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招聘

《小学教育心理学》真题精选6

单选题 1/41
1.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

  • A 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 B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 C 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 D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单选题 2/41
2.

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的年代是(  )。

  • A 1904年
  • B 1922年
  • C 1949年
  • D 1986年
单选题 3/41
3.

我国小学阶段,德育内容主要体现在(  )中。

  • A 班级教育活动
  • B 思想品德课
  • C 全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 D 班会和校会
单选题 4/41
4.

课程有不同的分类标准,根据课程的任务分类,可以把课程分为(  )。

  • A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 B 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
  • C 相关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
  • D 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研究课程
单选题 5/41
5.

衡量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是(  )。

  • A 教学计划
  • B 教学大纲
  • C 考试成绩
  • D 升学率
单选题 6/41
6.

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是(  )的言论。

  • A 卢梭
  • B 洛克
  • C 康德
  • D 柏拉图
单选题 7/41
7.

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

  • A 十五大
  • B 十四大
  • C 十三大
  • D 十二大
单选题 8/41
8.

国家对学龄儿童和少年不分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性别和能力,普遍实施的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称为(  )。

  • A 初等教育
  • B 平民教育
  • C 普及教育
  • D 义务教育
单选题 9/41
9.

教育发展水平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是(  )。

  • A 政治制度
  • B 经济基础
  • C 生产力
  • D 生产关系
单选题 10/41
10.

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  )的时期。

  • A 并不重要
  • B 非常重要
  • C 没有效果
  • D 最不会受外界影响
单选题 11/41
11.

我国对学生的义务做出明确具体规定的法律是(  )。

  • A 《宪法》
  • B 《教育法》
  • C 义务教育法
  • D 《未成年人保护法》
单选题 12/41
12.

“一刀切”这一教育教学要求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 A 阶段性
  • B 互补性
  • C 不平衡性
  • D 顺序性
单选题 13/41
13.

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  )。

  • A 决定因素
  • B 物质前提
  • C 主导因素
  • D 无关因素
单选题 14/41
14.

学生的兴趣、好恶、意志以及其他个性品质等因素实际上是指(  )。

  • A 智力因素
  • B 非智力冈素
  • C 理性因素
  • D 感知因素
单选题 15/41
15.

我国小学课程设计理应坚持的原则之一是科学性与(  )相统一。

  • A 思想性
  • B 衔接性
  • C 适时性
  • D 可行性
单选题 16/41
16.

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是(  )。

  • A 个别教学制
  • B 班级授课制
  • C 分组教学制
  • D 道尔顿制
单选题 17/41
17.

把实物、教具呈现给学生观察,或通过示范性的实验来说明和印证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方法称(  )。

  • A 讲授法
  • B 实验法
  • C 参观法
  • D 演示法
单选题 18/41
18.

按照学生的能力、学习成绩或爱好分为不同的组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称为(  )。

  • A 活动课时制
  • B 设计教学法
  • C 道尔顿制
  • D 分组教学
单选题 19/41
19.

“知子莫如父,知子莫如母”,说明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具有(  )。

  • A 先导性
  • B 感染性
  • C 权威性
  • D 针对性
单选题 20/41
20.

衡量人们思想品德好坏高低的根本标志是(  )。

  • A 道德认识
  • B 道德意志
  • C 道德情感
  • D 道德行为
多选题 21/41
21.

儿童的发展包括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两方面,表现出(  )等特点。

  • A 顺序性
  • B 不平衡性
  • C 阶段性
  • D 个别差异性E 、 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多选题 22/41
22.

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教育素质,教育素质中的教育实践能力应当包括(  )。

  • A 教法创新能力
  • B 语言表达能力
  • C 教学实践能力
  • D 教育和组织管理能力E 、 理论总结能力
多选题 23/41
23.

教师资格的条件包括(  )。

  • A 必须是中国公民
  • B 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 C 必须具有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
  • D 必须具有丰富经验E 、 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
多选题 24/41
24.

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是(  )。

  • A 情感支持
  • B 民主平等
  • C 尊师爱生
  • D 严格要求E 、 教学相长
多选题 25/41
25.

教育的本质特点是(  )。

  • A 传授性
  • B 积累知识
  • C 有意识
  • D 有目的性E 、 有序性
多选题 26/41
26.

学校德育的功能有(  )。

  • A 社会性功能
  • B 个体性功能
  • C 教育性功能
  • D 知识性功能E 、 合作性功能
多选题 27/41
27.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将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  )的活动,是促进个体的德性社会化的活动。

  • A 思想
  • B 政治
  • C 情感
  • D 道德品质E 、 智力
多选题 28/41
28.

我国的基本道德规范包括(  )。

  • A 爱国守法
  • B 明礼诚信
  • C 团结友善
  • D 勤俭自强E 、 敬业奉献
多选题 29/41
29.

一个班集体必须具备的基本特征有(  )。

  • A 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
  • B 明确的共同目标
  • C 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 D 有详细的班级管理规定E 、 一定的组织结构
多选题 30/41
30.

以下关于课外活动的论述,正确的是(  )。

  • A 课外活动是学生自愿选择、自愿参加的
  • B 课外活动也能在校内进行
  • C 选修课是学生自己选择的,属于课外活动
  • D 课外活动是近代学校才出现的教育活动E 、 课外活动可以扩大学生的活动领域
问答题 31/41
31.

人的身心发展

问答题 32/41
32.

课外活动

问答题 33/41
33.

小学教育目的

问答题 34/41
34.

教育途径

问答题 35/41
35.

道德教育

问答题 36/41
36.

义务教育是什么?

问答题 37/41
37.

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表现。

问答题 38/41
38.

课外活动的教育作用有哪些?

问答题 39/41
39.

我国小学德育的内容是什么?

问答题 40/41
40.

我国传统的小学课程以分科为主,存在很多弊端,试分析这一现状。

问答题 41/41
41.

试论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独特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