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有法可依,但无定法可抄”,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
B【解析】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教师工作是变动不居、最富有创造性的劳动。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还表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各种突发情况所做出的及时反应、妥善处理的应变能力上,即教育机智。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并不意味着教师的活动必然会有创造性。教师要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必须经历艰苦的劳动和长期的积累,包括加强自身素质的锻炼和提高深入地亲近与了解学生,善于反思与探究,机智地开展工作,才能使自己的教育活动涌现创造性。
对选聘班主任应当在教师任职条件的基础上突出考查的条件说法错误的是( )。
D。解析:《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规定选聘班主任应当在教师任职条件的基础上突出考查以下条件:①作风正派,心理健康,为人师表;②热爱学生,善于与学生、学生家长及其他任课教师沟通;③爱岗敬业,具有较强的教育引导和组织管理能力。
夏天午后的课堂上。有学生昏昏欲睡了。下列处理方式,最恰当的一项是( )。
D。解析:老师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纠正其错误。居高临下的严肃批评,往往使学生很难接受:幽默化解,不但不会损害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觉得老师给我留了“面子”,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是在提醒自己,从而彻底改正自己的缺点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教育效果.这会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孟子思想的一项是( )。
D。解析:ABC三项是孟子的思想,选自《孟子》。D项选日《论语》。
现代教育、素质教育、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教育最根本的特点是( )。
C。解析:现代教育、素质教育、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教育最根本的特点,是以人为核心,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主体人,是有人格自尊的人,是国家的主人.也是自己生命的主人。
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求具有一定的( )。
B。解析: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求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对学生的培养及全面素质的提高,起关键作用的是教师的( )。
C。解析:无论是教师的能力,学识还是方法影响的只能是学生在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素质上,而教师的态度则更多的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是成人与成才方面综合的教育.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起关键作用。故选C。
学生在学校各项权利中最主要、最基本的一项权利是( )。
A。解析:受教育权是公民的一项宪法性权利,我国《宪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对中小学生来说,受教育权是其在学校各项权利中最主要、最基本的一项权利。常见的学生受教育权包括:(1)学生受教育机会平等的权利。(2)学生参加考试的权利。(3)学生上课学习的权利。(4)学生受教育的选择权。(5)学生在升学复学方面的同等权利。故选A。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观是指( )。
D。解析:这句诗出自中国古代敕勒族民歌,这是一首歌唱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生活的诗歌.它具体描写的是内蒙古高原。
下列著作中属于语录体散文集的是( )。
C。解析:《汉书》是纪传体断代史书,《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左传》是编年体史书,《论语》是语录体散文集。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是坚持( )、德育为先的重要体现。政府有关部门和学校应为班主任开展工作创造有利条件,保障其享有的待遇与权利。
C。解析: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重要体现。政府有关部门和学校应为班主任开展工作创造有利条件,保障其享有的待遇与权利。
( )是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D。解析: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诗经》的分类不包括以下哪种类别?( )
B。解析:《诗经》中作品的分类有三类,分别是:风、雅、颂。
古诗《鹅》可供儿童吟咏,其作者是( )。
D。解析:《咏鹅》是唐代诗人骆宾王七岁时的作品。故选D。
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三个代表人物是( )
B。解析: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是海顿、莫扎特、贝多芬。故答案为B项。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变化,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变化,表现在: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在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jin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学记》下列选项中对上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的意思是玉石是天生生成的,但要成为有用的东西,还得要经过打磨加工。用这个道理来说明学习的重要性。@jin
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经常喝酸奶能降低儿童患蛀牙的风险。在此之前,也有研究人员提出酸奶可预防儿童蛀牙,还有研究显示,黄油、奶酪和牛奶对预防蛀牙并没有明显效果。虽然多喝酸奶对儿童的牙齿有保护作用,但酸奶能降低蛀牙风险的原因仍不明确。目前一种说法是酸奶中所含的蛋白质可附着在牙齿表面,从而预防有害酸侵蚀牙齿。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这项研究发现( )
C。解析:本题为加强支持型,本题的论点是喝酸奶可降低儿童蛀牙的风险。论据有两个:一是对比黄油、奶酪和牛奶没预防蛀牙效果;二是酸奶中的蛋白质能预防蛀牙。B、D两项显然不能支持;A项运用到差异法,但显然没有说明还有其他差异存在。C项巧用数据说明食用酸奶确实可以降低蛀牙发生率,所以正确答案为C项。
有一个岛上住着两种人,一种是说真话的人,一种是说假话的人。一天,一个人去岛上旅游,遇到甲、乙、丙三个岛上居民,便问起他们谁是说真话的人,谁是说假话的人。甲说:“乙和丙都是说假话的人。”乙说:“我是说真话的人。”丙说:“乙是说假话的人。”这三个人中有( )是说假话的人。
C。解析:由乙和丙的话为矛盾命题可知必有一真一假,则甲必然说的是假话,因此不管是乙说假话还是丙说假话,甲、乙、丙三个人中必然有两个是说假话的人。
王老师是某市初级中学特级教师,“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是她从教35年始终坚持的教育格言。她用自己朴实的工作作风和“读懂学生,科学地爱生”的“换位思考”德育艺术,使教育产生了最大的效果。
一次,王老师班上有三名同学在逛超市时看到几枝喜欢的圆珠笔,一时控制不住,悄悄放进了自己的口袋。
王老师得知后并没有对其严厉批评,而是去超市买了三支笔送到学生家中,用真诚唤醒了孩子们的良知。
可见,当学生犯错误本该受到责罚时,如果我们以“假如我是学生”的情感去体会孩子的内心世界,以童心去理解他们的“荒唐”,宽容他们的“过失”,有礼貌地对待他们,让他们时时体验到一种高于母爱、超越友情的师生情,这就可能成为学生改正错误的内在驱动力。对孩子来说,有时候宽容比惩罚更有力量。
请评析王老师的做法,并且结合案例说明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怎样“换位思考”来鼓励或唤醒犯错误的学生?
人性化的教育就是要求教师将心比心,和学生做一个换位思考。想想遇事时我们会想得到什么,不希望得到什么,然后就把想要的给予学生,避免将害怕得到的施加给学生,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怎么样进行“换位思考”?
(1)赏学生所长。学生有被欣赏、肯定的欲望。教师要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赞扬他们的优点,就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
(2)除学生所疑。教师要授业解惑。还要信任学生,解放学生。把教师“导”转化为学生的探索性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宽学生之过。教师要谅解学生的过错。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学生的错误要客观分析,正确面地,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
教师要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只有这样,才能在教育教学中,在实际工作中从学生的利益出发,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小刘到某小学工作以来注重尖子生的培养,培养的尖子生多次在全校学生诗歌比赛、演讲比赛中获得好的成绩。但校长发现她经常对那些不听课、顽皮、不讲卫生的学生采取罚站、不许进教室、罚打扫卫生等措施惩罚他们。家长知道后,多次找她交换意见,但小刘不但不以为然,而且还对家长进行批评。
问题:请运用所学习的教师职业道德知识对小刘的做法进行分析。
【答案要点】小刘的做法是错误的。(1)小刘违背了爱国守法这一教师职业的基本道德规范,教师要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2)小刘违背了关爱学生这一教师职业的基本道德规范,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对后进生的转变更需要教师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3)小刘没有做到尊重家长,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而尊重是教师与家长沟通合作的前提。
阅读下面的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
关于价值概念的理解
①近些年来,价值观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但是,作为价值观核心概念的“价值”及相关概念,在国内理论界一直存在着许多似是而非的看法,影响了我们对价值观问题的理解,因而有必要理清一些基本概念。
②现代价值观的“价值”概念,直接来自于经济学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但就其拉丁词的本义和现代哲学语境中的含义而言,却远远超出了经济学的范畴,是一个包含伦理学、美学、宗教学、政治学所指的具体价值形态的,与“善”通用的概念。因而,价值首先指的是人们所希冀和追求的“好”生活,表征着人的存在的目的性;经济学意义的含义只是第二位的。
③但目前存在的一些对价值的界说,恰恰是这种意义的倒置。无论是过去把“价值”归结为“效用”,还是现在把价值等同于“利益”,都是倒置的例证。如此一来,价值的理想性和超越性不见了,因而也就谈不上对各种效用和利益问题的批判性审视了。其实,正是价值由现实趋向理想的向度,在人们的观念世界耸立起一个与完满和终极的整体相关联的价值观。所以,作为人的生命之自觉形态的价值观,不仅能够引导人们追求自身的利益,协调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还能够召唤人们不断地走向更高的精神境界,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
④如果把价值归结为利益,又进而把利益作为思想的坐标,那就只能产生功利的并且是近似的价值观——以官职、金钱、称号等外在形式化的东西作为人的价值尺度,而不是看重人的思想情感、道德品行、真才实学、精神境界。的确,“名利”并不纯然是人的“身外之物”,而是构成人的社会规定性的要素,这些要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证人的社会存在和能力,在现代社会尤其如此。但是,这些东西只是人们借以实现自由的有限手段。如果人们在某一社会中普遍地陷入名缰利索,人的生命价值的平等和人格尊严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维护,那么这个社会就“异化”了。这也是我们反对把“价值”作功利性、工具化理解的根本原因。
问题:
(1)文章第③自然段提出了“与完满和终极的整体相关的价值观”,请简要阐述这个价值观所产生的作用。
(2)文章结尾画线处“反对把‘价值’作功利性、工具化理解的根本原因”,这个“根本原因”是什么?
(1)①引领人们用积极的行为争取达到自身的利益,并协调人际利益关系;
②召唤人们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③使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成为现实。
(2)如果认为价值就是利益,只能产生功利,追求诸如官职、金钱、称号等外在形式化东西的价值观。社会因而会普遍追求名利,不尊重和维护人的生命价值的平等和人格尊严。社会就会被“异化”。
您目前分数偏低,基础较薄弱,建议加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