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活动,首先应当坚持( )。
工程勘察设计方案技术经济分析的首要原则是兼顾适用和经济的要求,即工程需要的要求。
拟用挤密桩法消除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性,当挤密桩直径d为0.4m,按三角形布桩时,桩孔中心距s采用1.0m,若桩径改为0. 45m,要求面积置换率m相同,此时桩孔中心距宜采用( )m。
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CJ 79—2002)5.2.4条、7.2.8条计算
de=1.05s=1.05×1.0=1.05m
初步设计时,用灰土桩挤密湿陷性黄土地基,在无荷载试验资料时,其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应符合的要求为( )。
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14.2.8条。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 024—85)中为确定老黄土的容许承载力 [δ0],可用于进行查表的指标为( )。
据《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 024—85)表2.1.2-10。
下列地段不宜作为建筑场地的是( )。
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5.5.5条。
从使用范围的角度来看,ISO9000系列标准用于( )。
在同样的土层、同样的深度情况下,作用在下列支护结构上的土压力最大的是 ( )。
土钉墙属于主动对土体施行锚固。本题考查基坑支护内容。
某工程在勘察后得到如下资料:RC=45MPa;Vpm=3.0km/s;Vpr=4.5km/s;平洞开挖时有点滴状出水;岩体结构面产状变化大,无优势结构面;围岩最大重分布应力σmax=19MPa,则该岩体基本质量级别可初判为( )。
BQ=90+3Rc+250Kv
=90+3×45+250×(3.0/4.5)2=336.1
据《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 50218—94)4.1.1条,BQ值251~350为Ⅳ级。
勘察设计费属于建设项目中的( )。
勘察设计费是计入固定资产投资的费用,而计入固定资产投资的费用属于工程项目总投资中的其他费用。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从构造方面规定;液化土中桩的配筋范围,应自( )以下符合全部消除液化沉陷所要求的深度,其纵向钢筋应与桩顶部相同,箍筋应加密。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从构造方面规定:液化土中桩的配筋范围,应自桩顶至液化深度以下符合全部消除液化沉陷所要求的深度,其纵向钢筋应与桩顶部相同,箍筋应加密。
关于覆盖型岩溶地面塌陷形成的主要原因的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据《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第六篇第一章第四节,A、B、D均不妥。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的规定,非液化出中低承台桩基的抗震验算时,当承台周围的回填土夯实至干密度不小于《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对填土的要求时,可由承台正面填土与桩共同承担水平地震作用,但( )计入承台底面与地基土间的摩擦力。
非液化土中低承台桩基的抗震验算时,当承台周围的回填土夯实至干密度不小于《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对填土的要求时,可由承台正面填土与桩共同承担水平地震作用,但不应计入承台底面与地基土间的摩擦力。
新版习题,考前押题,,
进行滑坡推力计算时滑坡推力作用点宜取( )。
按照建设部2001年1月颁发的《工程勘察资质分级标准》的规定,对工程勘察综合类分级的提法,正确的是( )。
据《工程勘察资质分级标准》总则第五款,工程勘察综合类资质只设甲级。
采用垫层处理黄土地基时,下述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考查《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2004)6.2.1条及其条文说明6.2.2、 6.2.4。
建设中的某地铁线路穿行在城市繁华地带,地面道路狭窄,建筑物老旧、密集,地下水丰富。为保护地面环境不受破坏,应采用的地铁隧道施工方法为( )。
考查地下工程施工方法。
对深基坑工程的基本技术要求,不正确的说法是( )。
对深基坑工程的基本技术要求,是必须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再考虑其他条件。
改建既有线路基时,下述不正确的说法是( )。
饱和土体中压力水头差即动水压力形成渗透力,其动水压力的方向( )。
动水压力的产生是因为水的流动,水在流动中产生动水压力,因此,动水压力的方向与水流方向是一致的。
下述方法在施工时需对桩体进行夯实的是( )。
一个高10m的天然土坡,在降雨以后土坡的上部3m深度范围由于降雨使含水量由w=12%,天然重度由γ=17.5kN/m3,分别增加到w=20%(未饱和),γ=18.8kN/ m3。则降雨后该土坡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Fs的变化将会是( )。
降雨后,土体除受自身重力作用以外,还受到由于水的渗流而产生的渗透力作用,致使滑动力增大,抗滑力减小,土坡抗滑稳定安全系数Fs减小。
下列有关隧道新奥法施工采用复合式衬砌的几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本题考查新奥法施工知识。
下列有关多年冻土季节性融化层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据《铁路工程特殊岩土勘察规程》(TB 10038—2001)7.1.2条、7.5.2条。
下列不是按崩塌发生地层的物质成分划分的是( )。
据《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程》(TB 10027—2001)附录B中B.0.1条。
有关2000版ISO9000族标准的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中的持续改进整体业绩的目标,正确的是( )。
ISO 9000族标准的八项原则之六为持续改进,这应该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目标。
某泥石流流体密度较大(ρc>1.6×103kg/m3),堆积物中可见漂石夹杂,按《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程》(TB 10027—2001)的分类标准,该泥石流可判为( )。
据《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程》(TB 10027—2001)附录C。
反滤层的作用为( )。
反滤层的作用是防止细小颗粒随地下水流出,使得坝体架空。因反滤层由砂砾石构成,具有一定的重量,所以还有压重作用。
测定建筑场地地下水流速宜采用( )。
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7.2.4条,地下水流速的测定可采用指示剂法或充电法。
验算地基的抗震强度时,下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
据《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2.2.1条。
基坑开挖后,坑内外水位形成水位差,当坑底潜水浮托力超过坑底上覆土重及其抗剪强度时,有可能形成( )。
由于基坑内外潜水压力差和潜水接受新的补给源,潜水浮托力或承压水顶托力超过了坑底上覆土重及基坑抗剪强度,形成砂沸甚至产生突涌,使坑底拱裂。
岩体边坡的结构面与坡面方向一致(如图),为了增加抗滑稳定性,采用预应力锚杆加固,下列四种锚杆加固方向中对抗滑最有利的是( )。
本题考查边坡稳定知识。
毛细水强烈上升高度是指( )。
按《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TB 10025—2001)采用抗滑桩整治滑坡,下列有关抗滑桩设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据《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TB 10025—2001)10.2.7条、10.2.6条、10.2.10条。
基坑开挖以后,在基坑底部,单位体积土体沿渗流方向所受的渗透力为γwJ(J为水力坡度),渗透力和土体浮重(γ′)的合力R决定土体向上浮动稳定指标,当( )时,土体浮动,产生流砂或流土。
产生流砂或流土的条件是:①土质情况,砂性土等,②渗透力γwJ的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③γwJ大于或等于γ′。
下列有关路堤在软土地基上快速填筑所能填筑的极限(临界)高度的几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考查软土地基上的堤坝抗滑稳定,极限坝高确定后,可用改良圆弧法验算。
下列建筑中不能确认为可不进行天然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的建筑物的是( )。
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4.2.1条。
岩土工程施工监理不包括( )。
据《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考试复习教程》第八章表8.5.2.1,岩土工程施工监理的工作内容或工作对象中不包括审核设计方案和设计图纸。
抗震设防的“两阶段”设计法中,第二阶段设计时应采用( )。
抗震设防三水准的要求是通过两阶段设计来保证的:第一阶段设计,多遇地震下的承载力验算,建筑主体结构不受损,非结构构件没有过重破坏,保证建筑正常使用功能,第二阶段设计,罕遇地震作用下建筑主体结构遭遇破坏,但不倒塌。
对季节性冻土与多年冻土季节融化层采取原状土样或扰动土样的间隔应为 ( )。
据《冻土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JGJ 118—98)3.2.1条。
当建筑场地为Ⅲ类场地,设计地震为第一组时,场地特征周期应为( )。
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表5.1.4-2。
坝基渗透水压力不仅会在坝基岩体中形成巨大的扬压力,促使岩体滑动,还会降低岩石强度,减小滑动面上的有效正应力,下列( )是降低坝基扬压力的有效办法。
设置灌浆防渗帷幕是指利用高速射流切割掺搅土层,改变原土层的结构和组成, 同时灌入水泥浆或复合浆形成凝结体,以达到加固地基和防渗的目的;增设低位排水系统形成新的排泄出逸处,降低山体地下水位,有效地排除山体地下水,对降低坝基扬压力起到了良好作用。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对承受竖向荷载为主的低承台桩基,当地面至桩底均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20kPa的黏性土时,下列建筑中可不进行桩基抗震承载力验算的是( )。
下列关于土压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墙脊与土体间摩擦角增加时,一般情况下,主动土压力减小,被动土压力增加,当填土重度增加时,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均增加;当内摩擦角增加时,主动土压力减小,被动土压力增加,当内聚力增加时,主动土压力减小,被动土压力增加。
进行可行性研究的作用是( )。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中( )建筑,可不实测剪切波速;可根据岩土名称和性状及利用当地经验估计各土层的剪切波速。
进行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工作内容是( )。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规定,( )对建设工程质量负责。
在工程基坑开挖过程中,有时在基坑外侧设置回灌井点,其主要作用是( )。
按《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 5073—2000)建筑地段的划分标准及评价准则,距坝址8km范围内无活动断层,库区无大于等于5级的地震活动具有的特性是 ( )。
对已发生地面沉降的地区进行控制和治理,下列( )是可采用的方案。
控制城市地面沉降的主要措施是( )。
在煤矿采空区,下列地段中不宜作为建筑场地的是( )。
在滑坡抗滑桩防治工程设计中,下列要求合理的是( )。
公路路基中在下列( )段应采用墙式护栏。
流动资金投资是工程项目总投资中的一部分费用,其中应包括( )。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中建筑场地类别的确定方法,覆盖层厚度为4m,该场地类别为( )。
按《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DJ 112—87),大气影响深度和大气影响急剧层深度是十分重要的设计参数,则下列认识中错误的是( )。
关于抗震设防三个水准目标,下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
黄土地区铁路路堑边坡在下列( )情况下应设置边坡防护工程。
有关等效剪切波速,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施工图预算的编制方法、步骤主要包括( )。
下列发生岩爆的相关因素中,( )是必须具备的决定性条件。
关于滑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按照《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287—99),无黏性土的允许水力比降宜采用下列( )方法确定。
采取下列( )措施可控制基坑流土、管涌和流砂现象的产生。
A:此种方法容易导致流土、管涌、流砂等现象产生;B:此种方法可以通过减小基坑底处向上的压力,而实现控制流土等现象的产生;C:此种方法是改变了地下水渗流的方向,以减少动水压力,以达到实现控制的目的;D:此种方法是为了保证基坑外水位不变,对控制流土、流砂等不起作用。
当两相邻土层渗透系数相差较大时可能会发生( )渗透变形。
铁路路基通过岩溶地段时,对危及路基稳定的岩溶洞穴,宜采用的加固方法有 ( )。
在不具备形成土洞条件的岩溶地区,遇下列( )种情况可不考虑岩溶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
铁路通过冻土地区时,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您目前分数偏低,基础较薄弱,建议加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