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人、离园的接送人应当是( )。
《幼儿园工作规程》第十三条明确指出,“入园幼儿应当由监护人或者其委托的成年人接送”。
提出“整个教学法”的是()。
整个教学法是陈鹤琴先生提出的幼儿园课程观点。他批评当时小学和幼稚园的分科教学法,强调以幼儿经验、身心发展特点和社会发展需要为选择教材的标准,反对实施分科教学,提倡综合单元教学。
按皮亚杰的观点,7~11岁儿童的思维处于()。
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四个阶段。
下列活动区设置不科学的做法是()。
活动室内的“交通路线”力求畅通无阻,活动室中央和各个门口(盥洗室、大门、阳台门等)最好不要设活动区。
在幼儿内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常常出现一种介乎外部语言和内部语言之间的语言形式,这种语言形式是()。
在幼儿内部语言开始发展的过程中,常常出现一种介乎外部语言和内部语言之间的语言形式,即出声的自言自语。
丽丽脾气急,在生活中还表现出动作快,吃饭快,做事喜欢快速做完,易冲动……这反映丽丽个性的()特征。
个性的整体性指是一个人的个性体现在其心理的各个方面。丽丽脾气急。在生活、做事上都有表现,这体现了丽丽个性的整体性特征。
幼儿道德教育必须从情感教育人手,把重点放在()的形成上。
道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品德好坏的客观标准。幼儿道德教育必须从情感教育人手,把重点放在道德行为的形成上。
幼儿注意发展的特征是()占优势地位。
3岁前儿童的注意基本上都属于无意注意。3~6岁儿童的注意仍然主要是无意注意。
幼儿园课程目标主要分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月或周目标、某一教育活动目标五个层次。
一般来说,幼儿园课程目标可划分为五个层次:幼儿园课程总目标(长远目标)、年龄阶段目标(中长期目标)、学期目标(中期目标)、月或周目标(近期目标)、某一教育活动目标。
成人在制定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时候,往往按照自己的意图去塑造儿童,儿童成为成人的附属品,天性得不到发展。这是因为在制定教育目标时未考虑到()。
按照成人的意志制定幼儿园教育目标是对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忽视。
教师在充分了解幼儿已有知识、理解能力、智力水平的基础上,提出“略为超前”的教育要求,即“跳一跳、摘个桃”。这体现了学前教育原则中的()。
教师基于幼儿的发展水平提出“略微超前”的教育要求是为了引导幼儿的发展,教育要求是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之内的,这体现了发展适宜性原则。
关于幼儿学习动机的主要特征,下列表述有误的是()。
幼儿学习动机的主要特征包括内在的学习动机以好奇与兴趣为主:外在的学习动机逐渐增长;逐渐形成较稳定的学习成败归因。其中,教师的鼓励有助于增强幼儿的学习动机。
龙龙认为“儿子”就是年龄比较小的人。他知道自己是爸爸的儿子,却不能理解爸爸也是儿子。这说明他的思维是()。
幼儿主要的思维方式就是具体形象思维。幼儿主要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对表象的联想进行思维,思维具有绝对性和刻板性,比如认为儿子就是年龄比较小的、爷爷就是头发白的等。龙龙的思维就是一种典型的具体形象思维。
关于遗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遗传因素就是指从自己父母的遗传基因中获得的生物特征,它是心理发展的自然条件和必要的物质前提。A、B、C三项说法太绝对,予以排除。
以下不属于幼儿区域活动特性的是()。
相对其他教育形式,区域活动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幼儿自选活动内容,幼儿自主性活动,小组和个体活动。
社会要求与()是制定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主要依据。
制定教育目标需要考虑个体的发展规律和社会需求。社会要求与幼儿生理心理发展需要是制定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主要依据。
下列关于科学儿童观的描述错误的是()。
教育要遵循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开发儿童的潜能,为幼儿营造愉快、轻松、和谐、科学的发展环境,避免超前教育。
小班幼儿有意注意的时间是()。
实验研究证明,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3岁幼儿能集中注意3~5分钟,4岁幼儿能集中注意10分钟左右,5~6岁幼儿能集中注意15分钟左右。
幼儿园大班人数一般是()。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每班幼儿人数一般为:小班(3周岁至4周岁)25人,中班(4周岁至5周岁)30人,大班(5周岁至6周岁)35人,混合班30人。
幼儿期占主要地位的想象是()。
幼儿的想象以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逐渐发展。
在小一班的美术活动中,王老师让幼儿穿上了印有kitty猫的围裙。这个围裙太有吸引力了,幼儿忍不住左摸摸右看看,王老师几次提醒幼儿不要看围裙,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说话,可是都没有效果。这是因为围裙引起了幼儿()。
注意的分配是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集中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对象或活动上的特性。注意的转移是指幼儿自觉地调动注意,使之从一个对象转换到另一个对象上,是根据任务需要主动地转换注意对象,为的是提高活动效率。注意的分散又称分心,是由于无关刺激的干扰或单调刺激的持续作用引起的偏离注意对象的状态,注意的分散违背了活动任务的要求,降低了活动效率。注意的选择是指把注意指向一项或一些任务而忽视其他无关任务的现象。题干中幼儿受kitty猫围裙的吸引,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课属于注意的分散。
王老师在组织“6”的分解、组成活动时,为幼儿提供了小棒、积木和圆片等学具供其操作。王老师的做法体现了学前教育的原则是()。
教育的活动性和直观性原则是指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要以幼儿的活动为主。同时要提供丰富的材料供幼儿感知操作,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学习的需要。题干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小棒、积木和圆片等学具供其操作,体现了学前教育的教育的活动性和直观性原则。
示范法指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或教学表演,为儿童提供具体模仿的范例。()
正确
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或教学表演,为儿童提供具体模仿的范例的教学方法是示范法。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认知和发展必须先于教学。()
错误
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必须先于教学,儿童只有处于特定的阶段,才能掌握某些概念。维果斯基则认为,发展和教学相互影响,甚至教学要先于发展。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既要适合幼儿的现阶段水平,又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样才能促进幼儿不断发展。()
正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体现以下原则:(1)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2)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3)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开展主题活动时,选择或开发主题的主要依据是幼儿的兴趣。()
正确
1.儿童的兴趣,需要及其教育价值。2.有可整合的教育内容和资源。3.学前教育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由四个部分组成,即总则、教育目标、组织与实施、教育评价。()
错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由四个部分组成,即总则、教育内容与要求、组织与实施、教育评价。
在幼儿园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活动中,应注重教幼儿与艺术有关的技能和技巧。()
错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艺术领域指导要点指出,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
中班的幼儿应能在较热或较冷的户外环境中连续活动60分钟。()
错误
中班的幼儿应能在较热或较冷的户外环境中连续活动半小时左右。
教师职业道德最基本的内容是为人师表。()
错误
教师职业道德最基本的内容是爱岗敬业(即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儿童最容易辨别的图形是三角形。()
错误
对幼儿来说,对不同的几何图形辨别的难度有所不同,由易到难的顺序是:圆形、正方形、半圆形、长方形、三角形、八边形、五边形、梯形、菱形。
适宜性教学认为,幼儿教学包括两方面的适宜,即年龄适宜和性别适宜。()
错误
适宜性教学源于美国的发展适宜性教学主张,认为幼儿教学包括两方面的适宜,即年龄适宜与个别差异适宜。
请分析“幼儿园小学化”这一教育现象背后的原因,并给出解决的方案。
(1)幼儿园小学化的原因 ①观念的原因。很多家长把儿童的学习狭义地理解为知识的学习,认为掌握的知识越多越好,过度关注知识的学习。②某些教育机构和利益挂钩,为了保证生源,而迎合家长的需求,教授小学的内容,导致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③资源的原因。幼儿教育的空间资源、人力资源等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班级人数超过国家标准一倍的幼儿园在县及县以下大量存在,幼儿人数过多,幼儿园空间过小,在这种情况下,为保证幼儿的安全,端坐静听成了最重要的学习方式。④小学教育的原因。小学招生的各种选拔性考试以及“非零起点”教学是导致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重要原因。⑤教育行政部门没有对各类幼儿园进行质量监测评估,正确把握幼儿园的发展方向,同时相关的职能部门没有进行系统的管理,也没有治理的力度。
(2)解决方案
①改变家长及社会的观念。幼儿园及相关部门要引导家长认识到幼儿园阶段主要是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学习习惯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为幼儿的后继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②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幼儿园和小学的管理。教育行政部门应对幼儿园加强管理,加强质量评估以及处罚力度,幼儿园必须按照规定开展教学,这样才能从根源上杜绝“小学化”的倾向。同时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规范小学招生和起始年级教学,严禁小学以各种名义进行选拔性入学考试,一年级严格实行“零起点”教学,教学进度不得提前,解除家长“怕跟不上”的担心。③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学前教育投入,优化办园条件,促进教育公平,提高贫困地区的学前教育质量。
简述幼儿无意想象发展的特点。
(1)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2)想象主题不稳定。
(3)想象的内容零散,缺乏系统性。
(4)以想象的过程为满足,不在意想象的结果。
(5)想象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规定的幼儿园健康领域的教育目标是什么?
(1)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
(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简述幼儿理解发展的特点。
(1)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2)从主要依靠具体形象来理解,发展到依靠语言说明来理解。
(3)从对事物做简单、表面的理解,发展到理解事物较复杂、深刻的含义。
(4)从理解与情感密切联系发展到比较客观的理解。
(5)从不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发展到逐渐能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
简述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一般趋势。
(1)情绪和情感的社会化①情绪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
②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
③表情的社会化。
(2)情感的丰富和深刻化
情感的日益丰富包括两种含义:其一,情绪过程越来越分化;其二,情感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有些先前不引起儿童体验的事物,随着年龄增长,引起了情感体验。
(3)情绪的自我调节化
①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
②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
③情绪和情感从外露到内隐。
请以“学会自我保护”为主题设计一个中班的教学活动。要求写明: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重难点、活动过程。
中班健康活动——我会保护自己一、活动目标
1.认识并会拨打119、120、110等急救电话。
2.知道在相应危险情况下拨打相应的急救电话。
3.能积极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二、活动准备
1.119、120、110号码图片,玩具电话。
2.警笛声录音,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图片,逃生图片。
三、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幼儿认识并牢记119、120、110等急救电话,知道并学会在危险面前保护自己。学会逃生。
2.活动难点:提高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活动过程
(一)导人部分
1.教师出示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图片,幼儿边欣赏边讨论。
2.教师提问:在什么情况下我们才会见到这些车呢
(二)展开部分
1.认识119、120、110急救电话。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车上的号码。
师:小朋友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在不同的车上有不同的数字(出示图片)
(2)鼓励幼儿说一说这些数字,了解这些数字所代表的意义。
师:小朋友们,你们猜猜看这些数字都代表了什么意义呢
(3)为幼儿讲述三种号码所代表的意义以及应该怎么拨打电话,用玩具电话为幼儿示范。
2.加深印象,解决问题。
设置场景,幼儿分组进行讨论分析。
(1)小熊发现小兔家失火了,应该做些什么
措施:拨打火警电话119,说清楚发生火灾的位置,请消防员帮忙。
(2)小猪发现小狐狸偷了母鸡家的两个鸡蛋。该怎么办
措施:拨打报警电话110,请警察叔叔来抓坏人。
(3)小松鼠在路上发现了受伤的山羊公公,应该怎么做呢
措施:拨打急救电话120,请医生来救护山羊公公,并在医生来之前先陪伴山羊公公。
(三)结束部分
幼儿自由分组,选择喜欢的小动物头饰进行场景表演。
师:小朋友,老师这里有小动物的头饰,你们看看都有谁呀小熊、小猪和小松鼠,我们来分角色进行表演吧(老师带领幼儿一起玩表演游戏)
五、活动延伸
教师将小动物头饰、玩具电话投放到表演区,幼儿可在表演区进行角色表演。
您目前分数偏低,基础较薄弱,建议加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