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倾向被称为( )。
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倾向。
贯彻幼儿参与性原则的根本保证是( )。
教师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时,必须认识到:幼儿的参与是权利,不是“帮忙”;幼儿在参与中发展,克服“幼儿无能的思想”。只有树立正确的观念,教师才能在幼儿参与环境创设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其主体性,培养其责任感、合作精神等。
新中国成立后,经国务院批准颁发的第一个幼儿教育法规是( )。
1989年8月,为了加强幼儿园的管理,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务院批准、国家教委颁发了《幼儿园管理条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国务院批准颁发的第一个幼儿教育法规。
创设幼儿园环境时考虑不同地区、不同条件园(所)的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因陋就简。这体现了( )原则。
经济性原则是指创设幼儿园环境应考虑不同地区、不同条件园(所)的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因陋就简。
能有效地提高幼儿认识、情感、意志与行为水平且能充分发挥幼儿主体作用的教育方法是( )。
讨论法最容易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促进幼儿多维思维和社会性的发展。
被誉为“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宣言”的著作是( )。
幼儿对美的东西总喜欢动手摸一摸、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这说明幼儿的审美感知( )。
幼儿的这些行为表明幼儿是在“活动”中感知美,而不是“静静地”品味美。
下列属于我国幼儿园教育中特有的原则的是( )。
保教结合原则是我国幼儿园教育中特有的原则之一。
幼儿在认识“方”“万”和“日”“月”等形近符号时易出现混淆。这是由( )所致。
幼儿的观察一般是笼统的,观察的不细致是幼儿的特点和突出问题。
“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影响人成长的重要因素是( )。
孟母三迁,即孟子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体现了环境对人发展的影响。
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的制定必须以一定社会的培养目标、( )、学前教育机构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为依据。
下列关于体育教学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体育教学活动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它由教师直接指导,采用集体教学活动的方式,在户外场地上进行,但体育教学活动并非每天都有。
小李第一次给幼儿园的孩子上课,虽然知道是一群小孩子,但还是很紧张。小李的情绪状态属于( )。
在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所引起的急速而紧张的情绪状态就是应激。新教师上讲台慌乱属于应激。
下列属于5~6岁幼儿特征的是( )。
幼儿晚期(5~6岁)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一儿童实际年龄为12岁,智力年龄为15岁,则其智商IQ为( )。
根据智商的测量公式:该儿童的10=(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15/12)×100=125。
有的新生儿一出生就不老实,又哭又闹。这说明该婴儿的气质类型是( )。
心理学家一般把新生儿的气质分为三种类型:活泼型、安静型和一般型。喜欢哭闹是活泼型的表现。
创立“体态律动”学说及其音乐教育理论的教育家是( )。
在达尔克罗兹的音乐教育体系中,“体态律动”由于其独创性和科学性早已被人们公认为是卓有成效的音乐教育手段,并成为相对独立的学习领域。
对儿童绘画的评价应更重视( )。
对幼儿作品的评价应注重对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教师应对幼儿标新立异的创作予以鼓励和保护。
佝偻病也叫软骨病,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一种营养性疾病。其主要原因是体内( )水平不足。
维生素D的主要功能是促进钙、磷的吸收和利用,并保护钙、磷正常地沉着在骨骼生长部位,以保证骨骼的正常发育。如果体内缺乏维生素D,钙、磷就不能正常沉着在骨骼生长部位,导致骨骼钙化不足,孩子在临床上会出现佝偻病的症状。
渗透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包括( )。
渗透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包括: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其他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等。
幼儿园制定教育目标的意义有( )。
幼儿园制定教育目标的意义有:增强教育的目的性和自觉性;使教育工作更有针对性;保证教育工作全面系统地进行;保证各项教育工作的协调配合。
幼儿体育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有( )。
实施幼儿体育应注意的问题有:锻炼与保护并重,注重幼儿身体素质的提高;重视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态度;专门的体育活动与日常活动相结合;注意体育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方式。
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上分,幼儿的社会游戏分为以下几种( )。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根据对医院500多名婴儿的观察指出,新生儿有三种天生的主要情绪,即( )。
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包括( )。
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包括三种:一是直觉的道德情感,即由于对某种具体的道德情境的直接感知而迅速发生的情感体验。二是想象的道德情感,即通过对某种道德形象的想象而发生的情感体验。三是伦理的道德情感,即以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
蒙台梭利强调儿童自由选择和自主进行活动的能力,儿童可以毫无限制地去进行选择和活动。 ( )
错误
蒙台梭利虽然强调儿童自由选择和自主进行活动的能力,但她并不主张让儿童毫无限制地去进行选择和活动。她认为,儿童在完成适应环境和发展自己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教师的尊重和理解,同时也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
开发家庭、社区的教育资源就是鼓励、引导家庭和社区把物资提供出来,供教育幼儿使用。( )
错误
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是指幼儿园与社区实现资源互享、互通。
奥苏贝尔认为,一切新的有意义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因此,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括迁移。( )
正确
两三岁的幼儿总是喜欢对成人说“不”,不喜欢父母喂饭,不喜欢父母给自己穿衣,倒是很希望事事“亲力亲为”,这是因为他们的独立性开始出现。( )
正确
机械学习的实质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 )
错误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
游戏是一种独特的活动,与幼儿生活、学习等没有联系。( )
错误
幼儿的游戏渗透各个方面,生活、学习等活动也可以变成游戏。
2~7岁的幼儿可以进行机能游戏。( )
错误
2~7岁的幼儿可以进行象征性的游戏,0~2岁的幼儿可以进行机能游戏。
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是家园合作追求的最终目标。( )
正确
对于复杂问题,中等偏低的兴奋水平比较有利。( )
正确
我国保护少年儿童权益的专项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
正确
幼儿园环境
对于幼儿园教育而言,广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生存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它包括幼儿园内部小环境,又包括园外的家庭、社会、自然、文化等大环境。狭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在幼儿园中,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物质与精神要素的总和。
正规性科学教育活动
正规性科学教育活动是指教师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课题,决定学习内容、方法和技能,并提供相应的材料,以达到教育目标的形式,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科学教育活动。
简述游戏的具体含义。
简述学前儿童智育工作的基本原则。
(1)专门的作业教学活动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2)教师的引导与学前儿童的探索相结合;
(3)知识的获得与能力的培养相结合;
(4)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相结合。
幼儿亲子交往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1)父母的性格、爱好、教育观念及对幼儿发展的期望对其教养行为有直接的影响;
(2)父母的受教育水平、社会经济地位、宗教信仰以及父母之间的关系状况等;
(3)幼儿自身的发育水平和发展特点。
简述教育法律救济的意义。
幼儿能力的发展有哪些特点?
试述应如何培养幼儿的学习动机。
(1)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与求知欲;
(2)重视幼儿学习活动中的游戏动机;
(3)为幼儿学习创设安全、开放、温馨的氛围;
(4)让幼儿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5)运用适宜反馈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
试述在对儿童进行独立自主性培养中,教师容易忽略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师对儿童进行独立自主性培养中往往忽略了从自身做起。从自身做起,首先,教师要做到身体力行。在幼儿园中,教师对儿童进行独立自主性培养时,往往要求儿童这样做、那样做,但对自身的要求却十分放松,这对培养儿童的独立性非常不利。因此,教师要从自己做起,给儿童做出一个好的榜样。其次,教师要让儿童真正认识到独立自主性的重要性,也就是说,教师在进行各种活动中,一定要时时抓住机会,让儿童了解独立自主性的重要性。儿童在了解独立自主性培养的重要性后,也会更好地配合教师进行活动。在进行这项活动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注意方式与方法,不要一味地以说教的方式来进行教育,而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游戏、情境角色扮演、户外活动、参观等形式来进行。从别人的感受与自己的情感中,让儿童体会到“独立”的重要性。
苹果“变变变”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知水果的变化,了解多种水果制品。
2.培养幼儿爱吃水果的习惯。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活动准备】
1.苹果头饰、苹果汁、苹果脯等。
2.各种水果、榨汁机、刀子、盘子等。
3.即时贴、棉花等可装饰物品。
附:“苹果变变变”的游戏方法。即教师请幼儿给苹果娃娃喊“变变变”,然后随着幼儿的喊声旋转自己的身体,转到黑板的后面取出一盒苹果汁。提问“苹果娃娃变成了什么?”等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根据活动目标和活动准备,为中班幼儿设计苹果“变变变”活动,要求写出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1.教师戴苹果头饰扮演苹果娃娃出现在幼儿面前,引起幼儿的兴趣。
(1)教师:“小朋友们好!我是会变的苹果娃娃,你们猜一猜我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2)引导幼儿自由的想象苹果的变化。
2.教师与幼儿一起玩“苹果变变变”的游戏。
(1)教师请幼儿给苹果娃娃喊“变变变”的口令,然后随着幼儿的喊声旋转自己的身体,转到黑板的后面取出一盒苹果汁。提问:“苹果娃娃变成了什么?(苹果汁)它是怎么变成苹果汁的?”
(2)请幼儿继续给苹果娃娃喊“变变变”的口令,随着幼儿的喊声再次旋转到黑板的后面取出一盒苹果脯。提问:“这次苹果娃娃变成了什么?(苹果脯)它是怎么变成的?”
(3)请幼儿再次给苹果娃娃喊“变变变”的口令,随着幼儿的喊声旋转到黑板的后面取出苹果干、苹果酱、苹果派等各种苹果制成的食品。提问:“苹果娃娃真会变呀?它都变成了什么?苹果还会变成什么呀?”
3.教师与幼儿品尝各种各样的苹果制品,说一说吃苹果有哪些好处。
4.出示橘子、西瓜、香蕉等水果,请幼儿一一说出它们的名称。教师:“今天,我们也来一个水果大变身的比赛,看一看这些好看、好吃的水果在小朋友的手中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1)分别向幼儿介绍提供的三组材料。
第一组:将各种水果用榨汁机进行榨汁的活动,变出各种果汁(教师指导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第二组:将各种水果进行装饰活动,利用粘贴即时贴、棉花等方式,变出各种水果娃娃。
第三组:利用各种水果制作成水果拼盘、水果串、水果沙拉等。
(2)请幼儿分成小组进行活动。
5.让幼儿分别品尝和欣赏各自的成果,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活动延伸】
将各种水果及相关材料,如榨汁机、适合幼儿用的刀具、牙签、沙拉酱等投放在日常生活区和美术区供幼儿进行水果装饰。
您目前分数偏低,基础较薄弱,建议加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