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选项中,能够直观地表现陶艺拉坯技法的教学方法是( )。
本题考查考生对教学方法的理解和运用。教学方法常分为以传递信息为主、以直接感知为主、以实践练习为主、以鉴赏活动为主、以引导探究为主五类。示范法是教师或示范者实际操作工具和材料,展示完成一项工作和制作一件东西的过程和方法。它的优点是具有直观性,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技法技能,解决教学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C项正确。
A、D两项:讨论法和讲述法,是以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缺少技能讲授,不够直观。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游戏法属于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缺少技能讲授,不够直观。与题干不符,排除。
秦老师组织学生从网上参考优秀海报资料,然后用数码相机收集校园景色和学生生活素材,运用电子绘图板和电脑绘画软件,设计学校艺术节海报。完成的作品上传校园网,由全校师生评出 3 件作品作为学校艺术节的海报。该教学运用的主要手段是( )。
本题考查教学手段的知识。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手段经历了口头语言、文字和书籍、印刷教材、电子视听设备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等五个使用阶段。题干中秦老师的教学中使用的正是多媒体网络技术教学手段,也叫现代信息技术。C项正确。
A、B、D三项:都属于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与题干不符,排除。
在《敦煌壁画》一课中,不属于教学情境创设的方式是( )。
本题考查教学方法。
C项:“讲解壁画发展史”,属于以传递信息为主的讲授法,而非教学情境创设。与题干相符,当选。
A、B、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最能体现这种说法内涵的美术教学方法是( )。
本题考查考生对教学方法的理解和运用。“百闻不如一见”强调亲眼看见,最能体现这一内涵的教学方法应该是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示范法是教师或示范者实际操作工具和材料,展示完成一项工作和制作一件东西的过程和方法。示范法让学生能直观地看到制作过程,从而掌握技法技能。C项正确。
A、B、D三项:都不属于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下列选项中,属于小腿肌肉的是( )。
本题考查人体的肌肉分布。我们习惯上把人体分为头部、颈部、躯干、手臂、腿部几大部分。腓肠肌属于小腿肌肉。B项正确。
A、C两项:肱桡肌和肱二头肌属于手臂肌肉。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小圆肌属于躯干部位肌肉。与题干不符,排除。
为充分利用网络获得最新的美术教育资源,开发新的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开展各种层面的交流活动,学校应积极开发的课程资源是( )。
本题考查《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实施建议中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建议中第四条指出,学校应积极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获得最新的美术教育资源,开发新的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并开展学生之间、学校之间、省市之间和国际的学生作品、教师教学成果等方面的交流。C项正确。
A、B、D三项:都是课程资源,但不是网络信息化资源。与题干不符,排除。
在24题中,秦老师把学生完成的作品上传校园网,由全校师生评出3件“最佳海报”。这一评价方法属于( )。
本题考查考生对教学评价方法的理解和运用。全校师生共同评价,属于多主体评价,强调了参与评价的群体众多。B项正确。
A项:档案袋评价,档案袋是一种用来记录学生整个美术成长过程的资料夹。学生在档案袋中汇集美术学习全过程的资料,包括研习记录、构想草图、设计方案、创作过程的说明、自我反思、他人的评价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定量评价法也称量化评价法,是采用定量计算的方法,根据数据资料,用数学的方法做出定量结论的评估。在定量评价中,常用的数量化方法有百分法、分数法、指数法、累计分数法、统计分数法、综合评判法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根据平常的表现和观察,给教学工作做出的评价,即定性评价法。如等级法、评定法都是经常使用的定性评价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对于高中学生,以下不适合作为美术鉴赏教学评价要点的是( )。
本题考查《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中美术鉴赏系列的成就标准。《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通过“美术鉴赏”的学习,学生能够:(1)积极参与美术鉴赏活动。(2)懂得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恰当使用美术术语(如形状、色彩、空间、材质等),以自己的观点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艺术作品,并与他人进行交流。(3)运用多种方法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美术的有关信息。(4)知道重要的美术家及其代表作,了解中外美术的主要风格、流派。(5)理解美术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6)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A项:能够模仿鉴赏的作品进行创作,是创作课的评价要点,所以不适合作为美术鉴赏教学评价要点。与题干相符,当选。
B、C、D三项:都属于课标中的内容,所以适合作为美术鉴赏教学评价要点。与题干不符,排除。
下列选项中,属于永乐宫壁画的是( )。
本题考查元代永乐宫壁画。元代统治者对宗教采取利用保护政策,喇嘛教受到高度尊崇,道教亦有显赫地位,寺观及石窟壁画有相当的规模。山西芮城永乐宫道教壁画是其代表。永乐宫三清殿内的壁画以《朝元图》为代表,精美壮观,其线作“莼菜条”描,施以重彩,局部作堆金立粉,华美异常,可见吴道子画风之影响。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下列选项中,全部属于中国画表现形式的是( )。
本题考查中国画的分类。中国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艺术形式,表现形式有白描、工笔画、写意画(大写意、小写意)、彩墨画、水墨画等。素描、蛋彩画、装饰画、色粉画都属于西方的绘画种类。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下列选项中,属于西方抽象绘画代表人物的是( )。
本题考查抽象主义的代表人物。康定斯基是抽象绘画的创始人,热抽象的代表人物。D项正确。
A项:马蒂斯,野兽主义代表人物。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雷诺阿,印象主义代表人物。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杜尚,达达主义代表人物。与题干不符,排除。
依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学生学会的美术鉴赏程序是( )。
本题考查高中美术鉴赏领域的成就标准内容。“美术鉴赏”成就标准第二条指出,学生能懂得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恰当使用美术术语(如形状、色彩、空间、材质等),以自己的观点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艺术作品,并与他人进行交流。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在美术教学论中,“教学设计的思路、谋略或智慧”属于( )。
本题考查对教学策略的理解。教学策略是对教学活动的谋划和统筹,是教育智慧的高度体现,具有前瞻性、全局性和灵活性的特征。教学策略是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教学思想、方法模式、技术手段这三个方面的动态集成,是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方法组合。它是指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思考、策划、谋略。教学策略是在教学设计中为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制定、付诸教学过程的具体方案,包括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材料、制定教师与学生所遵守的教学行为程序。A项正确。
B、D两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包含于教学策略中。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教学理念是新课标关于美术学科提出的指导性文件,包含课程内容、教材研发、教学资源开发、教学实施评价等方方面面,相对题干“教学设计”来说,过于笼统。与题干不符,排除。
孙老师将当地民间彩塑艺术开发成学校的特色课程,创作多种形式的彩塑作品。从课程管理的层面看,这属于( )。
本题主要考查课程的分类。从课程管理层面来划分,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国家课程是指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地方课程是指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及各地发展需要而开发的课程。校本课程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题干中,孙老师将当地民间彩塑艺术开发成学校的特色课程,创作多种形式的彩塑作品,应属于校本课程。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美术主要社会功能的是( )。
本题考查美术的社会功能。美术的社会功能主要有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
A、B、C 三项:均属于美术的主要社会功能,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感知功能不属于美术的主要社会功能。与题干相符,当选。
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的建筑样式属于( )。
本题考查后现代建筑。后现代建筑指代20世纪现代以后的各流派的建筑总称。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如同巨大的混凝土贝壳,又像一艘船扬起白帆。设计师是约恩 · 乌松,该建筑 1959 年3月开始动工,于1973年10月20日正式竣工交付使用,共耗时14年。悉尼歌剧院是澳大利亚的地标建筑,也是20世纪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200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D项正确。
A、B两项:罗马式建筑、哥特式建筑均是欧洲中世纪代表性建筑样式。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巴洛克式建筑是17世纪欧洲代表性建筑样式。与题干不符,排除。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画家的是( )。
本题考查 19 世纪法国现实主义画家。萨金特是美国画家,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1874 年在卡罗律斯—迪朗的巴黎画室学画,受印象派影响。他不属于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画家。B项与题干相符,当选。
A项:米勒是 19 世纪巴比松画派以描绘农民题材而著称的画家,被称为“讴歌农村生活的大师”,代表作为《晚钟》《拾穗者》《播种者》《牧羊女》。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库尔贝是法国现实主义美术运动的领袖人物,“现实主义”一词即由他所创,其代表作为《石工》《画室》《奥尔南的葬礼》《筛谷的妇女》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杜米埃是 19 世纪法国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也是一位反映城市生活的巨匠。他积极投身到社会之中,创作了大量的政治讽刺漫画,嘲讽丑陋,揭露时弊。其代表作为《高康大》《唐 · 吉诃德》《三等车厢》。与题干不符,排除。
下列作品中,不属于印象主义绘画风格的是( )。
本题考查19世纪印象主义代表作品。D项图片是荷兰小画派维米尔的作品《倒牛奶的女仆》,不属于印象主义绘画作品。与题干相符,当选。
A、B、C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依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 2017 年版)》,“设计” 指的是()。
正式制作某种物品前,根据一定的功能和审美要求,预先制定方法、图样或模型的活动。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设计是在造物活动中,根据一定的功能和审美要求进行创意性构想、计划的艺术门类。设计效果一般通过图样或模型的方式加以呈现”。
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分为两类,分别是( )。
表现与鉴赏
依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课程内容划分,美术课程可分为鉴赏和表现两个学习内容。鉴赏的主要学习内容是美术鉴赏,表现的主要学习内容是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和现代媒体艺术。
韩老师引导学生赏析凡.高的作品《星月夜》后,安排拓展学习活动。下列选项中不恰当的是( )
评述作品写实技巧
《星月夜》是梵·高用极度夸张的线条和色彩描绘的一幅充满震撼力的作品。该作品的画面表现超越现实,充满了画家的想象,其创作并没有运用写实的创作技法。
金老师利用废旧报纸、挂历等材料,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设计制作大型拼贴
合作教学法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金老师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设计制作大型拼贴画,体现的是合作教学的教学方法。
简述《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 教学建议”中对美术教科书的使用建议。
(1)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的所有学习内容都可以让学生自主选修。教师应向学生介绍每一个学习内容及其学习方 法,并尊重学生的意愿,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未来的发展需要,指导学生选修其中的若干模块。 (2)美术是一门注重体验和实践的学科,在普通高中的美术教学过程中,将鉴赏与体验、鉴赏与动手实践结合起 来,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所以,在每一模块的相关内容中,美术鉴赏的内容应不少于 该模块学习总课时的 20%。 (3)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美术教科书。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美术教科书,根据学生、学校和当地的特点对教学内 容进行选择、改变和再创造;灵活利用当地自然和文化资源,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增强美术教学与当地自然和文化特 色的联系。
请给农村或者偏远地区缺乏摄影器材的师生提供三点以上“摄影模块”教学的建议。
(1)在农村或偏远地区高中美术教学的全过程中,要贯穿艺术观念和美术术语的学习和运用。在缺乏器材的情况 下,可以了解摄影相关的知识和摄影方法,如摄影、摄像作品中的对角线、垂直线、水平线、S 形和三角形构图, 摄影中的光圈、焦距、景深和快门等。 (2)利用摄影相关的美术书籍和其他美术资源,包括学生的参考书、教师参考书或相关影像资料等,可供教师为 学生讲解和展示时提供真实可见的图片及视频,便于学生理解。在缺乏器材的情况下,通过欣赏和练习,自主地分 析摄影、摄像中美术语言的运用,挖掘其独特的形式美感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尝试运用“构成、空间、时间、行为、 声音、光线和符号”等基本的媒体要素及视觉表现语言对摄影摄像艺术进行赏析。 (3)教师可以运用自然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工具,辅助相应摄影的影像资料,进行模拟摄影教学,让 学生在无器械的情况下掌握基本的摄影方法及技巧。 (4)利用校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如:美术馆、图书馆等,展开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地方资源的优势。
依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试分析如何通过教学评价促进美术教师的成长。请给出至少两点建议。
(1)建立促进美术教师成长的评价体系。教师应转变在教学评价活动中的角色,能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 反思,及时记录教学体会、教学成果以及需要改进之处。 (2)教师的教学评价在功能上要淡化评比与选拔,建立以美术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 与的评价制度,使美术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促进自身不断成长。 (3)重视发展性教师评价,以动态评价模式强调对教师不同发展阶段评价发展的适宜性;以案例反思模式强调教 师的专业思想和专业素养与能力的提高;以讲师团经验分享模式实现优质人力资源的整合:以个人特色展示模式重视 发挥教师自我评价的功能;以个人规划生涯模式促进教师富有个性化的发展。
苏老师在《现实主义美术》一课上,时而讲社会背景,时而讲创作理念和表现形式,时而讲解画家的逸闻趣事,还列举了二十几幅现实主义的美术作品,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在讨论环节,苏老师展示米勒的作品《晚钟》,然后问大家:哪位同学能尝试鉴赏一下这幅作品?学生们感觉可说的东西很多,却无从说起..... 问题:
(1)为何学生对于教师的提问无所适从?请分析其主要原因。
(2)请对该教学案例提出改进建议。
(1)学生对于老师的提问无所适从,主要的原因是:学生没有学会正确的美术作品鉴赏方法,
①苏老师在授课时,时而讲解社会背景,时而讲解创作理念、表现形式、奇闻轶事,并没有按照美术鉴赏课正确的逻辑和欣赏顺序来进行,导致本课的教学目标没有达成。
②苏老师在授课时列举了二十余幅作品,课程的时间有限,并不能让学生充分的了解美术作品的背景、主题、内容、艺术特色、总体评价等方面,没有办法深入了解作品,导致课堂没有突出教学重点。
③苏老师在让学生尝试鉴赏的环节,提出的问题较为笼统,不具有引导性。
(2)鉴赏课想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可以选择有代表性的几幅作品来深入分析,不宜分析过多的美术作品;
②在讲授新课,带领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时,注意问题的引导性,有条理的进行讲解,可以从的背景、主题、内容、艺术特色、总体评价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着重分析作品的主题和艺术特色,同时强调现实主义艺术的共性特征,让学生掌握欣赏的方法;
③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多种有引导性的教学方法,例如比较、提问以及情境教学法,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引导性;
④在让学生尝试鉴赏的环节,建议提出引导性较强的问题,例如:作品表现了怎样的内容?运用了哪些表现技法?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总之,想要上好一堂美术鉴赏课,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鉴赏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增加美术素养。
马老师上了一学期篆刻课程。
第一单元是“秦汉、明清印章欣赏”,引导学生学习印章的起源、篆法、章法、刀法、风格、代表人物等,欣赏秦汉、明清印章作品,写出短文,填写自评表。
第二单元是“篆刻的技法”,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和设计本小组的学习计划,临摹、实践、探究,体验篆刻技法,作业完成后开展学生互评。第三单元是“篆刻创作”,教师介绍印章的文化内涵,与学生德育整合,要求学生为自己和父母刻印(全家福) ;指
导学生为自己的格言刻印,制作全班的《格言印谱集》,展示全班同学的篆刻作品集和学习档案袋,最后要求学生写出篆刻学习报告。
问题:请结合课例,说明马老师在各单元教学中,分别应用了《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倡导的哪些评价方式?
(1)马老师在第一单元授课时让同学们写出短文,填写自评表,在第二单元授课时,引导学生分组学习并进行互评,这些体现了课标中提倡多主体评价的实施建议,采用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和家长对学生评价等方式,尤其应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
(2)第三单元马老师让学生展示作品集体现了课标中提出的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的实施建议,对学生作业用展示的方式进行评价,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
(3)第三单元马老师让学生制作档案袋并写出学习报告,体现了课标中提出的注重质性评价的实施建议,提倡成长记录评定。成长记录评定的主要意义在于提供能使学生学会判断自己进步的机会。教师能通过学生的美术学习成长记录,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发现学生的潜能和发展需求,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请按所提供的教材设计 1 课时的教学简案(也可以是单元的一课)。
要求:
(1)写出一篇规范、完整的课时教学简案。
(2)恰当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3)合理地设计学习活动和作业要求。
(4)设计三个课堂提问。
《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不同的中国画的运笔方法和墨分五色的概念,并且绘制一幅水墨作品。
过程与方法:对中国画作品进行描述、分析,通过作品欣赏和笔墨练习体会笔情墨趣,提高绘画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中国画的独特魅力,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不同的运笔方法和墨分五色的概念。
难点:运用不同的运笔方法创作一幅具有笔墨情趣的作品。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教师展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舞蹈视频,引导学生观看,并提问:视频的舞蹈结合了中国哪种传统艺术形式?
是如何体现的?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随着视频中舞者的跳动,在如卷轴一般的舞台上,出现了中国传统水墨画笔墨挥洒的痕迹,极具美感。这节课我们就一起领略中国画的独特魅力。揭示课题《中国画的笔墨情趣》。
活动二:直观感知
多媒体出示梁楷作品《泼墨仙人图》。提问:这幅作品主色调是什么?带给你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泼墨仙人图》主要的色调以水墨为主,水墨之间的变化丰富。
活动三:形式分析
1.教师继续展示作品,提出问题:《泼墨仙人图》中的仙人有什么特点?是如何展现这种特点的?
学生回答:仙人的用笔非常的简洁,用墨非常的酣畅淋漓,生动的反映出了仙人的动态和神韵。
教师总结:画家就是运用了墨色与笔法,画出了如此具有魅力的作品。
2.继续引导学生欣赏《泼墨仙人图》并追问:画作的用笔、用墨上有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用笔有粗有细,墨的颜色有深有浅。
3.教师请学生进行自主实验,运用毛笔在纸上自由拖动,看看自己画出的线条或墨团与《泼墨仙人图》中的用笔用墨有无相同之处,并请学生上台说明自己的创作方式。
教师借机讲解中国画用笔的特点:用笔有中锋、侧峰、逆锋与拖笔之分,并向学生展示墨中加入不同水份之后的变化,介绍墨分五色。
活动四:示范讲解
教师展示中国画用笔、用墨的方法。
重点讲解中锋、侧锋、逆锋的运笔方式以及墨色的调配和运用。
活动五:实践展评
1.布置练习任务:学生自定主题进行创作,如可以描绘校园中的花草,或描绘自己的同桌,并提醒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注意墨色的变化以及用笔的方式。
2.学生实践练习,教师巡视辅导,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与指导;
3.学生完成之后,进行自评、互评、教师点评,从墨色的变化、用笔的丰富程度等方面评价学生作业。
活动六:小结作业
1.教师提问学生本节课的收获,进行小结。
2.课下搜集更多的中国传统绘画作品,分析其中的墨色与用笔变化,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下节课进行分享。
四、板书设计
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
用笔:中锋、侧峰、逆锋、拖笔
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
您目前分数偏低,基础较薄弱,建议加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