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规模较小.带有顽固性特征,故B项符合题干要求。“历代政府禁止”太绝对,故排除A项;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D项与题干主旨不符。
史载:“每问经十条,对策三道,皆通,为上第,吏部官之;经义通八,策通二,为中第,与出身;下第,罢归。”材料所反映的古代选官制度是( )。
世官制是世袭制,不存在考试的问题,所以A项排除。察举制是地方上向中央推举人才的制度,也不需要考试,所以B项排除。C项的九品中正制是依门第选官的制度,也是不存在“问”与“对策”的问题。
“旧官吏把乘坐豪华马车视为莫大的荣耀,而公社委员却将豪华马车看作他们与人民群众之间的障碍。当他们乘着马车奔驰在大街小巷,穿行于黎民百姓之间的时候,只觉得浑身不自在,甚至可以说是如坐针毡。”这则材料反映巴黎公社( )。
题干说明公社委员不愿意搞特殊化、脱离群众,他们廉洁奉公,具有公仆意识。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提出上述主张的是( )。
此主张体现了内发论的观点,选自《孟子?尽心上》,是孟子提出的主张。
朱元璋颁布诏书,规定“佃户见田主不论齿序,并行以少长之礼;若在亲属,不拘主佃,止行亲属礼”。清雍正帝颁布新制,规定禁止“不法绅衿私置板棍擅责佃户”。这说明( )。
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通过掌握土地这一生产资料,对使用土地的农民通过榨取地租、放高利贷等手段进行剥削,佃户和田主不可能取得完全的平等地位,故A项错误;由材料主佃之间“行以少长之礼”“止行亲属礼”、禁止“不法绅衿私置板棍擅责佃户”等信息可知,佃户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保护,说明佃户对佃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减弱,B项正确;明清以来,随着佃农队伍的扩大和自由租佃关系的发展,封建政府逐渐介入、干预租佃关系,代表地主阶级集中行使对佃农的控制权,中国的租佃制度并没有全面进入单纯纳租关系阶段,资本主义性质的租佃关系也未发生,C项错误;租佃关系的调整,并未破坏传统的等级秩序,D项错误。
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中写道:“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中,世界事务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这里的“结构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
材料的关键信息是“20世纪的最后10年”,A项说法错误;第三世界开始崛起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排除B项;当今世界局势的特点是总体和平,局部动荡,排除C项;20世纪90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故D项符合题目要求。
《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得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这种革命性主要表现为( )。
英国的光荣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政体,之后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君主的权力受到了议会的限制。政变的革命性主要表现在使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至议会,使英国从封建政体过渡到资本主义政体,而且延续至今。
在练习过程中,共同的表现是开始进步快,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停顿期,这个时期被称为( )。
学习者的练习曲线存在差异,表现在:第一,开始进步快;第二,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即高原期;第三,后期进步较慢;第四,总趋势是进步的,但有时出现暂时的退步。在练习期出现的进步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高原现象”。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美国一家杂志称这一现象为“新经济的胜利”。在技术方面主导美国“新经济”增长模式的是( )。
所谓“新经济”,是指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此后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 )。
“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反映了该措施属于军事措施,故排除A、B两项;华沙条约组织是苏联发起的,故排除C项。
柏克在《法国革命论》中指出:“1793年末,几乎全法国的教堂都被关闭或改成了“理性庙”;行政命令各色人等一律以‘公民’相称;激进的妇女在菜市、路口巡视,强迫其他妇女一律穿长裤、戴红帽……革命者陷入到一种‘民主的专制’的泥潭。”这表明( )。
依据材料,法国大革命中教堂被强制关闭、行政命令各色人等必须以“公民”相称,妇女被强迫一律穿长裤、戴红帽,由此可知革命者陷入到一种“民主的专制”的泥潭,是用行政命令进行强制“民主”,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可见革命一定程度上背离了自由原则。
《威廉二世》一书描述道:“他(威廉二世)冲动鲁莽的性格,以及在对待问题或别人时显出傲慢的态度……(这一)性格肯定造成他的施政弊病,例如革退俾斯麦的事件。”这些描述从侧面反映了( )。
题干说明当时德意志帝国的皇帝权力很大,反映德国的代议制具有浓厚封建专制色彩,德国的代议制不够成熟与完善。不能对皇权进行有效制约,故C项符合题目要求。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中,亚历山大二世认为“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的一切他都做到了”。因此在改革后,俄国地主有权( )。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后,地主依然拥有土地的所有权,但农民可以高价赎买地主土地。
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一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 )。
天赋人权也译为自然权利,指人生来具有生存、自由、追求幸福和财产的权利。这一规定将黑人人口折合成自由人的五分之三,黑人不具有平等权利,违背了《独立宣言》中关于天赋人权的规定。
“每逢佳节倍思亲。”追根溯源,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的情结源于宗法制。下列对宗法制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在宗法制下,大宗与小宗的地位是相对的而非一成不变的,故B项符合题目要求。
清代的驿路(官路)通达各省省城及边疆的重要城市,如山西境内,“八十里乐平到柏平驿,五十里平定州平潭驿,八十里……”,在此基础上,晋商开辟出茶马之路。这表明( )。
清代开辟官路通达各省,造就了晋商的茶马古道,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清朝官道的修建有利于商业的发展,正确的选项是C项;A项中的“十分重视保护”在题干中不能体现,B、D项表述与题意不符。
许倬云在《我者与他者》中提到:“历史其实是不公平的,若除掉南方文化的成分,中国文化系统将失去不少颜色。试想:中国文化没有了‘南方之强’即没有了_________,中国的韵文诗赋,将是如何?”据此判断,题目中画线处应该填的是( )。
题干中的“南方之强”指以楚国为代表的楚辞,故正确答案选B。
1934年4月,著名作家高尔基在苏联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上致开幕词时说:“我们所有民族的各个种族的文学成为统一的整体出现了。”据此推断,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文学的发展特征是( )。
“我们所有民族的各个种族的文学成为统一的整体出现了”体现了文学具有统一的民族性的特征,故D项正确。苏联文学有体现社会主义的内容,但社会主义垄断倾向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现代主义的特征是反传统、反理性,具有荒诞性,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浪漫主义特点是感情充沛、想象丰富,材料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第十六条规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不合格且不同意调整工作岗位,或者连续_________年度考核不合格的,事业单位提前_________书面通知,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中学历史教学设计以中学历史________理论和中学历史________理论为其理论依据。
党的_________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将每年_________定为国家宪法日。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第一个一百年,到_________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一百年,到_________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七章第五十三条规定:“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将_________列入政府预算,对教师实行每_________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农业增效、_________、_________,加强科技创新引领,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的进展。
1919年4月28日,各国在巴黎和会上通过了________,它被列入同年6月28日通过的________的第一部分。
《“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确定,“十三五”环保工作的总体思路和目标追求是,以改善_________为核心,以解决_________领域突出问题为重点,全力打好补齐生态环境短板攻坚战和持久战,确保到2020年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目标。
简述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次合作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分裂所造成的恶果,谈谈它给我们的启示。
(1)成果 ①国民革命期间,国共两党首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促进了北伐的胜利进军,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②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2)恶果
①1927年,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结束。此后中国出现了国共两党十年内战的局面。
②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挑起了内战,第二次国共合作结束,中国再次陷入内战,给社会和人民带来灾难,并且形成了台湾和大陆长期分裂的局面。
(3)启示
国共两党和则两利,分则两害。因此,两党应该从中华民族的利益出发,精诚团结,共同为祖国的统一大业的完成和中华民族的振兴再度携手合作。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关于课程评价中提到:“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震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试述新课程改革以来学生评价理念的转向。
新课程改革以来学生评价理念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理解性评价:致力于尊重和理解学生。
(2)综合性评价: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
(3)发展性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发展和提高。
(4)多元化评价:评价内容、标准和方法要多元化。
(5)过程性评价:评价要注重发展和变化过程。
(6)自我评价: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
您目前分数偏低,基础较薄弱,建议加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