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智力活动依赖于兴趣”,这是( )的观点。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幼儿的智力活动依赖于兴趣”,他主张幼儿教育应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
幼儿认为月亮在跟他走,只要他不走,月亮也就不走了。这种现象反映了儿童( )的心理特点。
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是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为中心是幼儿不能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做任何事情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因此幼儿会认为月亮是由于自己不走的原因也不走了,这也是一种典型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点,也是幼儿期的典型的心理发展特点。引导幼儿能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就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个性的良好发展,培养出良好的性格,为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婴儿看见物体时,先是移动肩肘,用整只手臂去接触物体,然后才会用腕和手指去接触并抓取物体,这是儿童动作发展中的( )所致。
近远规律是指儿童动作的发展先从头部和躯干的动作开始,然后发展双臂和腿部的动作,最后是手的精细动作。
教育学上称“跳一跳可以摘到桃子”的时期为( )。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指导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教育学上的“跳一跳可以摘到桃子”强调,在教学中为学生设置的目标难度要适当,既要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即设置的目标要处在最近发展区内。
在方位知觉的发展中,儿童在( )岁能够正确辨别前后。
人们对自身或客体在空间的方向和位置关系的知觉。3岁幼儿已经能正确辨别上下方位;4岁幼儿开始能正确辨别前后的位置。
幼儿最初社会性发生的标志是( )。
有差别的微笑出现标志着幼儿最初的社会性发生。
根据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理论,基本的信任感发生的阶段是在( )岁。
自主感对羞愧感发生在1.5—3岁;主动感对内疚感发生在3—6、7岁;勤奋感对自卑感发生在6—12岁,而信任对怀疑是0一1.5岁,所以0一l.5岁是信任建立的关键期。
幼儿基本情绪表现不包括( )。
幼儿基本情绪包括哭、笑、依恋、恐惧等。
对幼儿发展状况评估的目的是( )。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明确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以便提供更加适宜的帮助和指导”。
幼儿对语法的意识( )。
幼儿对语法结构的意识出现较晚,一般在4岁开始明显出现。
美国心理学家哈洛关于恒河猴行为发展的实验,即所谓早期隔离或剥夺实验,此实验证明了对心理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因素是( )。
美国心理学家哈洛关于恒河猴行为发展的实验,即所谓早期隔离或剥夺实
验,此实验证明了剥夺社会经验对后来社会化的影响,即对心理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因素是环境。
( )是园所生存的基础,是园所发展的动力和取得成功的关键,甚至可以说是园所的灵魂。
陶行知认为,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是( )。
陶行知说:“6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故本题选D。
学会安静地听同伴说话,不随便插嘴是对( )年龄段的要求。
学会安静地听同伴说话,不随便插嘴是对小班年龄段的要求。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
复式教学是指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成一班,由一位教师用不
同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人手,培养初步的( )和行为。
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 )。
20世纪50,60年代,罗杰斯以其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并将其运用于教育领域,其中涉及“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选A。
根据我国现在通行的幼儿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l 3岁幼儿属于( )。
1—3岁属于先学前期,也称先幼儿期。
在下列描述中,对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年龄特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②由于社会和教育条件不同,儿童心理发展的情况有各种差别,构成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可变性,但不是随意改变的;③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的辩证统一。
语言能力是在( )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什么是多动症?多动症儿童行为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儿童多动综合症(简称多动症),是幼儿和小学生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以注意力缺陷和活动过度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综合症。高峰发病年龄为8—10岁,多在7岁前就有异常表现,男性儿童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儿童。
多动症儿童行为的主要特征有:(1)活动过多0与一般儿童的好动不同的是,他们的活动是杂乱的、缺乏组织性和目的性的。(2)注意力不集中。不能专注于一种活动,做事经常有头无尾,丢三落四。(3)冲动行为。经常未经考虑就行动,在做集体游戏时,难以耐心等待。有时突然喊叫,袭击别人。
性格
性格: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具有直接的社会意义,不同性格特征的社会价值是不一样的。因而,性格便成为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
情绪情感对幼儿心理发展有什么作用?
情绪情感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是:
(1)动机作用
情绪、情感是伴随人的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的体验,它对人的行为具有推动或抑制作用。
如,无论在任何时候和在任何情况中发生,恐惧均能使人退缩,愤怒使人发生攻击,厌恶引起人躲避。相反,愉快、喜爱等积极情绪则使人去接近、探索。
对于幼儿来说,情绪的动机作用表现得更加明显,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各种行为。如,喜欢
小动物的孩子,就会经常去接近小动物,在接触的过程中,逐渐了解,J、动物的生活习性,掌握很多关于小动物的常识。
(2)组织作用
情绪是心理活动中的监控者,它对其他心理活动具有组织作用。积极情绪起协调、组织的
作用,消极情绪起破坏、瓦解的作用。研究表明,不同的情绪状态对幼儿智力操作有不同的影响,过度兴奋不利于幼儿的智力操作,适中的愉快情绪可以提高幼儿智力活动的效果。其中,起核心作用的是幼儿的兴趣。相反,痛苦、惧怕等消极情绪对幼儿的智力活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痛苦、惧怕越大,操作效果越差。
(3)信号作用
情绪和情感是人向他人表达、传递自身需要及状态(如愉快、愤怒等)的信号。这种信号功能主要通过情绪情感的外显形式——表情及言语来实现。新生儿几乎完全借助于他的面部表
情、动作、姿态及不同的声音表情等,与成人进行着信息交流,相互了解,引起其与成人的交往,或者维持、调整交往。
(4)感染作用
情绪、情感的感染作用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人的情绪、情感可以影响别人,使之产生
同样的情绪、情感。此种以情动情的现象,称为情绪、情感的感染作用。
情绪、情感的这种作用在幼儿期表现尤为明显。例如,新生入园,班里有一个孩子哭,其他
孩子也会莫名其妙地跟着哭。因此,幼儿园积极、愉快的生活环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是非常必要的。
幼儿家庭教育对幼儿心理发展有什么作用?
幼儿家庭教育的作用有:
(1)家庭教育保证了幼儿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
(2)家庭教育促进了幼儿智力潜能的最大开发;
(3)家庭教育促进了幼儿社会化的进程;
(4)家庭教育提高了儿童的审美能力;
(5)家庭教育为儿童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jin
简述3岁后幼儿同伴交往发展的特点。
3岁后,幼儿同伴交往发展特点的主要表现是:
(1)3岁左右的幼儿,游戏中间交往主要是非社会性的,以独自游戏或平行游戏为主,彼此间没有联系,各玩各的;
(2)4岁左右的幼儿,联系性游戏增多,并逐渐成为主要游戏形式;
(3)5岁以后,幼儿合作性游戏开始发展,同伴交往的主动性和协调性逐渐发展;
(4)幼儿期同伴交往主要是同性别的儿童交往,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明显。女孩更明
显表现出交往的选择性,其偏向更加固定,女孩游戏中交往水平高于男孩,男孩对同伴的消极反应明显多于女孩。
某幼儿园教师在教幼儿认识蔬菜的课上,拿出一个土豆,问幼儿:“谁知道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明明大声回答:“土坷垃。’’老师面露不悦,瞥了明明一眼,说::”明明说得不对,我们看看谁最聪明,能说出老师拿的是什么?”荣荣不大自信地说:“是一只小兔子”(荣荣从某个角度发现土豆的形状像兔子的脑袋)。老师又说:“不对,谁还知道?,,辉辉小声说:土豆。”这时老师眼睛一亮,向辉辉投来赞扬的目光,说:“辉辉真聪明!”,
请针对上述材料,分析我们应该如何对幼儿进行创造性教育。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社会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上述材料q-,该教师忽视了对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只为传授知识而传授知识。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幼儿的“不着边际”的回
答和想法,常常令教师头疼,他们极力扭转幼儿的“歪心思”,殊不知他们对幼儿的“扭转”正是在扼杀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陶行知说过:“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我们的教育不应该是这样“中规中矩”的,必须注意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就像上述案例中,教师应当对不同的、新颖的、“不着边际”的答案给予中肯的评价,同时结合实际教学情境加以科学处理,这样才会有助于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才会使我们的教育充满活力。
明又明,亮又亮,
一团火球挂天上,
冬天待的时间短,
夏天待的时间长。
(1)从儿歌的传统艺术形式来看,这属于哪种类型的儿歌?试说这种形式的儿歌的作用。
(8分)
(2)试对这首儿歌进行评析。
材料中的儿歌属于谜语歌。
谜语歌,即用儿歌形式表达谜面的谜语。它是一种适应儿童好奇心,具有文学趣味的、有
益的智力游戏,它可以对儿童进行知识教育。歌中准确生动的语言和形象有趣的描述,有利于儿童语言的发展。谜语歌还有助于儿童综合分析、判断推理、想象思维等诸方面联想能力的提高。
(2)[参考答案]这首儿歌,从颜色、亮度、形状、时间等方面,生动地刻画了太阳的形象,让儿童在学唱儿歌、猜谜语的同时,能具体地感受到太阳的特点,掌握有关太阳的知识,加深对太阳的认识,从而更加深刻地记忆太阳的形象。
请以“幼儿园的素质教育”为主题,写一篇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少于800字。
素质教育之教师素质
素质教育是一种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
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注重开发智慧潜能、形成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高素质的幼儿要靠高素质的教师来培养。没有教师的高素质就没有教育的高质量,也就
没有幼儿的良好素质。幼儿园要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必须提高幼儿园教育者自身的素质。
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对教师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幼儿各种素质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
程,成人的言行对幼儿的影响常常比课堂教育的作用更大,幼儿教师对幼儿来说是具有权威性的成人,他们的举止对幼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因此幼儿教师的身教重于言教。他们对待工作,对待同事、家长及幼儿所体现出来的良好的道德修养,将会在思想品德素质方面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幼儿教师要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幼儿教师除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外,还需要更新教育观念。幼儿教师需要具备以下教育
观念:了解幼儿,注重幼儿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信任幼儿,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要注意让幼儿乐于学习,主动学习;关心幼儿,让每一个幼儿的身心都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鼓励幼儿,激发幼儿的创造性,即提高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地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幼儿教师同样需要扩充自身的文化知识,提高职业技能。幼儿教师应不断地学习提高,尤
其应在专业理论知识的深化、自然科学知识的了解、艺术修养的加强、写作与电化教育能力的提高等方面多下工夫。教师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才能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
另外,幼儿园教师的身心是否健康不仅关系到能否顺利地完成本职工作,而且会对幼儿的
身心发展造成影响。只有身心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幼儿。
素质教育对幼儿教师的素质要求是极高的,但素质具有非均衡发展的特点,因此要求每一
位幼儿园教师都具有高素质是不现实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理想幼儿教师素质的研究和
追求。
您目前分数偏低,基础较薄弱,建议加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