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药学专业一

2022年执业药师考试《西药学专业知识一》真题精选

单选题 1/34
1.

关于药物制剂与剂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药物剂型是药物的临床使用形式
  • B 制剂处方中除主药外的所有物质统称为辅料
  • C 改变剂型可能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
  • D 注射剂、单剂量滴眼剂中均不得加入抑菌剂
  • E 吸入制剂吸收速度快,几乎与静脉注射相当
单选题 2/34
2.

药物制剂稳定性变化可分为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三大分类。下列稳定性变化中属于物理性变化的是

  • A 氧化变色
  • B 水解沉淀
  • C 沉降分层
  • D 降解变色
  • E 酶解霉败
单选题 3/34
3.

关于药物含量测定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含量限度是指按规定方法检测有效物质含量的允许范围
  • B 药物含量测定不允许使用除《中国药典》规定方法之外的其他方法
  • C 采用化学方法测定含量的药物,其含量限度用有效物质所占的百分数表示
  • D 采用生物学方法测定效价的药物,其含量限度用效价单位表示
  • E 原料药物的含量限度未规定上限时,系指含量不超过101.0%
单选题 4/34
4.

根据《中国药典》,关于贮藏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遮光系指避免日光直射
  • B 避光系指用不透光的容器包装
  • C 密闭系指将容器密闭,以防止尘土与异物的进入
  • D 密封系指将容器熔封,以防止空气与水分的进入
  • E 阴凉处系指贮藏处温度不超过10°C
单选题 5/34
5.

下列关于药物吸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胃是被动吸收药物的主要吸收部位
  • B 核黄素在十二指肠主动吸收,与促胃肠动力药同服时,其吸收会增加
  • C 药物具有低溶解性特点,可通过增加药物脂溶性改善吸收
  • D 一般认为口服剂型的生物利用度顺序为:混悬液>胶囊>包衣片>分散片
  • E 难溶性酸性药物制成钠盐后可改善溶解度,其口服吸收会增加
单选题 6/34
6.

下列不符合栓剂的质量要求的是

  • A 外观完整光滑
  • B 有适宜的硬度
  • C 崩解时限应符合要求
  • D 无刺激性
  • E 塞入腔道后应能融化、软化或溶解
单选题 7/34
7.

下列关于伊托必利说法错误的是

  • A 具有多巴胺D2受体拮抗作用,可增加乙酰胆碱释放
  • B 具有乙酰胆碱酯酶抑制作用,阻止乙酰胆碱水解
  • C 几乎无甲氧氯普胺的锥体外系副作用
  • D 易通过血-脑屏障而产生中枢副作用
  • E 几乎无西沙必利的致室性心律失常副作用
单选题 8/34
8.

洛伐他汀的母核为

  • A 氟苯基结构
  • B 吡咯基结构
  • C 3,5二羟基戊酸结构
  • D 异丙基结构
  • E 苯氨甲酰基结构
单选题 9/34
9.

用F值表示,为混悬剂的质量要求的为

  • A 粒径
  • B 包封率
  • C 载药量
  • D 渗漏率
  • E 沉降体积比
单选题 10/34
10.

与水或醇可任意混溶,由于黏度和刺激性较大,不单独作往射剂溶剂用的是

  • A PEG6000
  • B 聚山梨酯20
  • C 甘油
  • D 注射用油
  • E 二甲基亚砜
单选题 11/34
11.

不影响乳剂质量的是

  • A 分层与絮凝
  • B 分层与合并
  • C 合并与转相
  • D 破裂与转相
  • E 转相与酸败
单选题 12/34
12.

下列关于双氯芬酸说法错误的是

  • A 是芳基乙酸类代表性药物,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
  • B 主要代谢产物为苯环羟基化衍生物,无抗炎活性
  • C 可通过抑制环氧合酶产生抗炎作用
  • D 可通过抑制脂氧合酶产生抗炎作用
  • E 可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释放产生抗炎作用
单选题 13/34
13.

甲磺酸伊马替尼是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抗肿瘤药,其作用靶点是

  • A 二氢叶酸还原酶
  • B 拓扑异构酶
  • C 酪氨酸蛋白激酶
  • D 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
  • E 腺酰琥珀酸合成酶
单选题 14/34
14.

生物药品处方说法错误的是

  • A 稳定性易受温度的影响
  • B 稳定性易受pH的影响
  • C 处方中加入蔗糖用作稳定剂
  • D 处方中一般不得添加EDTA·2Na
  • E 处方中加入聚山梨酯80防止蛋白变性
单选题 15/34
15.

吗啡化学结构如下关于其结构与临床使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具有多氢菲环结构的生物碱,常制成盐类供临床使用
  • B 3位酚羟基甲基化得到可待因,具有镇咳作用
  • C 是两性化合物,3位的酚羟基显弱酸性,17位的N-甲基叔胺显弱碱性
  • D 3位酚羟基在体内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口服生物利用度高
  • E 在酸性溶液中加热会生成阿扑吗啡,具有催吐作用
单选题 16/34
16.

cGMP可激活下列哪个因子引起各种生物学效应

  • A 蛋白激酶C
  • B 钙离子
  • C 二酰甘油
  • D 前列腺素
  • E —氧化氮
单选题 17/34
17.

某患者使用氯霉素滴眼液Ⅰ后感觉口苦,改用氯霉素滴眼液Ⅱ后该现象明显减轻,推测其较为合理的原因是

  • A 滴眼液Ⅰ中氯霉素原料药苦味较重
  • B 滴眼液Ⅱ中杂质含量少
  • C 滴眼液Ⅰ的生产工艺不完善,在其生产过程中产生了苦味杂质
  • D 滴眼液Ⅱ中有可能添加了高分子材料,增加了药液黏度
  • E 滴眼液Ⅱ中可能含有矫味剂
单选题 18/34
18.

药物分子与靶标结合时,键合作用强而持久的是

  • A 离子键结合
  • B 共价键结合
  • C 氢键结合
  • D 离子-偶极结合
  • E 范德华力结合
单选题 19/34
19.

下列关于巯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可与酶中锌离子结合,是关键的药效团
  • B 可产生皮疹和味觉障碍的副作用
  • C 可与半胱氨酸形成结合物,参与排泄
  • D 分子间易形成二聚合物,失去活性
  • E 巯基不易被氧化代谢,故作用持久
单选题 20/34
20.

下列关于药动学参数说法错误的是

  • A 某药的生物半衰期为0.5小时,表明该药从体内消除的速率较快
  • B 地高辛在人体的表观分布容积约500L,表明药物广泛分布于组织中
  • C 表观分布容积不代表真实的生理容积
  • D 某药物经肝肾两种途径从体内消除,该药物总清除率等于肝清除率与肾清除率之和
  • E 米氏常数是指血药浓度降低一半时所对应的药物消除速率
单选题 21/34
21.

关于药物效价强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于药物内在活性的比较
  • B 用于作用性质相同的药物等效浓度或剂量的比较
  • C 用于引起药理效应的最低药物浓度或剂量的比较
  • D 用于相同剂量或浓度下药物效应的比较
  • E 用于药物安全范围的比较
单选题 22/34
22.

在临床使用过程中,防止输液微粒污染的方法是

  • A 严格控制原料药的质量
  • B 严格控制辅料的质量
  • C 合理安排工序,加强生产过程管理
  • D 严格灭菌条件,严密包装
  • E 在输液器中安置孔径不大于0.8um的终端滤膜过滤器
单选题 23/34
23.

当仿制药处方辅料不影响药物吸收时,可以豁免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的剂型是

  • A 普通片剂或胶囊剂
  • B 口服混悬剂
  • C 延迟释放制剂
  • D 口服溶液剂
  • E 缓释制剂
单选题 24/34
24.

关于个体给药方案调整的方法,错误的是

  • A 可通过监测患者血药浓度调整给药剂量
  • B 可通过患者肌肝清除率调整给药剂量
  • C 可根据患者体重、体表面积及年龄调整给药剂量
  • D 可根据药物分布速率常数调整给药剂量
  • E 可结合患者用药后的临床表现调整给药剂量
单选题 25/34
25.

新生儿使用某种药物时,易发生蓄积性中毒,如氯霉素可导致“灰婴综合征”。其主要原因为

  • A 新生儿有较高的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
  • B 新生儿的药酶系统发育不完全
  • C 新生儿的药物吸收较完全
  • D 新生儿的胃肠蠕动能力弱
  • E 新生儿阻止药物分布的屏障功能发育不完全
单选题 26/34
26.

关于黄体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可口服,不易被代谢,疗效持续时间长
  • B 结构为△4-3,20二酮孕甾烷
  • C 在体内主要代谢途径是6位羟基化,16位和17位氧化
  • D 在6位引入双键、卤素或甲基,可延长体内半衰期
  • E 是最强效的内源性孕激素
单选题 27/34
27.

属于二肽激肽酶-4抑制剂的口服降糖药为

  • A 格列本脲
  • B 那格列奈
  • C 沙格列汀
  • D 曲格列酮
  • E 卡格列净
单选题 28/34
28.

眼用制剂贮存应密封避光,启用后应在多久用完

  • A 1周
  • B 4周
  • C 2周
  • D 3周
  • E 5周
单选题 29/34
29.

参与Ⅰ相代谢最主要的酶为

  • A CYP450酶
  • B 过氧化酶
  • C 单胺氧化酶
  • D 黄素单加氧酶
  • E 多巴胺β单加氧酶
单选题 30/34
30.

阿昔洛韦的前药为

  • A 阿昔洛韦
  • B 伐昔洛韦
  • C 更昔洛韦
  • D 齐多夫定
  • E 司他夫定
单选题 31/34
31.

下列不属于Ⅱ相结合反应内源性极性小分子物质的是

  • A 葡萄糖醛酸
  • B 硫酸
  • C 乳酸
  • D 甘氨酸
  • E 谷胱甘肽
单选题 32/34
32.

临床应用中,抗精神病药氯丙嗪可产生锥体外系副作用,其原因是

  • A 该药物结构中含有毒性基团
  • B 该药物与非治疗部位靶标结合
  • C 该药物与治疗部位靶标结合
  • D 该药物激动N2胆碱受体
  • E 该药物在体内代谢产生酰类毒性代谢物
单选题 33/34
33.

用药后能消除原发致病因素,产生对因治疗作用的药物是

  • A 抗高血压药
  • B 解热药
  • C 抗惊厥药
  • D 抗菌药
  • E 镇痛药
单选题 34/34
34.

关于静脉滴注给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血药浓度达稳态后,加快滴注速率,血药浓度又会重新上升并趋于稳定
  • B 滴注开始时,药物的消除速率大于给药速率
  • C 滴注速率越大,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越短
  • D 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75%所需要的滴注时间是3个生物半衰期
  • E 可通过减慢滴注速率的方式降低药物的消除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