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招聘

2021年教师招聘小学《教育学》真题

单选题 1/59
1.

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 )。

  • A 并不重要的时期
  • B 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
  • C 没有效果的时期
  • D 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
单选题 2/59
2.

德育过程诸要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 A 教育者
  • B 受教育者
  • C 德育内容
  • D 德育方法
单选题 3/59
3.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

  • A 必然结果
  • B 必要保证
  • C 必然要求
  • D 必然趋势
单选题 4/59
4.

“因材施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A 顺序性
  • B 互补性
  • C 差异性
  • D 阶段性
单选题 5/59
5.

学生最主要的角色权利是()。

  • A 受教育权
  • B 人身自由权
  • C 隐私权
  • D 名誉权
单选题 6/59
6.

学生具有发展的( )。

  • A 潜在性与现实性
  • B 潜在性与可塑性
  • C 可能性与现实性
  • D 可能性与可塑性
单选题 7/59
7.

教师最基本的权利是( )。

  • A 管理学生权
  • B 教育教学权
  • C 科研活动权
  • D 参加进修权
单选题 8/59
8.

教学的中心环节是( )。

  • A 领会知识
  • B 巩固知识
  • C 运用知识
  • D 检查知识
单选题 9/59
9.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 )。

  • A 基础
  • B 延伸
  • C 补充
  • D 提高
单选题 10/59
10.

我国近代小学开端于( )

  • A 1878
  • B 1887
  • C 1847
  • D 1848
单选题 11/59
11.

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 )是生理前提和物质基础。

  • A 环境
  • B 教育
  • C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 D 遗传物质
单选题 12/59
12.

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法律保证是( )。

  • A 《宪法》
  • B 《教育法》
  • C 《义务教育法》
  • D 《未成年人保护法》
单选题 13/59
13.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代表作( )。

  • A 《大教学论》
  • B 《爱弥儿》
  • C 《教育漫话》
  • D 《普通教育学》
单选题 14/59
14.

以马克思主文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的教育家是( )。

  • A 夸美纽斯
  • B 凯洛夫
  • C 卢梭
  • D 杜威
单选题 15/59
15.

“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背了儿童身心发展的( )。

  • A 阶段性
  • B 差异性
  • C 不均衡性
  • D 顺序性
单选题 16/59
16.

春秋战国时期( )的发展是我国教育史、文化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 A 官学
  • B 私学
  • C 书院
  • D 大学
单选题 17/59
17.

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体,个体的早期发展更多的体现了( )。

  • A 自然属性
  • B 社会属性
  • C 实践属性
  • D 现实属性
单选题 18/59
18.

1999 年 6 月 13 日召开的(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作出决定,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 A 第一次
  • B 第二次
  • C 第三次
  • D 第四次
单选题 19/59
19.

注重学生基础学力培养的课程是()。

  • A 基础型课程
  • B 扩展型课程
  • C 研究型课程
  • D 学校课程
单选题 20/59
20.

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形式是( )。

  • A 课外活动
  • B 班主任活动
  • C 教学活动
  • D 实践活动
单选题 21/59
21.

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 )。

  • A 学习直接经验
  • B 学习间接经验
  • C 学习理论知识
  • D 学习实践知识
单选题 22/59
22.

教学大纲具体化的表现形式( )。

  • A 教学计划
  • B 课程目标
  • C 教学目标
  • D 教科书
单选题 23/59
23.

1992 年,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正式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国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制定的( )小学教学计划。

  • A 第五个
  • B 第六个
  • C 第七个
  • D 第八个
单选题 24/59
24.

我国小学课程的设计要适合儿童的( )。

  • A 知识掌握
  • B 能力培养
  • C 品德养成
  • D 身心发展
单选题 25/59
25.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反映了社会的教育具有( )。

  • A 等级性
  • B 专制性
  • C 刻板性
  • D 象征性
单选题 26/59
26.

个别教学制最显著的优点是( )。

  • A 扩大了教学规模
  • B 提高了教学效率
  • C 有利于因材施教
  • D 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单选题 27/59
27.

智力的核心是( )。

  • A 观察力
  • B 记忆力
  • C 想象力
  • D 思维力
单选题 28/59
28.

教师对学生搜身行为侵犯了学生的( )。

  • A 人身自由权
  • B 人格尊严权
  • C 隐私权
  • D 身心健康权
单选题 29/59
29.

在我国,第一次从法神上确认教师社会地位的专业性文件是( )。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资格条例》
  •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业分类与代码》
  •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单选题 30/59
30.

小学阶段的课程性质因体现了普及性,基础性和( )。

  • A 发展性
  • B 全面性
  • C 连贯性
  • D 综合性
单选题 31/59
31.

请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过程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工作的总要求是( )。

  • A 教学规律
  • B 教学规则
  • C 教学原则
  • D 教学细则
单选题 32/59
32.

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 )。

  • A 有个性的人
  • B 有特长的人
  • C 片面发展的人
  • D 全面发展的人
单选题 33/59
33.

集中反应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教育思想是( )。

  • A 《学记》
  • B 《大学》
  • C 《论语》
  • D 《中庸》
单选题 34/59
34.

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人口素质高低的是( )。

  • A 初等教育
  • B 基础教育
  • C 中等教育
  • D 高等教育
单选题 35/59
35.

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沟通者是( )。

  • A 校长
  • B 教导主任
  • C 科任教师
  • D 班主任
单选题 36/59
36.

与《学记》中提出的“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对应的教学原则是( )。

  • A 因材施教原则
  • B 循序渐进原则
  • C 巩固性原则
  • D 启发性原则
单选题 37/59
37.

为班级授课制奠定理论基础的教学家是( )。

  • A 洛克
  • B 杜威
  • C 夸美纽斯
  • D 赫尔巴特
单选题 38/59
38.

实施义务教育需要一系列的办学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 )。

  • A 校园文化和设备
  • B 办学经费和师资
  • C 基础设施和师资
  • D 经费和设备
单选题 39/59
39.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体现的德育原则( )。

  • A 因材施教原则
  • B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 C 疏导原则
  • D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多选题 40/59
40.

重现《儿童权利公约》核心精神的基本原则有( )。

  • A 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 B 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 C 无歧视原则
  • D 尊重儿童意见
多选题 41/59
41.

我国目前小学教学原则包括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以及( )。

  • A 循序渐进原则
  • B 因材施教原则
  • C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 D 实事求是原则
多选题 42/59
42.

课程计划制定的依据是( )。

  • A 教育目的
  • B 课程目标
  • C 培养目标
  • D 教学目标
多选题 43/59
43.

按活动的规模和人数,可将课外活动分为( )。

  • A 群体性活动
  • B 小组活动
  • C 科技活动
  • D 个人活动
多选题 44/59
44.

近代社会教育的巨大变化表现在( )。

  • A 公立教育崛起
  • B 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 C 教育的世俗化
  • D 重视教育立法
判断题 45/59
45.

上好一节课的先决条件是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

  • 正确。
  • 错误。
判断题 46/59
46.

“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出自《学记》。()

  • 正确。
  • 错误。
判断题 47/59
47.

欧洲古代教育以斯巴达和雅典最为典型。()

  • 正确。
  • 错误。
判断题 48/59
48.

学生是教育对象,教师可以任意对其进行教育。 ()

  • 正确。
  • 错误。
判断题 49/59
49.

班会活动是班主任进行教育活动的辅助手段。

  • 正确。
  • 错误。
判断题 50/59
50.

小学生的道德感是比较模糊的。 ( )

  • 正确。
  • 错误。
判断题 51/59
51.

教师劳动是个体和集体性劳动的结合。 ( )

  • 正确。
  • 错误。
判断题 52/59
52.

提出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主张的教育家是孔子。( )

  • 正确。
  • 错误。
判断题 53/59
53.

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

  • 正确。
  • 错误。
判断题 54/59
54.

启发法是一种教学方法。( )

  • 正确。
  • 错误。
问答题 55/59
55.

简述一堂好课的标准。

问答题 56/59
56.

简述小学教学的任务。

问答题 57/59
57.

简述课外活动的教育作用。

问答题 58/59
58.

试述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方法。

问答题 59/59
59.

王老师说:“我是一名小学老师,教的都是一些浅显的知识,只需要花时间和经理,对内容熟悉一些,没必要学习更深的专业知识,更没必要学习一些和我所教学学科无关的知 识。”请从教师应有的合理知识结构,对王老师的话进行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