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2021教师资格《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高中模拟试卷1

单选题 1/31
1.

下图是太阳局部图,图中的M是出现在太阳哪一层的什么 (  )

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考试,2021教师资格《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高中模拟试卷1

  • A 色球层的耀斑
  • B 色球层的日珥
  • C 日冕层的太阳风
  • D 日冕层的耀斑
单选题 2/31
2.

读下图.回答8—9题。

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考试,2021教师资格《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高中模拟试卷1

图中城市中心与郊区相比(  )。查看材料

  • A 气温高、降水少
  • B 气温高、降水多
  • C 气温低、降水少
  • D 气温低、降水多
单选题 3/31
3.

读下图.回答8—9题。

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考试,2021教师资格《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高中模拟试卷1

关于城市与郊区之间热力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查看材料

  • A 城市上空盛行下沉气流
  • B 近地面气流由城市流向郊区
  • C 高空气流由郊区流向城市
  • D 近地面气流由郊区流向城市
单选题 4/31
4.

据美国太空网报道,在2009年曾有一颗小天体撞击木星,造成木星表面出现黑斑。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这颗撞击木星的小天体应当是一颗小行星,其大小和泰坦尼克号相当。在太阳系中小行星运行轨道位于哪两颗行星之间 (  )

  • A 水星和金星之间
  • B 金星和火星之间
  • C 金星和木星之间
  • D 火星和木星之间
单选题 5/31
5.

下图表示我国某水库年内逐月入库水量(a)、月均水位(水面海拔)(b),据此回答3—4题。

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考试,2021教师资格《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高中模拟试卷1

图中信息表明(  )。查看材料

  • A 1—7月流域降水量持续增加
  • B 夏秋季节水库水位随入库水量的减少而降低
  • C 冬春季节水库入库水量少于出库水量
  • D 6~12月水库水位随流域降水量的增多而升高
单选题 6/31
6.

下图表示我国某水库年内逐月入库水量(a)、月均水位(水面海拔)(b),据此回答3—4题。

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考试,2021教师资格《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高中模拟试卷1

对5月份水库出现最低水位的合理解释是(  )。查看材料

  • A 为防洪放水腾出库容
  • B 入库水量少
  • C 季节干旱,降水量少
  • D 温度高,蒸发量大
单选题 7/31
7.

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下列现象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相符的是(  )。

  • A 流水作用强烈.物理风化微弱
  • B 流水侵蚀严重.风力侵蚀微弱
  • C 植物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多
  • D 气候干旱,降水少
单选题 8/31
8.

(  )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被誉为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的“世界桥梁”。

  • A 科林斯运河
  • B 威尼斯运河
  • C 苏伊士运河
  • D 巴拿马运河
单选题 9/31
9.

我国主要的降水类型是(  )。

  • A 对流雨
  • B 地形雨
  • C 台风雨
  • D 锋面雨
单选题 10/31
10.

读下图.回答8—9题。

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考试,2021教师资格《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高中模拟试卷1

图示地区可能位于(  )。

  • A 北半球高纬地区
  • B 南半球低纬地区
  • C 北半球中纬地区
  • D 南半球中纬地区
单选题 11/31
11.

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考试,2021教师资格《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高中模拟试卷1

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图,完成11-12题。

以某地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10 000、8000、6000、4500,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  )。查看材料

  • A 10000
  • B 8000
  • C 6000
  • D 4500
单选题 12/31
12.

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考试,2021教师资格《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高中模拟试卷1

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图,完成11-12题。

下列影响我国不同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中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  )。查看材料

  • A 四川—水力资源
  • B 山东—气候资源
  • C 福建—耕地资源
  • D 黑龙江—矿产资源
单选题 13/31
13.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区域的规模有大有小,区域之间常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等的流动。读“甲、乙两个不同区域图”,分析回答13~14题。

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考试,2021教师资格《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高中模拟试卷1

若甲、乙分别对应目前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广东省,则沿箭头①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  )。查看材料

  • A 资金
  • B 能源
  • C 信息
  • D 观念
单选题 14/31
14.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区域的规模有大有小,区域之间常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等的流动。读“甲、乙两个不同区域图”,分析回答13~14题。

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考试,2021教师资格《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高中模拟试卷1

若甲表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乙表示山东省,则沿箭头②进行的产业转移可能为(  )。 查看材料

①棉纺织业②有色冶金业

③啤酒酿造业④水产品加工业

  • A ①②
  • B ②③
  • C ③④
  • D ①④
单选题 15/31
15.

20世纪80年代初,某国W汽车公司开始与我国合资生产汽车,我国为此逐步建立了相应的零部件供应体系。近几年,我国的汽车产量和销售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且增长依然强劲。W公司逐步把在我国上市的新车型的关键零部件生产转移到我国,据此完成15—16题。

W公司最先转移到我国的汽车生产环节是(  )。查看材料

  • A 研究
  • B 设计
  • C 零部件生产
  • D 组装
单选题 16/31
16.

20世纪80年代初,某国W汽车公司开始与我国合资生产汽车,我国为此逐步建立了相应的零部件供应体系。近几年,我国的汽车产量和销售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且增长依然强劲。W公司逐步把在我国上市的新车型的关键零部件生产转移到我国,据此完成15—16题。

近几年,W公司将新车型的关键零部件生产转移到我国,主要目的是(  )。查看材料

  • A 加快新车型的研发
  • B 提高新车型的市场竞争力
  • C 扩大新车型的产量
  • D 增加汽车生产的集聚效应
单选题 17/31
17.

读某河三角洲示意图.完成17~18题。

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考试,2021教师资格《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高中模拟试卷1

形成河口三角洲的外力作用是(  )。查看材料

  • A 流水搬运
  • B 海浪堆积
  • C 流水堆积
  • D 海洋搬运
单选题 18/31
18.

读某河三角洲示意图.完成17~18题。

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考试,2021教师资格《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高中模拟试卷1

该地区聚落分布(  )。查看材料

  • A 在狭隘的河漫滩平原上
  • B 呈点状分散分布
  • C 蜿蜒分布于山前
  • D 沿河发展,形成蜿蜒的沿河聚落带
单选题 19/31
19.

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呈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19~20题。

“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查看材料

  • A 风化作用
  • B 风蚀作用
  • C 水蚀作用
  • D 沉积作用
单选题 20/31
20.

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呈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19~20题。

“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查看材料

  • A 滥伐森林
  • B 过度放牧
  • C 开山取石
  • D 环境污染
单选题 21/31
21.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镇周围农业分布示意图.该城镇周围分布有种植业、花卉业、乳畜业和果林业。读图完成21~22题。

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考试,2021教师资格《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高中模拟试卷1

有关图中a ,b、c、d四地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查看材料

  • A a种植青稞
  • B b种植花卉
  • C C饲养水牛
  • D d发展果林
单选题 22/31
22.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镇周围农业分布示意图.该城镇周围分布有种植业、花卉业、乳畜业和果林业。读图完成21~22题。

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考试,2021教师资格《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高中模拟试卷1

图中a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形成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是(  )。查看材料

  • A 商品谷物农业地广人稀
  • B 大牧场放牧业雨热同期
  • C 乳畜业市场广阔
  • D 水稻种植业劳动力丰富
单选题 23/31
23.

某企业集团计划新建有色金属冶炼厂。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地的成本分析图(单位相同),读图回答23~24题。

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考试,2021教师资格《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高中模拟试卷1

从企业生产的经济成本考虑,最适宜建厂的地点是(  )。查看材料

  • A
  • B
  • C
  • D
单选题 24/31
24.

某企业集团计划新建有色金属冶炼厂。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地的成本分析图(单位相同),读图回答23~24题。

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考试,2021教师资格《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高中模拟试卷1

该企业集团最终选择在乙地建厂,最主要原因可能是乙地(  )。查看材料

  • A 接近原料产地和市场
  • B 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好
  • C 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
  • D 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单选题 25/31
25.

地理位置服务(LBS)指的是通过移动终端(手机)和移动网络的配合,确定移动用户的实际地理位置。从而提供给用户与位置相关的服务信息。图中所示的LBS服务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考试,2021教师资格《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高中模拟试卷1

  • A RS
  • B RS和GPS
  • C GPS和GIS
  • D RS和GIS
问答题 26/31
26.

简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12分)

问答题 27/31
27.

绘制世界洋流分布图,并试设计教学中运用此图的学生活动及其作用。(12分)

问答题 28/31
2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我国的多年冻土主要分布于东北高纬度地区和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东北高纬地区多年冻土南界的年平均气温在一10~1℃,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的年平均气温约为-3.5°~-2℃。

由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成功穿越了约550千米的连续多年冻土区.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冻土地区的最长铁路。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及铁路路基。青藏铁路建设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主动降温、冷却路基、保护冻土”的新思路.采用了热棒新技术等措施。图a示意青藏铁路格拉段及沿线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其中西大滩至安多为连续多年冻土分布区。图b为青藏铁路路基两侧的热棒照片及其散热工作原理示意图。热棒地上部分为冷凝段,地下部分为蒸发段,当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时.蒸发段液态物质汽化上升,在冷凝段冷却成液态,回到蒸发段,循环反复。

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考试,2021教师资格《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高中模拟试卷1

(1)分析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度地区低的原因。(8分)

(2)根据热棒的工作原理,判断热棒散热的工作季节(冬季或夏季),简述判断依据;分析热棒倾斜设置(图b)的原因。(8分)

问答题 29/31
2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某中学的地理课堂上,一位老师这样问一个学生:“今年夏季的七月份,北京下了一场60年一遇的大雨.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你能不能分析下这场大雨的成因 ”

材料二一位地理老师这样提问一位学生:“钓鱼岛自古为中国的领土,从钓鱼岛的地理成因上也能证明这一点.你能不能简要的分析下钓鱼岛的成因呢 ”

上述材料体现了哪种类型的提问方法 优点是什么 (16分)

问答题 30/31
3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一位教师“城市化的影响”教学片段:

师:(播放背投)这是一种变化,注意它的年代。黄色的范围越来越大,而且有规律地扩大,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大。大家想一想,这是什么 猜猜看。

生:城市用地规模在扩大。

师:对,但是我们还能看出来两个方面,一是城市总人口增加了,二是城市人口的比重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增加了,还有就是同学们说的,城市用地规模扩大了。这就构成了城市化的三个标准。这里面的核心标准是什么 ——城市人口的比重。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说明了什么问题 同学们现在看看这个背投上反映出来的变化,思考一个问题:随着这样的变化的产生.会带来其他什么样的变化

现在。咱们分成八个小组.在纸上用比较粗一点的笔写大一点的字,用准确的语言,把你认为随着这个变化会产生的变化写在这张纸上。一个变化,写在一张纸上。一会儿我们要看的是,哪一个小组给的变化最多、最准确

(学生分组讨论)

问题:

(1)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使用了什么样的讨论方式 (4分)

(2)结合材料说明,这种讨论方式有哪些特点 (16分)

问答题 31/31
31.

阅读关于“地震”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要求:“简述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地震”的内容。

(一)地震

地壳中的岩层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会发生倾斜和弯曲。当积累的地应力超过岩石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成为地震。

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考试,2021教师资格《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高中模拟试卷1

地震的大小用震级表示,它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震级标准最先是由美国地震学家里克特提出来的,所以称“里氏震级”。一般而言,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7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重大损害。截止到20世纪末,世界上记录到的最大地震是1960牟5月22日智利发生的8.9级地震。

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用烈度标示。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震级越大,烈度越大。烈度还与震源深浅、震中距、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等有密切关系。

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不稳定,是地震易发区,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带和环太平洋地带是世界主要地震带。

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考试,2021教师资格《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高中模拟试卷1

(1)分析教材的知识组成。(9分)

(2)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知识组成,设计教学过程要点。(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