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标准预测试卷12

单选题 1/27
1.

( )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 A 教育规律
  • B 教育现象
  • C 教育事实
  • D 教育问题
单选题 2/27
2.

守恒指物体不论形态如何变化,其质量恒定不变。皮亚杰认为,儿童开始具有守恒观念的年龄阶段是( )。

  • A 0~2岁
  • B 2~7岁
  • C 7~11岁
  • D 11~15岁
单选题 3/27
3.

奥苏伯尔认为,适用于年幼的儿童及年长的学生学习新学科或新材料的早期的学习方式是( )。

  • A 接受学习
  • B 发现学习
  • C 意义学习
  • D 机械学习
单选题 4/27
4.

对于经常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一旦发现他有好的表现,马上就给予表扬。这种鼓励能帮助他改掉自己的坏习惯,从而养成良好的品行。这种做法在心理学上叫( )。

  • A 消退
  • B 正强化
  • C 负强化
  • D 间隔强化
单选题 5/27
5.

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的、 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这是一种( )的观点。

  • A 外铄论
  • B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 C 内发论
  • D 本能论
单选题 6/27
6.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 )。

  • A 《论语》
  • B 《学记》
  • C 《四书集注》
  • D 《孟子》
单选题 7/27
7.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 )。

  • A 学校制度的建立
  • B 各级各类学校的出现
  • C 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的出现
  • D 中国近代社会的形成
单选题 8/27
8.

对教学的意义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 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最有效的形式
  • B 教学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 C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工作
  • D 教学就是智育
单选题 9/27
9.

德育应坚持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所以( )。

  • A 只采用说服教育法即可
  • B 可以采用适当体罚
  • C 说服教育为主,辅以纪律约束
  • D 纪律为主,说服为辅
单选题 10/27
10.

下面对于差生的教育方法中,正确的是( )。

  • A 差生被安排在远离教师的座位上,或者安排在近处的便于控制的位置上
  • B 教学过程中很少注意差生,当课堂出现干扰时,教师倒是经常向差生望去
  • C 对差生回答问题出错的时候,少直接批评
  • D 差生回答问题的时候,经常没等其说完
单选题 11/27
11.

在教师的人格中有两种重要特征对教学有显著影响:一是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二是( )。

  • A 说到做到
  • B 敬业精神
  • C 热心和同情心
  • D 重义气讲交情
单选题 12/27
12.

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这说明其思维具 有( )。

  • A 指向性
  • B 流畅性
  • C 变通性
  • D 独创性
单选题 13/27
13.

不是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的主要内容的是( )。

  • A 发展性咨询与辅导
  • B 心理治疗
  • C 适应问题的咨询与辅导
  • D 学习心理问题的咨询与辅导
单选题 14/27
14.

真正为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的人是()

  • A 夸美纽斯
  • B 亚里士多德
  • C 赫尔巴特
  • D 卢梭
单选题 15/27
15.

在教学中讲授“果实”的概念时,既选可食的果实,又选不可食的果实(如棉籽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果实”的概念,这是运用了( )。

  • A 正例与反例配合法
  • B 变式法
  • C 比较法
  • D 直观法
单选题 16/27
16.

教师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并不是以物化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是作为一种潜在的价值因素存在于学生身上,只有借助于学生对社会的贡献才能得到证明,这体现了教师劳动价值的( )。

  • A 滞后性
  • B 长期性
  • C 隐蔽性
  • D 复杂性
单选题 17/27
17.

学习策略一般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 )。

  • A 记忆策略
  • B 资源管理策略
  • C 思维策略
  • D 学习方法
单选题 18/27
18.

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 )。

  • A 关键
  • B 基础
  • C 内容
  • D 途径
单选题 19/27
19.

在比较讲授法和讨论法的教学效果时,教师分别选用两个班级,一班采用讲授教学法,一班运用讨论法,两班学生在智力、学业基础等方面尽量保持均衡,期末时测量其成绩有显著差异。 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 A 观察法
  • B 实验法
  • C 个案研究法
  • D 调查法
单选题 20/27
20.

儿童多动症高发年龄是( )。

  • A 6~8岁
  • B 8~10岁
  • C 10~12岁
  • D 12~14岁
问答题 21/27
21.

教师个人为实现专业化应做哪些主观努力?

问答题 22/27
22.

简述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

问答题 23/27
23.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生观。

问答题 24/27
24.

一年级上册《跳绳》(8和9的加减法)的主题图上有:1幢教学楼,教学楼边上有I面五星红旗和许多树木,操场上有8个小朋友在跳绳,问题是“说一说”。下面是某教师按教材教的教学片段: 出示挂图。

师:看了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生I:我看见了房子。

师:你真能干。

生2:我发现了红旗。

生3:我发现了树木。

生4:我发现了小朋友在跳绳。

生5:我发现了地上有小草。

教师不管学生如何回答,都——加以肯定,以示教学的民主。待过了 5分钟,教师急忙抛出问 题:“谁能提出有关8的加减法?”

问题:试从问题的目的性与开放性的角度分析以上教学片段。(20分)

问答题 25/27
25.

王老师的数学课教得非常出色。一些数学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一旦经他指点,不久数学成绩便有飞快的提高。他除了教数学外,还是班主任。但是,他的班主任工作进展得不理想。有的学 生数落说,王老师的全部心思都在数学上,组织课外活动、开班会,都是讲数学题。王老师偏爱数 学成绩好的学生,班委会由数学尖子组成。每当遇上学生不守纪律,王老师就把全班学生训一顿, 而且采取枪打出头鸟的办法,狠狠地惩罚闹事者。但这并没有改变班上一团糟的局面,看到自己的班级,王老师很无奈。他认为自己尽了力,班会没少开,课外活动经常搞,也经常找学生谈话,做个别思想工作,但效果总是不明显。

问题(一):从上面的材料来看,王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没有做好。请问,王老师陷人班主任工作困境的原因是什么?试给予分析。(10分)

问题(二):从王老师的经历来看,作为班主任,除了要具有一般教师的素养外,还应具有哪些特殊的素养?(10分)

问答题 26/27
26.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押题密卷,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标准预测试卷12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押题密卷,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标准预测试卷12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押题密卷,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标准预测试卷12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押题密卷,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标准预测试卷12问题(二):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25分)

问答题 27/27
27.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请回答: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2)诗中的“远征”是从哪一年开始到哪一年结束?

(3)诗中“三军”指的是哪三军?

(4)你认为诗中描写的最惊险的一幕是什么?说出你的理由。

(5)红军这次“远征”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