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三弄》最早是一首( ),相传为东晋时桓伊所作。
《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据《太音补遗》和《蕉庵琴谱》所载,本曲原是晋朝桓伊所作的一首笛曲,后来改编为古琴曲。琴曲的乐谱最早见于《神奇秘谱)(1425年)。
宋代戏曲的两大剧种是( )。
我国的戏曲艺术在宋代确立,并在宋、元时期得到突出发展.主要分为杂剧和南戏两大剧种。另外,市民音乐的蓬勃发展是宋元音乐文化的重要特征,瓦舍、勾栏是宋元时期市民音乐活动的中心。而不是戏曲曲种,所以A、B、C均不正确。
贝多芬作为西方音乐史上重要的作曲家,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器乐作品。《田园交响曲》是贝多芬创作的( ),它是标题交响曲的一个先例。
《第六交响曲》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他亲自命名为《田园交响曲》。本曲于l808年完成,是贝多芬少数的各乐章均有标题的作品之一,也是其九首交响乐作品中标题性最为明确的一部作品。
格林卡是俄罗斯民族主义音乐的奠基人。他创作的歌剧( )是根据普希金的长诗所改编的。
米德伊尔?伊凡诺维奇?格林卡是俄罗斯音乐史上首位享誉全球古典音乐大师。格林卡根据普希金的长诗题材创作了整整五年的《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在彼得堡大剧院举行首演后,产生了巨大的反响。
创作《黄河大合唱》,并被誉为“人民音乐家”的作曲家是(??)。
冼星海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杰出的音乐家、教育家。由于他对音乐创作、音乐教育、音乐活动等方面有着重要的贡献,所以逝世后被人们誉为“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代表作品有《黄河大合唱》《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
中国歌剧自五四运动以来逐渐发展形成,1945年延安诞生了大型歌剧( ),是中国新歌剧成型的标志。
l945年4月,在延安成功上演了由贺敬之等人编剧、马可等人作曲,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歌剧《白毛女》。该剧成为我国新歌剧的标志性作品,是中国歌剧探索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歌剧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 )。其旋律高亢悠扬、开阔起伏、舒展自由。
这是一首青海“花儿”的典型传统曲调。“花儿”流行于我国西北甘肃、青海和宁夏相毗连的广大地区,是生活在这里的少数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一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山歌形式。
下列有关于民歌的创作与传承,说法正确的是( )。
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民歌是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民间,所以其创作不受专业作曲技法限制,其传承也不是依靠作曲家记谱实现的。民歌体现了不同地域、不同身份、不同经历的人民群众集体的智慧和情感体验。
下列关于民歌的创作与传承,说法正确的是( )。
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民歌是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民间,所以其创作不受专业作曲技法限制,其传承也不是依靠作曲家记谱实现的。民歌体现了不同地域、不同身份、不同经历的人民群众集体的智慧和情感体验。
下列民歌采用“鱼咬尾”的创作手法的是( )。
鱼咬尾是指前一句旋律的结束音和下一句旋律的第一个音相同的结构,也叫衔尾式、接龙式,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结构形式,也是音乐的一种创作手法,在我国很多的民歌中体现。比如著名的山东歌《沂蒙山小调》就很能体现这一种结构形式。
回旋曲式反复出现的部分,称为( )。
曲式中具有首要意义的主题与不同性质、不同结构的若干插部相交替.不止一次的反复出现,在这个原则上构成的曲式称为回旋曲式。其中反复出现的部分称为“叠部”,即A。叠部在曲式构成中起主导和统一全曲的作用,并且在乐曲一开始就出现,所以又称这一部分为“主部”。主要图示为:A(主题)+B(第一插部)+A+C(第二插部)+A+D(第三插部)……
十二音音乐的代表作曲家__________对无调性音乐进行了进一步发展,解决了无调性音乐缺乏结构组织手段的特点,其代表作是《一个华沙的幸存者》。
在大小调和声体系中,Ⅰ、Ⅴ、Ⅳ三个是构成各类和声序进的基础,分别代表着和声的三个功能,因此被称为__________。
当代音乐教育体系有瑞士的__________匈牙利的柯达伊音乐教育和德国的奥尔夫音乐教育。
“通奏低音”(Bassocontinu0或数字低音)是__________时期音乐的典型和声织体特征。
奏鸣曲式
奏鸣曲式是一种较大型的结构形式,适用于表现戏剧性题材内容,也可以表达田园性的、抒情的乐思。它由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组成。奏鸣曲式不同于一般的三部曲式,而是一种特殊、复杂的大型再现单三部结构。对比、发展、统一是奏鸣曲结构的特点。
印象主义音乐
印象主义音乐力求摆脱浪漫主义的主观情感表现,常用一些不够连绵、难以记忆的短小旋律,模糊的调性,色彩斑斓的和声,丰富多变的织体,不协和和弦的并列组合等别致的配器手法,突出主观的瞬间感受和直觉印象。印象主义音乐往往具有朦胧、飘逸、空幻、幽静的气氛。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有德彪西和拉威尔。其中,德彪西是印象主义音乐的创始人。
学堂乐歌
学堂乐歌是指20世纪初随着我国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一种歌唱文化,一般是指学堂开设的乐歌课和课上所唱的歌曲。学堂乐歌是近代民主主义音乐文化的开端,它使集体歌唱这一新形式得到确立和传播,普及了简谱、五线谱和西方知识。学堂乐歌直接影响了我国五四运动以后的音乐文化发展。在启蒙时期具有开创意义。代表人物有沈心工、李叔同与曾志忞等。
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是侗族多声部民间歌曲的统称,侗语称“嘎老”。“嘎”就是歌,“老”含篇幅长大、人多声多和古老之意,是由多人合唱、集体参与的古老歌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便是它的特点。侗族大歌结构一般由“果”“枚”“僧”“角”构成,歌唱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鼓楼大歌、声音大歌、叙事大歌、童声大歌、戏曲大歌、社俗大歌、混声大歌七种。它歌唱自然、劳动、爱情以及人间友谊,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和谐体现。
进行童声合唱时教师应该注意什么?
在童声合唱训练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姿势。唱歌讲究姿势,正确的姿势是歌唱发声的基础。二、呼吸。正确的呼吸是良好的发声的基础。三、共鸣。训练时要教会少年儿童使用头腔共鸣.扩大头声,增加假声。四、指挥。指挥不仅是合唱队的组织者、领导者,而且是艺术的指导者。五、排练。排练是艺术创作的过程,每一个步骤都应当充满着艺术创作的情趣,启发和诱导大家深入到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当中.以集体的声音艺术地表现出来。
我国现行中小学音乐课程内容特点是什么?
首先,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和知识与技能的整合。其次,深化了音乐课程的性质,将音乐课程上升到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和载体,并作为人类文学科的一个重要的领域来认识。再次,教学内容上分段递进、连贯发展,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生理、心理特点、认知力的发展及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能力,定出不同教学领域的内容标准,形成分段递进、连贯发展的标准体系。
在一节小学音乐欣赏课《玩具兵进行曲》(人音版)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欣赏第一段音乐时.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对音乐的理解表现出来,如合着音乐做律动练习,想象玩具兵的样子。模仿玩具兵做夸张的动作。在第二段音乐中,教师引导学生使用各种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并要求学生关注乐曲发展中不同的音乐情绪变化,有的雄壮有力,有的优美抒情。第三段音乐教师则引导学生关注第三段与第一段音乐相同点,中间乐曲结构和每段音乐的特点。
根据以上案例,结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进行分析评价。
首先,它体现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这一课程基本理念。这是一节音乐欣赏课,突出了音乐的“美育”功能。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把对音乐的理解表现出来”.并且其表达方式丰富,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其次。本课例还体现了“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的课程基本理念。音乐教学是音乐实践的过程。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教师在本课中设计了用打击乐器为音乐配伴奏这样的实践活动,与此同时,学生还要注意曲子的情绪变化。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最后,教师通过比较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总结歌曲第三段和第一段的异同.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音乐新课程的特点。因此,这是一个很好的课例。
我国民间音乐具有哪些特点?请具体说明。
民间音乐一般是指在民间形成并流传于民间的各种音乐体裁,例如我国的民间歌曲、民间舞蹈音乐、民间器乐、民间戏曲和说唱音乐等。我国民间音乐具有以下六种特点: (1)创作的口头性和集体性。我国的民间音乐主要是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于民间,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受人民群众集体的筛选、改造、加工、提炼,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日臻完美。
(2)乡土性。所谓乡土性,也叫地方性或地域性。在地形上,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和盆地。在气候上,有四季分明的温带、终年常绿的亚热带、最南部还有热带。在经济生产方式上有工、农、林、牧、渔等不同种类。因此.在大民族、大文化的共同性之下,各地区的地理气候、自然生产条件、社会变迁、文化传统、方言语音等等都有不同的特色。乡土性又表现在语言特征、性格特征、音乐特征三个具体方面。
(3)即兴性。我国民间音乐的基本传播方式是口传心授。老歌手、老艺人或师傅在传艺时凭借演唱演奏,新歌手、年轻艺人或徒弟在学艺时凭借听觉和记忆,基本上不采用书面乐谱的传承方式。这一方面使我国的民间音乐至今没有完善的记谱方法,另一方面又使所有优秀的歌手、艺人有机会在继承下来的民间音乐中发挥才智,对民间音乐进行加工改编。民间音乐的成果是千百年来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口耳相传的传承方式,造成了民间音乐的不确定性和易变性,为集体加工提供了条件,而不断的集体加工又使世代流传的民间音乐日臻完美。
(4)流传变异性。民间音乐口传心授式的传播方式,以及乡土性、即兴性的特点,导致了它在流传过程中的变异性。这种变异性主要包括地域变异、情感渲染性变异、表现功能拓展新变异、体裁间相互交叉、渗透的变异。
(5)人民性。从《诗经》的《国风》开始,民间音乐就表现出了与统治阶级不同的普通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如对劳动的歌颂、对为富不仁者的痛恨和嘲笑、对官府黑暗统治的不平和反抗、对穷苦人不幸遭遇的同情、对纯真爱情的赞美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6)多功能性。专业音乐的功能是他娱的,在舞台上为听众演出。民间音乐则具有多功能性。它可以是自娱的.在愁苦之至或喜悦之极时,唱上一曲以发泄强烈的感情。它也可能是他娱的,在众人面前炫耀自己驾驭音乐的能力。得到他人的赞赏和爱慕。它可以作为传送青年男女问感情的媒介,也可以用于红白喜事的仪式。它可以是集体劳动时的组织、指挥者,也可以是传授生产、生活知识的手段。它可以在不识字的劳动人民中间充当记载岁月变迁的史书,又可以作为宣扬民族英雄光辉业绩的教本。它可以是儿童的游戏,也可是长辈或首领对民众的鼓动、号召等等。民间音乐的多功能性,使之与人民生活的各个侧面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成为民间的百科全书。
您目前分数偏低,基础较薄弱,建议加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