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招聘

2021年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综合模拟卷2

单选题 1/34
1.

下列句子中运用借喻修辞方法的是(  )。

  • A 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
  • B “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
  • C 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垂落……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 D 晋祠,真不愧是我国锦绣山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单选题 2/34
2.

教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  )。

  • A 认识活动
  • B 智育活动
  • C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
  • D 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活动
单选题 3/34
3.

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的现象,教师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

  • A 有意注意
  • B 无意注意
  • C 兴趣
  • D 知觉
单选题 4/34
4.

以下不属于泰勒评价程序步骤的是(  )。

  • A 确立评价目标
  • B 确定评价情境
  • C 控制评价过程
  • D 利用评价结果
单选题 5/34
5.

教师提高研究技能的三种途径包括(  )。

  • A 自主、合作、探究
  • B 阅读、合作、行动研究
  • C 学习、讨论、创新
  • D 兴趣、发现、研讨
单选题 6/34
6.

在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施工蓝图”是(  )。

  • A 教育方针
  • B 教材
  • C 课程标准
  • D 课程
单选题 7/34
7.

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生观是(  )。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

②学生是独特的人

③学生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

④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 A ①②③
  • B ②③④
  • C ①③④
  • D ①②④
单选题 8/34
8.

动机程度与学生的学习效率成(  )关系。

  • A 正相关
  • B 负相关
  • C 倒U型
  • D 无关
单选题 9/34
9.

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有一个是典型的迁移现象,这个成语是(  )。

  • A 举一反三
  • B 聪明过人
  • C 思维敏捷
  • D 物以类聚
单选题 10/34
10.

学习中为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用以调节学习行为和认知活动的方法是(  )。

  • A 学习动机
  • B 学习策略
  • C 学习理念
  • D 学习目标
单选题 11/34
11.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及其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根据宪法,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下列描述与《未成年人保护法》不一致的是(  )。

  • A 保护未成年人,主要是学校老师和家长共同的责任
  • B 教育与保护相结合是保护未成年人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 C 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
  • D 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单选题 12/34
12.

班级授课制的特征可以用以下几个字概括(  )。

  • A 班、课、室
  • B 师、生、课
  • C 师、生、时
  • D 班、课、时
单选题 13/34
13.

在教育过程甲教师对突发性事件做出迅速,恰当地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  )的特点。

  • A 复杂性
  • B 创造性
  • C 师范性
  • D 主体性
单选题 14/34
14.

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 )

  • A 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
  • B 积极性
  • C 适应性和社会性
  • D 内化性和意志性
单选题 15/34
15.

下列哪一种说法是夸美纽斯的观点?(  )。

  • A 美德是否可教
  • B 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
  • C “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即教育
  • D 教学的出发点是学生的一般发展
单选题 16/34
16.

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身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称之为(  )。

  • A 自然形态的教育
  • B 自我教育
  • C 家庭教育
  • D 社会教育
单选题 17/34
17.

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形态的学科,形成于(  )。

  • A 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 B 封建社会末期
  • C 奴隶社会初期
  • D 原始社会末期
单选题 18/34
18.

“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是指(  )。

  • A 精神分析
  • B 行为主义
  • C 认知
  • D 人本主义
单选题 19/34
19.

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  )。

  • A 男优于女
  • B 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 C 女优于男
  • D 男女总体水平,有年龄相等,有的则不相等
单选题 20/34
20.

5个学派的学习理论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

  • A 完形一顿悟说
  • B 认知一结构学习论
  • C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 D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多选题 21/34
21.

正确的学生观应包括(  )。

  • A 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 B 学生的不成熟性具有成长价值
  • C 学生具有主体性,特别是创造性
  • D 学生是法律责任主体,有正当的权利和利益
  • E 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人,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
多选题 22/34
22.

陈述性记忆处理陈述性知识,如(  )。

  • A 字词
  • B 人名
  • C 时间
  • D 观念
  • E 怎样骑车
多选题 23/34
23.

以下关于课外活动的论述,正确的是(  )。

  • A 课外活动是学生自愿选择的、自愿参加的
  • B 课外活动也能在校内进行
  • C 选修课是学生自己选择的,属于课外活动
  • D 课外活动是近代学校才出现的教育活动
  • E 课外活动可以扩大学生的活动领域
多选题 24/34
24.

德育对智、体、美诸育的促进功能,就其共性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  )。

  • A 动机作用
  • B 方向作用
  • C 习惯和方法上的支持
  • D 提升智慧
  • E 获得体魄、体能的提高
多选题 25/34
25.

聘任教师的形式有(  )。

  • A 招聘
  • B 续聘
  • C 解聘
  • D 不聘
  • E 辞聘
问答题 26/34
26.

简述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问答题 27/34
27.

为什么说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问答题 28/34
28.

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问答题 29/34
29.

简述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问答题 30/34
30.

举例说明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问答题 31/34
31.

试论述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哪些价值。

问答题 32/34
32.

学生主体性的基本内涵是什么?请结合实际阐述教育过程中应如何尊重和发挥学生的

主体性。

问答题 33/34
33.

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有错误,老师当时就恼怒起来:‘‘某某同学,算你厉害,老师不如你,以后老师的课就由你来上好了!”全班同学随老师一起嘲笑这位学生,该生从此在课堂上不再主动发现问题,也不主动回答问题了。

请你结合案例,评价该教师的做法有哪些不当之处,这种行为违反了哪条教学原则?

问答题 34/34
34.

阿西莫夫,是一位一生创作了470部著作而享誉世界的科普作家。1958年,他毅然告别了讲台和实验室,“做我能做得最好的事情,而不一定是最好的事情”,这是他放弃教授职位的理由。有人说阿西莫夫“自我膨胀得像纽约帝国大厦”,他只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而“毫不谦虚”,对此,他说“除非有人能证明我说的仿佛很自负的事情不属实,否则我就拒绝接受所谓自负的指责”。而事实上“阿西莫夫式的狂妄自大”,带着直人人心的纯真和坦诚,具有巨大的令人信服的力量。

请围绕“个性的张扬”这一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要求:①

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