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张“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创作原则的画派是
“长安画派”是由石鲁、赵望云、李梓盛、康师尧、何海霞、方济众等画家为代表的美术团体,他们的绘画题材以山水、人物为主, 兼及花鸟;作品多描绘西北,特别是陕西地区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其中尤钟情于陕北黄土高原的山山水水;在创作手法上, 他们致力于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提出“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艺术主张。故本题选 D。A 项,岭南画派是指于 20 世纪近代中国美术发生变革的浪潮中, 由高剑父、高奇峰和陈树人为代表的广东画家形成的,以“折衷中西、融合古今”为宗旨的画家群体。因广东地处五岭之南,画派得名“岭南画派”。以岭南特有景物丰富题材,注重写生,融汇中西方绘画之长,放弃散点透视,采用焦点透视。 B 项,金陵画派,“金陵八家”是明末清初活跃于南京地区的艺 术流派,以龚贤为首。据画史载,一般公认者有龚贤、樊圻、蔡泽、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谢荪、胡慥、陈卓等人。多以江南山水为表现内容。其作大多雄伟而秀丽,很具江南山水特色。金陵画派中的个人画风相距甚远。 C 项,新安画派,明末清初之际,在徽州(徽州又称新安)区域的画家群和当时寓居外地的主要徽籍画家,他们善用笔墨,貌写家山,借景抒情,表达自己心灵的逸气,画论上提倡画家的人品和气节因素,绘画风格趋于枯淡幽冷,具有鲜明的士人逸品格调,在 17 世纪的中国画坛独放异彩。因为这群画家的地缘关系、人生信念与画风都具有同一性质,所以时人称他们为“新安画派”。
下列年画题材中,蕴含着祈盼家族世代生息繁衍美好理想的作品是
A项,《瓜瓞石榴》 石榴取其子多之意,瓞:小瓜;绵绵:延续不断的样子。如同一根连绵不断的藤上结了许多大大小小的瓜一样。引用为祝颂子孙昌盛。 B 项,《吉庆有余》“鱼”与“余”、“荷”与“合”同音。比喻生活富裕,到年节之时,家境殷实。这表达了古代人们追求年年幸福富裕生活的良好愿望。 C 项,《女十忙》所谓女十忙,就是农家妇女将棉花制成布要经过:弹花、搓股卷、纺线、拐线、浆线、打筒、接线、引线、缠纬纱、织布十个操作程序。形象地描绘了晋南农家妇女贤惠善良的品德。 D 项,《门神秦琼》在民间,秦琼作为家庭的守护者门神更为大众熟知。中国的门神信仰由来己久,门神信仰最初可以追溯到《论衡》所载《山海经》中的度朔山故事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技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 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茶,一曰郁垒,主阅领万鬼,恶害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于是黄帝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茶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魅。汉代以后,卫士成庆、武将秦琼与尉迟恭、捉鬼专业户钟爐等人则逐渐加入到了门神的行列之中,到了明清时期,又出现了相对前代武将门神的文门神。因而,门神更多地是老百姓根据自己的意愿创造出来的、用来祈福纳祥之意。
依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 年)》规定,艺术学属于艺术学门类中的第几级学科?
2011 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颁布了《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艺术学首次从文学门类中独立出来,成为第13个学科门类,并规定艺术学门类下设5个一级学科,5个一级学科分别为: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和设计学。
如图 1,该作品(局部)的名称是
图 1
周昉,晚唐著名侍女画家,作品《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被誉为“画女子为古今之冠。图 1 明显是《挥扇仕女图》,《挥扇仕女图》是一幅描写唐代宫廷妇女生活的作品。全卷所画人物共计十三人,分为5个自然段落。5个段落似离还合,从不同的侧面,刻画了人物在不同场景中的各种心理状态。在画中,作者通过对嫔妃的生活的描绘,表达出她们寂寞、沉闷、空虚、无聊、幽恨暗生的心情。画面结构井然,线条秀劲细丽,赋色柔丽多姿,艳而不俗。A 项,《簪花仕女图》是周昉的代表作品,画中描绘了衣着艳丽的贵族妇女在赏花游园的情景,向人们展示了仕女在幽静而空旷的庭园中逗犬、拈花、戏鹤、扑蝶等的闲适生活场面,工笔重彩,设色艳丽丰富。B 项,《列女仁智图》是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的代表作品,主要表现了汉代刘向《古列女传》第三卷《仁智传》中的人物故事。画面现存 10 段共 28 人,每段上还书有人名及颂辞。画法上用线较为粗健,衣褶部分亦有晕染,体量感较强。D 项,《虢国夫人游春图》是盛唐著名画家张萱的代表作品,画面画出杨贵妃姐妹三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和韩国夫人一行人三月三日游春的场景。画面人物身骑高头大马,衣着光鲜靓丽,神态轻松自然,反映了盛唐时期的人们骄纵富有的生活常态。
下列选项中,属于版画作品的是
《怒吼吧!中国》是李桦创作于 1935 年的木版单色版画。象征中华民族命运的青年壮士被捆绑在木桩上,眼睛也被蒙住的他正在怒吼,一只手伸向触手可及的匕首,寻求解放的姿态呼之欲出。A 项,《放下你的鞭子》是司徒乔于 1940 年创作的一幅油画,收藏于中国美术馆。1940 年司徒乔在马来西亚期间,著名导演金山等为筹集抗日经费来到此地,为侨胞演出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 画家深受感动,抱病进行创作。画中以演员为模特,并以扔在地上的皮鞭、纷乱的道具和强烈的色彩,映衬了这一戏剧冲突,表达了画家对祖国深深的怀念和对敌人的刻骨仇恨。 B 项,《流民图》是近代画家蒋兆和历时两年创作的纸本水墨设色中国人物画。该画残存的上半卷现藏于中国美术馆,下半卷已经遗失,现藏于中国美术馆。全画卷以一片瓦砾为背景,刻画了 一百多个深受战争灾难之苦的难民形象,描绘了战乱中劳苦大众 流离失所的惨状,记录着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流民图》的创作以骨法用笔为基础,融入西方解剖、透视、块面等写实技法,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人物画的表现力。作者不仅刻画人物的外在形象,更注重对人物内心的细腻挖掘,烘染出悲怆的氛围,宣泄着作者愤慨的情绪,具有强大艺术感染力。 D 项,徐悲鸿先生曾画过三幅《愚公移山》,均是在 1940 年左右抗战时期创作的。当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的危急时刻,画家意在以形象生动的艺术语言表达抗日 民众的决心和毅力,鼓舞人民大众去争取最后的胜利。《愚公移山》 共有三幅。包括油画第一稿,它的尺寸稍小,在 2006 年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春季拍卖会上价格达 3300 多万元。2011 年在沈阳 展出的油画《愚公移山》则是徐悲鸿辗转从新加坡带回的第二稿。 而巨型中国画《愚公移山》则是第三稿,现藏于徐悲鸿纪念馆。
如图 2,该作品的作者是
本题考察外国美术史论——19 世纪美术知识。图2是吕德的浮雕作品《马赛曲》。巴黎凯旋门上创作了四组高浮雕,是吕德创作的不朽杰作,它反映了法国志愿军在 1792 年法国人民反抗奥地利和普鲁士 军队入侵而出征的真实历史事件,《马赛曲》就是其中的一组。 整个浮雕分为上下两层。上方展开双翼、振臂高呼的女性形象正是象征着法兰西精神的自由女神,她指引着志愿军向前冲锋; 她的下方是一群志愿军战士与她相呼应,中心人物是一个大胡子的高卢战士,他带领着自己的儿子一起参加战斗,队列前方的号手正在吹响号角,其余人物手持盾牌和宝剑,预示着战争即将开始。每个人体都迸发出势不可挡的钢铁意志,激昂的斗志和强烈的动感,显示出万众一心、奋起保卫祖国的主题思想。 A 项,罗丹,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最伟大的雕塑家,遵循古希腊雕塑的理想和法则,深受米开朗基罗作品的启发,从而确立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代表作品:《思想者》《加莱义民》《巴尔扎克》 《青铜时代》《欧米艾尔》《吻》《行走的人》。 B 项,贝尼尼,17 世纪意大利巴洛克美术雕刻家、画家、建筑家,主张把米开朗基罗造型和提香的绘画风格结合起来,注重人物形象的情感因素表达,情调动感,是对意大利艺术风格传统继承性发展的第一人,代表作品:《阿波罗与达芙妮》《圣德列萨的迷狂》等,人们夸赞他“能让大理石说话” 。D 项,多纳太罗,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第一代美术家,也是 15 世纪最杰出的雕塑家。多纳太罗在其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生气盎然、庄重从容的雕塑作品。代表作品《大卫》《圣乔治像》等。《大 卫》第一件复兴了古代裸体雕像传统作品。
下列选项中,设计师与其建筑作品搭配正确的是
弗兰 克?劳埃德?赖特是美国的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代表作包括建立于宾夕法尼亚州的流水别墅和世界顶级学府芝加哥大学内的罗比住宅。流水别墅(另译为落水山庄)是世界著名的建筑之一,由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设计。别墅的室内空间处理也堪称典范,室内空间自由延伸,相互穿插;内外空间互相交融,浑然一体。 B 项,朗香教堂又译为洪尚教堂,位于法国东部索恩地区距瑞士边界几英里的浮日山区的一座小山顶上,1950—1953 年由法国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设计建造,1955 年落成。朗香教堂的设计对现代建筑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被誉为 20 世纪最为震撼、最具有表现力的建筑。 C 项,悉尼歌剧院位于澳大利亚悉尼市区北部的便利朗角,1959 年 3 月动工建造,1973 年 10 月 20 日正式投入使用,是澳大利亚地标式建筑。设计者:约恩?乌松,另译为伍重。 D 项,蓬皮杜国家艺术和文化中心是坐落于法国首都巴黎拉丁区北侧、塞纳河右岸的博堡大街的现代艺术博物馆,当地人常也简称为“博堡”。因这座现代化的建筑外观极像一座工厂,故又有“炼油厂”和“文化工厂”之称。设计者:皮亚诺、罗杰斯。
下列作品中不属于米勒作品的是
米勒, 19 世纪著名现实主义画家,被称为“农民的米勒”“泥土上的英雄”,艺术语言平静,造型概括,情调含蓄,给人以质朴凝重,感情真挚动人的印象,代表作:《晚钟》《拾穗者》《播种者》等。 A 项,图中所示作品为米勒《晚钟》;C 项,图中所示作品为米 勒《马铃薯的收获》;D 项,图中所示作品为米勒《锯木头》。 B 项,《筛麦妇女》又名《筛麦子的妇女》《筛麦》,是法国人居斯塔夫?库尔贝的作品。在画布的中心位置,画家着重描绘了跪着筛麦的农村妇女的劳动形象。她鲜艳的衣裙、圆润的手臂、丰满的背影、优美的姿态,给人以一种朴实、健美的感觉。她没有向受众展示的脸庞,留给人们遐想的空间,更显得耐人寻味。
如图 3,该线描类型属于
钉头鼠尾描是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画法之一。其线条起笔及收尾形似钉头与鼠尾,故名。钉头鼠尾描用笔坚挺,借兰叶之法。起笔按下产生的点如钉头,收笔渐细,关键是起笔钉头和落笔鼠尾的这一特征,运笔顿挫有力。 A 项,铁线描用中锋圆劲之笔描写,丝毫不见柔弱之迹,其起笔转折时稍微有回顿方折之意,如将铁丝环弯,圆匀中略显有刻画之痕迹。在顾恺之、阎立本、李公麟、武宗元等人的作品中,都 有“铁线描”的特徵。唐代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中,服饰都用中锋细笔勾勒,顿起顿收,笔势转折刚正,如以锥镂石,唤起 挺劲有力之感。它体现了书法用笔中的遒劲骨力。这种描法是古代画家表现硬质衣料的重要技法。 C 项,游丝描又叫高古游丝描,其线条纯用尖圆匀齐之中锋笔尖画出,有起有收,流畅自如,显得细密绵长,富有流动性,画人 物如春蚕吐丝,后人也称之为“春蚕吐丝描”。顾恺之的《洛神赋 图》、《女史箴图》所运用的线条,连绵不断,悠缓自然,具有非常均和的节奏感,被认为是典型的游丝描。后来,曹仲达、李公麟、赵孟頫等人画中的线条,也属这类线描形式。这种平滑、圆润、流畅、舒展的描法,适合于表现文人学士、贵族妇女、仕女形象等。 D 项,柳叶描所画线条状如柳叶,而略短于兰叶描,轻盈灵动, 婀娜多姿。《点石斋丛画》云:笔下忌钉头怒降,心手相应而如柳叶。这种描法适宜于用来表现质地轻而软的衣服。如明代朱瞻基 的《武侯高卧图》,人物的衣纹多用柳叶描,偶尔也用兰叶描画些较长的线,使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清新、灵动、轻盈的美感。
某高中生想学习“室内装饰”,他应该选修的课程系列是
“设计?工艺”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模块之一,其内容包括:根据自己的兴趣在设计基础、视觉传达设计(标志、招贴画等)、工业造型设计(服装、生活用品等)和环境艺术设计(室内、展示、 校园等)中选修一种或数种内容。
王老师上版画创作课时,在上稿、执刀、刻制后,再安排学生参照老师的方法练习。这种教学方法属于
教师主导型教学方法主要指由教师向学生传授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也可称为传授型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演示法、呈示法等。演示法也称为“示范教学法”,是在实践性教学中教师执行一套规范性的程序或动作, 引起学生相应模仿行为的教学方法。题干符合这种教学方法。
邢老师进行雕塑教学时,下列教学行为不恰当的是
雕塑教学作为高中美术课程标准雕塑模块课程,属于选择性必修课程,雕塑是以一定的材料和工具,运用造型的方法和手段进行美术创造的活动。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模块之一。雕塑活动能帮助学生认识造型活动的基本规律和过程,提高表现生活和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 年版)》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本位的美术教学强调联系现实生活情境,追求真实性学习结果。 真实性学习结果是一种开放的表现性目标,指教师提出一项学习任务,不期望学生反应的一致性,而是关注学习结果的多样性和个体性。题干中邢老师进行雕塑教学时,要求学生多做一些强化训练,让全体学生都达到专业水平不符合新课标的理念,让全体学生都达到专业水平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是不科学也是不可能全部实现的。
梁老师在开展《走进敦煌》鉴赏教学时,在教室里贴上了许多敦煌壁画的图片,并播放了关于敦煌的专题片。这种教学方法属于
情境法是通过情景创设,学生从中品味优秀作品的艺术魅力。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 情境法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它在教学中与各种方式的综合运用, 再现了视觉直观性,易于营造立体的鉴赏教学氛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感染学生的情绪,强化学生的审美感受,激起他们丰富的想象和情感。学生在进行审美体验的同时,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题干中梁老师在开展《走进敦煌》鉴赏教学时,在教室里贴上了许多敦煌壁画的图片,播放专题片,属于情境法的教学方法。 A 项,示范法是指教师或示范者实际操作工具和材料,展示完成一项工作和制作一件东西的过程和方法。 B 项,发现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给学生一些事例、课题和问题,指导学生通过独立地阅读、观察、实验、调查、思考、 讨论或听报告等途径,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能力的方法。 D 项,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或示范性操作,使 学生通过观察获得知识技能或巩固知识技能的方法。
蒋老师在美术鉴赏课中,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自主备课并扮演“小老师”上课,其他小组则从学科知识、语言表达等方面对“小老师”教学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法是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提倡多主体评价。采用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和家长对学生评价等方式,尤其应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同学互评是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以学生自己的眼光来评判他们自己的表现和创造成果,促进人人参与,提高学习效率。互评有两种情况,一是对单个同学的评价;二是对小组进行评价。同学互评时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别人,用独特的视角看世界,要适时地、 恰当地给别人赞扬和鼓励。题干中蒋老师在美术鉴赏课中学生自主备课并扮演“小老师”,其他小组从学科知识、语言表达等方面对“小老师”教学进行评价,体现了互评的原则。 A 项,自评是指在美术教学中,由学生自己对自己评价。与题干不符,排除。 C 项,师评是指由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与题干不符,排除。 D 项,测评是以现代心理学和行为科学为基础,通过心理测验、 面试、情景模拟等科学方法对人的价值观、性格特征以及发展潜 力等的心理特征进行客观的测量与科学评价。所指与题干不符, 排除。
法国画家达维特的艺术风格属于
达维特,新古典主义的创始人,革命的拥护者和参加者,严格遵循古典传统,古代艺术的崇拜者,追求简洁质朴的庄严感,代表作:《荷拉斯三兄弟的宣誓》《萨宾妇女》《马拉之死》《苏格拉底之死》《拿破仑加冕》。 A 项,现实主义是艺术发展进程中一种独特的艺术现象,指 19 世纪产生的艺术思潮,又称之为“写实主义”。1848 年-1870 年是现实主义大放光彩的时候,宗教对于解决当代社会问题的无能为力和科技在社会实践中应用使得人们对进步充满深刻的信念,希望在艺术中看到自己生活的时代,1848 年的画家也都具有新的要求,主要代表画家都库尔贝、柯罗、米勒、大卫等人。 B 项,浪漫主义美术,19 世纪主要美术流派,常取材于中世纪传说、当今震惊性事件和文学名著,以民族奋斗的历史事件和壮美的自然为素材。在表现形式上,浪漫主义美术强调个性,提倡注重艺术家的主观性和自我表现,主张创作自由和艺术独创,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强调艺术幻想和激情,善于运用象征寓意和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表现激烈奔放的感情,是重视想象和感情。画面注重色彩和色调对比。代表画家:席里柯、德拉克洛瓦、 戈雅、吕德等等。 C 项,表现主义在 1905 年诞生于德国。表现主义的第一个组织是桥社,强调个人情感的表现。生活在柏林的挪威画家蒙克被桥社推为表现主义领袖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古代山水画皴法的是
“抱石皴”即以皮纸破笔绘山水,用散锋乱笔表现山石的结构。这种笔法以气取势,磅礴多姿,自然天成。傅抱石先生在总结前人“皴法”基础上创造出独特的“抱石皴”,其源泉在于中国山水画的各种“皴法”,也成为他“打破笔墨约束的第一法门”。傅抱石为中国近现代画家,不属中国古代大家。
绘画用语“三庭五眼”中的“五眼”指的是
本题考查美术基础知识理论。头部的基本比例为“三庭五眼”,发际至眉间、眉间至鼻尖,鼻尖至下巴,三段的长度相等而通称“三庭”;从正面看脸部最宽的地方为五个眼睛的宽度, 两眼间距离为一眼宽,两眼外眦至两耳分别为一眼宽,即通称“五眼”。
下列选项中,依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属于美术课程基本理念的是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 (1)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满足发展的需求。 (2)拓宽美术视野,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3)注重学习方法和过程,提高美术素养。 (4)强调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提倡质性评价,促进个性发展。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学会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方法”,主要指向的学习活动是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版)》:学会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方法,了解和探索美术某一门类的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轨迹,获得有关的美术知识, 理解美术作品的文化含义和风格特征。指向的学习活动即美术鉴赏。
下列选项中,属于《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绘画?雕塑”系列“学习活动建议”的是
“绘画?雕塑” 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模块之一,其学习活动建议包括; 鉴赏具有鲜明艺术特点、文化内涵以及与生活经验相关联的绘画、 雕塑作品,用美术术语表达自己的感受与理解。感受和认识形体的明暗、虚实和色彩的冷暖以及空间等现象,通过绘画活动,学习和运用比例、构图、明暗、透视和色彩等知识。使用多种工具、 材料,体验不同的艺术效果;选择具象或抽象的绘画语言和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经验。选择学习中国画、素描、水粉画、水彩画、油画、版画及卡通等绘画类别中的某种基本技法、 表现形式,并进行创作实践。运用金属、草木、织物、废弃物等自然物、人造物进行综合材料的创作实践。认识雕塑语言、类型和制作方法,选用泥、石膏和木等材料进行创作实践。学习用口头和书面的形式评价自己和他人的绘画作品或雕塑作品。
李老师为《美术与环保》一课设置的教学目标之一是“通过开展美术活动,宣传环保理念,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这一目标所属的目标维度是
美术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指的是高中阶段的学生能够学会运用美术展示的知识和方法,有创意地展现美术学习的成果,增强自我表达的意识,学会自我评价,学会评价他人美术学习的成果;通过以视觉艺术为主的艺术交流,架起与他人思想和情感沟通的桥梁。 “通过开展美术活动,宣传环保理念,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所以题干李老师为《美术与环保》中对于目标的设定符合“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张老师上《山石画法》课时,讲解完传统中国画“山石画法” 知识之后,应让学生先练习的是
张老师在上《山石画法》课时,讲解山石的绘画步骤,主要过程为:(1)勾:用笔勾画轮廓及结构;(2)皴:表现山石,树皮的体质、纹理的;(3)点:用于表现草苔之类附生于石、树身上的小植物;(4)染:皴擦后,用淡墨渲染所画之物。因此在讲授完传统中国画山石画法知识之后,应让学生先练习山石勾勒。
某地以汉画像石闻名。因此,当地教育部在该地区普通高中推广汉画像石专题系列美术课程。该课程属于
地方课程又称地方本位课程, 是指地方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国家课程政策,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基础,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课程观念的指导下,根据地方经济, 政治,文化的发展水平及其对人才的特殊要求,充分利用地方课程资源而开发,设计,实施的课程。题干中当地教育部门在该地区普通高中推广汉画像石专题系列美术课程,属于地方课程。 A 项,职业课程是以学生就业准备为目的,传授职业知识、技能 并培养职业态度的课程。 B 项,校本课程是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 D 项,国家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来说,指国家有关部门制定和颁布的各种课程政策,比如教育部制定、颁布的课程管理与开发政策、课程方案,各类课程的比例和范围,教材编写、 审查和选用制度等。从狭义上来说,国家课程是指国家委托有关部门或机构制定的基础教育的必修课程或称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或大纲。
张老师在上“纤维艺术”课时,由于学校无法提供材料,因此他在课前搜集了废旧的衣裤、麻袋、报纸等多种材料,让学生认识到废物利用的价值,开拓了思路,创作了多件创意十足的纤维艺术作品。这种教学体现的是
教学机智是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况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比如在处理事前难以预料而又必须特殊对待的问题时,以及对待处于一时激情状态的学生时,教师所表现出的能力。尽管教学机智是瞬间的判断和迅速的决定,但教学机智往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特殊的教学情境最富灵感的“点睛之笔”。题干中张老师由于学校无法提供材料,在课前搜集了废旧材料,让学生认识到废物利用的价值,体现了教育机智。 B 项,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作的测量、分析和评定。它包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所进行的课程评价。 C 项,教学技术是指教师运用已有的教学理论知识,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稳固、复杂的教学行为系统。它即包括在教学理论基础上, 按照一定方式进行反复练习或由于模仿而形成的初级教学技能, 也包括在教学理论基础上因多次练习而形成的,达到自动化水平的高级教学技能。 D 项,教学理想是教师的理想在教育中的体现和反映。
依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篆刻”模块教学内容的是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书法?篆刻指出:通过观摩、分析 和临摹等方法,了解传统的笔法、章法、篆法、刻法等技法及表现形式,并进行实践,表达自己的思想和个性。 A 项,墨法属于中国画的理论术语,属于绘画?雕塑模块中国画部分的知识体系。
朱老师在开始头像写生教学之前,对全班同学掌握头部结构知识的情况进行了测试,以便开展有效教学。这种评价方法属于
按评价功能分类,将教育评价划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也 称为教学前评价或前置评价,一般是在某项活动开始之前,为使计划更有效地实施而进行的评价。通过诊断性评价,教师不仅可 以了解学生学习的准备情况,也可以了解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 由此决定对学生采取解决策略。题干中朱老师在开始头像写生教学之前,对全班同学掌握头部结构知识的情况进行了测试,是诊断性评价。 A 项,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进行过程中,为引导教学前进或使教 学更为完善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结果的确定。它能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等,以便及时反馈、 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 B 项,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又称“事后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为了解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学期末或学年末进行的各科考试、考核都属于这种评价。 C 项,相对性评价是在评价对象的集合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个体为基准,然后把各评价对象与基准进行比较,确定每个评价对象在集合中所处的相对位置。
用线条勾勒出罗中立油画作品《父亲》的构图样式、主体形象及标志性细节,并简述其艺术特点。
画家采用纪念碑式的构图,照相写实主义手法,饱含深情地刻画出农民父亲艰苦朴素的形象。人物皮肤刻画以棕褐色为主,深沉又富有内涵,容貌刻画得极为细腻、情感深邃而含蓄。棕褐色的皮肤与背景的金黄色形成鲜明对比,加强了画面的空间感,体现了人物形象外在质朴美和内在的高尚美。
简述《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课程性质中“理解美术文化,形成人文素养”的基本内涵。
我国的美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美术共同构成世界美术的多元化。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文教育的功能。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自我、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社会等方面的关系,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理解美术文化,形成人文素养。
从三维目标的角度,拟定《海报设计》一课的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了解海报设计的特点,学习海报设计的基本规律,设计一幅有创意的海报。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掌握海报的构成要素,提高设计创新能力。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观察生活中的海报,善于发现美,用艺术思维丰富生活,提高审美素养。
简述《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中“现代媒体艺术” 系列的成就标准。
通过“现代媒体艺术”的学习,学生能够:
(1)积极参与现代媒体艺术活动。
(2)恰当地使用美术及相关的术语,从观念、创意、制作技巧等方面,以自己的观点评论中外两件以上的现代媒体艺术作品。
(3)了解相关的现代媒体设备和器械的基本特点,并能独立操作现代媒体设备和使用相应软件。
(4)发现生活中有意义的题材,并用现代媒体艺术的形式加以记录或表达;充分利用图像资料库和网络资源,有创意地完成两件以上的现代媒体艺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5)以多种形式大胆地展示和交流,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对自己和他人的现代媒体艺术作品作出评价。
(6)理解现代媒体艺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并将其运用于研究性学习的表达和展示之中。
在“中国工笔花鸟画”鉴赏教学中,王老师与李老师分别开展了以下教学活动:王老师为学生讲解了中国花鸟画的分类、发展脉络、技法特点,最后进行了总结。李老师让学生根据教材查询相关资料进行自学,然后组织课堂讨论,在学生讨论遇到困惑的时候进行点拨,最后一起进行了总结。
问题:
(1)两位教师的教学导致了学生什么样的学习方式?(6 分)
(2)两位教师的教学活动各有什么利弊?(14 分)
(1)王老师的教学导致学生的学习呈现出一种接受的学习方式。
李老师采用的是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
(2)接受学习优点:经济性、快捷性,有利于我们在非常短的时间里快速地接受人类丰富的精神和文化遗产,并且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有组织的知识系统。接受学习对人力、空间和时间方面的要求也比较低,在操作上比较方便。弊端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可能导致学生学习的被动性和依赖性,学习活动过于局限于书本知识,死记硬背,容易消泯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外在的强加。
自主学习优点:自主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导者,学生可以自主安排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目标,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是完全了解的,这样学生会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到整个学习过程中,有明确的目的、方向,在自觉状态下主动学习,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自主学习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弊端:学习时间较长,不容易掌控,需要老师调动其积极性并进行引导。
案例:
段老师在引导学生鉴赏董希文油画作品《开国大典》时,要求学生以自主学习形式搜集相关资料,鉴赏作品并提出了评价点: 是否完全理解了中国油画的特点和该作品的内涵。
问题:
对段老师“评价要求”的优、缺点进行评析(12 分),并提出改进建议(8 分)
优点:①段老师注重表现性评价。《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评价建议中提出教师应运用观察、记录、访谈、录像、录音、摄影等方式收集学生学习表现的信息,对学生在参与美术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材料中的段老师引导学生自己搜集相关资料分析作品,说明更注重学习过程,不仅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②注重质性评价,提倡成长记录评定。成长纪录主要有“过程性成长记录”和“成就性成长记录”两类。成长记录评定的主要意义在于提供能使学生学会判断自己进步的机会。学生在成长记录中收集美术学习全过程的重要资料,这一过程能使学生多感悟理解美术作品,提高自身的审美品位和审美判断能力。
缺点:重点不突出,鉴赏课的知识目标没有达成,学生没有掌握住欣赏作品的方法和技巧。段老师针对学生的答案也没有做出针对性的评价建议。
建议:①鉴赏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带领学生赏析作品,并掌握赏析作品的方法和角度,以点带面、举一反三。建议段老师在学生搜集完资料后,从造型、线条、色彩等美术语言的各角度带领学生赏析,明确鉴赏的角度。在明确了《开国大典》美术语言的特点后再讲解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最后在总结油画的特点。这一过程需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符合学生正常的认知特点。这样做的优势能突出课程重难点及目标的实现。
②根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评价建议中的要求,建议段老师评价时应采用多主体评价。采用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和家长对学生评价等方式,尤其应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同时,可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包括分数或等级、评语、等级与评语相结合、座谈、学生作品展示等方式,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
③建立促进美术教师成长的评价体系。教师应转变在教学评价活动中的角色,能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及时记录教学体会、教学成果以及需要改进之处。
④建立以美术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美术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促进自身能力。
请按所提供的教材页面,设计 1 课时的教学简案。
(1)写出一篇规范、完整的课时教学简案(也可以是单元中的一课)。
(2)恰当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3)合理地设计学习活动和作业要求。
(4)设计至少三个课堂提问。
(1)我认为胡老师做法合理,理由如下: ①《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提倡多主体评价”“建立以美术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美术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反馈信息, 不断改进教学,促进自身不断成长。”。案例中胡老师不仅要求学生在创作构思上写上作品简介,还邀请家长和老师、其他学生一起举办了“座谈会”,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这是学生采用自评、互评以及教师和家长对学生评价等方式,体现了胡老师提倡多主体评价。胡老师的做法不仅能促进学生发展,还能改进教师教学的以及推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考前【黑钻押题】,软件考前一周更新,
②《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注重质性评价,提倡成长记录评定。”这就要求老师引导学生在成长记录中收集美术学习全过程的重要资料,包括研习记录、构想草图、设计方案、美术作业、相关美术信息(文字或图像资料等)、自我反思以及他人评价的结果等。案例中胡老师,要求学生把自己的创作构思写在“作品简介”上,这样有利于胡老师能通过学生的美术学习成长记录,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发现学生的潜能和发展需求,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总之,案例中胡老师的做法符合《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的理念。
(2)①从按评价的主客体上分,案例中胡老师主要运用了多主体评价的方法,即引导学生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让每一位评价者都有机会参与进来在相互激励中共同发展。
②从按评价功能上,胡老师采用终结性评价方法,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美术作品展示出来,这对于学生建立“学习档案”,加强学生自我评价评价,帮助老师了解学生学习状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您目前分数偏低,基础较薄弱,建议加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