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美术教学评价作用的是( )。
本题考查评价的作用。评价有以下作用:导向作用、诊断功能、激励作用、调控功作用、教学作用。所以A、B、D三项均属于评价作用。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预防作用不属于评价作用之一。为正确选项。
有些学生不理解水墨山水画,认为其造型不真实、色彩不好看。于是葛老师将山水画与西方的风景画并列分析,引导学生了解西洋画写实的传统和中国水墨画的写意精神。该教师主要运用的教学方法是( )。
本题考查教学方法。比较法是指有目的地选取相关的美术作品置于同一欣赏环境中进行比较分析,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特点。比较法开展角度:把风格迥异的美术作品并置,或者风格相近的作品并列,培养学生的辨识能力;还可以将同一题材的作品、同一绘画内容、不同处理样式的作品置于同一欣赏环境中等,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时空、背景下美术作品的特点,深化理解。其优点: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学生在对比分析中,更容易掌握美术作品的特点和艺术规律;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审美情趣的提高。材料中老师通过比较让学生更好掌握水墨山水画的写意精神,运用的教学方法是比较法。A项正确。
B项:演示法,是教师演示某个技能,学生观看的一种教学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合作法,是老师与学生合作,或者学生之间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情境法,是通过音乐,视频,故事等等方式,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胡老师让同学们设计“有创意的多功能台灯”,然而学生的设计缺乏新意、功能单一。于是胡老师提供了几个有完整设计过程和方法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借鉴来完成设计方案。这属于( )。
本题考查教学方法。范例教学理论是由德国的M.瓦根舍因和克拉夫基等人提出的。德国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是借助精选教材中的示范性材料使学生从个别到一般,掌握带规律性知识,并发展其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范例性原则,要求教给学生的内容是经过精选的、能起示范作用的基本知识,这种精选出来的范例性教学内容将有助于学习者举一反三。题干中胡老师提供了几个有完整设计过程和方法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借鉴来完成设计方案,正是范例教学的体现。D项正确。
考前押题,,
A、B、C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张老师在陶艺装饰技法教学时,边操作边讲解了镂空、压肌理、施釉等装饰技法。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 )。
本题考查教学方法。演示法,演示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以加强书本与实践的联系,更好地理解各种原理、法则的正确性。张老师在陶艺装饰技法教学时,边操作边讲解了镂空、压肌理、施釉等装饰技法。正是演示法的这种教学方法。A项正确。
B项:游戏法,一些教师经常采用的小组轮流添画完成作品的方法,就是学业游戏法。低年级更常用。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讲述法,讲述法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传播信息的教学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讨论法,讨论是在一种情境中,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通过语言交流互相启迪,分享信息和思想,探究和解决某个问题的活动。与题干不符,排除。
张老师在设计《中国古代山水画》专题教学时,准备播放《高山流水》《平沙落雁》等古曲烘托作品的意境。这种教学方式属于( )。
本题考查教学方法。情境法是指通过情境创设,学生从中品味优秀作品的艺术魅力。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情境法有了很大发展空间,在教学中常与其他方式结合进行综合运用。优点:再现视觉直观性,易于营造立体的鉴赏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性,感染学生的情绪,强化学生的审美感受,激起他们丰富的想象和情感。题干中,张老师在设计《中国古代山水画》专题教学时,准备播放《高山流水》《平沙落雁》等古曲烘托作品的意境,属于情景式教学。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美术形式法则的是( )。
本题考查作品论中的形式美法则。美术作品形式传达出的美。它不仅包含在艺术美之中,其本身也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形式美基本法则:多样与统一、比例与尺度、对称与平衡、对比与和谐、节奏与韵律、反复与连续、统觉与错觉。A、B、C三项表述正确。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材质与肌理,是美术语言的最低层次与美术的种类相关的物质材料。材质:指用以造型的材料,如不同的纸、木、金属、玻璃等,体现为物体表面的触觉性质(如光滑、粗糙、坚硬、柔软等)。肌理:指材料的质地或纹理所形成的审美效果。故不属于形式美法则,为正确选项。
下列选项中,属于头部骨骼的是( )。
本题考查头部骨骼。人体骨骼分为头部,躯干,手臂,腿部四个部分。
A项:颞骨嵌于蝶骨、顶骨和枕骨之间,位于头颅两侧,共两块左右各一,属于头部骨骼。A项正确。
B项:由5块骶椎融合而成,分骶骨底、侧部、骶骨尖、盆面和背侧面,呈倒三角形,构成盆腔的后上壁,其下端为骶骨尖,与尾骨相关节,上端宽阔的底与第5腰椎联合形成腰骶角。骶骨盆面凹陷,背侧面后凸,以增加骨盆容量。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锁骨属于躯干骨骼。
D项:髌骨是腿部骨骼。
运用金属、草木、织物、废弃物等制作一条“有创意的龙”。该学习内容属于高中美术的模块内容是( )。
本题考查工艺。工艺,指创造人工制品的手工技艺活动。此模块的学习活动建指出:根据自己的兴趣在印染、编织、刺绣、陶艺、装饰画等门类以及竹木、石、贝壳、金属、塑料和各种废旧物品等材质的工艺制作中选修一种或数种内容。所以运用金属、草木、织物、废弃物等制作一条“有创意的龙”。属于工艺模块。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焦老师组织高中生开设《手机微电影创作》课程,让学生组成微电影摄影小组,共同策划、设计,然后分工承担编剧、导演、演员、摄影、后期制作等工作,创作了反映高中生生活的微电影。这一教学活动应用的学习方式是( )。
本题考查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有合作学习、接受学习、自主学习、研究学习。所以B、D两项不属于学习方式,与题干不符,排除。
A项:接受学习,是老师讲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合作学习,是一种班级上课环境里教师指导学生分组,以合作方式开展学习的教学方式。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组织能力和团队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并且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材料中焦老师开设《手机微电影创作》课程,让学生组成微电影摄影小组,共同策划、设计,然后分工承担编剧、导演、演员、摄影、后期制作等工作,创作了反映高中生生活的微电影。老师的分组协作正是体现了这种学习方式。为正确选项
依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现代媒体艺术”系列包括的两个模块是( )。
本题考查现代媒体艺术。“现代媒体艺术”是运用影像设备与技术、计算机设备与技术以及互网络资源表达观点、思想和情感的新兴视觉艺术形式。“现代媒体艺术”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一个内容系列。现代媒体艺术的实践活动,能帮助学生体验现代媒体在艺术表现活动中的独特魅力,提高参与艺术表现的兴趣,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其内容包括两个模块:摄影/摄像和电脑绘画/电脑设计。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下列选项中,适合作为《山水情怀——学画山石》“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是( )。
本题考查教学目标。《山水情怀——学画山石》属于培养学生造型能力的课程,皴法是描绘山石技法,所以学习中国画山石的两种皴法,能够基本表现山石的组合关系。属于本课知识与技能目标。D项正确。
A项: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树立文化自信。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掌握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技法,能够独立完成山水画的创作。目标设定太高不符合本课。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网络搜寻山水画山石皴法的资料,进行课堂汇报展示,是教学活动而不是目标。与题干不符,排除。
刘老师在美术鉴赏课中,将河北蔚县的戏剧人物剪纸引入课堂进行教学。这种行为属于( )。
本题考查实施建议中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教学资源包括:学校资源、网络资源、自然资源、文化资源、校外资源、社会资源。所以C、D两项排除。刘老师在美术鉴赏课中,将河北蔚县的戏剧人物剪纸引入课堂进行教学。戏剧属于文化资源所以说,刘老师是把地方文化资源引入课堂进行开发与利用。A项正确。
B项:自然资源,指代的是各地的自然景观或者自然材料,而不是经过人为作用形成的资源。戏剧是人为创造和传承的一种资源形式。与题干不符合,排除。
近年来,卢老师请当地的彩塑艺人邹师傅进课堂,指导高中生结合当地古镇风情,集体创作有场景、道具和众多人物的主题性彩塑作品,形成了有特色的课程。这属于( )。
本题考查实施建议中的教科书编写建议。课程体系分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所以A项排除。题干中,卢老师请当地的彩塑艺人邹师傅进课堂,指导高中生结合当地古镇风情,集体创作有场景、道具和众多人物的主题性彩塑作品,形成了有特色的课程,属于校本课程。B项正确。
C项:地方课程,是地方教育部门组织优质师资,编写的教材类型。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国家课程,是国家教育部统一组织编写的教材。与题干不符,排除。
下列选项中,属于意大利文艺复兴先驱之一、佛罗伦萨画派创始人的是( )。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早期,佛罗伦萨画派。乔托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也是佛罗伦萨画派的创始人。他的艺术是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的分水岭,他的主要作品是《圣经》题材的壁画,具有人文主义精神。代表作有《哀悼基督》《逃亡埃及》等,以世俗的人物情感表现宗教题材,并且探索着写实的空间关系和色彩的表现。A项正确。
B项:马萨乔,继承和发展了乔托的艺术传统,他以科学的探究精神,将解剖学、透视学的知识运用于绘画。与乔托相比,马萨乔在塑造人物形象这一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人物开始脱离宗教的说教因素,进一步体现出如实的态度。他努力使人物处于真实的三度空间中,风景在画面中的出现也使画面范围得以扩大,具有了辽阔的空间感。代表作有《逐出乐园》《纳税钱》。
C项:多纳太罗,是15世纪意大利最著名的雕塑家,代表作为《加塔梅拉塔骑马像》《大卫》。文艺复兴早期的多纳泰罗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已经割下了歌利亚头颅、战胜敌人的少年大卫,他手持长剑、表情动作轻松而自信。
D项:达·芬奇,达·芬奇不仅是大画家,而且也是大数学家、力学家和工程师。他的作品以自尊和高贵的人性提升着人们战胜中世纪的信心,个性鲜明,将艺术与科学完美结合,代表作品有《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岩间圣母》等。
下列选项中,擅画墨竹,开创了“湖州竹派”的宋代画家是( )。
本题考查宋代花鸟画。文同是宋代文人花鸟画,文同所创。从绘画史角度看,中国墨竹画科的出现要远早于“湖州竹派”,它与“湖州竹派”并非是一个完全重叠的概念。中国墨竹绘画虽“亦起于唐,而源流未审”,但“湖州竹派”起始于北宋,因文同而开派立宗,却是十分明确的。B项正确。
A项:崔白,是宋代宫廷花园画家。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黄筌,是五代十国时期西蜀宫廷画家。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法常,是南宋画家,擅长画龙、虎、猿、鹤、芦雁、山水、人物。与题干不符,排除。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雕塑基本形式的是( )。
本题考查雕塑的分类。雕塑在分类上按照技法分类可以分为:圆雕、浮躁、透雕。A、B、D三项均属于雕塑的基本形式。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木雕不属于雕塑基本形式而属于雕塑的材质。
下列选项中,哪个是在安阳殷墟出土的后母戊鼎?()
A 项为毛公鼎,出土于陕西岐山;C 项为四羊方尊,出土于湖南宁乡;D 项为王子午鼎,出土于河南南 阳。
如下图,该作品的作者是()
图中作品为清初四僧之一的朱耷的《鹌鹑图》。图中的鸟白眼瞪天,构思奇特,充分表达了画家愤世 嫉俗的个性特征。
如下图,该作品(局部)的表现技法属于()
图中作品是五代西蜀画家黄筌的《写生珍禽图》的局部。该画使用的是工笔的表现技法
如下图,作品《我和我的村庄》的作者是()
图中作品《我和我的村庄》的作者是 20 世纪巴黎画派代表画家夏加尔。画家用有条不紊的组织方式描 绘了不同时空下的现实生活,以想象和回忆来构思画面形象。
如下图,对该作品的描述搭配正确的是()
图中作品是立体主义画家莱热的《两个女人与花》。莱热是有独创精神的立体主义画家,他以各种半 圆形、立方体、圆锥体等几何体作为画面的构成要素,表现机械的美和力量。
如下图,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的建筑风格属于()
悉尼歌剧院是澳大利亚表演艺术中心,又称海中歌剧院,其建筑风格属于后现代主义,由丹麦建筑师 约翰·伍重设计。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书法·篆刻”内容系列成就标准的是()
根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书法·篆刻”内容系列的教学要求为通过“书法·篆刻” 的学习,学生能够做到:①积极参与书法或篆刻活动。②恰当地使用书法或篆刻的术语,以自己的观点评论古今两 件以上的书法作品或篆刻作品。③识别三种以上的书体,例如楷书(颜体、柳体、欧体等)、行书、隶书等,或篆 刻的风格特征,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基本轨迹及与传统文化的关系。④初步掌握一种书体的书写规范或篆刻的一般 技法,创作两件以上的书法或篆刻作品,表达自己的思想和个性。⑤以多种形式大胆地展示和交流,用口头或书面 的形式对自己和他人的书法作品或篆刻作品做出评价。⑥在研究性学习之中,学会处理一种书体与其他学科相联系 的问题。D 项超出了高中生的能力范围,故答案选 D。
某教师在课堂上尝试进行探究性的美术教学,以引导学生对文艺复兴美术作品进行深度思考。下列做法中,合适 的是()
A 项,把课堂交给学生,课堂会失控,可能会偏离教学目标。C 项,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并 复述,没有体现探究精神。D 项,教师讲解,让学生识记和掌握,这是接受学习。B 项,既以问题为导向,又发挥 了学生的探究精神,教师又能掌控课堂,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所以 B 项是合适的做法。
包老师让学生布置作品汇报展,他给每位同学两张小纸条,让他们分别给好友的作品、最佳的作品贴上写有优点 和不足的纸条。这种做法属于()
多主体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和社会反馈评价。题干中,每个学生都要 对好友的作品和最佳的作品进行评价,这属于同伴评价。
简述西方绘画中“点彩派”的主要风格特点。
(1)点彩派又称新印象派。点彩派在印象派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光色原理,追求外光的表现。他们 不描绘物体的轮廓,而是运用分割法作画,即采用光学原理,将纯粹的色彩用小点块的方法,彼此相邻地排列在画 布上,以求得比在画板上进行调色更高的亮度。
(2)点彩派的基本特征是重科学、重和谐、重理性。他们主张画面具有稳定和永恒的特点,而不是一瞬间的,所 以他们笔下的作品,有几何图形的特色。点彩派的画给人以严谨的秩序感,自有一番情趣和境界,但它的主要缺陷 就是离开了客观自然,陷入主观化和概念化。
列举美术教师选用教学方法的依据(不少于 3 个)。
(1)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需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 法去完成。 (2)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方法。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选择教学方法一定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和个性特 征。(3)依据教师自身素质选择教学方法。任何教学方法都必须通过教师的具体教学过程来实施,所以教师要根据自 身的教育理念、教学风格、教学经验、专业知识和技能等选择自己能够胜任的教学方法。 (4)依据教学资源选择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方法还需要考虑学校的教学资源,如教学设备、美术教具以及校外可 用的资源,如博物馆、美术馆等。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教学资源。 (5)依据教学方法自身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特性和适用范围,教师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进行取舍。在实际教学中,通常是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相互配合。
依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简述美术鉴赏的课程目标。
美术鉴赏的课程目标: (1)积极参与美术鉴赏活动。 (2)懂得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恰当地使用美术术语(如形状、色彩、空间、材质等),以自己的观点采用一种 或多种方法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艺术作品,并与他人进行交流。 (3)运用多种方法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美术的有关信息。 (4)知道中外美术的主要风格、流派,描述中外美术发展的大体脉络。 (5)理解美术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6)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评价建议”中,如何通过评价促进教师的成长?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评价建议”指出,关于教师成长的内容为: (1)建立促进美术教师成长的评价体系。教师应转变在教学评价活动中的角色,能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 反思,及时记录教学体会、教学成果以及需要改进之处。 (2)建立以美术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美术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反 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促进自身不断成长。
刘老师在高一《写意菊花》课堂上,讲解了有关菊花的知识及其写意画法,并做了示范,然后布置练习活动:“下面,请大家按照我刚才示范的画法进行练习,直到熟练掌握菊花的写意画法。”同学们纷纷拿起笔墨纸张,开始绘画,刘老师在一旁满意地看着学生在积极练习,等待着下课铃声响起。
问题:分析刘老师在教学练习环节中的不足,并给出建议。
刘老师在教学练习环节中的不足: (1)示范过于注重技法,忽略了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刘老师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示范的画法进行练习,学生陷 入了一味地临摹练习,缺少创新性,不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利于提高其美术素养。 (2)刘老师只注重技能培养,忽略了对学生思想和情感的培养,并未引导学生认识写意画中的精神内涵,不能使 其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3)学生练习时,刘老师只在一旁看着,等待下课铃声响起,没有对学生的创作进行指导,也没打算在学生创作 完成后对学生的作品予以评价。 建议: (1)教师示范时,应突出写意菊花的笔墨方法、创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并且通过讲解加以提示,引导学生学习 写意菊花的画法。 (2)教师布置练习活动时,要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根据写意菊花的笔墨方法自主创作一幅菊花作品, 注意笔墨浓淡干湿的变化,并体会自然本真的写意情怀。 (3)学生创作的环节,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指导,并且在学生创作结束后鼓励学生自愿展示作品并引导 学生从笔墨等方面进行自评、互评。
段老师上《楷书》一课时,讲解并示范了中锋、侧锋、露锋、藏锋在不同楷书名作中的用笔和线条变化之后,要求学生自选字帖,准确地临摹 6~8 个字。之后的教学环节如下:
(1)学生写完后,段老师检查了每个同学的习作,并给予鼓励。
(2)他请临摹相同字体的同学交换习作,互相指出存在的问题。
(3)他请每组选派代表介绍所临字帖的风格和点画特征,随后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帮助他们准确把握不同风格楷书的特点。
问题:请结合案例,对段老师的教学评价环节进行分析。
(1)段老师采用了多种评价方式,给学生鼓励,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明确需要克服的弱 点与发展方向。 (2)段老师检查每位同学的习作,并给予鼓励。说明他注重美术学习表现的评价,能够运用观察、记录等方式收集学生的学习表现,并对其综合表现进行评价。 (3)段老师不仅自己评价学生的作品,还请每组代表进行介绍,并请同学们交换作品指出问题,说明他通过师评、 学生自评和互评,运用了多主体评价方式。 (4)段老师让学生进行评价,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帮助学生把握不同风格的楷书特点,说明他能 够注重质性评价,发现学生的潜能和发展需求,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按照提供的教材片段,设计 1 课时的教学简案(也可以是单元中的一课)。
要求:
(1)写出一篇规范、完整的课时教学简案。
(2)恰当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3)合理地设计学习活动和作业要求。
(4)设计至少三个课堂提问。
黑白版画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黑白版画的概念、特点和制作原理,运用所学知识制作一幅黑白版画。
2.通过观察、感受、讨论、实践,提高刻印造型的能力。
3.养成勤于观察、敏于动手、乐于实践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黑白版画的刻印技法,选择自己喜欢的题材,完成一幅黑白木刻版画作品。
教学难点:准确掌握不同刻刀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激趣导入
教师展示若干张不同的版画作品,让学生将作品分成两大类。
教师引导学生按颜色进行分类,分为彩色和黑白两种。
教师再将其中任意一幅黑白作品放大,引导学生观察并猜测它的绘画形式,由此引入课题《黑白版画》。
环节二:问答讨论,初识版画
(一)直观感知
教师出示不同的黑白版画作品,并提问:黑白版画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黑白版画是通过绘稿、刻版、印刷等方法制作完成的一种单色图画,具有造型概括、层次分明、形式感强的特点。
教师播放黑白版画的制作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从中你能发现版画的制作原理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黑白版画就是在木版上形成凸起的画面,是去白留黑的过程。
(二)分析探讨,深化认识
教师用 ppt 展示三角刀、圆刀、平刀和这些刀刻过的木版,将学生分成三组,讨论这三种刻刀的刻痕分别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三角刀——刚直尖利,圆刀——圆柔浑厚,平刀——苍劲古朴。
教师展示画稿和版画,让学生对比观察,提问:木刻能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木刻不是复制画稿,木刻是一种版画艺术,是用刀代笔,以木代纸进行的艺术创作,所以木刻不同于一般的绘画,必须要发挥用刀刻木的特殊效果,这就是木刻的艺术趣味和特点,即刀味和木味
(三)示范讲解,实践练习
1.教师播放黑白版画的制作视频,让学生总结步骤,并提问:版画制作最主要的两个环节是什么?
学生观察回答,教师总结:刻版和印刷是版画制作的两个主要环节。
2.教师演示黑白版画《林中小屋》的制作过程,并顺带讲解:①木版打磨加工;②画稿复写上版;③木版刷色;④加热烤蜡;⑤刻版;⑥油墨胶滚上墨;⑦木磨菇压印。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题材,完成一幅黑白版画的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评价,小结作业
1.学生完成作品后,举办一场“黑白世界”木刻画作品展。学生将作品摆到前面来并做简单介绍,同学之间从构图、刀法、黑白布局等方面对作品进行相互评价,教师总结评价。
2.教师带学生总结黑白版画的概念、特点、制作原理和制作步骤,激发学生对版画的兴趣。
3.教师布置作业:将本节课所制作的黑白版画回家装裱起来,装点生活。
四、板书设计
您目前分数偏低,基础较薄弱,建议加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