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形混凝土池体现浇结构,当池壁高度大于 15m 时应采用( )。
水处理构筑物中圆柱形混凝土池体结构,当池壁高度大(12~18m)时宜采用整体现浇施工,支模方法有:满堂支模法及滑升模板法。前者模板与支架用量大,后者宜在池壁高度不小于 15m 时采用。
单元组合圆形储水池施工中,底板单元之间应用( )嵌缝。
单元一次性浇注而成,底板单元间用聚氯乙烯胶泥嵌缝,壁板单元间用橡胶止水带接。
降低水中钙、镁离子含量,使硬水软化的是( )。
河流水采用的处理工艺流程是( )。
关于污水处理厂试运行的规定,错误的是( )。
水池混凝土结构强度为 30MPa,则封锚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
无粘结预应力封锚混凝土不得低于设计相应结构混凝土强度(后张法是 80%),且不得低于 C40(后张法是 30MPa)。
某现浇空心板的长度为 2m,则其强度达到结构强度( )底模方可拆除。
关于水池满水试验的说法,正确的有( )。
关于不排水下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无抗浮的构筑物,雨、汛期采用的措施错误的是( )。
1. 基坑周边设防汛墙,排水盲管(盲沟)和抽水设备;建立防汛组织,强化防汛工作,一旦发生基坑内积水随即排除;2.设有应急供电和排水设施;3.当构筑物的自重小于浮力时,引入外来水进入构筑物( 增加自重)。
下列污水处理的方法中,不属于物理处理方法的是( )。
属于污水处理方法的是( )。
下列建筑物中,属于给水处理构筑物的是( )。
1.给水处理构筑物:调节池、格栅间及药剂间、调流阀井、集水池、取水泵房、混凝沉淀池、澄清池、混合井、配水井、主臭氧接触池、预臭氧接触池、滤池及反冲洗设备间、膜处理车间、紫外消毒间、清水池、调蓄清水池、配水泵站。
2.污水处理构筑物:进水泵房、污水进水闸井、格栅间、沉砂池、初次沉淀池、二次沉淀池、调节池、曝气池、配水井、消化池、生物反应池、氧化沟、计量槽、闸井。
按照水中所含杂质的颗粒大小及存在形态进行分类不包括( )。
颗粒大小及形态分为悬浮物质、胶体、溶解物质
一般用于处理浊度和色度较低的湖泊水和水库水,且进水悬浮物一般小于 100mg/L,水质稳定变化小且无藻类繁殖时的工艺可以是( )。
在当前污水处理领域,活性污泥处理系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处理技术之一,( )是其反应器。
二级处理:主要针对胶体、溶解有机污染物,常用微生物处理法;活性污泥处理系统,是最为广泛的处理技术之一,曝气池是其反应器。
关于沉井施工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
选项 A 为排水下沉的要求;选项 C 大型沉井应进行结构变形和裂缝观测;选项 D 水下封底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沉井能满足抗浮要求时,方可将井内水抽除。
关于水处理构筑物特点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1.水处理(调蓄)构筑物、泵房多数采用地下或半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特点:构件断面较薄(无需承重),配筋率较高(抗渗性好),具有较高抗渗性、良好的整体性要求。
2.工艺管线采用抗腐蚀性高、水流性能好、抗地层变位性好的 PE 管和球墨铸铁管管材。选项 C 为管线的特点。
下列水处理构筑物中,需要做气密性试验的是( )。
水处理构筑物施工完毕必须进行满水试验。消化池满水试验合格后,还应进行气密性试验。
污水处理构筑物中卵形消化池,通常采用( )施工。
污水处理构筑物中卵形消化池,通常采用无粘结预应力筋、曲面异型大模板施工。消化池钢筋混凝土主体外表面,需要做保温和外饰面保护;保温层、饰面层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
工艺管线中给排水管道采用的 PE 管、球墨铸铁管等新型管材具有( )。
给排水管道工艺管线采用抗腐蚀性高、水流性能好、抗地层变位性好的PE管和球墨铸铁管管材。
下列可采用预制拼装的水池( )。
关于水池变形缝中止水带安装的说法,错误的有( )。
关于无粘结预应力筋施工,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
现浇施工水处理构筑物的构造特点有( )。
选项 A,必须采用 I 类锚具;选项 B。预应力筋外包层材料,应采用聚乙烯或聚丙烯,不得使用聚氯乙烯;选项 D,对曲线的无粘结预应力筋,应使张拉力的作用线与预应力筋中心线末端重合。
关于直径 50m 的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沉淀池施工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有( )。
水处理(调蓄)构筑物、泵房多数采用地下或半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特点:构件断面较薄(无需承重),配筋率较高(抗渗性好),具有较高抗渗性、良好的整体性要求7.ABC【解析】选项 D 每段无粘结预应力筋的计算长度应考虑加入一个锚固肋宽度及两端张拉工作长度和锚具长度。选项 E 切断无粘结筋( 留 100mm)。
现浇混凝土水池满水试验应具备的条件有( )。
满水试验前必备条件: (1)池体的混凝土或砖、石砌体的砂浆已达到设计强度要求;池内清理洁净,池内外缺陷修补完毕。(2)现浇钢筋混凝土池体的防水层、防腐层施工之前;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池体施加预应力且锚固端封锚以后,保护层喷涂之前;砖砌池体防水层施工以后,石砌池体勾缝以后。(3)设计预留孔洞、预埋管口及进出水口等已做临时封堵,且经验算能安全承受试验压力。(4)池体抗浮稳定性满足设计要求。(5)试验用的充水、充气和排水系统已准备就绪,经检查充水、充气及排水闸门不得渗漏。(6)各项保证试验安全的措施已满足要求;满足设计的其他特殊要求。(7)试验所需的各种仪器设备应为合格产品,并经具有合法资质的相关部门检验合格。
关于污水处理氧化沟的说法,正确的有( )。
二级处理以氧化沟为例,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微生物处理法,具体方式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经过二级处理后,BOD5去除率可达 90%以上,二沉池出水能达标排放。(1)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在当前污水处理领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处理技术之一,曝气池是其反应器。污水与污泥在曝气池中混合,污泥中的微生物将污水中复杂的有机物降解,并用释放出的能量来实现微生物本身的繁殖和运动等。(2)氧化沟是传统活性污泥法的一种改型,污水和活性污泥混合液在其中循环流动,动力来自于转刷与水下推进器。一般不需要设置初沉池,并且经常采用延时曝气。
关于深基坑内支撑体系施工的说法,正确的有( )。
内支撑体系的施工:(1)内支撑结构的施工与拆除顺序应与设计一致,必须坚持先支撑后开挖的原则。选项 A 错误(2)围檁与围护结构之间紧密接触,不得留有缝隙。如有间隙应用强度不低于 C30 的细石混凝土境充密实或采用其他可靠连接措施。(3)钢支撑应按设计要求施加预压力,当监测到预加压力出现损失时,应再次施加预压力。(4)支撑拆除应在替换支撑的结构构件达到换撑要求的承载力后进行。当主体结构的底板和楼板分块浇筑或设置后浇带时,应在分块部位或后浇带处设置可靠的传力构件。支撑拆除应根据支撑材料、形式、尺寸等具体情况采用人工、机械和爆破等方法。
关于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的说法,正确的有( )。
事件一:桥台扩大基础开挖施工过程中,基坑坑壁,有少量潜水出露,项目部按施工方案要求,采取分层开挖和做好相应的排水措施,顺利完成了基坑开挖施工。
事件二:扩大基础混凝土结构施工前,项目部在基坑施工自检合格的基础上,邀请监理等单位进行实地验槽,检验项目包括轴线偏位,基坑尺寸等。
【问题】
1.指出事件一中基坑排水最适宜的方法。
2.事件二中,基坑验槽还应邀请哪些单位参加?补全基坑质量检验项目。
1.最适宜的排水方法是集水明排。
2.基坑验槽还应邀请: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
基坑检验项目为:
(1)基坑平面位置、高程、宽度、平整度、地质描述
(2)基坑降水(排水)
(3)基坑放坡开挖的坡度、围护桩、连续墙支护的稳定情况
(4)地下管线的悬吊、基坑便桥稳固情况
某桥梁工程项目的下部结构已全部完成,受政府指令工期的影响,业主将尚未施工的.上部结构分成 A.B 二个标段,将 B 段重新招标。桥面宽度 17.5m,桥下净空 6m,上部结构设计为钢筋混凝土预应力现浇箱梁(三跨一联),共 40 联。原施工单位甲公司承担 A 标段,该标段施工现场系既有废弃公路无需处理,满足支架法施工条件,甲公司按业主要求对原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了重大变更调整;新中标的乙公司承担 B 标段,因 B 标施工现场地处闲置弃土场,地域宽广平坦,满足支架法施工部分条件,其中纵坡变化较大部分为跨越既有正在通行的高架桥段,新建桥下净空高度达 13.3m (见图 2)。
甲、乙两公司接受任务后立即组织力量展开了施工竞赛。甲公司利用既有公路作为支架基础,地基承载力符合要求。乙公司为赶工期,将原地面稍作整平后即展开支架搭设工作,很快进度超过甲公司。支架全部完成后,项目部组织了支架质量检查验收并批准模板安装。模板安装完成后开始绑扎钢筋。指挥部检查中发现乙公司施工管理存在问题,下发了停工通知单。
【问题】
1.满足支架法施工的部分条件指的是什么?
2.支架搭设完成和模板安装后用什么方法解决变形问题?支架拼装间隙和地基沉降在桥梁建设中属哪一类变形?
某公司承建一座城市快速路跨河桥梁,该桥由主桥、南引桥和北引桥组成,分东、西双幅分离式结构,主桥中跨下为通航航道,施工期间航道不中断。主桥的上部结构采用三跨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跨径组合为 75m+120m+75m;南、北引桥的上部结构均采用等截面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跨径组合为(30m×3)×5;下部结构墩柱基础采用混凝土钻孔灌注 桩,重力式 U 型桥台;桥面系护栏采用钢筋混凝土防撞护栏;桥宽 35m,横断面布置采用 0.5m(护栏)+15m(车行道)+0.5m (护栏)+3m (中分带)+0.5m (护栏)+15m(车行道)+0.5m(护栏) ;河床地质自上而下为厚 3m 淤泥质黏土层、厚 5m 砂土层、厚 2m 砂层、厚 6m 卵砾石层等;河道最高水位(含浪高)高程为 19.5m,水流流速为 1.8m/s。 桥梁立面布置如下所示:项目部编制的施工方案有如下内容:
(1)根据主桥结构特点及河道通航要求,拟定主桥上部结构的施工方案,为满足施工进度计划要求,施工时将主桥上部结构划分成 0、①、②、③等施工区段,其中,施工区段 0 的长度为14m,施工区段①每段施工长度为 4m,采用同步对称施工原则组织施工,主桥上部结构施工区段划分如图所示。
(2)由于河道有通航要求,在通航孔施工期间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确保通航安全。
(3)根据桥位地质、水文、环境保护、通航要求等情况,拟定主桥水中承台的围堰施工方案,并确定了围堰的顶面高程。
【问题】
1.分别指出各施工区段最适宜的施工方法。
2.指出该主桥“南边孔、跨中孔、北边孔”先后合龙的顺序(用“南边孔、跨中孔、北边孔”及箭头“→”作答;当同时施工时,请将相应名称并列排列);指出施工区段③的施工时间应选择一天中的什么时候进行?
3.施工方案(3)中,指出主桥第 16、17 号墩承台施工最适宜的围堰类型;围堰高程至少应为多少米?
1.施工区段 0:托架法或膺架法;施工区段①:挂篮施工(悬臂施工);施工区段②:支架法。
2.合龙顺序:南边孔、北边孔→跨中孔;一天气温最低的时候进行。
3.钢板桩围堰;19.5+0.5=20.0 米
项目部编制的施工方案有如下内容:
(1)根据该桥结构特点,施工时,在墩柱与上部结构衔接处(即梁底曲面变弯处)设置施工缝。
(2)上部结构采用碗扣式钢管满堂支架施工方案。根据现场地形特点及施工便道布置情况, 采用杂土对沟谷一次性进行回填, 回填后经整平碾压,场地高程为 90.180m,并在其上进行支架搭设施工,支架立柱放置于 20cm×20cm 楞木上。支架搭设完成后采用土袋进行堆载预压。
支架搭设完成后,项目部立即按施工方案要求的预压荷载对支架采用土袋进行堆载预压,期间遇较长时间大雨,场地积水。项目部对支架预压情况进行连续监测,数据显示各点的沉降量均超过规范规定,导致预压失败。此后,项目部采取了相应整改措施,并严格按规范规定重新开展支架施工与预压工作。
【问题】
1.施工方案(1)中,在浇筑桥梁上部结构时,施工缝应如何处理?
2.试分析项目部支架预压失败的可能原因?
3.项目部应采取哪些措施才能顺利的使支架预压成功?
1.凿毛、清洗、湿润但不得有积水
2.(1)采用杂土回填;(2)采用一次性回填并碾压;(3)雨水渗入支架地基;(4)地基未预压及验收直接搭设支架;(5)支架搭设后未验收直接进行了预压。
3.(1)采用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的材料回填;(2)分层回填,分层压实;(3)支架地基应有横坡,两侧设置排水沟;(4)应对支架基础进行预压。
项目部认为在支架地基预压时的荷载应是不小于支架地基承受的混凝土结构物恒载的 1.2倍即可,并根据相关规定组织召开了专家论证会,邀请了含本项目技术负责人在内的四位专家对方案内容进行了论证,专项方案经论证后,专家组提出了应补充该工程上部结构施工流程及支架地基预压荷载验算需修改完善的指导意见,项目部未按专家组要求补充该工程上部结构施工流程和支架地基预压荷载验算,只将其他少量问题做了修改,上报项目总监和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审批时未能通过。
【问题】
1.项目部在支架地基预压方案中,还有哪些因素应进入预压荷载计算?
2.项目部邀请了含本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在内的四位专家对两个专项方案进行论证的结果是否有效?如无效请说明理由并写出正确做法。
1.①支架重量;②模板重量。
2.无效。
理由:①与该项目有利害关系的人员不得以专家组专家身份参与方案论证
正确做法:②应由 5 名以上符合相关专业要求的专家
您目前分数偏低,基础较薄弱,建议加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