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技术方法

2022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技术方法》高分通关卷1

单选题 1/80
1.

某河流总磷浓度为0.20mg/L,拟建水库水体滞留时间预计为180天,假设同等流量条件及入库负荷条件下,水库建成后水库总磷浓度预计为0.15mg/L,建库将使水体类别从Ⅲ类变为(  )。

  • A Ⅱ类
  • B Ⅲ类
  • C Ⅳ类
  • D Ⅴ类
单选题 2/80
2.

采用二维稳态水质模型预测入河排污口岸边污染带的范围,根据多次现场实测验证得到的环评技术方法,章节练习,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均值为0.7。已知枯水设计流量条件下的断面平均水深为5m,摩阻流速为0.08m/s,则计算污染带范围采用的横向混合系数为(  )。

  • A 0.28m2/s
  • B 0.35m2/s
  • C 0.40m2/s
  • D 0.56m2/s
单选题 3/80
3.

不分层的非网状感潮河段,项目排污断面分配的月均浓度增量不得超过0.5mg/L,河口特征值

环评技术方法,章节练习,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年最枯月河段径流量Qf为3m3/s(含污水排放量),按一维稳态河口水质模型估算的该项目COD允许排放量是(  )。

  • A 64.8kg/d
  • B 129.6kg/d
  • C 259.2kg/d
  • D 518.4kg/d
单选题 4/80
4.

某河流上游发生可溶性化学品泄漏事故,假设河流流量恒定,化学品一阶衰减系数k=0.2/d,其下游x处的该化学品浓度峰值可用式

环评技术方法,章节练习,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估算,事故发生24小时后下游某处实测得到浓度峰值为1000mg/L,再经72小时到达下游某断面峰值浓度为(  )。

  • A 254mg/L
  • B 264mg/L
  • C 274mg/L
  • D 284mg/L
单选题 5/80
5.

某城市垃圾填埋场封场前地下水污染调查,垃圾渗滤液向地下水渗漏的过程中,“三氮”沿地下水流向出现峰值的先后序列,正确的是(  )。

  • A NH4+→NO2-→NO3-
  • B NO3-→NO2-→NH4+
  • C NH4+→NO3-→NO2-
  • D NO3-→NH4+→NO2-
单选题 6/80
6.

水污染物通过地下岩溶孔道进入含水层造成地下水污染,按污染途径判断该污染类型属于(  )。

  • A 间歇入渗型
  • B 连续入渗型
  • C 径流型
  • D 含水层间越流型
单选题 7/80
7.

某炼油企业常减压装置加热炉废气排放筒,按其运行时间频率和总图位置关系,可以确定该源的分类属于(  )

  • A 连续排放固定源
  • B 间断排放固定源
  • C 连续排放移动源
  • D 间断排放移动源
单选题 8/80
8.

某炼油项目填海7hm2,配套建设成品油码头及罐区,并对航道进行疏浚。施工期海域评价专题的主要评价因子是(  )

  • A 成品油
  • B 悬浮物
  • C 重金属
  • D 溶解氧
单选题 9/80
9.

下列做法中,不属于清洁生产范畴的是(  )。

  • A 火力发电厂燃煤发电前对煤进行脱硫处理
  • B 燃烧炉中添加喷淋装置,采用炉内喷钙技术减少SO2生成
  • C 尾气处理阶段使用湿式电除尘技术,减少有机污染物排放到大气中
  • D 活性污泥法处理时设置污泥回流工段减少污泥产生量
单选题 10/80
10.

根据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入场要求,禁止填埋的是(  )。

  • A 含水率小于75%的废物
  • B 含铜、铬固体废物
  • C 医疗废物
  • D 含氰化物固体废物
单选题 11/80
11.

在固体废物环评中必须包括(  )。

  • A 收集运输过程
  • B 建设项目服务期满后
  • C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过程
  • D 所建项目涉及的各个过程
单选题 12/80
12.

垃圾填埋场的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方法一般是根据监测值与各种标准,采用(  )方法。

  • A 单因子和多因子综合评判
  • B 单因子
  • C 多因子综合评判
  • D 极值评判
单选题 13/80
13.

含油废水浮选处理过程中,分散到废水里的小气泡的主要作用是(  )。

  • A 气提
  • B 降低油颗粒的视密度
  • C 中和油颗粒表面的电荷
  • D 起小油粒的架桥作用
单选题 14/80
14.

长期的生态监测方案,应具备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

  • A 明确监测的目的,或确定要认识或解决的主要问题
  • B 确定监测项目或监测对象
  • C 确定监测点位、频次或时间等,明确方案的具体内容
  • D 发现评价中未曾料到的重要问题
单选题 15/80
15.

(  )是指国家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未包括但又是项目排放的主要污染物。

  • A 项目的特征污染物
  • B 项目的主要污染物
  • C 项目必须排放污染物
  • D 项目排放的危险物质
单选题 16/80
16.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试行)》(HJ/T 75—2007)中,以下固定污染源烟气CEMS安装位置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固定污染源烟气CEMS应安装在能准确可靠地连续监测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状况的有任意的位置上
  • B 应优先选择在水平管段和烟道负压区域
  • C 测定位置应选择烟道弯头和断面急剧变化的部位
  • D 为了便于颗粒物和流速参比方法的校验和比对监测,烟气CEMS不宜安装在烟道内烟气流速小于5m/s的位置
单选题 17/80
17.

SCR脱硝技术使用的还原剂是(  )。

  • A 甲烷
  • B
  • C
  • D 贵金属
单选题 18/80
18.

臭氧消毒适用于污水的深度处理,在臭氧消毒之前,应增设去除水中(  )的预处理设施。

  • A 重金属
  • B 生化需氧量
  • C 悬浮物和化学需氧量
  • D 氨氮
单选题 19/80
19.

下列废气除臭方法中,属于化学法的是(  )。

  • A 掩蔽法
  • B 重力法
  • C 冷凝法
  • D 燃烧法
单选题 20/80
20.

对降低空气动力性噪声有效的技术措施有(  )。

  • A 吸声
  • B 隔声
  • C 消声
  • D 减振
单选题 21/80
21.

某拟建项目排放SO2700t/a,NO21000t/a,烟粉尘200t/a,挥发性有机物(VOCs)30t/a。该项目所在城市2016年环境空气质量如下表所示。为满足项目的环境可行性,区域削减量最少的方案是(  )

环评技术方法,章节练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 A SO2不削减,NO2削减2000t/a,烟粉尘不削减,VOCs不削减
  • B SO2削减700t/a,NO2削减1000t/a,烟粉尘削减200t/a,VOCs削减30t/a
  • C SO2削减700t/a,NO2削减2000t/a,烟粉尘削减200t/a,VOCs削减30t/a
  • D SO2削减1400t/a,NO2削减2000t/a,烟粉尘削减400t/a,VOCs削减60t/a
单选题 22/80
2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自然环境现状调查应附的图件是(  )。

  • A 最冷月气温变化图
  • B 大比例尺地形图
  • C 建设项目地理位置图
  • D 周围地区土壤剖面图
单选题 23/80
23.

承压水含水层一般不易受其顶部的地表污染源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

  • A 承压水含水层水流速度快
  • B 承压水含水层水量大
  • C 承压水含水层比其上部岩层的渗透系数大
  • D 承压含水层与其补给区空间分布不一致
单选题 24/80
24.

炼钢项目环境空气某现状监测点共测得一氧化碳(CO)小时平均浓度数据28个,其中无效数据4个,超标数据12个,则一氧化碳(CO)小时平均浓度的超标率是(  )。

  • A 42.5%
  • B 46.2%
  • C 50.0%
  • D 54.5%
单选题 25/80
25.

对于拟建公路、铁路工程,环境噪声现状调査重点需放在(  )。

  • A 线路的噪声源强及其边界条件参数
  • B 工程组成中固定噪声源的情况分析
  • C 环境敏感目标分布及相应执行的标准
  • D 环境噪声随时间和空间变化情况分析
单选题 26/80
26.

某评价区域地面风向是292.5°,若采用16方位角则表示为(  )。

  • A ESE
  • B NNW
  • C WNW
  • D SSE
单选题 27/80
27.

位于山区基岩地下水单元补给区的Ⅰ类一级评价项目,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范围应是(  )。

  • A 地下水排泄区
  • B 地下水径流排泄区
  • C 同一水文地质单元
  • D 以污染源为中心的地下水影响半径覆盖区域
单选题 28/80
28.

反映地面生态学特征的植被指数NDVI是指(  )。

  • A 比值植被指数
  • B 农业植被指数
  • C 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
  • D 多时相植被指数
单选题 29/80
29.

用于评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工农业等生产力的损失的方法称(  )。

  • A 生产力损失法
  • B 旅行费用法
  • C 医疗费用法
  • D 人力资本法
单选题 30/80
30.

费用效益分析法中的经济净现值是反映建设项目对国民经济所做贡献的(  )指标。

  • A 绝对量
  • B 环境
  • C 经济
  • D 相对量
单选题 31/80
31.

1997年,(  )估算出中国环境污染损失每年至少540美元,占1995年GDP的8%。

  • A 《山清水秀》
  • B 《碧水蓝天》
  • C 《中国未来发展模式》
  • D 《中国环境污染损失分析》
单选题 32/80
32.

环境影响识别最常用的清单法是(  )。

  • A 简单型清单
  • B 描述型清单
  • C 分级型清单
  • D 连续型清单
单选题 33/80
33.

质量蒸发中,当液池有围堰时,液池半径应为(  )。

  • A 围堰最小等效半径
  • B 围堰平均等效半径
  • C 液面最大等效半径
  • D 围堰最大等效半径
单选题 34/80
34.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最高允许排放速率指的是(  )。

  • A 连续24h采样平均值或24h内等时间间隔采集样品平均值
  • B 连续1h采样平均值
  • C 连续24h采样平均值
  • D 连续1h采样平均值或1h内等时间间隔采集样品平均值
单选题 35/80
35.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厂界噪声监测频次无连续监测条件的测(  )。

  • A 1d
  • B 2d
  • C 3d
  • D 4d
单选题 36/80
36.

关于辐射逆温日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日出前辐射逆温最强
  • B 中午辐射逆温最强
  • C 下午辐射逆温最强
  • D 傍晚辐射逆温最强
单选题 37/80
37.

某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需预测的关心点与项目厂界距离为55km,适用于该关心点浓度预测的模式是(  )。

  • A CALPUFF模式
  • B ADMS模式
  • C AERMOD模式
  • D 估算模式
单选题 38/80
38.

某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根据路由地段野生动物种类、分布、栖息和迁徙的多年调查资料,分析评价公路建设与运行对野生动物的影响,该环评所采用的方法是(  )

  • A 类比法
  • B 综合指数法
  • C 生态机理分析法
  • D 系统分析法
单选题 39/80
39.

距某一线声源r处的声级为50dB,2r处的声级为47dB,在r至2r距离范围内该线声源可视作(  )。

  • A 点声源
  • B 面声源
  • C 有限长线声源
  • D 无限长线声源
单选题 40/80
4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对流既只能发生在非饱和土壤中
  • B 在非饱和流的情况下,对流不一定是污染物运移的主要过程
  • C 在饱和流的情沉下,当地下水流速很慢时,可把污染物的运移看成是对流运动
  • D 在非饱和流的情沉下,当地下水流速很快时,可把污染物的运移看成是对流运动
多选题 41/80
41.

溢油动力学过程一般划分为(  )。

  • A 扩展过程
  • B 扩散过程
  • C 漂移过程
  • D 分解过程
多选题 42/80
42.

采用两点法对河流进行耗氧系数K1估值时,需要(  )等数据。

  • A 河段流量
  • B 河段断面平均面积
  • C 两点间距离
  • D 两点的实测浓度
多选题 43/80
43.

某河流预测模式,

环评技术方法,章节练习,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A 选项内容缺失
  • B 选项内容缺失
  • C 二维稳态模式
  • D 忽略对岸反射作用
多选题 44/80
44.

筛选和确定地表水环境水质影响预测的因子,应根据对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和受纳水体的(  )等进行。

  • A 水环境状况
  • B 评价工作等级
  • C 水体规模
  • D 规模、流态
多选题 45/80
45.

在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下列确定污水池及管道正常状况泄漏源强的方法,正确的有(  )。

  • A 按湿周面积5%确定
  • B 不产生泄漏、无须确定
  • C 按《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确定
  • D 按《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确定
多选题 46/80
46.

为体现实施环评的作用,在环境影响评价的组织实施中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循环经济理念,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做到(  )。

  • A 公平
  • B 公正
  • C 公开
  • D 科学
多选题 47/80
47.

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是(  )。

  • A 基因层次
  • B 物种层次
  • C 微生物层次
  • D 生态系统层次
多选题 48/80
48.

某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应包括的时段有(  )。

  • A 施工准备期
  • B 施工期
  • C 运营期
  • D 退役期
多选题 49/80
49.

污染型项目工程分析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其(  )。

  • A 技术经济先进性
  • B 总图布置合理性
  • C 污染治理措施的可行性
  • D 项目实施的有效性
多选题 50/80
50.

估算废气无组织排放源排放量的方法有(  )。

  • A 物料衡算法
  • B A-P值法
  • C 类比法
  • D 反推法
多选题 51/80
51.

过公众参与建立的沟通渠道,可以做到尊重和保障公众的环境(  ),积极构建全民参与环境保护的社会行动体系,推动环境质量的改善。

  • A 知情权
  • B 参与权
  • C 监督权
  • D 管理权
多选题 52/80
52.

某化工厂的固体废物中,属于危险废物的是(  )。

  • A 废溶剂
  • B 生活垃圾
  • C 废包装桶
  • D 厂内化验室废液
多选题 53/80
53.

下列关于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初期产生的渗滤液水质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有(  )。

  • A pH值较低
  • B COD浓度较高
  • C 色度较大
  • D 金属离子浓度较低
多选题 54/80
54.

填埋场的理论产气量是填埋场中填埋的可降解有机物在假设条件下的产气量,其中的假设条件包括(  )。

  • A 有机物完全降解矿化
  • B 不考虑厌氧微生物的降解作用
  • C 降解产物除CH4和CO2之外,无其他含碳化合物
  • D 基质和营养物质均衡,满足微生物的代谢需要
多选题 55/80
55.

下列废物可以进水泥窑协同处置的有(  )。

  • A 废盐酸
  • B 工业污水处理污泥
  • C 动植物加工废物
  • D 废轮胎
多选题 56/80
56.

能削减废水中总磷排放量的有效处理方法有(  )。

  • A A2/O法
  • B 化学混凝沉淀法
  • C 化学氧化法
  • D 离心分离法
多选题 57/80
57.

下列选项中,属于确定监测频率需要遵循的原则是(  )。

  • A 能反映污染物的长期波动
  • B 满足趋势分析的需要
  • C 满足精度需要,能区别污染物随时间的变化
  • D 能反映土地利用的变化对水质的影响
多选题 58/80
58.

环境噪声与振动污染防治对策的一般原则包括(  )。

  • A 以城市规划为先,避免产生环境噪声污染影响
  • B 关注环境敏感人群的保护,体现“以人为本”
  • C 只需要技术手段来控制环境噪声污染
  • D 针对性、具体性、经济合理、技术可行原则
多选题 59/80
59.

下列含铅烟气中,可用碱液吸收法处理的有(  )。

  • A 氧化铅生产含铅烟气
  • B 蓄电池生产中的含铅烟气
  • C 化铅锅含铅烟气
  • D 冶炼炉含铅烟气
多选题 60/80
60.

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噪声现状调查的内容有(  )。

  • A 环境噪声背景值
  • B 声环境功能区划
  • C 现有的固定声源和流动声源
  • D 评价范围内的敏感点分布
多选题 61/80
61.

对于噪声源现状评价,应当评价在评价范围内现有的(  )等。

  • A 相应噪声级
  • B 噪声源种类
  • C 噪声来源
  • D 噪声源数量
多选题 62/80
62.

某海水营养指数以4为阈值判断海水富营养化水平,该指数中用到的指标有(  )

  • A COD
  • B 叶绿素a
  • C 总氮
  • D 无机磷
多选题 63/80
63.

项目建设所在地的自然环境调查时,若建设项目不进行生态影响评价,但项目规模较大时,应根据现有资料简述(  )内容。

  • A 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植被情况
  • B 有无稀有的、受危害的野生动、植物
  • C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状况
  • D 当地的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及现状
多选题 64/80
64.

某复杂地形区建材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二级,评价范围为边长36km的矩形,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必须的气象资料有(  )。

  • A 环境空气现状监测期间的卫星云图资料
  • B 评价范围内最近20年以上的主要气候统计资料
  • C 50km范围内距离项目最近地面气象站近3年内的至少连续1年的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
  • D 50km范围内距离项目最近高空气象站近4年内的至少连续1年的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
多选题 65/80
65.

关于纵向离散系数DL与横向离散系数My说法正确的有(  )。[2013年真题]

  • A 断面完全混合均匀长度主要取决于My
  • B 同一河段同一流态下,DL与My呈反比
  • C DL反映由于断面流速不均导致的分散混合能力
  • D My反映由于紊动扩散及垂向流速不均导致的分散混合能力
多选题 66/80
66.

由于生产的发展和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需要,在森林群落中测定生产力的通用方法包括(  )。

  • A 测树学方法
  • B 皆伐实测法
  • C 平均木法
  • D 随机抽样法
多选题 67/80
67.

根据地形图上绘制的地下水等水位线图可确定(  )。

  • A 地下水流向
  • B 地下水力坡度
  • C 含水层的厚度
  • D 潜水的埋藏深度
多选题 68/80
68.

下列关于补充地面气象观测表述正确的是(  )。

  • A 一级评价的补充观测应进行为期1年的连续观测
  • B 二级评价的补充观测可选择有代表性的季节进行连续观测,观测期限应在2个月以上
  • C 观测内容应符合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的要求
  • D 观测方法应符合相关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要求
多选题 69/80
69.

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价中,费用效益分析和财务分析的主要不同点包括(  )。

  • A 分析的角度不同
  • B 分析的类别不同
  • C 对项目的外部影响的处理不同
  • D 对税收、补贴等项目的处理不同
多选题 70/80
70.

采用调查评价法进行环境价值评估时,其模拟市场设计的目的是要构建一个合理的环境物品交易机制,包括(  )等。

  • A 环境物品的生产原理
  • B 准确描述环境物品的性质和数量
  • C 环境物品的供给机制
  • D 可获得完整的、大量的市场交易记录
多选题 71/80
71.

费用效益分析之后,通常需要做一个敏感性分析,分析项目的可行性(  )等。

  • A 对项目环境计划执行情况的敏感性
  • B 对贴现率选择的敏感性
  • C 对环境成本变动幅度的敏感性
  • D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的敏感性
多选题 72/80
72.

环境影响识别方法主要有(  )。

  • A 矩阵法
  • B 清单法
  • C 影响网络法
  • D 单因子影响识别法
多选题 73/80
73.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生态影响调查的主要内容有(  )

  • A 落实环评文件及主管部门批复意见所要求的生态保护措施
  • B 生态保护措施的实施效果
  • C 公众意见
  • D 对已产生的生态破坏釆取的补救措施及效果
多选题 74/80
74.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达标的主要依据是(  )。

  • A 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准标准
  • B 污染物达标排放
  • C 环境质量达标
  • D 是否满足清洁生产要求
多选题 75/80
75.

污染型项目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中应作为计算点的有(  )。

  • A 网格点
  • B 最大地面浓度点
  • C 居住区
  • D 学校
多选题 76/80
76.

《建设项目分类管理名录》规定的环境敏感区主要包括(  )。

  • A 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 B 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天然林、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
  • C 一般工业区
  • D 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
多选题 77/80
77.

生态影响评价采用类比法评价拟建工程的环境影响时,应(  )。

  • A 选择合适的类比对象
  • B 选择非同属的一个生物地理区
  • C 选择的类比对象应与拟建项目性质相同、工程规模相差不多
  • D 最好选择具有相似生态环境背景的类比对象
多选题 78/80
78.

绘制工矿企业噪声贡献值等声级线图时,等声级线(  )。

  • A 间隔不大于5d
  • B 最低值和功能区夜间标准相一致
  • C 可穿越建筑物
  • D 最高值可为75dB
多选题 79/80
79.

将位于某一空旷区域的室外声源组等效为一个点声源应满足的条件是(  )。

  • A 区域内声源有大致相同的高度
  • B 区域内声源有大致相同的强度
  • C 点声源到预测点的距离应大于声源组最大几何尺寸的2倍
  • D 区域内声源应按一定规律排列
多选题 80/80
80.

面源污染影响预测的方法和步骤包括(  )。

  • A 可通过工程分析计算土壤中某种物质的输入量
  • B 土壤中某种物质的输出量主要包括淋溶或径流排出、土壤缓冲消耗等两部分
  • C 分析比较输入量和输出量,计算土壤中某种物质的量的增加量
  • D 将土壤中某种物质的增量与土壤现状值进行叠加后,进行土壤环境影响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