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技术方法

2022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技术方法》深度自测卷2

单选题 1/80
1.

只能降低水中污染物的浓度,不能减少其总量的方法是(  )。

  • A 混合稀释
  • B 自然沉淀
  • C 生物降解
  • D 化学氧化
单选题 2/80
2.

根据河流排污混合过程段的长度公式

环评技术方法,章节练习,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岸边排放与中间排放的混合过程段长度之比为(  )。

  • A 0.25
  • B 0.5
  • C 2.0
  • D 4.0
单选题 3/80
3.

固体废物在淋滤作用下,淋滤液下渗引起的地下水污染属于地下水污染途径的(  )。

  • A 间歇入渗型
  • B 连续入渗型
  • C 径流型
  • D 越流型
单选题 4/80
4.

用来计算排污渠或河流废水入渗量的公式是(  )。

  • A Q0=qβ
  • B Q0=β·Qg
  • C Q0=αFX·10-3
  • D Q0=Q上游-Q下游
单选题 5/80
5.

建设项目各环境要素专项评价原则上应划分工作等级,其中一级评价应(  )。

  • A 对环境管理工作进行分配
  • B 进行环境影响分析
  • C 对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详细、深入评价
  • D 对环境影响进行较为详细、深入评价
单选题 6/80
6.

某污水处理设施下伏潜水含水层监测时,发现该污水的特征污染物浓度呈明显上升趋势,立即修复污水处理设施的泄漏点。下列关于泄漏点下伏潜水含水层污染随时间变化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污染羽中心浓度不变,且位置不变
  • B 污染羽中心浓度变小,且位置不变
  • C 污染羽中心浓度变小,且向下游迁移
  • D 污染羽中心浓度变大,且向上、下游扩展
单选题 7/80
7.

下列关于建设项目废气排放口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主要排放口管控许可排放浓度和许可排放量
  • B 一般排放口管控许可排放浓度
  • C 特殊排放口暂不管控许可排放浓度和许可排放量
  • D 特殊排放口管控许可排放浓度和许可排放量
单选题 8/80
8.

油气开采项目退役期工程分析应重点关注的是(  )。

  • A 钻井工艺
  • B 泥浆处置
  • C 封井作业
  • D 含油废水处理
单选题 9/80
9.

在工程分析方法中,类比法是指(  )。

  • A 利用同类工程已有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资料进行工程分析的方法
  • B 在分析过程中把一个工程项目的设计资料和另外一个不同类型的工程项目的设计资料加以对比的方法
  • C 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系统的物料总量必须等于产出的产品量和物料流失量之和的方法
  • D 利用与拟建项目类型相同的现有项目的设计资料或实测数据进行工程分析的常用方法
单选题 10/80
10.

下列(  )公式是表达填埋场污染物迁移速度的。

环评技术方法,章节练习,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 A 见图A
  • B 见图B
  • C 见图C
  • D 见图D
单选题 11/80
11.

填埋场恶臭气体的预测和评价通常选择(  )作为预测评价因子。

  • A CO、H2S
  • B CO、NH3
  • C NO2、NH3
  • D H2S、NH3
单选题 12/80
12.

某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单元对NH3-N具有硝化作用的是(  )。

环评技术方法,章节练习,环境污染控制与保护措施

  • A 调节池
  • B 初沉池
  • C 曝气池
  • D 二沉池
单选题 13/80
13.

可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置的固体废物是(  )。

  • A 油泥
  • B 危废焚烧飞灰
  • C 医疗废物
  • D 粉煤灰
单选题 14/80
14.

下列污水处理单元中,本身具有污泥沉淀功能的是(  )

  • A 生物接触氧化池
  • B 曝气生物滤池
  • C 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
  • D 生物转盘
单选题 15/80
15.

降低振动噪声的措施有(  )。

  • A 加减震垫、隔声罩
  • B 安装消声器
  • C 使设备安装远离人群
  • D 安装声屏障
单选题 16/80
16.

曝气沉砂池集曝气和除砂为一体,可使沉砂中的有机物含量降低至(  )以下。

  • A 3%
  • B 5%
  • C 8%
  • D 10%
单选题 17/80
17.

下列不属于固体废物预处理技术的是(  )。

  • A 固体废物的压实
  • B 破碎处理
  • C 分选
  • D 好氧堆肥
单选题 18/80
18.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减少生态环境影响的工程措施是(  )。

  • A 工程方案分析与优化
  • B 合理选址选线
  • C 加强工程的环境保护管理
  • D 明确编制全过程监控与计划
单选题 19/80
19.

在评价噪声源现状时,需测量最大A声级和噪声持续时间的是(  )。

  • A 较强的突发噪声
  • B 稳态噪声
  • C 起伏较大的噪声
  • D 脉冲噪声
单选题 20/80
20.

关于水库渔业资源调查,说法正确的是(  )。

  • A 每个采样点应采水样1L
  • B 水样灌满后均应加盖密封
  • C 水深为6~10m时,应在表层和底层采样
  • D 水库水面面积为1000~5000hm2时,采样点数量应为4~6个
单选题 21/80
21.

某磷限制型湖泊,总磷浓度出现趋势性下降,叶绿素a浓度出现趋势性上升,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有(  )。

  • A 总磷内负荷增加
  • B 水温趋势性上升
  • C 湖内累积负荷影响
  • D 滞留时间趋势性延长
单选题 22/80
22.

利用GPS系统进行定位时,需要接收至少(  )卫星的信号。

  • A 3颗
  • B 4颗
  • C 5颗
  • D 24颗
单选题 23/80
23.

下列不属于地下水环境地面调查内容的是(  )。

  • A 地下水露头调查
  • B 水文气象调查
  • C 植被调查及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的调查
  • D 水温调查
单选题 24/80
24.

通过影响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各种因素构建环境经济价值方程,得出环境经济价值的方法是(  )。

  • A 影子工程法
  • B 防护费用法
  • C 隐含价格法
  • D 机会成本法
单选题 25/80
25.

水域环境的底质调查对象主要是与建设项目排水水质有关的易(  )的污染物。

  • A 传染
  • B 降解
  • C 积累
  • D 中毒
单选题 26/80
26.

环境因子受到损害或破坏后,其替代或恢复是可能的,但相当困难,并需比较长的时间,则该环境影响的程度等级属于(  )。

  • A 极端不利
  • B 非常不利
  • C 中度不利
  • D 轻度不利
单选题 27/80
27.

大气环境敏感程度E1级的分级原则中,周边5km范围内居住区、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机构人口总数应(  )。

  • A 大于5万人
  • B 小于5万人
  • C 小于1万人
  • D 大于1万人,小于5万人
单选题 28/80
28.

验收监测时应用标准正确评价监测结果,应严格按照标准指标评价,如水环境质量标准是按(  )进行评价。

  • A 年日均浓度值
  • B 季度、月均浓度值
  • C 监测期间污染物最高排放浓度值
  • D 日均浓度值
单选题 29/80
29.

环境敏感点环境质量的监测主要针对(  )及其批复中所涉及的环境敏感目标。

  • A 环境规划
  • B 环境风险评估
  • C 环境影响评价
  • D 环境监测
单选题 30/80
30.

以项目所处区域或环评时生态环境的(  )作为评价标准。

  • A 背景值或本底值
  • B 监测值
  • C 环境风险评估
  • D 污染物排放限值
单选题 31/80
31.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对有污水处理设施并正常运转或建有调节池的建设项目,其污水为稳定排放的,可采瞬时样,但不得少于(  )次。

  • A 2
  • B 3
  • C 4
  • D 5
单选题 32/80
32.

按照《机场周围飞机噪声测量方法》确定,在机场周围受飞机通过影响的所有噪声敏感点设点监测,监测点选在户外平坦开阔的地方(  )。

  • A 传声器高于1.0m,离开其他反射壁面1.0m以上
  • B 传声器高于1.0m,离开其他反射壁面1.2m以上
  • C 传声器高于1.2m,离开其他反射壁面1.0m以上
  • D 传声器高于1.2m,离开其他反射壁面1.2m以上
单选题 33/80
33.

下列不属于一级评价环境影响报告书基本附图的是(  )。

  • A 基本信息底图
  • B 网格浓度分布图
  • C 项目基本信息图
  • D 环境监测区域图
单选题 34/80
34.

某自然景观距拟建高速公路的最小距离为1200m,按“相对距离”单项指标判断该景观的“敏感程度”为(  )。

  • A 极敏感
  • B 很敏感
  • C 中等敏感
  • D 不敏感
单选题 35/80
35.

现有工程检修期间,某敏感点环境噪声背景值为50dB(A),现有工程和扩建工程声源对敏感点的贡献值分别为50dB(A)、53dB(A)。该敏感点的预测值为(  )。

  • A 56dB(A)
  • B 53dB(A)
  • C 51dB(A)
  • D 50dB(A)
单选题 36/80
36.

某公路现有4车道,公路某边界处现状监测值为61dB(A),扩建后6车道,在该边界处的贡献值为64dB(A),刚扩建后该边界处的预测值为(  )。

  • A 64dB(A)
  • B 61dB(A)
  • C 65dB(A)
  • D 67dB(A)
单选题 37/80
37.

某声源最大尺寸为2m,可利用LA(r)=LA(r0)-20lg(r/r0)公式预测不同距离处声级的条件是(  )。

  • A r0≥2m,r>2m
  • B r0>4m,r>4m
  • C r0≥4m,r<4m
  • D r0<4m,r>4m
单选题 38/80
38.

声屏障对位于声影区内的敏感建筑物有降噪作用,在高速公路侧20米处建有20层、高60米的楼房(路基髙为2米),拟在路边设3米高直立式声屏障,该措施对8层以上住宅(  )。

  • A 有明显的降噪作用
  • B 有负效应
  • C 有一定的降噪作用
  • D 无降噪作用
单选题 39/80
39.

某平直公路段长5km,路宽7m,距中心线15m处噪声为64dB,不考虑背景噪声情况下,距公路中心线30m处噪声为(  )。

  • A 55d
  • B 57dB
  • C 59dB
  • D 61dB
单选题 40/80
40.

通常使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来表示降解作用的条件:当污染物在土壤中浓度较低时;土壤中微生物达到(  )。

  • A 对数增长状态后
  • B 生长平衡状态后
  • C 减速增长状态后
  • D 内源呼吸状态后
多选题 41/80
41.

多参数优化法一般需要的数据是(  )。

  • A 各测点的位置和取样时间
  • B 各排放口的排放量、排放浓度
  • C 水质、水文数据
  • D 各排放口、河流分段的断面位置
多选题 42/80
42.

确定地表水环境水质模型参数的方法包括(  )。

  • A 实验测定法
  • B 专业判断法
  • C 模型实测法
  • D 现场实测法
多选题 43/80
43.

水文地质条件的概化通常包括(  )。

  • A 边界性质的概化
  • B 含水层性质的概化
  • C 地质范围的概化
  • D 计算区几何形状的概化
多选题 44/80
44.

污染物进入包气带中和含水层中将发生(  )等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

  • A 氧化和还原
  • B 机械过滤
  • C 吸附和解吸
  • D 溶解和沉淀
多选题 45/80
45.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主要阶段为(  )。

  • A 调查分析和工作方案制定阶段
  • B 分析论证和预测评价阶段
  • C 环境影响分析阶段
  • D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阶段
多选题 46/80
46.

下列污染物排放中,属于无组织排放的有(  )。

  • A 装置检修吹扫气经高架火炬排放
  • B 高度20m的厂房天窗排放
  • C 无排气筒排放
  • D 高度大于15m的排气筒排放
多选题 47/80
47.

工程组成应有完善的项目组成表,一般按主体工程、配套工程和辅助工程分别说明(  )。

  • A 工程位置
  • B 施工和运营设计方案
  • C 工程规模
  • D 主要技术参数
多选题 48/80
48.

采用听证会方式开展深度公众参与,应说明(  )。

  • A 公众代表选取原则和过程
  • B 听证会筹备情况
  • C 听证会召开情况
  • D 专家论证意见
多选题 49/80
49.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公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相关信息,不得危及(  )。

  • A 国家安全
  • B 公共安全
  • C 经济安全
  • D 网络安全
多选题 50/80
50.

下列关于固体废物中的污染物挥发至大气中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 大气释放源主要来自有害废物处理处置现场
  • B 排放物可来自污染的地下水中的化学物质的挥发
  • C 挥发部分依赖于温度、蒸汽压及液相和气相间的浓度差
  • D 气相释放物主要由有机化合物组成,挥发不是主要的释放机制
多选题 51/80
51.

关于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表述正确的是(  )。

  • A COD浓度为2000~62000mg/L
  • B BOD5浓度为60~45000mg/L
  • C BOD5/COD值较低,可生化性强
  • D 重金属浓度与市政污水相差很大
多选题 52/80
52.

下列选项属于石油化学工业固体废物的是(  )。

  • A 废催化剂、废有机溶剂
  • B 硫铁矿渣、酸渣碱渣
  • C 油泥、焦油页岩渣
  • D 废织物、废金属
多选题 53/80
53.

为了及时准确地掌握建设项目及下游地区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和地下水体中污染物的动态变化,应建立覆盖全厂的地下水长期监控系统,以便及时发现并及时控制。建立系统的措施包括(  )。

  • A 科学、合理地设置地下水污染监控井
  • B 建立完善的监测制度
  • C 配备先进的检测仪器和设备
  • D 监控点要尽可能多
多选题 54/80
54.

吸附剂的选择原则包括(  )。

  • A 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吸附容量大
  • B 吸附选择性强
  • C 有足够的机械强度、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
  • D 易于再生和活化
多选题 55/80
55.

一般工业废水预处理单元事故池的主要作用是接纳(  )。

  • A 生产事故废水
  • B 事故泄漏的液态化学品
  • C 污水处理站事故废水
  • D 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排水
多选题 56/80
56.

某拟建高速公路局部路段穿越农田集中分布区,为减少公路建设对农田的占用,可采取的措施有(  )。

  • A 提高路基高度
  • B 降低路基高度
  • C 收缩路基边坡
  • D 以桥梁代替路基
多选题 57/80
57.

选择除尘器时应考虑(  )。

  • A 粉尘的物理、化学性质
  • B 粉尘浓度
  • C 除尘器效率
  • D 粉尘回收利用价值
多选题 58/80
58.

固体废物常用的预处理技术有(  )。

  • A 压实
  • B 破碎
  • C 洗涤
  • D 分选
多选题 59/80
59.

环境保护目标调查内容应包括(  )。

  • A 评价范围内环境功能区划
  • B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的污染源
  • C 环境保护目标的地理位置、服务功能和四至范围
  • D 环境保护目标的保护对象和保护要求
多选题 60/80
60.

某一钢铁厂扩建项目,工程建设内容中包含有铁路专用线5km,环境噪声现状监测点应布设在(  )。

  • A 现有项目边界处
  • B 厂区周边的敏感点处
  • C 铁路专用线两侧敏感点处
  • D 现有厂内办公楼处
多选题 61/80
61.

下列选项中,属于海洋生态要素调查内容的有(  )。

  • A 浮游植物
  • B 游泳动物
  • C 海水温度
  • D 海水pH
多选题 62/80
62.

温度廓线可以确定(  )。

  • A 逆温层特征
  • B 混合层高度
  • C 不同高度气温
  • D 温度随高度的变化影响热力湍流扩散的能力
多选题 63/80
63.

某项目排放污水中含重金属,排放口下游排放区域内分布有鱼类产卵场等敏感区。现状评价中应调查(  )。

  • A 常规水质因子
  • B 项目特征水质因子
  • C 水生生物项目特征因子
  • D 沉积物项目特征因子
多选题 64/80
64.

下列(  )区域可视为有明显主导风向。

  • A 主导风向角风频之和为32%
  • B 主导风向角风频之和为30%
  • C 主导风向角风频之和为25%
  • D 主导风向角风频之和为41%
多选题 65/80
65.

在费用效益分析时,理论上合理的贴现率取决于(  )。

  • A 人们的时间偏好率
  • B 环境影响评价的费用率
  • C 资本的机会收益率
  • D 环境影响的量化率
多选题 66/80
66.

下列关于环境影响识别方法中矩阵法的说法正确的有(  )。

  • A 矩阵法不具有影响综合分析评价功能
  • B 矩阵法可以看作是由清单法(核查表法)发展而来
  • C 矩阵法主要有相关矩阵法和迭代矩阵法两种
  • D 矩阵法是将清单中所列内容系统地加以排列,把拟建项目的各项“活动”和受影响环境要素组成一个矩阵
多选题 67/80
67.

风险事故源强设定可以采用的数据有(  )。

  • A 液体泄漏速率理论估算数据
  • B 同类事故类比源强数据
  • C 事故源强设计数据
  • D 雨水收集池数据
多选题 68/80
68.

应对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原则是(  )。

  • A 分级响应
  • B 安全第一
  • C 预防为主
  • D 区域联动
多选题 69/80
69.

地下水环境风险防范措施中,需要重点采取措施的有(  )。

  • A 源头控制
  • B 污染监控
  • C 分区防渗措施
  • D 事故预警
多选题 70/80
70.

某坝后式水电站的竣工环保验收调查内容应包括(  )。

  • A 坝下河段的水生生态调查
  • B 库区的鱼类调查
  • C 工程总投资执行情况
  • D 移民安置影响调查
多选题 71/80
71.

露天矿开釆项目竣工环保验收中,生态影响调查选择的环境危害因子有(  )。

  • A 局地气候变化
  • B 废水
  • C 土地资源退化
  • D 废气
多选题 72/80
72.

确定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重点的依据主要包括(  )。

  • A 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文件及批复等确定的项目建设规模、工艺方法、内容等
  • B 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针对建设项目提出的具体环境保护要求文件
  • C 国家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及规划确定的敏感区
  • D 项目经济效益情况
多选题 73/80
73.

对于大气环境影响评价项目,需附上(  )基本附件。

  • A 估算模型相关文件
  • B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报告
  • C 气象、地形原始数据文件
  • D 进一步预测模型相关文件
多选题 74/80
74.

下列参数中,属于估算模式计算点源所需输入的参数有(  )。

  • A 点源污染物排放速率(g/s)
  • B 排气筒底部海拔高度(m)
  • C 排气筒出口内径(m)
  • D 初始垂直扩散参数(m)
多选题 75/80
75.

点源调查的内容包括(  )。

  • A 污染源排放的位置
  • B 排放工况
  • C 烟气出口速度
  • D 污染源的占地面积
多选题 76/80
76.

在环境生态影响评价中应用生态机理分析法进行影响预测,需要(  )等基础资料。

  • A 环境背景现状调査
  • B 动植物分布、动物栖息地和迁徙路线调查
  • C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分布特点、结构特征和演化情况描述
  • D 珍稀濒危物种及具有重要价值的物种识别
多选题 77/80
77.

在景观影响评价中,一般用作景观敏感度判别指标有(  )。

  • A 视见频率
  • B 相对距离
  • C 海拔高度
  • D 视角
多选题 78/80
78.

生态风险识别方法很多,下列属于常用方法的是(  )。

  • A 头脑风暴法
  • B 专业判断法
  • C 风险因素预先分析法
  • D 德尔菲法
多选题 79/80
79.

声环境影响评价是在(  )的基础上,对建设项目产生的噪声影响作出预测和评价。

  • A 噪声源调查分析
  • B 背景环境噪声测量
  • C 敏感目标调查
  • D 噪声传播途径调查分析
多选题 80/80
80.

将某工业厂房墙面(长为b,高为a,且b>a)视为面声源,计算距墙面声源中心点垂线距离为r处声级时,需要采用的声波衰减公式有(  )。

  • A r<a/π,Adiv≈0
  • B a/π<r<b/π,Adiv≈101g(r/r0)
  • C r>b/π,Adiv≈201g(r/r0)
  • D r>a/π,Adiv≈101g(r/r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