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招聘

2021年《教育学》(中学)押题试卷2

单选题 1/61
1.

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

  • A 生产力
  • B 文化
  • C 科学技术
  • D 政治经济制度
单选题 2/61
2.

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

  • A 热爱教育事业
  • B 热爱学生
  • C 教书育人
  • D 开拓创新
单选题 3/61
3.

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是( )。

  • A 班级
  • B 学校
  • C 家庭
  • D 社区
单选题 4/61
4.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 )的过程。

  • A 知识
  • B 能力
  • C 个性
  • D 品德
单选题 5/61
5.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 A 是一致的,可以等同
  • B 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 C 相互促进的关系
  • D 相互包容的关系
单选题 6/61
6.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 A 顺序性
  • B 个别差异性
  • C 不平衡性
  • D 互补性
单选题 7/61
7.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 A 童年期
  • B 少年期
  • C 青年期
  • D 成年期
单选题 8/61
8.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A 孔子
  • B 孟子
  • C 荀子
  • D 韩非子
单选题 9/61
9.

以别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是( )。

  • A 说服法
  • B 榜样法
  • C 锻炼法
  • D 陶冶法
单选题 10/61
10.

目的在于使学生做好上课前的各种准备的教学环节是( )。

  • A 检查复习
  • B 组织教学
  • C 讲授新教材
  • D 布置课外作业
单选题 11/61
11.

“导生制”的管理模式最早出现在19世纪初的( )。

  • A 德国
  • B 法国
  • C 英国
  • D 美国
单选题 12/61
12.

道家主张教育要( )。

  • A “有教无类”
  • B “非攻”
  • C “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 D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单选题 13/61
13.

学生最重要的权利是( )。

  • A 人身自由权
  • B 受教育权
  • C 人格尊严权
  • D 隐私权
单选题 14/61
14.

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

  • A 巩固知识
  • B 领会知识
  • C 运用知识
  • D 检査知识
单选题 15/61
15.

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是学校文化的( )。

  • A 特征
  • B 表象
  • C 核心
  • D 内容
单选题 16/61
16.

素质教育是促进( )的教育。

  • A 个性发展
  • B 认识发展
  • C 情感发展
  • D 意志发展
单选题 17/61
17.

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 )文化。

  • A 观念和制度
  • B 精神或观念
  • C 组织和制度
  • D 物质
单选题 18/61
18.

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化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的教育家是()。

  • A 布卢姆
  • B 布鲁纳
  • C 杜威
  • D 桑代克
单选题 19/61
19.

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是( )。

  • A 个别教学
  • B 分组教学
  • C 现场教学
  • D 复式教学
单选题 20/61
20.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

  • A 教学工作
  • B 行政工作
  • C 人文工作
  • D 后勤工作
多选题 21/61
21.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是( )。

  • A 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 B 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 C 班级组织的教育者
  • D 班级制度的执行者
  • E 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多选题 22/61
22.

文艺复兴后,很多人文主义思想家都很重视教育问题,其中有代表性的是( ) 等人。

  • A 意大利的维多里诺
  • B 尼德兰的伊拉斯谟
  • C 德国的赫尔巴特
  • D 捷克的夸美纽斯
  • E 法国的拉伯雷和蒙田
多选题 23/61
23.

德育的主要途径有( )。

  • A 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 B 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 C 劳动
  • D 共青团活动
  • E 班主任工作
多选题 24/61
24.

关于讲授法的论述,正确的是()。

  • A 可分为讲述、讲解、讲演三种方式
  • B 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
  • C 注意启发
  • D 讲究语言艺术
  • E 是注入式的教学方法
多选题 25/61
25.

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的三种主要表达方式是( )。

  • A 环境文化
  • B 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和体系
  • C 规章制度
  • D 角色规范
  • E 价值成分
多选题 26/61
26.

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主要表现在( )。

  • A 有效控制影响人发展的各种因素
  • B 加速个体发展
  • C 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 D 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
  • E 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多选题 27/61
27.

下列关于《学记》的教育思想描述正确的是( )。

  • A 揭示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 B 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观点
  • C 主张启发式教学
  • D 要求教学要循序渐进
  • E 提倡“有教无类”
多选题 28/61
28.

教学目标的特征有( )。

  • A 具有可操作指标体系
  • B 体现学生学习行为及其变化
  • C 体现教师思维活动的规律性
  • D 具有灵活性
  • E 反映教学方式的科学性
多选题 29/61
29.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体现在()。

  • A 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
  • B 制约教育的结构
  • C 制约教育的内容
  • D 决定教育发展的速度
  • E 决定教育发展的方向
多选题 30/61
30.

课程表的安排应遵循的原则是( )。

  • A 整体性原则
  • B 可操作性原则
  • C 迁移性原则
  • D 合理性原则
  • E 生理适宜原则
判断题 31/61
31.

学生因违反课堂纪律,教师可以打骂或罚站。 ( )

  • 正确。
  • 错误。
判断题 32/61
32.

西周以后我国的学校教育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骑士七技教育。( )

  • 正确。
  • 错误。
判断题 33/61
33.

教育可以超越生产力的发展和政治经济制度的要求而引起社会变革。 ( )

  • 正确。
  • 错误。
判断题 34/61
34.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因此要注意宽严相济、张弛适度。( )

  • 正确。
  • 错误。
判断题 35/61
35.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 )

  • 正确。
  • 错误。
判断题 36/61
36.

培养目标与课程目标的关系是:课程目标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 ( )

  • 正确。
  • 错误。
判断题 37/61
37.

教学就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 ( )

  • 正确。
  • 错误。
判断题 38/61
38.

教师的专业性就是指精通所教学科。 ( )

  • 正确。
  • 错误。
判断题 39/61
39.

拓展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 ( )

  • 正确。
  • 错误。
判断题 40/61
40.

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的学者是杜威。 ()

  • 正确。
  • 错误。
填空题 41/61
41.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 有( )、生活辅导和( )。

填空题 42/61
42.

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最高层次 是( )。

填空题 43/61
43.

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权威型 、( )和( )。

填空题 44/61
44.

( )是课程实施计划的展开过程。

填空题 45/61
45.

学生 的( )主要指他们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智能去探索、发现和掌握未知的知识的能力。

填空题 46/61
46.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 的( )作用。

填空题 47/61
47.

( )的目的在于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了解学生接受情况,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

填空题 48/61
48.

社会 的( )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

填空题 49/61
49.

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源于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的 “( )“的教育思想。

填空题 50/61
50.

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 的( ),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 )。

问答题 51/61
51.

教学

问答题 52/61
52.

班级平行管理

问答题 53/61
53.

教学大纲

问答题 54/61
54.

导生制

问答题 55/61
55.

设计教学法

问答题 56/61
56.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问答题 57/61
57.

简述《学记》的教育思想。

问答题 58/61
58.

生产力对教育有些什么制约作用?

问答题 59/61
59.

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问答题 60/61
60.

为什么说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问答题 61/61
61.

指出下面案例中教师的言行符合或违背什么教学原则?并简要解释。 一位教师教“因式分解”这一单元时,发现学生的知识基础差别较大,于是对八 位成绩好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让他们到图书馆自学《因式分解及其应用》一 书。经过自学,他们不但完成了规定的习题作业,而且集体选编了几十道有代表性的 习题。教师有选摔地按程度分别介绍给其他同学练习和讨论,进一步推动了全班的学 习,使全班提前五课时完成了 “因式分解”单元的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