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招聘

2021年《心理学》(小学)押题试卷14

单选题 1/61
1.

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其功能在于( )。

  • A 引导
  • B 促进和维持
  • C 反馈
  • D 评价
单选题 2/61
2.

技能学习最基本的条件是( )。

  • A 讲解
  • B 示范
  • C 练习
  • D 反馈
单选题 3/61
3.

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动机和( )。

  • A 追求利益的动机
  • B 避免失败的动机
  • C 避免困难的动机
  • D 追求剌激的动机
单选题 4/61
4.

提出学生获得概念的主要方式是概念同化的心理学家是( )。

  • A 奥苏伯尔
  • B 布鲁纳
  • C 加涅
  • D 杜威
单选题 5/61
5.

当学生遭遇失败或取得成功时,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形成( )。

  • A 能力归因
  • B 努力归因
  • C 运气归因
  • D 任务难度
单选题 6/61
6.

专家和新手解决问题速度和正确性有极大差别的关键原因是( )。

  • A 智力发展水平不同
  • B 人生经历不同
  • C 个性品质不同
  • D 知识储备的质和量不同
单选题 7/61
7.

以下反映迁移的词语是( )。

  • A 习性结合
  • B 教学相关
  • C 触类旁通
  • D 不愤不启
单选题 8/61
8.

观察法的实施背景是( )。

  • A 控制条件
  • B 自然条件
  • C 以探讨因果关系为目的
  • D 均衡被使
单选题 9/61
9.

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转入长时记忆必须经过( )。

  • A 重新学习
  • B 复习
  • C 复述
  • D 注意
单选题 10/61
10.

可以解释倒摄抑制现象的遗忘理论是( )。

  • A 衰退理论
  • B 干扰理论
  • C 线索一依存理论
  • D 动机遗忘理论
单选题 11/61
11.

下列属于课堂背景中教学人际关系构成要素的是( )。

  • A 表扬
  • B 惩罚
  • C 理解
  • D 强化
单选题 12/61
12.

在性格特征中占主要地位的是( )。

  • A 意志品质
  • B 道德品质
  • C 情绪特点
  • D 理智
单选题 13/61
13.

下述研究方法中,对条件控制最严格的是( )。

  • A 观察法
  • B 自然实验
  • C 问卷调查及相关法
  • D 实验室实验
单选题 14/61
14.

荀子认为学习的过程是( )

  • A 尝试一错误说
  • B 闻一见一知一行
  • C 顿悟学习
  • D 认知结构的改变
单选题 15/61
15.

保持信息在2秒钟以内的记忆是( )。

  • A 短时的记忆
  • B 长时记忆
  • C 感觉记忆
  • D 永久记忆
单选题 16/61
16.

概念是用( )来表达的。

  • A 句子
  • B 词语
  • C 言语命题
  • D 图式
单选题 17/61
17.

根据技能的性质和表现形式,通常把技能分为动作技能和( )。

  • A 活动技能
  • B 学校技能
  • C 一般技能
  • D 认知技能
单选题 18/61
18.

形象联想的学习策略属于( )。

  • A 复述策略
  • B 精细加工策略
  • C 组织策略
  • D 问题解决策略
单选题 19/61
19.

组织策略属于( )。

  • A 精细加工策略
  • B 认知策略
  • C 元认知策略
  • D 调节策略
单选题 20/61
20.

动作技能的基本单元是( )。

  • A 图式
  • B 产生式
  • C 句子
  • D 动作
多选题 21/61
21.

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是()。

  • A 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
  • B 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独立学科
  • C 自然科学
  • D 社会科学
  • E 上述说法都不对
多选题 22/61
22.

学习英语单词“house”时,学生将该单词用中文“耗子”来帮助记忆,这是一种()。

  • A 谐音法
  • B 组织策略
  • C 形象联想
  • D 精细加工策略
  • E 复述策略
多选题 23/61
23.

行为目标的陈述依据是( )。

  • A 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
  • B 行为产生的条件
  • C 行为标准
  • D 具体目标
  • E 行为方式
多选题 24/61
24.

决定是否产生移情的条件有( )。

  • A 初级移情
  • B 道德发展阶段
  • C 对他人的积极评价
  • D 自我概念
  • E 心理健康状况
多选题 25/61
25.

挫折后的心理反应有( )。

  • A 攻击
  • B 冷漠
  • C 幻想
  • D 退化
  • E 固执
多选题 26/61
26.

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是( )。

  • A 连续性与顺序性
  • B 阶段性
  • C 个别差异性
  • D 不均衡性
  • E 关键性
多选题 27/61
27.

以下属于创造性思维特征的有( )。

  • A 敏感性
  • B 流畅性
  • C 灵活性
  • D 独创性
  • E 发散性
多选题 28/61
28.

小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是()。

  • A 直观一操作性
  • B 任性一可塑性
  • C 幼稚一发展性
  • D 指导一模仿性
  • E 基本一再现性
多选题 29/61
29.

奥苏伯尔的三种同化模式是()。

  • A 上位性同化
  • B 下位性同化
  • C 总括性同化
  • D 并列结合性同化
  • E 类属性同化
多选题 30/61
30.

表扬或批评应该遵循的原则有()。

  • A 教育性原则
  • B 实事求是原则
  • C 及时性原则
  • D 适当性原则
  • E 儿童化原则
判断题 31/61
31.

课程计划是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 正确。
  • 错误。
判断题 32/61
32.

公民行为能力分类与自然人的年龄有关。( )

  • 正确。
  • 错误。
判断题 33/61
33.

态度和品德的结构是一致的,都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所构成。( )

  • 正确。
  • 错误。
判断题 34/61
34.

班主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了解和研究学生。 ( )

  • 正确。
  • 错误。
判断题 35/61
35.

英国教育家洛克的《爱弥儿》集中反映了自然主义教育理想。 ( )

  • 正确。
  • 错误。
判断题 36/61
36.

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时,应兼顾个体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个方面。( )

  • 正确。
  • 错误。
判断题 37/61
37.

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职业的最基本的活动。 ( )

  • 正确。
  • 错误。
判断题 38/61
38.

热爱学生是衡量师德行为善恶的最高道德标准。 ( )

  • 正确。
  • 错误。
判断题 39/61
39.

依法治教就是以法治教。 ( )

  • 正确。
  • 错误。
判断题 40/61
40.

发掘教材的教育因素,就是找出教材中有关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 ()

  • 正确。
  • 错误。
填空题 41/61
41.

( )认为,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

填空题 42/61
42.

元认知是( ),即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观念与对认知行为的调节与控制。

填空题 43/61
43.

儿童多动综合症是一种 以( )、( )和好冲动为主要特征的综合性障碍。

填空题 44/61
44.

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 )三个阶段。

填空题 45/61
45.

从教学评价的功能来划分,教学评价可分 为( )评价和( )评价。

填空题 46/61
46.

( )是获得学习迁移的主要手段。

填空题 47/61
47.

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的特征差异 和( )两个方面。

填空题 48/61
48.

最有利于学习效果提高的动机水平 为( )的动机水平。

填空题 49/61
49.

( )于1903年出版了( )。此书的出版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标志着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填空题 50/61
50.

小学儿童思维发展在过渡中存在着一个明显的“关键年龄”,该“关键年龄”大约 在( )年级左右。

问答题 51/61
51.

学习

问答题 52/61
52.

最近发展区

问答题 53/61
53.

简述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

问答题 54/61
54.

问题空间

问答题 55/61
55.

应激

问答题 56/61
56.

班级群体

问答题 57/61
57.

简述个体的性格特征。

问答题 58/61
58.

对儿童的表扬或批评应遵循哪些原则?

问答题 59/61
59.

简述小学教师角色的构成。

问答题 60/61
60.

有人建议,在教育实践中,“要多使用奖励,而尽量少用惩罚”。请阐述你对这种 建议的看法。

问答题 61/61
61.

老师在给同学们讲“圓周率”这个概念,只见她把几个大小不同的圓盘展示给学 生:“大家看,这几个圓盘有什么不同?”同学们说,颜色和大小不同,然后,老师补 充说还有直径、周长等部分也不一样,老师强调指出:“每个圓盘可以分解为圓面、 直径、周长和颜色等各个部分,而每个圓盘又都是由这些部分组成的。”在此基础上, 让学生讨论几个圓盘的不同点(圓面大小、直径、周长和颜色)和相同处(周长都是 直径的三倍多一点),继而引导学生抛开几个圓盘的不同点(非本质属性),抽出共同 点(本质属性),强调,只要是圓,不论大小,它们都有一个固定关系即圓的周长总 是直径的三倍多一点(大约是3.14倍),这个倍数关系我们叫它圓周率,接着问学 生:“什么叫圓周率?”同学们基本上都认识和掌握了圓周率这个概念,老师接着说: “大家都认识了圓周率,希望大家记住,今后我们还会用它来帮助计算和解决有关圓 的问题。”

试分析这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哪些思维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