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招聘

2016年教师招聘《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知识》真题精选2

单选题 1/47
1.

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是(  )。

  • A 爱岗敬业
  • B 依法执教
  • C 为人师表
  • D 热爱学生
单选题 2/47
2.

儿童的发展是通过(  )

  • A 对物体的操作和与人的交往而发展的
  • B 聆听教师讲授知识而发展的
  • C 观察教师的操作过程而发展的
  • D 观看电视卡通节目而发展的
单选题 3/47
3.

有差别的微笑的出现是(  )发生的标志。

  • A 最初诱发性微笑
  • B 最初社会性微笑
  • C 最初生理性微笑
  • D 最初自发性微笑
单选题 4/47
4.

我国幼儿园的教学是(  )。

  • A 幼儿的活动
  • B 教师的活动
  • C 幼儿与教师的活动
  • D 个别活动
单选题 5/47
5.

“我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是什么?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对孩子的爱。”这话出自(  )

  • A 苏霍姆林斯基
  • B 杜威
  • C 陶行知
  • D 蒙台梭利
单选题 6/47
6.

我国自己创办的第一所幼教机构是(  )。

  • A 湖北幼稚园
  • B 南京燕子矶幼儿园
  • C 南京鼓楼幼稚园
  • D 武昌幼稚园
单选题 7/47
7.

正常婴儿的感觉定位主要依靠(  )。

  • A 听觉
  • B 触觉
  • C 视觉
  • D 运动觉
单选题 8/47
8.

20世纪30年代,我国幼教界有“南陈北张”之称,即指南京有陈鹤琴,北京有(  )。

  • A 张之洞
  • B 张汉良
  • C 张宗麟
  • D 张雪门
单选题 9/47
9.

幼儿不同于成年人,不会刻意掩饰自己的言行举止。据此特点可采用(  )来研究幼儿心理。

  • A 观察法
  • B 实验法
  • C 测验法
  • D 调查法
单选题 10/47
10.

一位新人园的儿童问教师:“妈妈什么时候来接我?”教师最好回答:(  )。

  • A “老师不知道”
  • B “你现在很想念妈妈,是吗?妈妈4点半就来接你”
  • C “妈妈4点半就来接你”
  • D “妈妈马上就来接你”
单选题 11/47
11.

人们描述幼儿教师是幼儿“生活中的妈妈,学习中的老师,游戏中的伙伴”,这说明幼儿教师的劳动具有(  )的特点。

  • A 纯真美好
  • B 教育效果长期性
  • C 精神生产
  • D 多重角色
单选题 12/47
12.

下列哪一条不符合目前我国幼儿园教师资格的认定条件(  )。

  • A 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 B 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
  • C 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爱护幼儿
  • D 身体健康的成年女性
单选题 13/47
13.

幼儿认为物体会浮是因为它想洗澡,球会从椅子上滚下去,是因为它不愿意呆在椅子上。这种判断是按(  )进行的。

  • A 直接的逻辑
  • B 生活的逻辑
  • C 客观的逻辑
  • D 类比的逻辑
单选题 14/47
14.

幼儿教师晨间接待幼儿人园工作的重点是(  )。

  • A 提醒幼儿尽早进人学习状态
  • B 与家长交流,沟通情感
  • C 检查孩子的身心状况
  • D 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
单选题 15/47
15.

下列能表明新生儿视听协调的是(  )。

  • A 有些婴儿听到音乐会露出笑容
  • B 听到巨大的声响,婴儿会瞪大眼睛
  • C 婴儿听到母亲叫“宝宝”,就会去找妈妈
  • D 婴儿看到大人逗他说话,会一跳一跳表现出快乐的样子
单选题 16/47
16.

儿童开始能够按照物体的某些比较稳定的特征进行概括,这是(  )。

  • A 直观的概括
  • B 言语的概括
  • C 动作的概括
  • D 知觉的概括
单选题 17/47
17.

教育学上称“跳一跳,桃子到”是说(  )。

  • A 最佳期和敏感期
  • B 转折期和危险期
  • C 关键期
  • D 最近发展区
单选题 18/47
18.

下列选项中学前儿童最难认识的事物是(  )。

  • A 沙、石
  • B
  • C
  • D 空气
单选题 19/47
19.

在设计正规性科学活动的目标时,要结合活动的具体内容,也就是说活动目标应具有(  )。

  • A 可操作性
  • B 针对性
  • C 层次性
  • D 灵活性
单选题 20/47
20.

在韵律活动中使用道具,应遵循的原则是(  )。

  • A 道具新颖有趣,使用技巧复杂亦无关紧要
  • B 增强儿童的美感,引发想象、联想
  • C 尽量为儿童提供现成的道具
  • D 教师应花较多精力设计道具
多选题 21/47
21.

“完整儿童”,是指获得了(  )整合性发展的儿童。

  • A 身体的
  • B 认知的
  • C 情感的
  • D 社会的
  • E 人格的
多选题 22/47
22.

以下属于幼儿智育内容的是(  )。

  • A 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 B 培养幼儿良好的智力品质
  • C 帮助幼儿尝试使用智力活动的方法和技能
  • D 引导幼儿获得粗浅的知识
  • E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多选题 23/47
23.

五指活动课程的课程目标有(  )。

  • A 做人
  • B 习惯
  • C 身体
  • D 智力
  • E 情绪
多选题 24/47
24.

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的要素有(  )。

  • A 幼儿
  • B 教师
  • C 教学内容
  • D 教学媒体
  • E 教学环境
多选题 25/47
25.

《纲要》对我国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做了具体规定,以下哪项符合要求(  )。

  • A 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 B 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 C 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 D 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 E 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判断题 26/47
26.

在幼儿园课堂中,教师与幼儿之间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  )

  • 正确。
  • 错误。
判断题 27/47
27.

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是1989年正式颁布施行的。 (  )

  • 正确。
  • 错误。
判断题 28/47
28.

保育工作是保育员的事,与教师无关。(  )

  • 正确。
  • 错误。
判断题 29/47
29.

现代社会中,教育是使科学技术转化为劳动者精神财富的手段。(  )

  • 正确。
  • 错误。
判断题 30/47
30.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新的复杂客体和事件的方法,是巩同和扩大概念、技能的方法,是使思维和行动结合起来的方法。游戏的本质是同化超过了顺应。因此,皮亚杰的游戏理论也被称为“同化顺应说”。

  • 正确。
  • 错误。
判断题 31/47
31.

当一个三岁的孩子在纸上乱涂乱画的时候,教师的正确做法应该是问他想画什么,教他怎样才能画得像。(  )

  • 正确。
  • 错误。
判断题 32/47
32.

婴儿最早使用的学习方式是操作性条件作用。(  )

  • 正确。
  • 错误。
判断题 33/47
33.

韦克斯勒智力量表包括语言与操作两个部分。(  )

  • 正确。
  • 错误。
判断题 34/47
34.

性格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是人与人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  )

  • 正确。
  • 错误。
判断题 35/47
35.

幼儿园的课程与教学应该以幼儿已有的经验和兴趣为基础。(  )

  • 正确。
  • 错误。
问答题 36/47
36.

角包游戏

问答题 37/47
37.

强制性规范

问答题 38/47
38.

启蒙性原则

问答题 39/47
39.

发展适宜性

问答题 40/47
40.

幼儿园环境创设应遵循哪些原则?

问答题 41/47
41.

如何保护婴幼儿的听力?

问答题 42/47
42.

简要区分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危机期、敏感期。

问答题 43/47
43.

教师在为幼儿园手工活动提供材料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问答题 44/47
44.

简述幼儿需要和动机的发展。

问答题 45/47
45.

试述如何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

问答题 46/47
46.

理论联系实际,从功能论的角度分析“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

问答题 47/47
47.

新学期开始不久,孩子们在寒假休息了大半个月回来后。我发现班上出现了这么一个现象:当孩子们需要移动小椅子进行活动的时候,总是习惯用一只手拎住椅背拖行,或是把椅背夹在腋下,像拄着拐杖一样一摇一晃地行走。每当这个时候教室里总是充斥着一种椅子在地板上敲打摩擦的声音,很是刺耳,也不安全。起先是一两个新生,接着是班上一大半的孩都有这种行为。由于这学期新加了9个新生,为此,我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对一些行为习惯重新进行了指导,另一方面在平时不断进行强调和纠正。但收到的效果却差强人意,每次孩子们总是要在老师的提醒下才改变搬椅子的姿势。

在一次教学活动中,我要求孩子们把小椅子放在指定地方,有个别孩子的动作很慢,我担心影响教学时间,便伸手帮了一把。正当我一手一把地拎着小椅子时,有个孩子突然开口说:“老师,要两只手搬椅子。”孩子们的目光一下子都集中在了我身上,我一愣,马上把小椅子放了下来,用双手搬起了一把椅子。下课的时候,我在指导孩子们搬动小椅子的时候,自己先用双手把小椅子搬了起来。不需要太多的语言,更没有平时的大喊大叫,孩子们安静地用规范的动作把小椅子搬到了指定地方,并且没有一个孩子拖椅子。

试分析上述这种现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