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派徐老师参加市举办的优秀教师教学设计大赛,但回校后扣除徐老师500元的绩效工资。学校的这项规定( )。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我国教师享有报酬待遇权,“教师的报酬必须按时发放,不得拖欠教师的报酬,不得克扣或变相克扣教师的工资”。
汉族传统寓意图案中的( )经冬不凋,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
“岁寒三友”分别是松、竹、梅。
夏某常年负责学校校舍和教育教学设施的安全问题。某日,他发现一间教室的教学设施有漏电危险,但他没有采取任何措施。之后设施漏电造成人员伤亡,并给学校造成重大的财产损失。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七十三条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司马迁的《史记》作为纪传体史学著作,其叙事是( )记载历史的。
《史记》是纪传体史学著作。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
古代阴阳五行说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种动物象征神,青龙为( )之神。
青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四象之一,根据五行学说,它是代表东方的灵兽,青龙既是名字也是种族,青龙的方位是东、左,代表春季。
师范学校的学生即“准教师”处于教师专业发展的( )阶段。
“虚拟关注”阶段一般是职前接受教师教育阶段(包括实习期)。该阶段专业发展主体的身份是学生,至多只是“准教师”。这使得他们所接触的中小学实践和教师生活带有某种虚拟性,他们会在虚拟的教学环境中获得某些经验,对教育理论及教师技能进行学习和训练,有了对自我专业发展反思的萌芽,从而为正式进入任职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
漫画连环画《三毛流浪记》的作者是著名漫画家( )
张乐平是中国儿童连环画的开创者,作品有《三毛流浪记》《三毛从军记》等。
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此节气之后,北极附近极夜范围渐大,南极附近极昼范围渐大。该节气是()。
秋分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2或23日。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才始人秋。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秋分之后。北极附近极夜范围渐大,南极附近极昼范围渐大。
下列选项中,与“鱼:潜水艇”逻辑关系相同的是()。
潜水艇是根据鱼游动的原理发明的,雷达是根据蝙蝠在夜里飞行的原理发明的。
隋唐设立三省六部制,其中负责学政的是()。
隋唐设置三省六部制,其巾中书省负责发布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行政管理;尚书省分成六部,户部负责财政,吏部负责吏政。兵部负责军政。礼部负责学政,工部负责工程。刑部负责刑狱。
下列选项中,作品与评价对应不正确的是( )。
不朽的战争艺术是《孙子兵法》。《太公兵法》一般指《六韬》,它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被焚毁于( )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温室效应是造成气候异常的主要原因。下列气体中不是温室气体的是()
主要的温室效应气体有水蒸气、二氧化碳、甲烷等。氮气不是温室效应气体。
公元前138年,( )出使西域,开拓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被称为“凿空之旅”。
张骞出使西域,第一次开拓了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被称为“凿空之旅”。
郑老师的学生看了一些课外书后总有些问题跑来问他。一次有位学生看了关于生物进化的文章,对生命的起源感兴趣,郑老师并没有直接给他讲授相关知识,而是动员他找出有关的资料进行阅读比较研究。关于郑老师的做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郑老师对学生的兴趣加以尊重以及引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未知,这种在老师指导下的自学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信任和学生的自我教育,在探索知识上有大的潜能。题中并未提到郑老师意识到了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进行因材施教。所以A、C、D三项都是正确的,而B项说法不正确。
该民族舞蹈中从头、肩、腰、臂、肘、膝、脚都有动作,传神的眼神更具有代表性。其聚居地被誉为“歌舞之乡”的是哪个民族()
维吾尔族舞蹈中从头肩、腰、臂、肘、膝、脚都有动作,传神的眼神更具有代表性。再加上动脖子、弹指头、翻腕子等一系列的小装饰,更形成了维吾尔族舞蹈的特点。新疆的歌舞艺术绚丽多姿,因此自古以来就以“歌舞之乡”著称。
找规律填数字是一项很有趣的游戏,特别锻炼观察和思考能力。按照“4+2→28”“6+3→218”“8+4→232”“9+3→327”的方法,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以4+2→28为例,2是4除以2的商,8是4与2的乘积;后面三个式子也是如此,故10+2应为520。
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题干中的诗句出自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这两句诗咏物抒怀,富含哲理,表达的是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和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A项诗句出自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与题干诗句相似。表达的是只有向上才能高瞻远瞩的精神。
张老师新接手一个班级,老师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仅在学习上关心学生,还在生活上悉心照顾。张老师的做法体现了()。
热爱学生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张老师的做法体现了热爱学生。
欧洲文学长廊中有四个经典人物形象以吝啬而闻名。下列作品中不属于“四大吝啬鬼”登场作品的是()。
“四大吝啬鬼”分别是《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悭吝人》中的阿巴贡,《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变色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一篇短篇小说。
王同学为远在他乡的母亲写了一封信。老师无意间发现,未经王同学同意,将信在课堂上给大家大声朗读出来,以此鼓励其他同学向王同学学习。该老师的举动侵犯了王同学的()。
B选项中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对自己的个人秘密和个人私生活进行支配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本题材料中老师未经本人允许私自将个人信件在公众面前朗读,是对王同学隐私权的侵犯。故本题选B。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由此可知“屠苏”指的是酒。
初三(1)班的班主任黄老师偏爱学习好的学生,每次上课的时候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所提的问题总是耐心地解答,而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问的问题却总是糊弄了事。日常生活中也总是对于成绩好的学生多加照顾,认为这些学生以后才是有“大出息”的人。黄老师的做法忽略的是()。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每个学生都是有巨大发展潜能的,教师不能以成绩来判定一个学生是否有“大出息”,而应该帮助每一个学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小明的父母天天吵架,甚至对哭闹的小明大声训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
初一语文课上,李老师正情绪激昂地带领同学们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大家都很投入,这时李老师无意发现王明正对着语文课本傻笑,走到他身边才发现他正在偷偷玩手机,李老师非常生气,当即没收了他的手机。并对王明说:“看你以后还认不认真听讲。”该老师的做法()。
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其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任何人不得随意剥夺,侵犯其权利,
在Excel中输入字符串时。若该字符串的长度超过单元格的显示宽度。则超过的部分最有可能()。
在Excel中输入字符串时,若该字符串的长度超过单元格的显示宽度,且右侧单元格为空时,则超过的部分将继续超格显示,保留字符串完整。
下列诗句中,没有涉及节日的是( )
A项出自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民间有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等习俗。B项出自宋代王安石的《元日》,描写了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C项出自唐代白居易的《问刘十九》,此诗描写了诗人邀请朋友前来喝酒的情景,体现的是朋友间亲密的情谊,并未涉及到节日。D项出自唐代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此诗描写了元宵之夜的欢乐景象。
19世纪俄国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人格对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
根据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得少于800字。
(1)乌申斯基的这句话体现的是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教师特别是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不仅在教育活动进行时存在,在学生未来的成长道路中也具有延时的价值,而且举足轻重,不可替代。 (2)考生应从乌申斯基这句话中提炼出论点,如“德高为范”。然后,可根据自己的亲身感受或所见所闻组织论据,从而使论点更加生动真实。
(3)考生应着眼于论点,进一步从理论上加以深化与升华,从而使文章更加充实、完整、有力。
材料:
古文的写作讲气,词句的短长与声调的高下,说话时的婉转或激昂,都是由气势决定的。这个气势里就含有作者的感情在内。作者由气势决定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读者则从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中去求气,得到了气,就能体会到作者写作时的感情,这就是因声求气。
就作者来说,他在写作时,不是考虑什么手法,而是考虑怎样把意思表达清楚,表达正确,怎样把感情表达出来。手法是从声情的变化中自然形成的。不是学会了种种手法,才让自己的情意去凑合各种手法。一凑合就成了做作,就写不好文章了。要达到前人写作的境界,就要学通他们下笔的精妙处:要懂得他们写作是本于准确地表达情意的自然流露。而不是有意做作。这样,到自己写作时,才能本着自己的情意,透过气势来表达声情,在表达不同的声情中自然形成各种不同的艺术手法。
因声求气不光是会读出文章的声情来,还要求能长久熟读。这样读,当然是读经过时间考验的名篇;这样读,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最简便方法。由于熟读,接触书里的词汇时,不是孤立的,而是连同整个句子一起记熟的。这样,当对这个词完全懂得时,就对这个词在不同句子里的意义变化,以及在不同句子里的不同用法都懂了。自己在写作时,可使之用得合乎法则。因声求气,就是透过熟读来学习写作的一种方法。
(摘自周振甫《文章例话(节选)》)
问题:
(1)在古文写作过程中“因声求气”应重点关注哪两个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2)文章认为应如何通过读书来提升写作能力请简要分析。
(1)因声求气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者根据气势决定词句的短长与声调的高下:二是读者从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中得到气,即体会作者写作时的感情。 (2)根据文章的论述,通过读书来提升写作能力,应讲求以下方法:①读书时要学习并学通作者下笔的精妙之处;②不能只学手法而忽略情意,还要读出文章的声情来,在表达声情过程中自然形成各种艺术手法;③要读经过时间考验的名篇,而且要长久熟读,从而词句的意义及其用法,使自己的文章合乎法则。
材料:
初中二年级时,学校给我们换了一位数学老师。这位教师生活条件很优越,几乎每天换新衣服。可她对每节课的内容都不深入讲解,总是敷衍了事。我将“奥校”作业题中的疑难问题拿去向她请教时,她也经常借口推辞,不予回答。平时她不好好教学,可有时,她还会显示一下自己的学识。一次数学课上。她突然一反常态,给我们出了一道很难的应用题。经过很长时间的思考,我终于做了出来。不一会儿,她改完作业,开始讲了。我瞪大眼睛听着,我做错了不会错的啊。我在习题书上见到过类似的题。我盯着作业本上的红叉,委屈得快哭出来了。我拿着作业本去问老师,想让她承认我的是正确的。“老师,这道题应该是我这样做的,你看……”还没等我将理由说出来,她就高声对我说:“你是老师,还是我是老师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怎么,好学生就能批驳老师自己也不想想自己那点能耐,显什么显”她将我的作业本狠狠地甩给我,纸都摔裂了。她让我第二天叫家长来,我哭了,忍着委屈求了好半天,她才肯罢休。当时,同学们都嘲笑我的不智之举。那年的期末考试,卷子上的最后一道正是这道题,为了证明我没错,我固执地写下了自己的答案。卷子是由教导处判的,卷上的大勾证明我对了,全班唯一一个做对的,唯一一个!
问题:
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该数学老师的教育行为。
教师的行为违反了教师职业道德,需要我们引以为戒。 首先,教师的行为违反了关爱学生的职业道德。关爱学生强调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材料中,当教师发现自己的错误,不但没有及时改正,反而狠狠地批评侮辱学生,不仅不尊重学生的人格,而且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教师的行为违反了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强调教师要勤恳敬业,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材料中,教师教育教学敷衍了事,对学生课外拓展的题目更是借口推辞,没有做到认真负责,勤恳敬业。
再次,教师的行为违反了终身学习的职业道德。终身学习强调教师要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材料中,面对自己判错的题目,没有及时改正和学习,没有做到严谨治学。
因此,作为教师,要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关心爱护学生的人格和身心健康,勤恳敬业,严谨治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材料:
某学校一位实习老师,教数学。他上课很有趣,但对学生很严格。如果学生上黑板做演示题目做不出,他就会骂人。最严重的一次,一个学习不好的男同学被教了好几次还做不对,他一怒之下就把男同学的头往黑板上撞,用非常粗俗的话骂他。结果那个男生受不了这样的刺激,最后厌学,其他同学也纷纷“效仿”教师的行为,班级中的气氛一片“血雨腥风”……
问题:
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该老师的教育行为。
教师的行为违反了教师职业道德。需要我们引以为鉴。 首先,教师的行为违反了关爱学生的职业道德。关爱学生强调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能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材料中,教师不但在语言上侮辱学生人格,还动手伤害学生,最终让学生身心受到巨大的伤害。
其次。教师的行为违反了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为人师表强调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举止文明。材料中,教师侮辱学生人格,侵犯学生权利,给学生树立了负面榜样,不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的养成。
再次,教师的行为违反了爱国守法的职业道德。爱国守法强调教师要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和义务。材料中,体罚学生,侮辱学生人格,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权和生命健康权,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
因此,作为教师,要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关心爱护学生的人格和身心健康,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履行教师的义务,严于律己,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您目前分数偏低,基础较薄弱,建议加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