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招聘

2021年《心理学》(小学)押题试卷5

单选题 1/61
1.

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通过对重点内容圈点批注的方法帮助记忆。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 A 精细加工策略
  • B 组织策略
  • C 复述策略
  • D 元认知策略
单选题 2/61
2.

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

  • A 道德认识
  • B 道德情感
  • C 道德意志
  • D 道德行为
单选题 3/61
3.

通常在一门课程或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是对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进行测定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

  • A 形成性评价
  • B 总结性评价
  • C 正式评价
  • D 非正式评价
单选题 4/61
4.

对“圆的直径是它的半径的两倍”的学习属于( )。

  • A 符号学习
  • B 概念学习
  • C 命题学习
  • D 上位学习
单选题 5/61
5.

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是( )。

  • A 松散群体
  • B 联合群体
  • C 非正式群体
  • D 集体
单选题 6/61
6.

教师对学生思想的认可与学生成绩有( )趋势。

  • A 负相关
  • B 正相关
  • C 没有关系
  • D 若有若无
单选题 7/61
7.

李太太总是怀疑自己家的门没有上锁,因此常常要反复检查,她的这种行为属于( )。

  • A 焦虑
  • B 强迫行为
  • C 强迫观念
  • D 强迫恐惧
单选题 8/61
8.

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 )。

  • A 生理自我
  • B 社会自我
  • C 虚拟自我
  • D 心理自我
单选题 9/61
9.

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 A 桑代克
  • B 华生
  • C 苛勒
  • D 加涅
单选题 10/61
10.

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的划分标准是( )。

  • A 社会意义
  • B 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
  • C 个人的前途
  • D 动力来源
单选题 11/61
11.

心智技能的执行具有( )。

  • A 外显性
  • B 展开性
  • C 内潜性
  • D 客观性
单选题 12/61
12.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是( )。

  • A 家庭
  • B 社会
  • C 学校
  • D 工作单位
单选题 13/61
13.

依据经验或直觉选择解法的方式是( )。

  • A 推理式
  • B 启发式
  • C 算法式
  • D 演绎式
单选题 14/61
14.

一个人对人对己、对事对物的态度是( )。

  • A 与生俱来的
  • B 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
  • C 实践锻炼的结果
  • D 通过学习而形成的
单选题 15/61
15.

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是( )。

  • A 直接强化
  • B 自我强化
  • C 负强化
  • D 替代强化
单选题 16/61
16.

学生将特殊对象、现象或行为与一定的价值标准相联系,对所学内容在信念或态度 上表示正面肯定的情感教学目标是( )。

  • A 接受
  • B 反应
  • C 形成价值观念
  • D 组织价值观念系统
单选题 17/61
17.

学习一种新材料时运用联想、假借意义,对记忆很有帮助的这种方法是( )。

  • A 语义联想
  • B 视觉想像
  • C 谐音联想法
  • D 关键词法
单选题 18/61
18.

将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答案或最好的解决方案的思维形式是 ()

  • A 形象思维
  • B 发散思维
  • C 聚合思维
  • D 直觉思维
单选题 19/61
19.

操作技能就其动作的进行而言,具有()。

  • A 外显性
  • B 客观性
  • C 展开性
  • D 观念性
单选题 20/61
20.

( )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

  • A 认知策略
  • B 元认知策略
  • C 管理策略
  • D 调节策略
多选题 21/61
21.

掌握了“四边形”的概念,再学习“平行四边形”,“四边形”概念对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影响属于( )。

  • A 垂直迁移
  • B 水平迁移
  • C 顺向迁移
  • D 逆向迁移
  • E 一般迁移
多选题 22/61
22.

下列学习中属于符号学习的有( )。

  • A 汉字学习
  • B 英语单词学习
  • C 图像、图表学习
  • D 历史事件学习
  • E 一般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学习
多选题 23/61
23.

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

  • A 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
  • B 教材的呈现
  • C 课堂练习
  • D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 E 教学策略的运用
多选题 24/61
24.

标准化成就测验的优越性有( )。

  • A 客观性
  • B 主观性
  • C 计划性
  • D 随意性
  • E 可比性
多选题 25/61
25.

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有( )。

  • A 知识
  • B 领会
  • C 应用
  • D 分析
  • E 综合与评价
多选题 26/61
26.

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有( )。

  • A 教师的领导风格
  • B 班级的规模
  • C 班级的性质
  • D 学校的规章
  • E 对教师的期望
多选题 27/61
27.

儿童强迫行为的主要表现包括( )。

  • A 强迫性洗手
  • B 强迫性计数
  • C 强迫性甩头发
  • D 强迫性焦虑
  • E 刻板的仪式性动作或其他强迫行为
多选题 28/61
28.

教学媒体包括( )。

  • A 书本
  • B 录像
  • C 图片
  • D 幻灯片
  • E 计算机网络
多选题 29/61
29.

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 )。

  • A 认知内驱力
  • B 直接的内驱力
  • C 自我提髙的内驱力
  • D 间接的内驱力
  • E 附属的内驱力
多选题 30/61
30.

前运算阶段的思维特征是( )。

  • A 单维思维
  • B 思维的不可逆性
  • C 具体逻辑推理
  • D 思维的灵活性
  • E 自我中心
判断题 31/61
31.

课后评价时,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关注的焦点相同。 ( )

  • 正确。
  • 错误。
判断题 32/61
32.

学习策略知识不是孤立的,不能脱离专门知识。 ( )

  • 正确。
  • 错误。
判断题 33/61
33.

态度是通过遗传继承的。 ()

  • 正确。
  • 错误。
判断题 34/61
34.

心理健康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社会的评价标准。 ( )

  • 正确。
  • 错误。
判断题 35/61
35.

当学生表现出一次正确行为时,就表示他已确实学到了该种行为。 ( )

  • 正确。
  • 错误。
判断题 36/61
36.

课堂里的人际关系对课堂气氛没有影响。 ( )

  • 正确。
  • 错误。
判断题 37/61
37.

教学评价就是测量和测验。 ( )

  • 正确。
  • 错误。
判断题 38/61
38.

过度学习效果好,所以复习次数越多越好。 ( )

  • 正确。
  • 错误。
判断题 39/61
39.

由练习曲线可看出,技能有随练习量的增加而提高的一般趋势。 ( )

  • 正确。
  • 错误。
判断题 40/61
40.

自动化的操作如穿衣,也可称得上是问题解决。 ( )

  • 正确。
  • 错误。
填空题 41/61
41.

( )便于区分对象的一般与特殊、本质与非本质,从而找出一类事物所共有的本质特征。

填空题 42/61
42.

技能的学习要以程序性知识的掌握 为( )。

填空题 43/61
43.

( )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

填空题 44/61
44.

能否有效地提出假设,受到个体思维 的( )与( )的影响。

填空题 45/61
45.

小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具 有( ),同时也缺乏( )。

填空题 46/61
46.

( )是学习的主体,任何教学都必须通过它起作用。

填空题 47/61
47.

儿童发展进入具体运算领域的标志 是( )观念的形成。

填空题 48/61
48.

斯金纳认为经典性条件作用论可以解 释( )的产生,而操作性条件作用论可以解释( )的产生。

填空题 49/61
49.

根据学习动机 的( ),可以将学习动机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填空题 50/61
50.

演绎式学习属于垂直迁移中 的( )迁移。

问答题 51/61
51.

尝试一错误说

问答题 52/61
52.

谈话法

问答题 53/61
53.

道德行为

问答题 54/61
54.

微格教学

问答题 55/61
55.

心理辅导

问答题 56/61
56.

小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障碍有哪些?

问答题 57/61
57.

教学中依次要完成的九大教学事项有哪些?

问答题 58/61
58.

简述课堂气氛的三种类型。

问答题 59/61
59.

简述有效自编测验的特征。

问答题 60/61
60.

试述教学评价与测量及测验的关系。

问答题 61/61
61.

工人李某的儿子从小两腿瘫痪,需要助手推车才能行走。虽有残疾,但智力正 常。今年孩子已满7岁,父母决定送孩子上学。因附近没有专门为残疾儿童开设的特 殊教育学校,就到附近的一所普通小学申请就读。学校方面认为,学校本身是一所普 通小学,不是特殊教育学校,而且学校无特殊班,没有为残疾儿童准备的专门设施, 学校不宜接受残疾儿童入学。因此,学校拒绝了李某的要求。 请从法律角度说明学校的做法是否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