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组织管理幼儿睡眠时,不适宜的做法是()
教师组织管理幼儿睡眠时,在睡前应提醒幼儿先大小便,而不能为了避免遗尿随时唤醒幼儿,影响幼儿睡眠质量。
下列现象体现了幼儿的再造想象的是()。
再造想象是根据词语的描述或非语言(图样、图解、符号等)的描绘,在头脑中产生有关事物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A、D两项属于创造想象,B项属于再造想象,C项是由幼儿词义掌握不准确所致。
在活动中,某幼儿想喝水,老师正确的做法是( )。
教师应保证每个幼儿足够的饮水量,不得限制幼儿饮水的次数。
表演游戏和角色游戏的区别主要是( )。
①游戏主题来源不同
②游戏内容来源不同
③游戏中情况的产生不同
④游戏过程具有想象性和创造性
角色游戏是指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通过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自己周围的生活的游戏。例如,娃娃家、商店、医院游戏等:表演游戏是指幼儿通过扮演文学作品中的角色,再现文学作品中内容的游戏。二者的相同点是都属于创造性游戏,游戏过程都具有想象性和创造性。①②③符合题干要求。
儿童想象萌芽的时期是( )。
1.5~2岁时幼儿出现想象的萌芽。幼儿最初的想象基本是记忆表象的简单迁移,加工改造的成分极少。
幼儿教师了解幼儿的最好的信息源来自()
家长是教师最好的合作者,也是教师了解幼儿最好的信息源。
下列不属于幼儿园大班阶段幼儿的心理特点的是( )。
5~6岁(学前晚期)的年龄特征:(1)好问好学;(2)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芽;(3)开始掌握认识方法;(4)个性初具雏形。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形成并表现出来的( )。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儿童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小明今年5岁半,当老师问小明“为什么把积木扔进水里,积木会浮起来”时,小明回答“因为积木是由木头做的,而木头沉不下去”。由此可以推断出小明的( )开始萌芽。
5岁以后,幼儿明显地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抽象逻辑思维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联系的思维,是使用概括,通过判断和推理来进行的。题干中小明由积木是木头做的,木头沉不下去推理出积木扔进水里会浮起来,说明小明考虑到沉浮与物体的材质有关,所以小明的思维属于抽象逻辑思维。
幼儿人、离园的接送人应当是( )。
《幼儿园工作规程》第十三条明确指出,“入园幼儿应当由监护人或者其委托的成年人接送”。
围绕环保的主题,设计一个幼儿园大班活动方案。要求写明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
保护地球(大班) 一、活动目标
1.利用环保废旧材料制作服饰,体现“绿色环保.保护地球”的活动主题。
2.在活动中能大胆地展示自己。
3.感受与父母一起活动的快乐,愉快地度过在幼儿园的最后一个“六一”儿童节。
二、活动准备
1.发放家长邀请书。
2.场地布置,制作横幅、评分表、幼儿号码牌。
3.磁带、录音机。
4.活动前和幼儿一起练习走模特步。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师: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颗蓝色的星球,这颗蓝色的星球就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颗星球叫什么吗(地球)对呀,地球妈妈很高兴地看着自己的孩子一天天地长大,可是最近她很生气,为什么呢
2.幼儿自由回答。
3.小结:原来地球上的人乱砍树木,地球妈妈的绿色衣裳都被破坏了,做成的杯子、塑料袋、报纸、纸盒呢,也到处乱扔,都快让地球妈妈变成一个垃圾场啦,怎么办呢
4.幼儿自由回答。
5.小结:对呀,我们应该关心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今天是“六一”儿童节,是我们在幼儿园度过的最后一个儿童节,我们该为地球妈妈做点有意义的事,让我们一起把地球妈妈身上的垃圾捡起来,好吗那么,这些垃圾还有没有用呢我们的爸爸妈妈和小朋友们都很聪明,利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可以制作出一件又一件漂亮的衣服,是不是小朋友们,今天,就让我们用这些东西来打扮自己,可以请爸爸妈妈帮忙,好吗
(二)幼儿和家长制作
1.要求利用各种废旧材料制作衣服,打扮好自己和孩子。
2.小心制作工具的摆放,注意安全。
(三)时装表演秀
1.师:呀,小朋友们都好漂亮呀,你们见过服装表演吗那你们想不想上来像模特儿一样走一走呢
2.提出要求。
(1)按学号排队,两个幼儿和其家长一起上台。
(2)由其他家长在下面打分,一位老师统计,并及时记录在幼儿名单上。
(3)最后评选“最佳模特奖”及“最佳服装设计奖”。
(四)颁奖
1.师:今天我们和爸爸妈妈一起用各种废旧材料制作了许多漂亮的衣服,你们开心吗地球妈妈也很开心,把她打扫得这样干净,她给小朋友准备了许多礼物,你们看,漂亮吗等一会儿每个小朋友自己去领一份,好吗
2.今后我们要怎样关心爱护我们的地球妈妈呢(不砍树木,多种树,不乱扔垃圾,尽量不用一次性杯子等)
3.幼儿回答.结束活动。
问:你叫什么名字,几岁了?
答:我叫刘雨薇,五岁了。
问:你是男孩还是女孩?
答:当然是女孩了,你看我梳着小辫子,我表弟才是男孩呢。
问:你有什么本领?
答:我会擦桌子扫地,我打针都不哭,所以我是好孩子。
问:你喜欢什么?
答:我喜欢芭比娃娃,但是妈妈说家里太多了,不让买新的了。
问:你不喜欢什么?
答:我不喜欢吃胡萝卜,但是妈妈和老师说胡萝卜、吃了对身体好,我就吃了。
问题:该对话体现了小朋友何种心理特点?分析该小朋友这种心理现象的特点。
该对话主要体现了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案例中幼儿判断性别的标准是看是否梳着小辫子,确定好孩子的标准是从有没有擦桌子扫地,打针哭不哭来进行判断,可见幼儿的自我评价具有表面性和局部性。
自我意识的发展必须体现在自我调节或监督上。案例中的幼儿喜欢芭比娃娃,不喜欢吃胡萝卜,但却能够根据成人的指示调节自己的行动.体现了幼儿自我调节能力的发展。
简述教师如何在实践中提高幼儿的言语能力。
(1)激发幼儿言语交往的需要。教师在平时要注重创造合适的言语交往条件,加强幼儿与同伴、老师之间的交往。 (2)选择合适的教法。幼儿学习语言有两种途径:一是模仿,二是强化。儿童往往通过模仿学习语言,因此教师应该给他们提供学习的榜样。在语言教育中,强化原则常用于指导幼儿学说话、练习说话和纠正不良的语言习惯上。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学法选择教法。
(3)鼓励言语创造性。幼儿学习、使用语言的创造性不可低估,在言语活动中,幼儿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去创造。教师应鼓励幼儿创造性的表达。
(4)培养“前读写”兴趣。学前期,幼儿书面语言的发展处于准备期。这一时期的语言教育应以培养幼儿的前读写兴趣为重点,对读写要求不要过于严格,教师要多鼓励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肯定他们的学习态度和成绩。
简述幼儿教师职业的劳动特点。
(1)劳动对象的主体性与幼稚性。
(2)劳动内容的全面性与细致性。
(3)劳动手段的示范性与自主性。
(4)劳动过程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5)劳动周期的长期性。
对幼儿教育活动的评价应重点考查哪些方面
(1)教育活动是否建立在对本班幼儿的实际了解的基础上; (2)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组织与实施方式,以及环境能否向幼儿提供有益的学习经验,有效地促进其符合目的的发展;
(3)教育内容、方式、环境条件是否能调动起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他们主动学习;
(4)活动内容、方式是否能兼顾群体需要和个性差异,使每个幼儿都有进步和成功的体验;
(5)教师的指导是否有利于幼儿进一步探索与思考,是否有利于扩展、整理幼儿的经验。
兰兰是幼儿园中班的孩子。一天她拿起纸和笔画画.画之前她自言自语地说:“我想画小猫咪。”先画了猫头、猫耳朵,再画猫眼。然后画了条线,说:“这是草地。”在上面画了绿草小花,接着又画了只兔子。边画边说:“哎呀,不像不像!像什么呀像小火车”。这时她又突然想起来:
“小猫还没嘴呢!也没画胡子。”于是又画了起来。
请认真阅读、分析上述案例,并回答下列问题:
(1)兰兰的画画行为,说明了幼儿想象的一个什么特点为什么
(2)说明如何培养幼儿的有意想象。
(1)兰兰画画能够先想后画,虽然有时偏离主题,但能够很快自动回到主题上来。这说明中班幼儿想象虽然仍以无意性为主,但想象出现了有意成分。 (2)培养幼儿有意想象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成人组织幼儿进行各种有主题的想象活动并启发幼儿明确活动主题;准备有关活动材料,如玩具、绘画材料等;成人及时给予言语提示,使幼儿想象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
您目前分数偏低,基础较薄弱,建议加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