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又称为新生儿硬肿症,由于寒冷或多种疾病所致,以低体温和皮肤硬肿为主要临床表现,一般不会发生颅压明显增高。
猩红热患儿恢复期症状是( )。
猩红热恢复期皮疹于3~5天后颜色转暗,逐渐隐退,并按出疹顺序开始脱屑,皮肤脱落持续1周左右,无色素沉着。
“苦笑面容”主要见于( )。
新生儿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状杆菌侵入脐部,产生毒素而引起以牙关紧闭和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为特征的急性严重感染性疾病,常见“苦笑面容”。
急性颅内压增高的致死原因主要是( )。
急性颅内压增高容易导致颅内容物移位,发生脑疝,病死率、致残率极高。
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口服铁剂正确的方法是( )。
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至全量,并在两餐之间服用,减少对胃的刺激。
百白破混合疫苗,初次接种的年龄是( )。
百白破混合疫苗的注射时间分别是在3、4、5月龄以及18~24月龄之间,共计4针。
化脓性脑膜炎常见并发症有( )。
化脓性脑膜炎的并发症包括:硬脑膜下积液、脑积水、脑室管膜炎、脑神经受累可产生耳聋、失明等,脑实质受累可产生瘫痪、智力低下或癫痫。
慢性腹泻病程为( )。
病程在2个月以上称为慢性腹泻。
诊断新生儿胃-食管反流,首选的辅助检查为( )。
新生儿胃食管反流多为生理性,由于新生儿胃的生理解剖结构是横向的,贲门松动,幽门紧绷,腹部压力大时易发生胃食管反流。首选的辅助检查为食管钡剂造影。
小儿肠套叠非手术治疗首选( )。
非手术治疗灌肠疗法,首选空气灌肠,即通过肛门注入空气,以空气压力将肠管复位。
小儿尿路感染,不宜应用的抗生素为( )。
链霉素具有肾毒性,小儿尿路感染时不宜应用。
引起疱疹性咽峡炎的病毒是( )。
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病毒,好发于夏秋季。主要表现为急起高热、咽痛、流涎、拒食等。
支气管哮喘首选的药物治疗方法是( )。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由于其局部抗炎作用强、全身不良反应少,已成为目前哮喘长期治疗的首选药物。
急性感染性喉炎所表现的呼吸困难为( )。
吸气性呼吸困难表现为吸气费劲,严重时会出现“三凹征”,常见于急性感染性喉炎、喉水肿、喉痉挛等疾病。
血友病甲型是缺乏凝血因子( )。
血友病分为甲、乙、丙型,甲型是由于缺乏凝血因子Ⅷ而导致,终生在轻微损伤后发生长时间出血。
小儿糖尿病最主要的治疗措施为( )。
小儿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功能缺陷所致,最主要的是进行胰岛素治疗。
关于小儿心力衰竭的临床指征,不正确的是( )。
心音表现为明显低钝或出现奔马律并非呈第一心音亢进的响亮声。
下列描述符合结核性脑膜炎特点的是( )。
结核性脑膜炎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和脊膜的非化脓性炎症性疾病,是小儿结核病中最严重的一型。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临床表现最严重的病变是( )。
心血管症状和体征少见,是川畸病最严重的表现。常于发病1~6周出现症状。在急性发热期可表现为心脏杂音、心律不齐、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等;在亚急性期和恢复期,可因冠状动脉炎和动脉瘤而发生心肌梗死,约半数病人的动脉瘤可在1年内消散。
在先天性心脏病中,红细胞增高的疾病是( )。
法洛四联症患者血液成分中,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均升高。
重症肺炎常出现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是( )。
严重缺氧时体内无氧酵解增加,酸性代谢产物增多,加以高热、饥饿、吐泻等原因,常引起代谢性酸中毒;而CO2潴留、H2CO3-增加又可导致呼吸性酸中毒,所以会产生混合性酸中毒。
新生儿期急性泌尿道感染主要表现为( )。
新生儿期,症状极不典型,多以全身症状为主,可有发热、体温不升、皮肤苍白、体重不增、拒乳、腹泻、嗜睡和惊厥,而局部的尿路刺激症状多不明显。
生长激素缺乏症患儿骨龄小于实际年龄( )。
骨成熟延迟,骨化中心发育迟缓,骨龄小于实际年龄2岁以上。
风湿热一般较少侵犯的脏器是( )。
风湿热常侵犯心肌、心脏瓣膜、关节、皮肤等,较少侵犯肝脏,临床表现为:①心脏炎,以心肌炎及心内膜炎多见,亦可发生全心炎;②关节炎,以游走性和多发性为特点;③舞蹈病,女童多见,风湿性神经系统疾病;④皮下结节,常见于复发病例;⑤环形红斑、结节性或多形性红斑,以环形红斑最常见。
婴幼儿时期基础代谢所需要的能量占总能量的比例是( )。
婴幼儿时期,基础代谢的能量需要占总能量的50%~60%。以后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到12岁时接近成人。
新生儿低血糖的诊断标准为( )。
糖代谢紊乱在新生儿期极常见。目前认为凡全血血糖<2.2mmol/L(40mg/dL)可诊断为新生儿低血糖。
支原体肺炎治疗原则中用药疗程为( )。
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伴肺炎,主要临床表现为干咳和发热,治疗原则中用药疗程为2~3周。
对蛲虫病患儿的内衣裤进行煮沸或暴晒的时间是( )。
患儿内衣裤、被褥等需煮沸,或用开水浸泡后在日光下暴晒,连续10天。
以反复出现咳嗽、胸闷、喘息和呼气性呼吸困难症状为主的是( )。
婴幼儿可发生一种特殊类型的支气管炎,称为哮喘性支气管炎,主要表现为呼气性呼吸困难等。
肺炎患儿发生严重腹胀、肠鸣音消失,最可能的原因是( )。
小儿肺炎时发生中毒性肠麻痹,表现为明显的腹胀,呼吸困难加重,肠鸣音消失。
急性感染性喉炎最典型的临床特征是( )。
急性感染性喉炎起病急,症状重,可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吸气性喉鸣和三凹征。
新生儿吸入性肺炎中病死率最高的是( )。
胎粪吸入性肺炎是引起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原因之一,多见于严重宫内窘迫的新生儿,病死率最高。
血清中的抗体能通过胎盘屏障的是( )。
新生儿通过胎盘从母体中获得免疫球蛋白IgG,因此,不易感染一些传染性疾病,而免疫球蛋白IgA和IgM不能通过胎盘,易患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特征性症状是( )。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一种由产伤和缺氧引起的脑损伤,特征性症状是肌张力改变。该病是造成围生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预后较差。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控制惊厥,首选药物是( )。
控制惊厥首选苯巴比妥,20mg/kg,于15~30分钟静脉滴入,若不能控制惊厥,1小时后可加用10mg/kg,12~24小时后给维持量,每日3~5mg/kg。肝功能不全者改用苯妥英钠,顽固性抽搐者加用安定或水合氯醛。
不符合散发性甲低患儿体态特点的是( )。
散发性甲低患儿腹部膨隆,常有脐疝。
不属于水痘皮疹特点的是( )。
水痘发热第1天就可出疹。
应用口服补液盐溶液治疗腹泻适用于( )。
应用口服补液盐溶液治疗腹泻适用于能口服的轻、中度脱水患儿,对呕吐频繁、脱水较重的患儿仍须行静脉补液。
关于小儿结核菌素试验呈阳性反应的临床意义,错误的是( )。
3岁以下,尤其是1岁以下未接种卡介苗小儿,表示体内有新的结核病灶,年龄愈小,活动性结核可能性愈大。
关于小儿用药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
小儿对吗啡比较敏感,超过剂量即引起中毒。
新生儿败血症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
新生儿败血症时由于细菌入血,容易随血液循环进入脑部,引起化脓性脑膜炎。
急性支气管炎的主要表现为( )。
大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咳嗽为主要症状,初为干咳,以后有痰。婴幼儿全身症状较明显,常有发热,乏力、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症状,一般无气促和发绀。体征随疾病时期而异,双肺呼吸音粗,或有不固定的散在的干、湿啰音。
患儿,1岁。其心脏重量为出生时的( )。
新生儿为20~25g,1岁时为初生时2倍,5岁时为出生时的4倍,9岁时为6倍,青春期后达到12~14倍,接近成人水平。
12岁小儿应有的腕部骨化中心是( )。
出生时无骨化中心,3个月开始至十岁,骨化中心出齐,共十个。
儿童糖尿病的临床特征不包括( )。
儿童糖尿病起病较急剧,有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部分患儿起病缓慢,表现为精神不振、疲乏无力、体重逐渐减轻等。约有40%患儿首次就诊即表现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常由于急性感染、过食、诊断延误或突然中断胰岛素治疗等而诱发。
为预防早产儿发生缺铁性贫血,给予铁剂的时间是( )。
早产儿从2个月开始补充铁剂,足月儿从4个月开始。
重症肺炎与轻症肺炎的主要不同是( )。
轻症肺炎,仅表现为呼吸系统症状和相应的肺部体征。重症肺炎,除呼吸系统症状和全身中毒症状外,常有循环、神经和消化系统受累的表现。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呼吸困难发生在生后( )。
患儿出生时或生后2~6小时内即出现呼吸困难,呈进行性加重,出现鼻翼扇动、发绀、吸气时胸廓凹陷,伴呼气时呻吟。
维持细胞内渗透压的主要离子是( )。
K+主要位于细胞内,是维持细胞内渗透压的主要离子。
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最早反应是( )。
用药3~4天后,网织红细胞开始上升,7~10天达高峰,1~2周后血红蛋白逐渐上升,通常于治疗3~4周达到正常。
为减少麻疹患儿的并发症,可适当补充的维生素是( )。
对麻疹患儿可适当补充维生素A,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并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不符合幼年型类风湿病临床表现的是( )。
以全身症状起病,发热和皮疹为典型症状,发热呈弛张热,发热期常伴一过性多形性皮疹,以胸部和四肢近端多见,随体温升降而时隐时现。肝、脾、淋巴结常有不同程度肿大。关节炎可由一侧发展到对侧,由指、趾等小关节发展到膝、踝、肘等大关节;先呈游走性,后固定对称。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两大主要症状是注意力缺陷和(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儿童常见的精神行为障碍之一,主要临床表现有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等。
小儿泌尿系统最多见的疾病是( )。
急性肾小球肾炎是小儿中最常见的肾脏疾病,典型症状表现为浮肿、少尿或无尿、血尿和高血压,往往发病前有呼吸道感染史和链球菌感染病史。
Ⅲ度营养不良患儿体重低于正常均值的( )。
小儿营养不良分三度:Ⅰ度:体重低于正常均值15%~25%;Ⅱ度:体重低于正常均值25%~40%;Ⅲ度:体重低于正常均值40%~60%。
婴幼儿外周血液中可出现幼稚细胞的是( )。
婴幼儿时期,当发生各种感染或贫血、骨髓受异常细胞侵犯时,肝、脾和淋巴结可恢复到胎儿时期的造血状态,出现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周血液中出现幼稚细胞。这是儿童造血器官的一种特殊反应,当病因祛除后又恢复正常。
关于猩红热皮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项,皮疹按出疹顺序消退伴脱皮。B项,皮疹多在发热后第二日出现,于48小时达高峰,持续一周左右。D项,应为针尖样大小的充血性皮疹,疹间无正常皮肤。E项,皮疹始于耳后、颈部及上胸部,迅速波及全身,并未呈向心性分布。
法洛四联症常见的并发症为( )。
法洛四联症常见并发症有:①脑血管意外(栓塞、出血),其中脑血栓最为常见;②脑脓肿;③感染性心内膜炎;④红细胞增多症或相对性贫血;⑤出血倾向。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首选治疗药物为( )。
对本症唯一有效的药物为神经兴奋剂,如哌甲酯(利他林)、苯丙胺、匹莫林。用药从小剂量开始,白天早餐后顿服,节假日停药,6岁以下及青春期以后原则上不用药。
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总疗程需持续完全缓解( )。
化疗应采取联合、足量、间歇、交替、长期的方针,并按诱导缓解、巩固强化、预防髓外白血病、维持及加强治疗等阶段进行,总疗程需持续完全缓解2.5~3.5年方可停止治疗,并继续追踪观察数年。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隐性体征是( )。
特殊隐性的体征在不发作时,可通过刺激神经肌肉引出,包括面神经征、陶瑟征和腓反射。
过敏性紫癜的病因为( )。
过敏性紫癜病因不清,目前认为与某种致敏因素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有关。
小儿麻疹常见的护理问题不包括( )。
小儿麻疹会出现体温过高、营养不足,由于出现皮疹而可能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问题以及有感染的危险,但常见的护理问题不包括焦虑。
肾病综合征患儿突发腰痛、血尿、少尿,应考虑患儿发生了( )。
对于肾病综合征患儿,如果发生肾静脉血栓,可能会出现腰痛、血尿、少尿的情况。
儿童类风湿病治疗早期,改善症状的重要药物是( )。
类风湿病应用抗炎药物治疗,根据药物作用长短分为快作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类、慢作用(病情缓解药)类、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
每100mL牛奶所产生的能量为( )。
牛奶中含有丰富的钙和蛋白质,每100mL牛奶所产生的能量为66kcal。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病变主要部位是( )。
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三部分。其中,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主要发生于空肠。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患儿,出现急性对称性弛缓性肢体瘫痪的时间是( )。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又名格林-巴利综合症,是以累及脑、脊髓和周围神经为主的感染性疾病。常在起病2周之内出现急性对称性弛缓性肢体瘫痪。
关于麻疹的流行病学叙述,错误的是( )。
伴发支气管肺炎:出疹1周内常见,占麻疹患儿死因的90%以上。
符合急性白血病典型骨髓象特征的是( )。
急性白血病的骨髓象呈原始和幼稚细胞极度增生,幼红细胞及巨核细胞减少。
手和腕部X线拍片提示骨龄明显落后的疾病是( )。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由于缺乏甲状腺素,会出现身材矮小的情况,手和腕部X线拍片提示骨龄明显落后。
佝偻病活动期口服维生素D的治疗剂量和疗程应为( )。
佝偻病的治疗重点在于控制活动期、防止骨骼畸形,治疗的原则应以口服为主,一般剂量为每天口服维生素D50μg~100μg(20000~40000IU)或1,25-(OH)2D30.5μg~2.0μg,一个月后,改为预防量400IU/d。
我国小儿血液病学会暂定6个月以下婴儿贫血标准中,1~4个月婴儿的贫血标准是血红蛋白低于( )。
我国小儿血液病学会暂定6个月以下婴儿贫血标准:新生儿Hb<145g/L;1~4个月Hb<90g/L;4~6个月Hb<100g/L者为贫血。临床上根据Hb及RBC可将贫血分轻、中、重、极重四种程度。
婴儿,8个月,因中毒性痢疾急诊入院,患儿精神萎靡,为预防发生感染性休克,需要密切监视各项生理指标。符合感染性休克的指标是( )。
脉搏细速是指脉搏超过100次/分,且按之如细线一般,是感染性休克的重要指标。
1岁婴儿吃奶时突然呛奶,面色发绀,继而呼吸停止,应立即( )。
婴儿吃奶时突然呛奶,继而呼吸停止,此时应立即清除气道内的奶汁,保持呼吸道畅通,改善呼吸状况。
34周孕产新生儿,出生后5小时出现呼吸困难、呻吟。查体:双肺呼吸音低,未闻及干湿啰音。X线示双肺均匀细小的颗粒及网状阴影,患儿最可能的诊断是( )。
患儿34周出生为早产儿,生后X线有可见弥漫性均匀网状颗粒阴影,符合肺透明膜病的特征。
患儿男,6个月。体重5.2kg。因“不规则发热,伴盗汗、咳嗽、食欲不振3周”入院。患儿面色苍白,气促,唇指发绀,体温39.2℃,全身淋巴结、肝、脾肿大,肺部可听到细湿啰音,结核菌素试验(+)。为进一步确诊,对诊断起决定性作用的辅助检查为( )。
结核菌检查是从痰、胃液、脑脊液、浆膜腔液中找到结核菌是确诊的重要依据。
患儿男,8个月。因“发热、咳嗽、咳痰10余天,1天前咳嗽加剧,气喘,烦躁不安”入院。体温38.3摄氏度,脉搏160次/分,口唇发绀,嗜睡,可见鼻翼扇动及三凹征,双肺可闻及散在哮鸣音及细湿啰音。血气分析结果显示PaO240mmHg。为改善此患儿呼吸功能,正确的护理措施为( )。
该患儿发生呼吸困难,此时应吸入60%浓度氧,以改善呼吸状况,但吸氧时间不超过4~6小时,以防氧中毒。
5岁男孩,以“腹痛、腹泻、发热1天入院”。腹痛位于脐周,持续性、阵发性加重,伴呕吐胃内容物;大便为红色果酱样,有腥臭味。最可能的疾病是( )。
该患儿出现呕吐,大便为红色果酱样,有腥臭味,提示消化道有出血,可能为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共用题干)患儿,男,5岁。发热、头痛、咽痛5天,皮疹2天。面部潮红,口周苍白,咽充血,扁桃体肿大,舌质红,舌乳头突出,全身皮肤潮红,布满针尖大小红色的丘疹,压之褪色,于腋下、腹股沟、胭窝处皮疹密集呈横线条状,ASO滴度增高。
最可能的诊断为( )。
猩红热的表现为发热,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舌苔发红称为“杨梅舌”,辅助检查常见ASO滴度增高,因此该患儿最可能为猩红热。
(共用题干)患儿,男,5岁。发热、头痛、咽痛5天,皮疹2天。面部潮红,口周苍白,咽充血,扁桃体肿大,舌质红,舌乳头突出,全身皮肤潮红,布满针尖大小红色的丘疹,压之褪色,于腋下、腹股沟、胭窝处皮疹密集呈横线条状,ASO滴度增高。
其病原体为( )。
乙型A组溶血性链球菌是唯一对人类致病的链球菌,具有较强的侵袭力,能产生致热性外毒素,又称红疹毒素,是本病的致病菌。
(共用题干)患儿,2岁。因重症肺炎入院治疗。在评估中护士发现患儿心率175次/分,呼吸80次/分,肝脏达肋下3.5cm,听诊肺部有啰音,心音低钝。患儿面色苍白、烦躁、呼吸困难、青紫明显。
经抢救治疗,该患儿逐渐恢复至仅在活动量大时出现症状,其心功能为( )。
心功能Ⅱ级是指轻微活动下无症状,仅在活动量大时出现症状,符合该患儿的表现。
(共用题干)患儿,2岁。因重症肺炎入院治疗。在评估中护士发现患儿心率175次/分,呼吸80次/分,肝脏达肋下3.5cm,听诊肺部有啰音,心音低钝。患儿面色苍白、烦躁、呼吸困难、青紫明显。
该患儿出现了( )。
该患儿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心率增快、心音低钝,提示可能为充血性心力衰竭。
(共用题干)足月新生儿,生后14天因黄疸持续未退来院就诊。该患儿出生体重3.2kg,生后单纯母乳喂养,一般状态良好。
家属询问新生儿出现黄疸的原因,护士的解释正确的是( )。
由于新生儿结合胆红素较多,新生儿在生后2~3日即出现黄疸,4~5日最重,一般2周内消退。
(共用题干)足月新生儿,生后14天因黄疸持续未退来院就诊。该患儿出生体重3.2kg,生后单纯母乳喂养,一般状态良好。
该新生儿诊断为母乳性黄疸。经停喂母乳后黄疸明显缓解。出院前家属询问母乳性黄疸消退时间,护士正确的回答是( )。
由于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较牛奶明显增高,使肠道中未结合胆红素的产生及吸收增加所致。一般于母乳喂养后4~5天出现黄疸,持续升高,2~3周达高峰,1~4个月逐渐消退。患儿一般状态良好,停喂母乳2~4天黄疸明显下降,若不下降应排除此病因。
(共用题干)患儿男,4个月。生后人工喂养,未添加辅食。患儿近半月来夜惊、多汗,l小时前突然双眼上翻,面肌抽动约1分,自行缓解。急诊体检时患儿又突然四肢抽搐,面色发绀,对刺激无反应。
此患儿的主要护理问题是( )。
该患儿面色发绀,提示可能缺氧,主要的护理问题是气体交换受损。
(共用题干)患儿男,4个月。生后人工喂养,未添加辅食。患儿近半月来夜惊、多汗,l小时前突然双眼上翻,面肌抽动约1分,自行缓解。急诊体检时患儿又突然四肢抽搐,面色发绀,对刺激无反应。
该患儿首先考虑的临床诊断是( )。
该患儿生后人工喂养,未添加辅食,可能导致维生素D缺乏,现在发生四肢抽搐,考虑为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共用题干)患儿男,4岁。因尿液有泡沫及颜面水肿来院就诊,以肾病综合征收入院。查体发现全身凹陷性水肿,以颜面、下肢和阴囊明显。血压87/58mmHg,尿常规偶见红细胞,尿蛋白(++++),血清白蛋白2g/L,血胆固醇7mmol/L,血清补体C3、C4、Cr、BUN正常。
该患儿属于( )。
单纯性肾病的主要症状就是水肿,没有其他合并症和先天缺陷,符合该患儿的临床表现。
(共用题干)患儿男,4岁。因尿液有泡沫及颜面水肿来院就诊,以肾病综合征收入院。查体发现全身凹陷性水肿,以颜面、下肢和阴囊明显。血压87/58mmHg,尿常规偶见红细胞,尿蛋白(++++),血清白蛋白2g/L,血胆固醇7mmol/L,血清补体C3、C4、Cr、BUN正常。
经激素治疗8周后该患儿水肿消退,尿蛋白(+),其激素疗效为( )。
激素部分敏感是指治疗后8周内水肿消退,但尿蛋白仍+。
1岁内小儿正常心率是( )。
新生儿正常心率是( )。
2~3岁小儿,正常心率是( )。
胎儿出生后,其心率会随年龄增长而有所减慢。新生儿正常心率是120~140次/分,1岁内小儿正常心率是110~130次/分,2~3岁小儿正常心率是100~120次/分。
胎龄31周的新生儿的最佳临床诊断是( )。
其中胎龄<32足周的早产儿称早早产儿。
胎龄43周的新生儿的最佳临床诊断是( )。
过期产儿是指胎龄满42周以上的新生儿。
学龄期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是( )。
学龄儿童不适应上学是此期常见问题,表现为焦虑、恐惧或拒绝上学。家长一定要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帮助儿童适应学校生活。
幼儿期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是( )。
幼儿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包括违拗、发脾气和破坏性行为等,家长应针对原因采取有效措施。
学龄前期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是( )。
学龄前期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包括吮拇指和咬指甲、遗尿、手淫、攻击性或破坏性行为等,家长应针对原因采取有效措施。
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轻度水肿、高血压时,应采取( )。
患儿出现轻度水肿、高血压时,应加强休息,限制盐和水的摄入,防止水肿加剧。
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明显水肿、少尿时,应首先采取( )。
明显水肿、少尿或高血压、循环充血者,应用利尿药,可选用呋塞米(速尿)静注。
2011年主管护师(儿科护理学)考试(专业知识)真题及详解
患儿男,胎龄37周。生后48小时开始出现颜面部黄染,经完善各项检查后,即予以行双面光疗,光疗24小时后发现黄染加重,该患儿很可能是( )。
胆红素与维生素B2同时分解,造成维生素B2缺乏。由于维生素B2水平降低,影响了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DA)的合成,可使溶血加重。
您目前分数偏低,基础较薄弱,建议加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