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素质

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练习卷2

单选题 1/23
1.

“教育有法可依,但无定法可抄”,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

  • A 复杂性  
  • B 创造性  
  • C 示范性  
  • D 专业性
单选题 2/23
2.

对选聘班主任应当在教师任职条件的基础上突出考查的条件说法错误的是( )。

  • A 作风正派,心理健康,为人师表  
  • B 热爱学生,善于与学生、学生家长及其他任课教师沟通  
  • C 爱岗敬业,具有较强的教育引导和组织管理能力  
  • D 关爱集体
单选题 3/23
3.

夏天午后的课堂上。有学生昏昏欲睡了。下列处理方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马上提醒,让学生站起来  
  • B 不予理睬,继续课堂教学  
  • C 稍作停顿,批评训斥学生  
  • D 随机说了句诗:“春风吹得书生醉,莫把课堂当睡堂。”
单选题 4/23
4.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孟子思想的一项是( )。

  • A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B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 C 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  
  • D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单选题 5/23
5.

现代教育、素质教育、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教育最根本的特点是( )。

  • A 以升学为最终目的  
  • B 升学是为了就业  
  • C 以人为核心.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的  
  • D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单选题 6/23
6.

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求具有一定的( )。

  • A 交往能力  
  • B 研究能力  
  • C 管理能力  
  • D 学习能力
单选题 7/23
7.

对学生的培养及全面素质的提高,起关键作用的是教师的( )。

  • A 能力  
  • B 学识  
  • C 态度  
  • D 方法
单选题 8/23
8.

学生在学校各项权利中最主要、最基本的一项权利是( )。

  • A 受教育权  
  • B 生命健康权  
  • C 人格尊严权  
  • D 人身自由权
单选题 9/23
9.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观是指( )。

  • A 东北平原  
  • B 青藏高原  
  • C 成都平原  
  • D 内蒙古高原
单选题 10/23
10.

下列著作中属于语录体散文集的是( )。

  • A 《汉书》  
  • B 《战国策》  
  • C 《论语》  
  • D 《左传》
单选题 11/23
11.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是坚持( )、德育为先的重要体现。政府有关部门和学校应为班主任开展工作创造有利条件,保障其享有的待遇与权利。

  • A 关爱学生  
  • B 心理健康  
  • C 育人为本  
  • D 为人师表
单选题 12/23
12.

( )是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 A 关爱学生  
  • B 爱岗敬业  
  • C 教书育人  
  • D 终身学习
单选题 13/23
13.

《诗经》的分类不包括以下哪种类别?( )

  • A 风  
  • B 赋  
  • C 雅  
  • D
单选题 14/23
14.

古诗《鹅》可供儿童吟咏,其作者是( )。

  • A 蒲松龄  
  • B 李汝珍  
  • C 施耐庵  
  • D 骆宾王
单选题 15/23
15.

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三个代表人物是( )

  • A 巴赫、海顿、贝多芬  
  • B 海顿、贝多芬、莫扎特  
  • C 巴赫、贝多芬、莫扎特  
  • D 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
单选题 16/23
16.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变化,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 A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 B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权威、批评  
  • C 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教导、答疑  
  • D 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独立自主精神
单选题 17/23
17.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学记》下列选项中对上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说明学习的重要性  
  • B 比喻人不经过培养、锻炼,不能成材  
  • C 玉石不经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器物;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  
  • D 说明磨难的重要作用
单选题 18/23
18.

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经常喝酸奶能降低儿童患蛀牙的风险。在此之前,也有研究人员提出酸奶可预防儿童蛀牙,还有研究显示,黄油、奶酪和牛奶对预防蛀牙并没有明显效果。虽然多喝酸奶对儿童的牙齿有保护作用,但酸奶能降低蛀牙风险的原因仍不明确。目前一种说法是酸奶中所含的蛋白质可附着在牙齿表面,从而预防有害酸侵蚀牙齿。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这项研究发现( )

  • A 黄油、奶酪和牛奶的蛋白质成分没有酸奶丰富,对儿童牙齿的防蛀效果不明显  
  • B 儿童牙龈的牙釉质处于未成熟阶段,对抗酸腐蚀的能力低,人工加糖的酸奶会增加蛀牙的风险  
  • C 有研究表明,儿童每周至少食用4次酸奶可将蛀牙发生率降低l5%  
  • D 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科学家都在研究酸奶对预防儿童蛀牙的作用
单选题 19/23
19.

有一个岛上住着两种人,一种是说真话的人,一种是说假话的人。一天,一个人去岛上旅游,遇到甲、乙、丙三个岛上居民,便问起他们谁是说真话的人,谁是说假话的人。甲说:“乙和丙都是说假话的人。”乙说:“我是说真话的人。”丙说:“乙是说假话的人。”这三个人中有(  )是说假话的人。

  • A 0  
  • B 1  
  • C 2  
  • D 3
问答题 20/23
20.

以“教育从心开始”为题,写篇议论文,800字以上。

问答题 21/23
21.

王老师是某市初级中学特级教师,“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是她从教35年始终坚持的教育格言。她用自己朴实的工作作风和“读懂学生,科学地爱生”的“换位思考”德育艺术,使教育产生了最大的效果。

  一次,王老师班上有三名同学在逛超市时看到几枝喜欢的圆珠笔,一时控制不住,悄悄放进了自己的口袋。

  王老师得知后并没有对其严厉批评,而是去超市买了三支笔送到学生家中,用真诚唤醒了孩子们的良知。

  可见,当学生犯错误本该受到责罚时,如果我们以“假如我是学生”的情感去体会孩子的内心世界,以童心去理解他们的“荒唐”,宽容他们的“过失”,有礼貌地对待他们,让他们时时体验到一种高于母爱、超越友情的师生情,这就可能成为学生改正错误的内在驱动力。对孩子来说,有时候宽容比惩罚更有力量。

  请评析王老师的做法,并且结合案例说明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怎样“换位思考”来鼓励或唤醒犯错误的学生?

问答题 22/23
22.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小刘到某小学工作以来注重尖子生的培养,培养的尖子生多次在全校学生诗歌比赛、演讲比赛中获得好的成绩。但校长发现她经常对那些不听课、顽皮、不讲卫生的学生采取罚站、不许进教室、罚打扫卫生等措施惩罚他们。家长知道后,多次找她交换意见,但小刘不但不以为然,而且还对家长进行批评。

  问题:请运用所学习的教师职业道德知识对小刘的做法进行分析。

问答题 23/23
23.

阅读下面的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

  关于价值概念的理解

  ①近些年来,价值观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但是,作为价值观核心概念的“价值”及相关概念,在国内理论界一直存在着许多似是而非的看法,影响了我们对价值观问题的理解,因而有必要理清一些基本概念。

  ②现代价值观的“价值”概念,直接来自于经济学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但就其拉丁词的本义和现代哲学语境中的含义而言,却远远超出了经济学的范畴,是一个包含伦理学、美学、宗教学、政治学所指的具体价值形态的,与“善”通用的概念。因而,价值首先指的是人们所希冀和追求的“好”生活,表征着人的存在的目的性;经济学意义的含义只是第二位的。

  ③但目前存在的一些对价值的界说,恰恰是这种意义的倒置。无论是过去把“价值”归结为“效用”,还是现在把价值等同于“利益”,都是倒置的例证。如此一来,价值的理想性和超越性不见了,因而也就谈不上对各种效用和利益问题的批判性审视了。其实,正是价值由现实趋向理想的向度,在人们的观念世界耸立起一个与完满和终极的整体相关联的价值观。所以,作为人的生命之自觉形态的价值观,不仅能够引导人们追求自身的利益,协调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还能够召唤人们不断地走向更高的精神境界,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

  ④如果把价值归结为利益,又进而把利益作为思想的坐标,那就只能产生功利的并且是近似的价值观——以官职、金钱、称号等外在形式化的东西作为人的价值尺度,而不是看重人的思想情感、道德品行、真才实学、精神境界。的确,“名利”并不纯然是人的“身外之物”,而是构成人的社会规定性的要素,这些要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证人的社会存在和能力,在现代社会尤其如此。但是,这些东西只是人们借以实现自由的有限手段。如果人们在某一社会中普遍地陷入名缰利索,人的生命价值的平等和人格尊严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维护,那么这个社会就“异化”了。这也是我们反对把“价值”作功利性、工具化理解的根本原因。

  问题:

  (1)文章第③自然段提出了“与完满和终极的整体相关的价值观”,请简要阐述这个价值观所产生的作用。

  (2)文章结尾画线处“反对把‘价值’作功利性、工具化理解的根本原因”,这个“根本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