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动物有四种基本组织,其中细胞排列紧密,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的是( )。
结缔组织细胞排列疏松,具有营养、支持、连接、保护等作用;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功能;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细胞排列紧密,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能接受刺激,产生和传导兴奋。
菠菜叶片结构中,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 )。
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栅栏组织细胞、海绵组织细胞和保卫细胞巾均含有叶绿体,而表皮细胞没有,所以只有表皮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长骨的结构中.与骨长长有关的是( )。
骨的生长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骨的长长与长粗。骨表面的骨膜中有成骨细胞,具有再生功能,对骨折后骨的愈合起作用,它还能不断产生新的骨细胞使骨不断长粗;骨骺端的软骨层能够不断产生新的骨组织使骨不断长长,但成年后,这些软骨就骨化成骨不再生长了.
健康人的尿液不含葡萄糖的原因是( )。
健康人的血液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时,除血细胞和蛋白质以外,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都被过滤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所以A、D错误。原尿流人肾小管时,其中全部的葡萄糖、部分无机盐、大部分水被重吸收,回流人血液中。其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形成尿液暂存在膀胱中。所以健康人的尿液不含葡萄糖是因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人体形成受精卵及胚胎正常发育的场所分别是( ).
母体产生的卵细胞成熟后,由卵巢排出进入输卵管,在这里如果遇到精子,就会与精子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移动到子宫中植入子宫内膜,在子宫中一直发育成成熟胎儿直至产出母体。所以人体形成受精卵的场所是输卵管,胚胎正常发育的场所是子宫。
可以在人体同一细胞中产生的是( )。
抗体由效应B细胞产生,干扰素由效应T细胞产生,A错误;多种细胞均可产生溶菌酶.甲状腺激素受体分布在人体全身细胞的表面,B正确;胰高血糖素是胰腺中内分泌部位的胰岛A细胞合成分泌的,胰蛋白酶是胰腺中外分泌部位合成分泌的,C错误;生长激素是由垂体细胞产生的,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产生的,D错误。
科学研究表明.哺乳动物骨骼肌细胞外Na+浓度约是膜内的12倍.膜内K+浓度约是膜外的38倍。该浓度差与膜上的Na+-K+泵有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Na+和K+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酶和能量,温度的改变可以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Na+和K+的运输,A错误。呼吸抑制剂会影响能量的产生,从而影响Na+和K+的运输,B错误。ATP和ADP在体内快速转化,不会大量积累,C错误。该过程能选择性地吸收K+,排出Na+,能够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正确。
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自然选择可以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下列属于演示技能作用的是( )。
演示技能能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凝聚注意力。
试卷效度的含义是( )。
效度是指测试的内容及其方式是否符合测试的目的要求。如果符合测试的目的要求.测试的结果也达到了既定的测试目的,那么,就可以说这个测试是有效的,即具有高效度。
根据人体内环境调节机制图,请回答:
(1)在神经纤维外表面上放置两个电极,并连接到一个电流表上,如果分别在X、Y处给予一个适宜的刺激,观察到电表指针的偏转次数分别是_____,_____。
(2)在Z处给药后,再刺激X,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Z处神经递质的量与给药前相同,这可能是该药物抑制____的功能。
(3)若神经刺激会引起细胞甲分泌胰岛素,则可以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的两种刺激是____和____。
(4)若该图表示人在抵御寒冷时分级调节的部分过程,则细胞甲是____细胞,分泌物a是____激素,该激素仅用于靶细胞原因是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以下为陈同学制作的细胞质知识的概念图:
(1)请指出该同学在细胞质知识上的错误命题,教师指出学生错误的过程体现出概念图具有的功能是什么 (6分)
(2)请指出该同学在概念图制作方面不规范的命题并说明原因。(6分)
(1)错误命题:滑面内质网合成脂类;粗面内质网上附着有核糖体,可进行蛋白质加工而不是产生核糖体;高尔基体加工蛋白质而不只是分泌物。
教师指出学生错误的过程体现出概念图具有的功能是可作为教师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的工具。概念图既可以评测学生对概念理解的程度和范围的变化,也可以为教师或学生提供反馈信息。学生画的概念图可以体现他们对概念不完全的或者有缺陷的理解,从而有助于教师诊断这些概念,分析影响教学效果的原因。
(2)概念图中每个概念应只出现一次,而该同学的则不是。比如核糖体出现了两次。而且相关的几个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应该从上至下排列并且都连接到蛋白质上,这样才能井然有序,一目了然。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错误,一方面是因为该学生没有掌握好概念图的绘制规范.不了解概念图所具有的特点;另一方面是因为该学生对于一些知识之间的联系掌握不到位,比如跟蛋白质运输相关的细胞器之间的联系、生物膜之间的联系。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一节的教学问题串:
问题:
(1)请分别写出序号2和序号13的提问类型。(4分)
(2)请写出提问技能的要求。(4分)
(3)请写出由序号1~3组成的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2分)
(4)请写出问题中心式讲解的一般模式。(3分)
(1)序号2是回忆提问;序号l3是运用提问。
(2)①问题的表述要清晰,意义连贯,事先必须精心设计。②在进行提问时,除了掌握好适当的时机外。还应有必要的停顿,使学生做好接受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思想准备。根据提问的类型选择合适的语速。③请学生回答问题时,要特别注意照顾到坐在教室后面和两边的学生,这些区域常常被教师忽视。同时,也不要让坐在这些位置的同学感到“安全”而不参加思考和讨论。④当回答不完全或有错误时,为了使回答完整,需要一些提示。(3)由序号l一3组成的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帮助教师督促学生及时复习巩固旧知识,并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系统地掌握知识,形成知识结构。
(4)问题中心式讲解的一般模式:引出问题—明确标准—选择方法—解决问题—得出结果。
虎皮鹦鹉属于ZW型性别决定,羽毛颜色由2对基因控制(基因G、g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A、a位于Z染色体上),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如下表:
(1)白色虎皮鹦鹉的基因型是_____,绿色虎皮鹦鹉的基因型有_____种。
(2)若杂交亲本组成为♀GGZAW×♂ggZAZa,则子代表现型为_____。
(3)现有纯合绿色、黄色、蓝色三个品种,请利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培育出白色品种,育种原理是_____。
育种思路:
第一步:选择表现型为_____、_____的亲本杂交获得F1。
第二步:_____即可从子代选出白色品种。
以下是探究紫衫醇能否抑制癌细胞增殖的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
【一】材料与用具
肝部长有肿瘤的小鼠、不同浓度的紫杉醇溶液、蒸馏水、生理盐水、完全培养液、显微镜、血球计数板、试管、吸管等。
【二】实验步骤
(1)取洁净的培养皿,加入适量培养液,从小鼠肝部切取肿瘤组织剪碎,用其分散成单个细胞,置于培养皿中培养。
(2)取洁净试管5支,加入等量完全培养液,编号Ⅰ、Ⅱ、Ⅲ、Ⅳ、Ⅴ并在Ⅰ~Ⅳ号试管中加入等量不同浓度的紫杉醇溶液,Ⅴ号试管中加入_____作为对照。
(3)从培养皿中吸取等量的含有肿瘤细胞的培养液,置于Ⅰ~Ⅴ号试管中,振荡后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
(4)从摇匀的5支试管中吸取适量的培养液置于_____上,在显微镜下计数,记录数据。
【三】实验分析
某同学按正确方法进行实验。得到结果如图所示。
根据以上结果得出的结论是_____
胰蛋白酶:等量生理盐水;血球计数板紫杉醇能抑制癌细胞增殖,且在一定范围内,随紫杉醇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在细胞培养中,胰蛋白酶可以使细胞间的蛋白质水解从而使细胞离散。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Ⅴ号试管为对照组,故应加入等量生理盐水。显微汁数法必须用到血球计数板进行细胞计数,统计方格内的细胞数目以确定最适浓度。
据图可知:紫杉醇能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并且在一定范围内,随紫杉醇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作答:
【材料一】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十章人体的能量供应第二节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第2课时)图10—8肺内及组织中气体交换示意图。
图10—8肺内及组织中气体交换示意图
【材料二】《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内容要求:概述人体肺部和组织细胞处气体交换过程。
【材料三】某教师的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新课
1.人屏住呼吸能坚持多久 (学生)不能超过两分钟。
2.同学们认为呼吸是通过人体的哪一个系统来完成的呢 (学生)呼吸系统。
二、新课教学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回答什么是呼吸系统,呼吸系统包括什么。
(PPT展示人体呼吸系统组成的彩图)
生: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系统。
(一)呼吸系统
教师通过PPT,介绍呼吸系统各个器官的特点:
1.呼吸道_____气体进出的通道
鼻:鼻腔内有鼻毛,鼻黏膜上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且能分泌黏液。
咽:咽是气体与食物交叉的通道。
喉:喉是气体的通道,也是发声的器官。
气管(左右两支):气管是气体的通道,气管壁由C形软骨支持,管壁上有黏液腺,其内表面有纤毛。能分泌黏液。
支气管:支气管是气管进入左右两侧肺的分支,末端形成许多肺泡。
2.肺_____气体交换的场所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观察彩图.回答:什么是肺泡 肺泡有什么特点 如何区别吸烟人的肺与不吸烟人的肺 吸烟是否有害健康
3.描述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
学生: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有:数量多、壁薄.壁上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弹性纤维。
(二)呼吸运动与肺通气
1.介绍呼吸运动与肺通气的概念
2.演示实验
3.自我惑知.思考问题
同学们用手压住自己的前胸做一次深呼吸,仔细体会你自己是怎样呼吸的,并且胸腔如何变化
学生:肋骨上升和下降。
4.通过演示实验完成练习
总结: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胸廓扩大→肺容积扩大→吸气
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胸廓缩小→肺容积缩小→呼气
(三)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1.在教室中某一处喷洒花露水,同学们能闻到吗 为什么能够闻到香味 (学生)因为香味在
扩散,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证明气体的扩散作用:气体总是由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运动,直到平衡为止。
(老师)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也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而实现的。
2.动画展示气体在肺部的换气过程。(学生)氧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氧从肺泡进入血液
中;二氧化碳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中再通过呼气排出体外。
3.动画展示气体在组织细胞中的换气过程。(学生)氧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氧从血液进
入到组织细胞中;二氧化碳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二氧化碳从组织细胞扩散到血液中,然后由血液把二氧化碳运走。
(四)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1.血液是怎么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 (学生)人体血液中的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以氧合血红蛋白形式在血液中运输;而大部分二氧化碳在血浆中运输。
2.怎样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学生)动脉血含氧较多、颜色鲜红;静脉血含氧少、颜色暗红。
(五)通过图10-8介绍人体细
(1)①外界气体与肺泡内的气体交换;②肺泡与血液问的气体交换: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④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2)《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内容要求: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概述发生在肺部和组织细胞处气体交换过程。因此总结出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呼吸系统的组成;二是呼吸的全过程:而后者又包括“呼吸运动与肺通气”“肺的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四个知识点。另外,目前在我国由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死亡率逐年上升,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和病情的加重与空气污染密切相关.所以对学生渗透讲究呼吸卫生和预防呼吸系统疾病方面的情感教育非常必要。据此设计该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①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
②了解呼吸道各部分及其对吸人空气的处理作用;③理解肺部适于气体交换的形态结构特点。
能力目标:
通过尝试和观察,发展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和交流,提高合作学习及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处理作用,认同讲究个人呼吸卫生的理念,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养成关心他人健康、关注环境质量的情感。
(3)教学重点:①学习呼吸系统的组成,解释呼吸系统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②描述呼吸运动和肺通气的原理。③概述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①举例说明呼吸系统结构与功能相适应。②认识气体交换的过程和原理。
该教师详细地介绍了呼吸系统中各个器官的结构特点,从而说明呼吸系统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该教师利用实验演示和通过同学们自己做呼吸练习的方法,使同学们切身体会到肋骨、膈肌等的变化,从而认识呼吸的全过程和原理。通过闻花露水的香味以及动画分步展示气体在肺泡和组织细胞中的交换,使同学们认识气体交换的过程和原理。
您目前分数偏低,基础较薄弱,建议加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