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河工程的中水位是指( )。
内河工程的中水位是指在研究时期内的水位累积曲线上相当于历时50%的水位。
某工程饱和土试样含水率为40%,土粒密度为2700kg/m3,水密度为1000kg/m3,则其孔隙比为( )。
水体积:0.4÷1000;土体积:1÷2700,故孔隙比=(0.4÷1000):(1÷2700)=1.08
对于流动性混凝土,当坍落度大于220mm时,确定混凝土和易性的试验名称是( )。
对于流动性混凝土,当坍落度大于220mm时,用混凝土的坍落扩展度(坍扩度)表征其和易性。
关于原生矿物组成的土的透水性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常见几种原生矿物组成的土的透水性规律是:浑圆石英>尖角石英>长石>云母。
大体积混凝土设置闭合块的目的是( )。
对不适合设置施工缝的结构。采取跳仓浇筑和设置闭合块的方法,减小一次浇筑长度。
关于混凝土耐久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高性能混凝土的主要特征是在大幅度全面提高和改善普通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能针对不同的用途要求,对高耐久性、高抗氯离子渗透性、高工作性、高强度、高体积稳定性和合理的经济性等予以组合性或者选择性的保证。
在板桩码头锚碇系统的钢拉杆安装后进行的工序是( )。
掌握板桩码头施工工艺流程图。
水运工程项目重大事故隐患清单的审核发布人是( )。
施工单位在承建的公路水运工程项目开工前,依据工程实际,参照有关清单,制定工程项目的重大事故隐患清单,由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审核发布,并向施工企业法人单位备案。
关于水运工程质量检查与检验的程序和组织的说法,正确的是( )。
(1)分项工程及检验批的质量应由施工单位分项工程技术负责人组织检验,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单位,监理工程师应及时组织施工单位专职质量检查员等进行检验与确认。
(2)分部工程的质量应由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检验,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应组织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质量负责人等进行检验与确认。
(3)建设单位收到单位工程竣工报告后应及时组织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对单位工程进行预验收。
下列各种深水波累积频率和1/p大波的波高换算与计算表达式中,正确的是( )。
关于GPS测站观测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 )。
每个时段观测时间不少于30min。
混凝土实体验证性检测的部位应由质量监督机构会同建设单位和( )选定。
混凝土实体验证性检测的部位应由质量监督机构会同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选定。
当重力式码头构件底面积尺寸大于或等于30m2时,其基床可不进行( )工作。
当重力式码头构件底面积尺寸大于或等于30m2时,其基床可不进行极细平工作。
采用抓斗挖泥船挖掘可塑黏土、中等密实砂时,应选用( )。
开挖可塑黏土、中等密实砂选用中型抓斗。
根据水运工程清单计量规范,基床粗平和细平整平面积按建筑物底面尺寸各边分别加宽( )计算。
基床整平范围是:粗平按建筑物底面尺寸各边加宽1.0m计,细平按建筑物底面尺寸各边加宽0.5m计,对于码头基床,粗、细平均包括全部前肩范围。
水运工程竣工验收前,组织对工程质量进行复测,并出具项目工程质量鉴定报告的是( )。
水运工程竣工验收前,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委托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当根据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拟定的验收工作计划,组织对工程质量进行复测,并出具项目工程质量鉴定报告,明确工程质量水平;同时出具项目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报告,对项目建设期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总结。
中心风力10~11级的热带气旋属于( )。
中心最大风力在12级或12级以上的风暴称为台风,10-11级风暴称为强热带风暴,8-9级风暴称为热带风暴。低于8级的称为热带低压。
港口工程项目进度控制应以实现施工合同约定的( )为最终目标。
港口工程项目进度控制应以实现施工合同约定的竣工日期为最终目标。
关于水上沉箱安装施工的说法,错误的是( )。
用起重船助浮安装沉箱应待吊装绳扣受力后,方可向舱格内灌水。
关于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矫正的说法,正确的是( )。
(1)碳素结构钢在环境温度低于-16℃、低合金结构钢在环境温度低于-12℃时,不应进行冷矫正和冷弯曲。
(2)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在加热矫正时,加热温度不应超过900℃。低合金结构钢在加热矫正后应自然冷却。
内河板桩码头建筑物主要组成部分有( )
关于振冲置换法施工监测和效果检验的说法,正确的有( )。
(1)振冲施工过程中应对场地地面高程、裂缝和深层水平位移进行监测,必要时应对孔隙水压力和地下水位进行监测。
(2)振冲桩单桩荷载试验检验的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0.5% ,且不得少于3根。
(3)复合地基承载力宜采用单桩复合地基荷载试验进行检验。
(4)桩间土可采用静力触探、标准贯入、十字板剪切或荷载试验等原位试验方法进行检验,同时宜现场取样并进行室内土工试验。
(5)复合地基、单桩荷载试验和桩间土检验应在振冲施工完成并间隔一定时间后进行。
港口与航道疏浚工程实施中的环保措施有( )。
港口与航道工程项目施工技术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
项目技术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技术策划、图纸会审、施工技术方案、技术交底、变更设计、典型施工(首件制) 、测量与试验检测、技术创新、内业技术资料、交竣工验收、技术总结、技术培训与交流等。
关于感潮河段内的水流特性的说法,正确的有( )。
1.在潮流界和潮区界之间,仅有水位升降的现象, 而不存在指向上游的涨潮流;
2.在潮流界以下,涨落潮流呈往复形式,因有径流加入,落潮流量大于涨潮流量;
3.涨潮历时小于落潮历时,涨潮历时愈向上游愈短。
在河口区,潮流可以溯河而上,流向河流的上游,潮流所能达到的河流上游最远处称为"潮流界"。潮流界以下河段内的水流,由于潮流作用,经常发生顺、逆流向的周期性变化。在潮流界以上河段内的水流,流向虽总是顺流而下的,由于还受到潮流的顶托作用,水位还有周期性升降变化,这种水位变化越向上游越不显著,到完全不受潮流影响处称为"潮区界"。
关于施工中降低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措施的说法,正确的有( )。
降低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宜采用:降低浇筑温度;掺入缓凝剂,延长混凝土凝结时间;分层施工,并控制分层厚度;埋设水管通水冷却等措施。
宜作为船闸工程钢板桩围堰内填料的土类有( )。
下列质量安全督查工作中,属于综合督查的有( )。
综合督查是指对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落实国家水运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政策、法律法规,开展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和相关专项工作等情况的抽查,以及对工程项目建设和监理、设计、施工等主要参建单位的工程质量安全管理行为、施工工艺、现场安全生产状况、工程实体质量情况等的抽查。
水运工程项目分项工程划分的依据有( )。
从事航道整治爆破工程的( )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并应取得相应资格持证上岗。
南方某海港的港池和进港航道疏浚工程,施工海域台风多发,风浪情况复杂,水流湍急,常年受斜向流影响;港池在防波堤掩护下,海况良好。
港池长度为550m、宽度为250m,设计底标高为-14.5m(当地理论深度基准面,下同),设计边坡坡度为1︰5,疏浚土质为流动性淤泥;进港航道挖槽段长度为11km、底宽为155m,设计底标高为-14.5m,疏浚土质上层为软黏土、下层为密实砂,设计边坡坡度为1︰7;疏浚土要求外抛至25km外的指定抛泥区。
港池和航道疏浚选用10000m3自航耙吸挖泥船施工,自航耙吸挖泥船无法到达的区域及港池边角部位辅以8m3抓斗挖泥船配自航泥驳施工。项目部在工程的组织实施中,着重于施工设备的性能发挥,采取多项措施以提高设备的生产率和时间利用率,在合同工期内顺利完成了工程施工任务。
问题
1.绘制本工程抓斗挖泥船挖泥施工的主要工艺流程图。
2.耙吸挖泥船根据船舶泥舱容量可分为哪几级?影响其时间利用率的主要客观因素有哪些?
3.本工程自航耙吸挖泥船疏浚流动性淤泥时,可采取哪些措施以增加装舱量?在进港航道疏浚密实砂层时,可采取哪些措施以提高其挖掘效率?
4.台风季节,项目部在选择挖泥船防台锚地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1. 抓斗挖泥船主要工艺流程图
2.
(1)耙吸挖泥船根据船舶的泥舱容量分为四级:
① 泥舱容量q<4000m3的为小型耙吸挖泥船;
② 泥舱容量4000m3≤q<9000m3的为中型耙吸挖泥船;
③ 泥舱容量9000m3≤q<17000m3的为大型耙吸挖泥船;
④ 泥舱容量q≥17000m3的为超大型耙吸挖泥船。
(2)影响耙吸挖泥船时间利用率的主要客观因素有:
①强风及其风向;②波高;③浓雾;④水流;⑤冰凌;⑥潮汐;⑦施工干扰。
3.
(1)疏浚港池流动性淤泥时,不宜装舱溢流,可采取措施增加装舱量:
① 在挖泥装舱之前,应将泥舱中的水抽干;
② 将开始挖泥下耙时所挖吸的清水排出弦外;
③ 将终止挖泥起耙时所挖吸的稀泥浆排出弦外。
(2)在航道外段开挖密实砂区域时,为提高挖掘效率可采取的措施包括:
① 自航耙吸挖泥船宜选用破土能力更强的主动挖掘型耙头;
② 控制船舶的对地航速为3.0~4.0kn;
③ 打开高压冲水装置并调整至适配的压力范围;
④ 调整船舶的波浪补偿器以增加耙头的对地压力。
4.
工程船舶防台锚地的选择应考虑下列因素:
(1)水深满足船舶航行和停泊的要求。
(2)在施工作业区内或靠近施工作业区的水域。
(3)水域有消除或减弱浪涌的天然或人工屏障。
(4)水域面积满足船舶的回旋距离要求,且周围元障碍物。
(5)水域流速平缓,底质为泥或泥沙。
(6)便于通信联系和应急抢险救助。
南方沿海某LNG码头工作平台为高桩墩台结构,墩台平面尺寸为30m×40m,顶标高+6.2m,底标高+4.2m,墩台中有两条横穿墩台φ400mm的预留孔,孔长均为30m。混凝土设计强度为C40,墩台桩基为φ1000的PHC桩,全部为5∶1斜桩,共42根,要求沉桩后桩顶切削成水平面,切削后桩顶顶标高为+5.2m,桩位布置示意见图5。沉桩后经测量,墩台C4桩向左侧偏位262mm,D4桩向右偏位286mm,超过规范允许偏差。项目部制定的墩台方案中包含:(1)用手拉葫芦将两根偏位较大的桩进行对拉纠偏,使纠偏后的桩偏位满足规范要求;(2)墩台分两次浇筑,第一次浇筑高度为500mm。
墩台混凝土采用平均浇筑能力为60m3/h的拌合船浇筑,墩台第二次浇筑时分三层进行,每层厚度为500mm,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为8小时。浇筑墩台混凝土时,第一次浇筑的混凝土留取抗压强度试块7组,第二次浇筑的混凝土留取抗压强度试块11组,18组试块的平均强度为42.83MPa,最低强度为37.5MPa,强度标准差为2.75MPa。
为减少大体积混凝土墩台的裂缝,项目部在施工墩台时采取了一系列温控措施。
图5 桩位布置示意图
问题
1.根据《水运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JTS/T271-2020,计算墩台混凝土工程量。(计算结果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
2.指出项目部编制的施工方案中不符合规范规定之处。
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阶段的温控标准应满足哪些要求?
4.计算分析墩台浇筑方案是否可行?如不可行,请给出可行的浇筑方案。
5.根据《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JTS202-2011,写出浇筑混凝土抗压强度留置试块数量的规定;项目部浇筑墩台时留置的抗压强度试块组数是否符合规定?
6.根据《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JTS202-2011,计算分析墩台混凝土强度是否合格?(计算结果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
1.
(1)桩的水平截面积S=πab=0.801m2,每根桩头深入墩台的体积为V1=0.801×1=0.801m3,
42根桩头总体积:V42=0.801×42=33.64m3(桩的水平截面为椭圆形,短半轴的长度为0.5m,长半轴的
长度为: =0.51m)
按圆计算面积S=πr2=0.785m,计算长度 m,故V1=0.785×1.02=0.801m3
(2)φ400mm孔洞表面积S=3.14×0.22=0.1256m2<0.2m2,按照水运工程清单计量规范,其体积不应扣除。
(3)墩台的总体积:V=30×40×2=2400m3
(4)墩台混凝土的计算方量=V-V42=2400-33.64=2366.36m3
2.
有一处错误,桩偏位不能强力纠偏,
3.
(1)混凝土浇筑温度不高于30°C,不低于5°C;
(2)混凝土的内表温差不大于25°C;
(3)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不高于70°C;
(4)混凝土块体降温速率不大于2°C/d。
4.
(1)墩台面积S=30*40=1200m2
(2)平铺浇筑时单层历时t=1200*0.5/60=10h
(3)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为8小时,小于10小时的浇筑历时,无法满足要求。
(4)建议采用台阶法浇筑或者采用斜面浇筑法及减小浇筑层厚度。
5.
(1)根据《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
①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样不少于一组,不足200m3者取一组;
②连续浇筑不超过10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100m3取样不少于一组,不足100m3者取一组。
(2)本墩台浇筑混凝土时第一次连续浇筑混凝土量600m3,取样应该不少于6组,实际取7组,符合规范要求;第二次连续浇筑量1800m3,按规定取样数量不少于9组,实际取样11组,符合规定。
6.
墩台混凝土强度:
某内河高桩梁板码头长度为273m,宽度为36m,后方平台宽度为15m,设计断面如图1所示。码头桩基为C80PHC管桩(C型,标准节长度为32m),桩长为42m~49m,桩数为350根,采用打桩船水上沉桩。码头纵梁、靠船构件和面板均为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横梁、节点为现浇。
施工前,项目部对码头桩进行了试打动力测试,经过查阅规范和动力测试成果分析,选定了桩锤型号,确定锤击拉应力标准值为9MPa,总压应力标准值为25MPa;根据《水运工程混凝土码头结构设计规范》JTS 167-2018,C80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为2.22MPa,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为35.9MPa,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值为10.77MPa。
在施工中,项目部按照《水运工程地基基础试验检测技术规程》JTS 237-2017要求对已沉桩进行了低应变检测,当检测完成35根桩时,检测结果为34根Ⅰ类桩、1根Ⅲ类桩。
图中单位:尺寸为mm,高程为m
图1 高桩码头断面示意图
问题
1.简述本工程码头构件安装前应进行的工作。
2.验算打桩应力,判断是否满足沉桩过程中控制桩身裂损的要求。(计算结果保留2位小数)
3.低应变法检测桩身完整性类别评价分为哪几类?写出各类桩的完整性评价,完整性属于什么类别的桩是合格桩?
4.本工程桩基低应变检测比例和数量的下限各是多少?对于本工程检出的Ⅲ类桩有哪些处理方法?
1.
码头构件安装前应进行下列工作:
(1)测设预制构件的安装位置线和标高控制点;
(2)对构件类型编号、外形尺寸、质量、数量、混凝土强度、预埋件、预埋孔等进行复查;
(3)检查支撑结构可靠性及周围模板是否妨碍安装;
(4)选择船机和吊索点;
(5)编制构件装驳和安装顺序图,按顺序图装驳和安装。
2.
(1)沉桩验算拉应力:
γsσs=1.15×9=10.35MPa
ft+σpc/γpc=2.22+10.77/1.0=12.99MPa
故满足:γsσs≤ft+σpc/γpc
(2)沉桩验算压应力:
γspσp=1.1×25=27.5MPa
fc=35.9MPa
故满足γspσp≤fc,本工程打桩应力满足控制桩身裂损的要求。
3.
(1)低应变法检测桩身完整性划分为4类:Ⅰ类-完整桩、Ⅱ类-基本完整桩、Ⅲ类-明显缺陷桩、Ⅳ类-严重缺陷桩或断桩。
(2)根据规范规定:低应变法检测结果为Ⅰ类、Ⅱ类桩的是合格桩。
4.
(1)按照技术规程要求,多节桩应检测基桩总数20%,350×0.2=70根。
(2)对于本工程检出的Ⅲ类桩,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强或补桩。
某拟建方块码头,码头结构断面见图3-1,方块的型号共有8种,其中最重的G型方块尺寸为长6.24m,宽5.98m,高3.75m,相关的尺寸见图3-2和图3-3。
项目部在施工组织设计中,选择距本工程约15公里的某现有工作船码头及后方场地作为方块预制场,预制场沿码头前沿线长200m,垂直前沿线向后方宽50m。码头为板桩结构型式,安装有V350型橡胶护舷,橡胶护舷高度350mm,港池及航道水深满足施工船舶的施工要求。方块装船、安装拟采用500吨固定吊杆起重船,起重船的起重性能见表3。
工作船码头承载力较低,为保证安全,方块底胎需尽可能远离码头前沿。项目部为进行板桩码头受力稳定性验算,需根据G型方块重量、起重船吊装能力计算方块距离码头前沿的最大距离,确定该方块底胎的位置。G型方块吊具重量和底胎粘结力取203kN,混凝土重度为24.5kN/m3。
在施工过程中,方块安装需与棱体抛填相配合。
图3-1 码头结构断面示意图
图3-2 G型方块平面示意图 图3-3 G型方块剖面示意图
表3 起重船起重性能表
问题
1.绘制本工程从基槽挖泥到方块安装完成的施工工艺流程图。
2.计算G型方块重心的水平投影点距离底边线的最小距离(计算结果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
3.计算确定起重船吊运G型方块时,方块重心与码头前沿的最大距离(1t=9.8kN,计算结果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
4.写出方块安装的施工要点。
5.起重吊装作业中的水下吊装构件应符合哪些安全规定?
1.
2.
(1)方块重量=24.5×131.71=3226.90kN。
(2)重心距离方块边线最短距离:
3.
(1)吊重量=3226.90+203=3429.90kN。
(2)查表得吊重3430kN时吊沟距船首的水平距离:36m。
(3)因存在护舷,方块重心到码头边线最大距离为36-0.35=35.65m。
4.
(1)安装前,必须对检查基床和检查预制件,不符合技术要求时应修整和清理。
(2)方块装驳前,方块顶面上的清理杂物和底面的清理粘底物以免方块安装不稳。
(3)方块装驳和从驳船上吊取方块要对称装和取,并且后安装的先装放在驳船里面,先安装的后装放在驳船外边。
(4)当运距较远,又可能遇到有风浪时,装船时要采取固定措施,以防止方块之间相互碰撞。
(5)一般在第一块方块的位置先粗安装一块,以它依托安装第二块。
(6)然后以第二块方块为依托,重新吊安装第一块方块。
5.
(1)构件入水后,应服从潜水人员的指挥。指挥信号不明,不得移船或动钩。
(2)构件的升降、回转速度应缓慢,不得砸、碰水下构件或船舶锚缆。
(3)水下构件吊装完毕,应待潜水员解开吊具、避至安全水域,潜水员发出指令后方可起升吊钩或移船。
某海港港池疏浚与吹填工程,将疏浚区疏浚土全部吹填到码头后方吹填区,疏浚区浚前平均标高为-5.6m(当地理论深度基准面,下同),设计挖泥底标高为-12.5m、无备淤深度、设计边坡坡度为1︰3.5,疏浚区土质在-11.0m以上为N=6~8击的松散粉砂、天然密度为1.85t/m3,在-11.0m以下为N=22~26击的中密细砂、天然密度为1.93t/m3,海水密度为1.025t/m3,设计疏浚工程量为1000万m3,选用3500m3/h绞吸挖泥船投入本项目施工,最长吹距为5200m,排泥管管径为φ800mm。
本工程吹填区呈矩形,吹填区围埝为大型充填砂袋结构,吹填完成后采用井点降水+强夯法处理,吹填区设计交地标高为+5.0m、地基承载力不小于80kN/m2。施工现场使用一台功率为30kW、三台功率各为50kW的可移动式三相柴油发电机供电,用电设备总容量为160kW。
本工程施工期间,项目部对3500m3/h绞吸挖泥船的施工参数进行了测定,现场测定的参数见表4;同时,项目部认真执行交通运输部《公路水运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严格落实工程施工质量责任制,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使该工程按期完工并一次性通过交工验收。
表4 3500m3/h绞吸挖泥船现场测定参数表
问题
1.绞吸挖泥船采用锚杆抛锚的钢桩横挖法的分条宽度应如何确定?分层挖泥的厚度应根据哪些因素确定?
2.吹填区的排泥管线间距和排水口位置应根据哪些因素确定?
3.绞吸挖泥船的挖掘生产率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根据表4现场测定参数,分别计算出本工程两种疏浚土质的绞刀挖掘系数。(列出主要计算过程,π取3.14,计算结果四舍五入保留2位小数)
4.根据《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在哪些情况下应编制“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组织设计”?“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组织设计”中需绘制的临时用电工程图纸主要包括哪些?
5.根据《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S257-2008,港池与航道疏浚工程的底质分为哪几种?本工程的疏浚底质属于哪一种?写出无备淤深度的港池疏浚工程交工验收检验项目合格的标准。
1.
(1)分条宽度:
① 正常情况下分条的宽度等于钢桩到绞刀前端水平投影的长度;
② 坚硬土质或在高流速区域施工,分条的宽度适当缩小;
③ 土质松软或顺流施工时,分条的宽度适当放宽。
(2)分层挖泥厚度:挖泥船性能、开挖的土质和采用的操作方法确定。
2.
(1)吹填区排泥管线的间距应根据设计要求、泥泵功率、吹填土特性、吹填土的流程和坡度等因素确定。
(2)吹填区排水口位置应根据吹填区地形、几何形状、排泥管的布置、容泥量、排泥总量等因素确定。
3.
(1)绞吸挖泥船的挖掘生产率与挖掘的土质、绞刀功率、横移绞车功率等因素有关。
(2)松散粉砂绞刀挖掘系数:
泥浆浓度:
生产率:
挖掘系数:
(2)中密细沙绞刀挖掘系数:
泥浆浓度:
生产率:
挖掘系数:
4.
(1)在以下情况下应编制用电组织设计:
①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设备在5台及以上者;
②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设备总容量在50kW及以上者。
(2)需绘制的临时用电工程图纸主要包括:用电工程总平面图、配电装置布置图、配电系统接线图、接地装置设计图。
5.
(1)分为:软底质、中等底质和硬底质。
(2)本工程在-11.0m以下为N=22~26击的中密细砂,底质属于中等底质。
(3)无备淤深度港池疏浚交工验收合格的标准:
① 设计底边线以内水域严禁存在浅点;
② 设计底边线以内水域的开挖范围应满足设计要求;
③ 开挖断面不应小于设计开挖断面;
④ 边坡的开挖范围和坡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您目前分数偏低,基础较薄弱,建议加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