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专升本)

2022年成人高等考试《政治》(专升本)押题密卷

单选题 1/123
1.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

  • A 发展
  • B 以人为本
  • C 全面协调可持续
  • D 统筹兼顾
单选题 2/123
2.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是

  • A 发展
  • B 以人为本
  • C 全面协调可持续
  • D 统筹兼顾
单选题 3/123
3.

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

  • A 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 B 意识本质问题
  • C 世界本原问题
  • D 实践本质问题
单选题 4/123
4.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这是( )

  • A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 B 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 C 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 D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单选题 5/123
5.

毛泽东提出,坚持武装斗争必须建立一支人民的军队,这支军队的唯一宗旨是( )

  • A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 B 执行严格的革命纪律
  • C 注重思想政治教育
  • D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单选题 6/123
6.

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会导致两种错误理论,一种是唯理论,另一种是( )

  • A 经验论
  • B 循环论
  • C 直线论
  • D 不可知论
单选题 7/123
7.

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取决于( )

  • A 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
  • B 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 C 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
  • D 社会生产力的性质
单选题 8/123
8.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最主要的自然科学基础是( )

  • A 地质学和胚胎学
  • B 动植物生理学和有机化学
  • C 机械力学
  • D 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单选题 9/123
9.

在物质和意识关系的问题上,唯心主义的根本错误是( )

  • A 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
  • B 夸大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 C 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 D 夸大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单选题 10/123
10.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

  • A 质量互变规律
  • B 对立统一规律
  • C 世界普遍联系的观点
  • D 否定之否定的观点
单选题 11/123
11.

人民群众之所以是历史的创造者,最根本的原因在于( )

  • A 人民群众占人口的大多数
  • B 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 C 人民群众具有先进的思想
  • D 人民群众通晓历史的发展规律
单选题 12/123
1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

  • A 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 B 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
  • C 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阶段
  • D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
单选题 13/123
13.

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 )

  • A 速度、比例和效益的统一
  • B 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 C 形成一、二、三产业的合理结构
  • D 科技、教育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单选题 14/123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

  • A 自然、社会和人类发展的普遍规律
  • B 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
  • C 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 D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单选题 15/123
15.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

  • A 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 B 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 C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 D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单选题 16/123
16.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是( )

  •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B 改革开放
  • C 反腐倡廉
  • D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单选题 17/123
17.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是从解决( )

  • A 台湾问题开始的
  • B 香港问题开始的
  • C 澳门问题开始的
  • D 香港和澳门问题开始的
单选题 18/123
18.

“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出自( )

  • A 马克思
  • B 毛泽东
  • C 列宁
  • D 恩格斯
单选题 19/123
19.

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是( )

  • A 发展
  • B 矛盾
  • C 联系
  • D 运动
单选题 20/123
20.

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是( )

  • A 新政协会议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B 三大战役的胜利
  • C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 D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单选题 21/123
21.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 )

  • A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B 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
  • C 改革进一步深化
  •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单选题 22/123
22.

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 )

  • A 学习
  • B 理论
  • C 科技
  • D 实践
单选题 23/123
23.

“物是观念的集合”这一观点是( )

  • A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 B 唯心主义的观点
  • C 能动反映论的观点
  • D 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单选题 24/123
24.

假象同真象一样,也是客观存在的。这是一种( )

  • A 辩证法的观点
  • B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 C 形而上学的观点
  • D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单选题 25/123
25.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一名句强调的是( )

  •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B 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 C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 D 间接经验毫无用处
单选题 26/123
26.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 )

①实事求是

②群众路线

③与时俱进

④独立自主

  • A ①②④
  • B ①③④
  • C ①②③
  • D ②③④
单选题 27/123
27.

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是( )

  • A 经济发展
  • B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C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
  • D 社会和谐
单选题 28/123
28.

科学发展观的首要任务是( )

  • A 以人为本
  • B 发展生产力
  • C 全面协调可持续
  • D 保持党的先进性
单选题 29/123
29.

( )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历史地位、基本特征和基本任务,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 A 党的十二大
  • B 党的十三大
  • C 党的十四大
  • D 党的十五大
单选题 30/123
30.

(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 A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 B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 C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 D 坚持共产主义理想
单选题 31/123
31.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________执行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等阶段性稳就业政策。今年高校毕业生超过________人,要加强就业创业指导、政策支持和不断线服务。

  • A 延续 900万
  • B 延续 1000万
  • C 暂缓 900万
  • D 暂缓 1000万
单选题 32/123
32.

不仅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遵循,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依托的是( )

  • A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 B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 C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D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单选题 33/123
33.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把( )贯串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

  • A 组织建设
  • B 纪律建设
  • C 思想建设
  • D 制度建设
单选题 34/123
34.

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强调指出:“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这一论述( )

  • A 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概念
  • B 首次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 C 首次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事关全局的基本国情加以把握
  • D 首次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进行了划分
单选题 35/123
35.

恩格斯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源是( )

  • A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 B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 C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 D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单选题 36/123
36.

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必须放在首位的是( )

  • A 反腐倡廉建设
  • B 政治建设
  • C 组织建设
  • D 思想建设
单选题 37/123
37.

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系列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政策和主张归纳为“一纲四目”的国家领导人是( )

  • A 周恩来
  • B 刘少奇
  • C 邓小平
  • D 叶剑英
单选题 38/123
38.

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基本前提是( )

  • A 认清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
  • B 认清中国社会的国情
  • C 认清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 D 认清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
单选题 39/123
39.

毛泽东曾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调查研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走马看花,一种是下马看花。走马看花,不深入,还必须用第二种方法,就是下马看花,过细看花,分析一朵花。毛泽东强调“下马看花”的实际意义在于( )

  • A 解决实际问题必须要有先进理论的指导
  • B 运用多种综合方法分析调查研究的材料
  • C 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适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
  • D 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实际,才能找出规律
单选题 40/123
40.

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之道是( )

  • A 思想建党
  • B 制度治党
  • C 组织建设
  • D 反腐败斗争
单选题 41/123
41.

人民军队的建军之本、强军之魂是( )

  • A 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 B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C 党对军队绝对领导
  • D 以人为本
单选题 42/123
42.

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是( )

  • A 政治
  • B 生态
  • C 文化
  • D 民生
单选题 43/123
43.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

  • A 对立统一规律
  • B 发展的观点
  • C 联系的观点
  • D 运动的观点
单选题 44/123
44.

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依据与指导是( )

  • 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
  • B 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 C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 D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创造者的原理
单选题 45/123
45.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

  • A 四个现代化
  • B 经济发展
  • C 人民利益
  • D 可持续发展
单选题 46/123
46.

在中国革命进程中,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双重性质的事件是( )

  • A 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9-3农民所有
  • B 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 C 接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 D 赎买民族工商业归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所有
单选题 47/123
4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十四个坚持”属于( )

  • A 指导思想层面的表述
  • B 行动纲领层面的表述
  • C 重点讲的是怎么看
  • D 回答的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
单选题 48/123
48.

“心想事成”这一观点是( )

  • A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 B 唯心主义观点
  • C 能动反映论的观点
  • D 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单选题 49/123
49.

下列对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 A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
  • B 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
  • C 武装斗争是建设农村革命根据地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
  • D 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密切结合和有机统一
单选题 50/123
50.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完成以后,国内的社会矛盾和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化,逐步成为政治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矛盾是( )

  • A 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 B 大量人民内部矛盾
  • 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 D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单选题 51/123
51.

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优秀农民工和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表彰大会上指出农民工是推动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要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农民工。这体现了(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②人民群众决定社会变革的进程

③人民群众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④政府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 A ①②
  • B ①④
  • C ③④
  • D ②③
单选题 52/123
52.

( )是党指挥枪原则落地生根的坚实基础。

  • A 军委主席负责制
  • B 政治委员制度
  • C 首长分工负责制
  • D 支部建在连上
单选题 53/123
53.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 )

  • A 国体
  • B 政体
  • C 国策
  • D 制度
单选题 54/123
54.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 )

  • A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 B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C 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 D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单选题 55/123
55.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多种经济成分,其中掌握了国家主要经济命脉的是( )

  • A 国营经济
  • B 合作社经济
  • C 个体经济
  • D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单选题 56/123
56.

明确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这一重大方针的会议是( )

  • A 党的十五大
  • B 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 C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 D 党的十六大
单选题 57/123
57.

以下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总结,其中正确的是( )

①放弃了反对霸权主义

②更广泛参与世界事务

③开展全方位多边友好交往

④更重视经济、文化合作

  • A ①②③
  • B ①④
  • C ②③④
  • D ③④
单选题 58/123
58.

( )成为衡量国家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 A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
  • B 信息掌握的多寡
  • C 创新能力
  • D 人工智能技术
单选题 59/123
59.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直接关系到( )

  • A 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 B 党能否始终保持先进性
  • C 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 D 我们国家经济能否上一个大台阶
单选题 60/123
60.

毛泽东明确提出要走一条有别于苏联的中国工业化道路,提出了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这一方针是( )

  • A 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
  • B 发展大工业,实现工业化和电气化
  • C 以重工业为发展重点,实现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
  • D 把实现国家工业化作为主体
单选题 61/123
61.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25日至26日在( )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分析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研究部署2022年“三农”工作。

  • A 北京
  • B 济南
  • C 郑州
  • D 沈阳
单选题 62/123
62.

主观与客观相统一是( )

  • A 政治工作的基本要求
  • B 经济工作的基本要求
  • C 一切工作的基本要求
  • D 党务工作的基本要求
单选题 63/123
63.

既是发展的主体,也是发展的最大受益者的是( )

  • A 政府
  • B 中国共产党
  • C 知识分子
  • D 人民群众
单选题 64/123
64.

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 )

  • A 指导思想问题
  • B 领导权问题
  • C 农民问题
  • D 革命对象
单选题 65/123
65.

从人类文明进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 )

  • A 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 C 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 D 中华民族要实现强起来的宏伟目标
单选题 66/123
66.

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是( )

  • A 人才
  • B 科技
  • C 发展
  • D 教育
单选题 67/123
67.

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重点解决好( ),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做好中央单位定点帮扶。

  • A 贫困问题
  • B 山区贫困地区
  • C 深度贫困问题
  • D 西部贫困地区
单选题 68/123
68.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必须把( )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 A 党的领导
  • B 人民当家作主
  • C 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 D 依法治国
单选题 69/123
69.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 )

  • A 人与自然的关系
  • B 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
  • C 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 D 分工协作关系
单选题 70/123
70.

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是( )

  • A 共同富裕
  • B 以人为本
  • C 人民当家作主
  • D 良好生态环境
单选题 71/123
71.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 )

  • A 根本方法
  • B 基本要求
  • C 核心立场
  • D 第一要义
单选题 72/123
72.

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又被认为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是( )

  • A 科学发展观
  • B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C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D 邓小平理论
单选题 73/123
73.

“抽刀断水水更流”蕴含的哲理是( )

  • A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 B 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 C 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
  • D 事物的联系是偶然的
单选题 74/123
74.

3月31日18时40分,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受控再入大气层。目前,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正为( )返回作各项准备。

  • A 4月中旬
  • B 4月10日
  • C 4月8日
  • D 4月15日
单选题 75/123
75.

2021年8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 )为重点战略方向,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 A 节能
  • B 减排
  • C 降碳
  • D 增效
单选题 76/123
76.

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其中中国道路就是( )

  •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B 共产主义道路
  • C 新民主主义道路
  • D 和平发展道路
单选题 77/123
77.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确立后,科学文化领域实行的方针是( )

  • A “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 B “团结一批评一团结”
  • C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 D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单选题 78/123
7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是( )

  • A 1976年
  • B 1978年
  • C 1980年
  • D 1979年
单选题 79/123
79.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在于( )

  • A 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 B 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经验
  • C 感性认识是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是间接经验
  • D 感性认识可靠,理性认识不可靠
单选题 80/123
80.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能动的反映是( )

  • A 摹写和创造的统一
  • B 物质和精神的统一
  • C 真理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 D 可知论和本体论的统一
单选题 81/123
81.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 )是领导一切的。

  • A “军”
  • B “党”
  • C “民”
  • D “政”
单选题 82/123
82.

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

  • A 静止
  • B 变化
  • C 运动
  • D 阶级斗争
单选题 83/123
83.

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内在要求是( )

  • A 旗帜鲜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
  • B 坚持正确的舆论方向
  • C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 D 建设好网络空间
单选题 84/123
84.

“近田为农,近山为猎,临路为商,临水为渔”这句话体现的哲学思想是( )

  • A 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 B 偶然因素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 C 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 D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
单选题 85/123
85.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存在与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 A 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
  • B 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
  • C 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 D 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
单选题 86/123
86.

以下哪一种观点属于唯物主义决定论( )

  • A 因果联系是绝对精神的产物
  • B 原因和结果是我们思维的创造物
  • C 因果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
  • D 上帝是造物主,是万物的终极原因
单选题 87/123
87.

( )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布局,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和发展道路。

  • A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 B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 C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单选题 88/123
88.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要解决中国革命所面I临的问题,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过程。其中党的领导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是在( )

  • A 延安整风运动时期
  • B 党的七大
  • C 1935年遵义会议后
  • D 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
单选题 89/123
89.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后一句规定了( )

  • A 基本制度
  • B 应有之义
  • C 根本方向
  • D 实现路径
单选题 90/123
90.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

  • A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B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C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D 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单选题 91/123
91.

把精神,即人的感觉、经验、意志等看作是世界的本原是( )

  • A 唯物主义
  • B 主观唯心主义
  • C 历史唯物主义
  • D 客观唯心主义
单选题 92/123
92.

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是( )

  • A 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
  • B 彼此割裂、根本对立
  • C 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了改革开放后
  • D 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了改革开放前
单选题 93/123
93.

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中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是( )

  • A 物质是第一位的,意识是第二位的
  • B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 C 世界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
  • D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单选题 94/123
94.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的改革方向是( )

  • A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 B 公有制经济
  •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D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单选题 95/123
95.

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下列成语能体现上述“两个对子”的是( )

①指鹿为马、乐极生悲

②天行有常、心外无物

③掩耳盗铃、买椟还珠

④沧海桑田、刻舟求剑

  • A ②③
  • B ③④
  • C ②④
  • D ①②
单选题 96/123
96.

下列属于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之一是( )

  • A 食品安全
  • B 医疗发达
  • C 人民健康
  • D 预防控制重大疾病
单选题 97/123
9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创者、推动者、引领者是( )

  • A 全国人民
  • B 中国共产党
  • C 社会主义建设者
  • D 国家领导人
单选题 98/123
98.

面对消极腐败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

  • A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 B 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 C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 D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单选题 99/123
99.

“历史不过是追求自己的目的人的活动而已”,这句话表明( )

  • A 人是研究社会历史的出发点
  • B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 C 历史发展的方向是由自己决定的
  • D 人的自我保存和发展是历史的原动力
单选题 100/123
100.

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 )载人飞船( )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 A 神州十二号;长征二号F
  • B 神州十二号;长征五号
  • C 神州十三号;长征二号F
  • D 神州十三号;长征五号
单选题 101/123
101.

国家发改委消息,我国已基本形成北斗卫星导航产业体系,产业规模超( )元。

  • A 4000亿
  • B 3000亿
  • C 2000亿
  • D 3500亿
单选题 102/123
10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中心和基础是( )

  • A 经济建设
  • B 政治建设
  • C 文化建设
  • D 生态文明建设
单选题 103/123
10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新时代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 )

  • A 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 B 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 C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 D 促进人的发展
单选题 104/123
104.

下列选项中,与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9月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不相符的是:( )。

  • A 发挥用人主体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中的积极作用
  • B 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
  • C 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
  • D 加快建设我国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做好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
单选题 105/123
105.

第十届( )于2021年12月13日开幕,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发表视频致辞。孙春兰指出,中国政府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秉持大卫生大健康理念,用相对较少投入保障了全世界约六分之一人口的健康安全,医药卫生体系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

  • A 全球健康促进大会
  • B 世界健康促进大会
  • C 全球健康推动大会
  • D 全球健康落实大会
问答题 106/123
106.

简述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它的历史形态、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它的基本形式。

问答题 107/123
107.

如何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问答题 108/123
108.

简述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问答题 109/123
109.

简述中国无产阶级为什么能够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

问答题 110/123
110.

简答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内容。

问答题 111/123
111.

简答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的具体要求。

问答题 112/123
112.

《历史决议》对毛泽东的历史地位作出了怎样实事求是的评价?

问答题 113/123
113.

简答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主要内容。

问答题 114/123
114.

简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意义。

问答题 115/123
115.

简答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问答题 116/123
116.

简答推进强军事业、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要求。

问答题 117/123
117.

筒答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

问答题 118/123
118.

运用否定之否定规律原理,论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艰巨性。

问答题 119/123
119.

如何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阶段的相互关系?

问答题 120/123
120.

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制度的最大优势?

问答题 121/123
121.

论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党的建设工作积累的经验。

问答题 122/123
122.

如何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问答题 123/123
123.

如何认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