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胎超声表现为子宫腔内弥漫分布直径3~5mm无回声囊泡,最可能的病理变化是
子宫腺肌病最多见的人群组是
子宫腺肌病是因为子宫内膜侵入和扩散至子宫肌层,多发生于30~50岁的经产妇。
彩超检查见移植肾周围出现无回声包块,最容易诊断的是
声像图表现为凹面向前的"V"字形膜状回声改变,见于下列何种疾病
超声轴位扫查时,玻璃体腔内出现"V"字形或倒"八"字形膜状物,宽口向前,窄口向后,后端起自视视盘(乳头),前端连于锯齿缘,即为完全性视网膜脱离。
关于腹主动脉夹层瘤的超声表现,错误的是
卵巢黏液性囊腺瘤超声表现,错误的是
卵巢黏液性囊腺瘤的边缘光滑,轮廓清晰。
女,17岁。因右上腹疼痛行超声检查,肝内见沿胆管走行分布多个大小不等的类圆形及梭形囊腔与胆管相通,胆囊及肝外胆管正常。最可能的诊断是
男性,68岁,胸闷,心脏超声检查示:左心室前壁及前间隔运动幅度低平,增厚率减低,考虑病变的冠状动脉为
左前降支供应左心室前壁和前间隔。
妊娠期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原因是由于
妊娠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是由于孕妇长时间仰卧位时,妊娠子宫压迫下腔静脉,使回心血量和搏出量均减少。
男性,23岁,心脏超声检查示:大动脉短轴切面主动脉瓣关闭线呈一字形,开放呈"鱼口"状,考虑为
主动脉瓣二叶畸形表现为主动脉瓣开放呈"鱼口"状,关闭线呈一字形。
男性,42岁,突发上腹疼痛伴腹胀,超声显示:胰腺弥漫性增大,胰腺实质回声减低,主胰管不扩张,胃内潴留液,最可能的诊断
患者突发上腹疼痛伴腹胀,超声显示胰腺弥漫性增大,胰腺实质回声减低是急性胰腺炎的表现。
女性,25岁,心脏超声检查示:二尖瓣开放受限,回声轻度增强,左心室内仅见一组乳头肌,前后瓣叶的腱索均附着于此,考虑为
降落伞样二尖瓣是先天性二尖瓣狭窄的一种,左心室内仅见一个乳头肌,前后瓣叶的腱索均附着于此。
肿瘤介入治疗分为血管法和间质法,下列不是间质介入法特点的为
间质介入法(非血管内介入):是在影像设备的监测下,直接经皮肤穿刺至病灶,或经人体现有的通道进入病灶,对病灶治疗的方法。药物可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不仅可大大提高病变部位药物浓度,还可大大减少药物用量,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正常肝脏超声扫查时,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门静脉系统与肝静脉呈交叉分布。
在超声评分胎盘成熟度中,0级胎盘绒毛膜板表现为
女性,38岁,反复下腹部疼痛、白带异常2年余,超声检查如图,最可能的诊断为
于附件区见管状无回声暗区,边界清晰,壁薄光滑,且患者有白带异常,下腹疼痛,盆腔炎病史。
实性肿瘤声像图特点,下列错误的是
实性肿瘤边界不一定不整齐、不光滑或不规则。
超声检查胎儿,能清晰显示胎儿脊柱和头颅光环,该胎儿至少应大于多少周
妊娠10周时颅骨开始骨化,12周颅骨骨化明显。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声像图特点,需除外的是
幽门壁厚>4mm。
患者,既往有肾病史,因头晕,无尿数日就诊,根据其肝右叶-右肾声像图,最可能的诊断为
肾脏体积减小,结构欠清晰,皮质回声增强,结合患者有肾炎病史以及无尿症状。
关与胆囊腺瘤的描述,下列不正确的是
多数直径<1.5cm。
患者无明显不适,根据其肝右叶-右肾区超声图像,最可能的诊断为
右肾上腺区见三角形明亮回声区,边界清晰,内部结构呈网状。
下列是胎儿期循环遗迹的为
肝圆韧带是胎儿期脐静脉的遗迹。
下列肝脏分叶描述,不正确的是
肝中静脉将肝分为左叶、右叶。
超声检查胎儿头颅部所见如图(彩图11),最可能的诊断是
两侧小脑半球分开,中间无联系,颅后窝池明显增大,与第四脑室相通。
男性,86岁,慢性支气管炎30余年,心脏超声检查示:右心房、右心室大,肺动脉增宽,依据三尖瓣反流估测肺动脉压力为中,重度增高,诊断为
依病史和超声心动图表现符合肺源性心脏病。
32岁,因停经40天行经阴道超声检查,声像图见彩图12,初步诊断应为
于宫颈处见一孕囊回声,且宫颈内口紧闭,患者有停经史。
男性,33岁,心脏超声检查示:右冠窦瘤样突起,顶部破口入右心室,频谱为双期连续性,以舒张期为主,诊断为
右冠窦瘤破裂以破入右心室常见,频谱为双期连续性,以舒张期为主。
超声图像中显示的胎盘为
胎盘完全覆盖于宫颈内口。
下列不是原发性肝癌特点的为
多数癌肿无包膜。
超声检查于右侧附睾头见圆形无回声暗区,边清,如图所示,考虑为
超声图显示为附睾头部位的囊肿。
女性,25岁,停经46天,阴道无异常分泌物,子宫附件超声表现如图,图中所示为
子宫腔内见孕囊回声,可清晰见薄层羊膜,羊膜囊位于绒毛膜腔内(胚外体腔),卵黄囊位于胚外体腔中。
男性,55岁,慢性乙肝多年,近来上腹痛,食欲不佳,AFP>500,结合超声图像,诊断为
慢性乙肝病史,AFP>500,声像图明显不均匀,呈弥漫结节样改变。
男性,58岁,排尿不适,无痛性血尿,膀胱超声表现如图,根据声像图表现及所标志的体位,最可能的超声诊断为
膀胱壁上见高回声隆起,呈菜花状向腔内突出,患者有无痛性血尿。
女性,52岁,经常性上腹疼痛不适多年,结合超声图像,诊断考虑为
上腹部经常疼痛不适多年病史,声像图示胆囊壁上多个稍强回声团,与胆囊壁相连,无声影,不移动。
患者因血尿、左肾区疼痛就诊,根据其超声图像,最可能的诊断是
左肾内见多个大小不等强光团,后伴声影,并可见集合系统分离,结合患者症状分析。
男性,45岁,上腹部剧烈疼痛2大余,皮肤、巩膜轻度黄染,超声检查如图所示,诊断考虑为
上腹部剧烈疼痛2天,皮肤、巩膜轻度黄染,声像图显示胆总管内强回声光团,后伴声影。
患者膀胱内超声图像如下,最可能的诊断是
该例为正常膀胱超声图像。
男性,28岁,因急性胰腺炎禁食5天,超声检查如图所示,诊断考虑为
因急性胰腺炎禁食5天,声像图显示胆囊内可见密集的点状回声。
成年男性,因左腰部疼痛不适伴发热就诊,肾脏超声图像如下,最可能的诊断是
肾体积增大,肾内出现低回声区,边界不清晰,结合症状分析。
男性,32岁,常感心悸、气促,血压正常范围;心电图正常;血T、T
、TSH正常;超声检查如图所示(彩图13),最可能的诊断是
全心扩大,M型超声示"大心腔小瓣口"征。
该病例心脏超声检查如图所示,最可能的诊断为
左心房未探及肺静脉开口,其后方探及肺总静脉干。
女性,26岁,下腹部疼痛数月。妇科检查右侧附件区增厚、增大,超声检查如图所示,最可能的诊断为
右侧附件区见一长条状无回声暗区,边界清晰,结合临床表现。
该病例心脏超声检查如图(彩图14)所示,最可能的诊断为
房间隔原发孔处连续性中断。
可以引起前列腺体积增大的疾病有:Ⅰ-急性前列腺炎;Ⅱ-慢性前列腺炎;Ⅲ-前列腺增生;Ⅳ-前列腺癌
以上各种疾病均可引起前列腺体积增大。
彩图15显示:三尖瓣反流,基线下方频谱速度为4.2m/s,提示肺动脉高压程度为
超声可用三尖瓣反流频谱速度,换算成三尖瓣的反流压差,估测肺动脉收缩压,公式为:4V+10,30~50mmHg为轻度,50~70mmHg为中度,>70mmHg为重度。
关于肾积水叙述,下列不正确的是
肾盂无回声区有时宽度达1~2cm可能仍属正常,如膀胱过度充盈时。
女性,35岁,上腹疼痛不适数年,近2天加重。超声如图所示。结合超声图像,诊断为
上腹部疼痛不适数年,加重2天,声像图显示胆囊颈部可见强回声光团,后伴声影。
子宫肌瘤的声像图特征,下列不正确的是
子宫肌瘤易造成子宫形态不规则,宫腔线常偏移,特别是在黏膜下肌瘤。
男性,40岁,健康体检,偶感上腹不适。超声检查如图所示,诊断为
偶感上腹不适,声像图显示胆囊壁上可见稍强回声团,与胆囊壁相连,无声影,不移动。
子宫肌瘤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特点,下列不正确的是
子宫肌瘤的血流多为中等阻力指数,如肿块可见丰富低阻血流信号,应考虑为子宫肉瘤。
女性,35岁。超声检查见乳房内无回声结构,边清壁薄,CDFI未见血流,如图所示考虑为
关于胎芽头臂长的描述,下列错误的是
头臂长不能包括卵黄囊。
根据超声检查肝脏的声像图表现,诊断为
声像图显示肝内可见一无回声暗区,后方效应增强。
在声像图上不易与葡萄胎鉴别的疾病是
两种疾病都属于滋养细胞疾病,HCG都很高,因此很难鉴别。
该图(彩图24)中的蓝色血流信号表示
CDFI规定血流方向"红迎蓝离"。
急性肩袖撕裂的声像图表现,下列错误的是
D选项为陈旧性撕裂表现。
请阅图(彩图25),该病例最可能的诊断为
右冠状动脉异常增宽,CDFI示右冠状动脉血流漏入心腔。
慢性输卵管积水声像图表现,下列错误的是
慢性输尿管多表现为薄壁状,内为尿液,所以为无回声区。
该例食管超声心动图所显示图像为
食管超声示房间隔近上腔静脉处连续性中断。
肾积水超声检查方法的描述,下列不正确的是
肾积水检查可采取多种体位,如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
该M型超声心动图所见提示
M型超声二尖瓣曲线呈"城墙样"改变是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的特征。
关于前列腺疾病的描述,下列错误的是
前列腺在欧美发病率较高,但我国比较少见,近年发病率逐渐增加。
正常胎儿脐动脉S/D比值的变化为
妊娠期,为维持胎儿生长发育,因此在妊娠过程中不断下降。
女性,27岁,停经53天,近1周腹痛、阴道出血,尿妊娠试验阴性。超声检查显示(彩图34),最可能的诊断为
宫腔内可见无回声暗区,其内未见胚芽及胎心搏动。患者有停经,腹痛,阴道出血等流产症状,尿HCG阴性。
下列不是子宫肌瘤声像图表现的为
宫腔内见无回声区是宫腔积液或感染等表现。
女性,28岁,停经50天,尿妊娠试验阳性。超声检查如图所示,最可能的诊断为
子宫腔内见两个胚囊。
多囊卵巢超声表现,下列不正确的是
多囊卵巢髓质面积增大,回声明显增强与卵泡形成明显对比。
成年男性,血尿伴排尿时尿流中断,超声检查如图,最可能的诊断为
膀胱内有强光团,后伴声影,且患者有血尿,尿中断等临床表现。
超声测量胎儿腹围应选择的水平是
超声测量胎儿腹围应选择在胎儿肝内门脉左支和胃的水平。
原发性睾丸肿瘤生殖细胞性的恶性占95%,其中常见肿瘤有
生殖细胞性睾丸肿瘤中以精原细胞瘤最常见,其次胚胎癌、畸胎瘤、绒毛膜上皮癌等。
胎儿食管闭锁的超声图像特征是
下列肾细胞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肾癌多表现为周边及内部血流信号丰富,但少血供并不能完全排外肾癌。
典型胃癌的超声表现,下列不符合的是
关于自截肾,下列错误的是
结核肾发展至整个肾钙化而功能丧失称自截肾,不会导致肾动脉栓塞。
DSA检查的术前准备不包括
不属于CT常规扫描程序的是
设计扫描方案不属于CT常规扫描程序。
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技术无关的是
CT图像的永久存储设备是
光盘可以永久保存CT图像。
门静脉造影可将导管插入
CT扫描中,标注工作比较繁杂的是
脊柱扫描需要标注椎体的序号。
改善DSA图像质量的措施不包括
下面关于限及眼眶CT扫描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CT与常规X线摄影相比,优点是
CT与常规X线相比,密度分辨率局。
下面能用DSA检查的情况是
腹部CT检查时需口服阴性对比剂的疾病是
阳性对比剂是高密度对比剂,容易掩盖胆结石。
与肝脏DSA检查技术无关的是
眼眶CT检查需要做增强扫描的是
怀疑眶内肿瘤、炎症、血管性病变及眶内肿瘤向眶外侵犯时,需做增强扫描。
关于颞颌关节CT扫描的叙述,错误的是
定位光标线不能与正中矢状线重合。
以下关于关节运动,错误的是
关节沿冠状面运动,骨向正中矢状面靠近者为内收。
通常需采用HRCT扫描方法的疾病是
对于肺的弥漫性、间质性病变,特别是支气管扩张时宜采用高分辨率扫描模式。
关于颅脑CT扫描技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强扫描时颅内转移瘤可在注射对比剂6~8分钟开始扫描。
与定位扫描相比,直接扫描的最大优势是
直接扫描只需扫描一次,不需要扫定位像,节省了时间。
下列疾患不能在平片上显示出阳性征象的是
胆囊阳性结石可以在平片上显示,胆囊阴性结石在平片上不显示。
CT扫描检查床移动精度的误差,要求不超过
CT扫描检查床移动精度的误差,要求不超过±0.5mm。
属于生理排泄的造影检查是
口服胆囊造影的口服对比剂在肠道吸收后,经肝排泄至胆囊使其显影。
螺旋CT扫描的主要特点是
采用滑环技术是螺旋CT扫描的主要特点。
关于腹部CT扫描技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胰腺通常采用"双期"扫描。
与CT空间分辨率无关的是
辐射剂量与CT的空间分辨率无关。
CT检查中,可改善空间分辨率的方法是
影响CT空间分辨率的主要因素是重建矩阵,重建矩阵大,像素值小,空间分辨率高。
纵隔疾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是
纵隔疾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是CT。
肺部CT的检查技术,描述错误的是
一般增强扫描都在平扫后进行,在确定肺内结节、肿块的性质、肺门血管与淋巴结的鉴别和纵隔、心脏肿瘤、胸部大血管病变的诊断时应采用增强扫描。
下列组合,错误的是
CT血管造影—CTA。
膈上肋骨正位摄影,呼吸方式为
深吸气后屏气,使横膈尽量下降,增加膈上肋骨的显示范围。
膀胱造影的术前准备,不包括
膀胱造影的术前准备包括清洁肠道、术前排空小便或导尿、对比剂加热至体温。
肾上腺常规CT扫描采用的层厚、层距分别为
肾上腺常规CT扫描采用的层厚、层距分别为3mm、3mm。
观察小儿骨龄发育情况,常规需摄取
摄取双腕关节正位的目的,主要对照观察腕关节诸骨(骨龄)的发育情况。
耳部常规采用的检查位置横断面,通常:用的两种扫描基线是
耳部常规采用的检查位置横断面,通常采用的两种扫描基线是听眶线,听眉线。
眼和眼眶通常扫描的层厚是
眼眶常规扫描采用标准模式,扫描层厚通常为3~5mm。
区分正常与异常X线影像的主要依据是
X线解剖学是区分正常与异常X线影像的主要依据。
与CT图像显示上下位置偏移有关的操作是
与CT图像显示上下位置偏移有关的操作是床面升降调节有误。
属于静脉尿路造影禁忌证的是
急性肾小球肾炎性血尿时肾功能不良,肾盂显影不良,且对比剂的使用会加重肾功能损伤。
欲观察病变的微细结构,应采用的扫描方式是
欲观察病变的微细结构,应采用的扫描方式是超薄层扫描。
三叉神经病变,应选择的摄影体位是
颅底位主要检查颅底骨,多见于眼科、耳鼻喉科和神经科的送诊。三叉神经病变,应选择颅底位。
上腹部CT扫描通常不包括
上腹部CT扫描通常不包括肾脏。
病人不能站立,检查有无气腹,应摄取
左侧卧水平正位可以避免肠内积液与胃内滞留液的重叠给诊断带来的困难。
通常中档CT机的空间分辨率是
中档CT机的空间分辨率约为10LP/cm,高档达14LP/cm或以上。
有关乳腺摄影的叙述,错误的是
乳腺摄影追求高分辨率,所以不能使用高速增感屏。
CT扫描时X射线管发出的是
CT扫描时X射线管发出的是近似单一能谱射线。
螺旋扫描,螺距为0.5,床速为5mm/s,层厚为
根据螺距的定义,螺距是床速与层厚之比,可得出层厚为10mm。
关于胸部CT扫描技术的应用,错误的是
每日开机进行CT球管训练的目的是
为保护X线管,每日开机进行CT球管训练,使球管温度逐渐升高,以适应工作环境。
关于胸部CT扫描技术的应用,错误的是
四肢扫描,区分图像左右的操作是
四肢多为对称性,从CT扫描图像形态分析,很难区分左右,需准确输入注释标志。
腹部CT扫描的适应证不包括
肾脏CT增强检查的分泌期延时扫描时间为
肾脏CT增强扫描通常应扫描皮质期、髓质期和分泌期(肾盂期),皮质期延时扫描时间25~30秒,髓质期延时扫描时间60~70秒,分泌期延时扫描时间2~5分钟。
腹部CT扫描的准备不包括
重叠扫描是指
层厚大于层间距时,相邻两层间才有重复显示的部分,这种情况称为重叠扫描。
盆腔CT检查扫描技术参数正确的是
与颅脑常规CT扫描比较,咽部扫描的注意事项是
不做吞咽动作是咽部扫描特有的注意事项。
脊柱CT检查扫描技术参数正确的是
喉部CT扫描,仰头的目的是
喉部CT扫描,仰头的目的是防止下颌骨重叠。
脊柱CT检查扫描技术参数错误的是
常规静脉尿路造影的适应证不包括
急性泌尿系统炎症为常规静脉尿路造影的禁忌证。
脊柱CT检查扫描层厚和间隔参数正确的是
影响X线胶片影像质量的物理因素,不包括
X线胶片影像的五大要素为:密度、对比度、锐利度、颗粒度、失真度。前四项为构成照片影像的物理因素,后者为构成照片影像的几何因素。
被照体矢状面与胶片平行的摄影体位有
被照体矢状面与胶片平行,中心线经被检者的一侧入射,从另一侧射出的位置称侧位。
有关X线束、照射野的叙述,错误的是
X线摄影时,为减少散射线对照片对比度的影响,应将照射野缩小到能容下肢体被检部位。
以下组合错误的是
听眉线简写应为SML。
影响照片影像密度的因素,错误的是
照片影像密度随被照体厚度、密度增加而降低。
拟诊上颌窦癌并骨质侵犯的患者应首选的摄影位置是
上颌窦检查首选瓦氏位,通常选用俯卧位摄影。
关于滤线栅使用注意事项的叙述,错误的是
在X线摄影中,应将滤线栅置于胶片和被照体之间。
有关汤氏位摄影,以下错误的是
中心线应向足侧倾斜30°角。
手的斜位摄影,各手指均匀分开,一般手掌与暗盒的角度是
手的斜位摄片,手掌应与暗盒成45°角放置,有利于诸骨的显示。
一般显示脑组织常用的窗宽是
横断层面图像窗宽10~100Hu,窗位35~40Hu。
欲观察第4、5掌骨的病变,最佳的选择是拍摄手的
前后斜位显示第4、5掌骨效果最佳。
关于摄影中减小运动模糊的叙述,错误的是
X线摄影中,减小运动模糊的方法之一是尽量增加焦点至胶片或IP板、平板探测器的距离。
关于手正位摄片的叙述,正确的是
手的正位摄片中心线应对准第3掌骨头。
摄取柯氏位时,患者俯卧,听鼻线垂直于床面,中心线应
摄取柯氏位时,患者俯卧、听鼻线垂直于床面,中心线向足侧倾斜23°,对准枕外隆突上方3cm处,经鼻根射至暗盒。
手正位摄影,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手正位像上拇指呈斜位显示。
您目前分数偏低,基础较薄弱,建议加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