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招聘

2021年教师招聘《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考前密押试卷7

单选题 1/32
1.

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中,活教育方法的核心是( )

  • A
  • B 做和学
  • C 教和学
  • D 教和做
单选题 2/32
2.

( )是儿童语言真正形成的时期,也是儿童语言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此时期会出现“词语爆炸现象”。

  • A 1.5~2岁
  • B 2~3岁
  • C 3~6岁
  • D 0~6岁
单选题 3/32
3.

正规性科学活动的作用不包括()

  • A 保证每个儿童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技能
  • B 教师的直接指导提高了儿童的学习效率
  • C 教师的间接指导提高了儿童的学习效率
  • D 集体教学的形式可以使儿童和同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学习
单选题 4/32
4.

在蒙台梭利的感觉教育中,感官训练的重点是( )

  • A 视觉训练
  • B 听觉训练
  • C 触觉训练
  • D 嗅觉训练
单选题 5/32
5.

幼儿园社会教育确立幼儿社会教育目标必须依据社会的要求,幼儿的发展及()等几方面。

  • A 家长要求
  • B 领导规定
  • C 老师自己的想法
  • D 学科本身
单选题 6/32
6.

下列关于学前社会教育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 A 学前社会教育就是品德教育在幼儿园中的体现
  • B 学前社会教育是幼儿社会性发展所需要
  • C 学前社会教育应该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
  • D 学前社会教育要渗透到幼儿日常生活和活动中
单选题 7/32
7.

蹦蹦床属于固定性运动器械中的()

  • A 摆动类
  • B 旋转类
  • C 弹跳类
  • D 钻爬类
单选题 8/32
8.

在我国幼儿园的美术教学实践中,最常见的方法是教师在黑板上画一幅范画,让孩子临摹下来。你觉得这种方法()

  • A 能够使儿童很快地学会画画,画得较像
  • B 限制了儿童的创造力,将艺术的真正内涵排除在美术教育之外
  • C 能够培养儿童画画的兴趣
  • D 很好,因为教师肯定比儿童画得更好
单选题 9/32
9.

下列不属于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是( )

  • A 听说游戏
  • B 早期阅读
  • C 谈话
  • D 演讲
单选题 10/32
10.

幼儿在画画时,开始时画小人,后来在头部——大圆圈上加上些小圆圈、小点点,就说成是大树。这说明此阶段幼儿绘画时()

  • A 内容易转移
  • B 形象含义易改变
  • C 容易受他人影响
  • D 爱随意涂画穿插
单选题 11/32
11.

对幼儿英语学习效果的评价应当关注( )和幼儿对所听英语的理解程度。

  • A 幼儿对英语活动的兴趣
  • B 幼儿在英语表达时的语言错误
  • C 幼儿的语言模仿能力
  • D 幼儿对老师教给的英语单词的掌握程度
单选题 12/32
12.

目前我国学校教育中的综合课程本质上还是属于()

  • A 活动课程
  • B 学科课程
  • C 悬缺课程
  • D 隐性课程
单选题 13/32
13.

下列不适合幼儿探索的科学内容是()

  • A 气温的变化
  • B 四季的成因
  • C 雾、雪现象
  • D 季节变化与人类、动植物的关系
单选题 14/32
14.

研究表明,人们谈话时所传达的信息绝大部分是通过()手段传达的。

  • A 非语言
  • B 语调
  • C 言语
  • D 声音
单选题 15/32
15.

下列属于幼儿园课程主要特点的是( )

  • A 游戏性
  • B 非义务性
  • C 基础性
  • D 适宜发展性
单选题 16/32
16.

幼儿园应建立( )和病儿隔离制度,认真做好计划免疫和疾病防治工作。

  • A 卫生消毒
  • B 安全制度
  • C 保健制度
  • D 安全保健
单选题 17/32
17.

老师对小朋友说:“在草地上走,会把小草踩疼的。”儿童就信以为真,都不去踩小草了。这反映了儿童学科学具有( )

  • A 好奇的特点
  • B 好探索的特点
  • C 自我中心的特点
  • D 好动的特点
单选题 18/32
18.

调整幼儿体育游戏的活动量最主要应考虑( )

  • A 幼儿生理变化
  • B 幼儿活动兴趣
  • C 幼儿对游戏的掌握程度
  • D 幼儿对游戏的参与程度
单选题 19/32
19.

奥尔夫体系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和综合教学。

  • A 小组教学
  • B 个别教学
  • C 集体教学
  • D 混合教学
单选题 20/32
20.

下列对蒙台梭利教育方案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 重视孤立的感官训练
  • B 忽视创造力
  • C 重视生活经验
  • D 缺乏社会互动
问答题 21/32
21.

简述幼儿有意注意产生的条件。

问答题 22/32
22.

性格

问答题 23/32
23.

发现学习

问答题 24/32
24.

简述现代生物学与生态学理论对学前社会教育的启示。

问答题 25/32
25.

观察法(研究方法)

问答题 26/32
26.

简述蒙台梭利“一个有准备的环境”的特点。

问答题 27/32
27.

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教育

问答题 28/32
28.

游戏法(饮食营养教育方面)

问答题 29/32
29.

儿童绘画活动中象征期构思过程有哪些不稳定的表现?

问答题 30/32
30.

简述儿童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

问答题 31/32
31.

一位教师在引导学前儿童研究“鸟的本领”时,制定的教育目标是:帮助学前儿童了解鸟的各种本领以及鸟的一些生活习性。可是活动刚刚进行不久,当一些小朋友看到一本有关鸟和飞机的图书时,忽然对飞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飞机这么重怎么能飞?”“飞机的翅膀不会动怎么飞呢?”教师认为这也是一个极好的探索内容,它不仅可以延续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因为飞机就是从鸟的飞行中找到灵感而发明出来的,而且可以进一步发展学前儿童探索问题的能力。于是,就及时地调整了教育目标,提供了玩具飞机、图片、VCD等材料,满足学前儿童探索飞机靠什么起飞、怎么飞的愿望。

通过该案例,你认为教师在制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目标时应该怎样做?

问答题 32/32
32.

森林里的饼屋

森林里有一间饼屋,小猫正忙着做薄饼。搅一搅,拌一拌,咕噜咕噜,啪!薄饼做好了,好香呀!

喳喳,喳喳,小喜鹊来了。“你好,我们要吃薄饼。”小猫:“好,我来给你做!”

搅一搅,拌一拌,咕噜咕噜,啪!小喜鹊薄饼做好了!小喜鹊:“喳喳,真像我们,谢谢小猫!”

咩咩,咩咩,小绵羊来了。“你好,我们要吃薄饼。”小猫:“好,我来给你做!”搅一搅,拌一拌,咕噜咕噜,啪!小绵羊薄饼做好了!小绵羊:“咩咩!真像我们,谢谢小猫!”

嗨呦,嗨呦,大象来了。“你好,我要吃薄饼。”小猫:“好,我来给你做!”搅一搅,拌一拌,咕噜咕噜,啪!大象薄饼做好了!大象:“呵呵,真像我、真大,谢谢小猫!”

小猫做的薄饼香香的、软软的,森林里的小动物都喜欢吃。

幼儿喜欢吃饼干,又喜欢动物形象,更喜欢听动物的故事。请设计幼儿园小班教案——森林里的饼屋,让幼儿和动物朋友们一起享受童真童趣,分享快乐。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为小班幼儿设计阅读活动“森林里的饼屋”,要求写明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和活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