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物随着污水排入河流后( )。
废水进入河流水体后,不是立即就能在整个河流断面上与河流水体完全混合。虽然在垂向方向上一般都能很快地混合,但往往需要经过很长一段纵向距离才能达到横向完全混合。
已知干、支流汇流前的流量分别为9m3/s、1m3/s,浓度分別为0.2mg/L、2.0mg/L,汇流混合后的氨氮平均浓度为( )。
对于点源排放持久性污染物,河水和污水完全混合、反映河流稀释能力的方程为:c=(cpQp+chQh)/(Qp+Qh)。式中,c为完全混合的水质浓度,mg/L;Qp为污水排放量,m3/s;cp为污染物排放浓度,mg/L;Qh为上游来水流量,m3/s;ch为上游来水污染物浓度,mg/L。
本题中,汇流混合后的氨氮平均浓度=(9×0.2+1×2.0)/(9+1)=0.38(mg/L)。
己知某河段长10km,规定的水环境功能为Ⅲ类(DO≥5mg/L),现状废水排放口下游3km和10km处枯水期的DO浓度值分别为5.0mg/L和5.5mg/L,采用已验证的水质模型进行分析,发现在该排放口下游4~6km处存在临界氧亏点,因此可判定该河段( )。
沿河水流动方向的溶解氧分布为一悬索型曲线,通常称为氧垂曲线,氧垂曲线的最低点称为临界氧亏点,临界氧亏点的亏氧量称为最大亏氧值。据氧垂曲线,在排放口下游4~6km处存在临界氧亏点,氧亏点DO浓度小于5mg/L,所以部分河段DO浓度值未达标。
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的概化原则不包括( )。
水文地质条件的概化原则包括:①根据评价的要求,所概化的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应反映地下水系统的主要功能和特征;②概念模型应尽量简单明了;③概念模型应能被用于进一步的定量描述,以便于建立描述符合研究区地下水运动规律的微分方程解决定解问题。
某企业年工作时间7200h,在生产过程中HCl废气产生速率为0.8kg/h,废气收集系统可将90%的废气收集至洗涤塔处理,处理效率为85%,处理后的废气通过30m高排气筒排放,则该企业HCl的无组织排放量约为( )。
无组织排放是对应于有组织排放而言的,主要针对废气排放,表现为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没有进入收集和排气系统,而通过厂房天窗或直接弥散到环境中。工程分析中将没有排气筒或排气筒高度低于15m排放源定为无组织排放。由于题中排气筒高度30m>15m,所以不属于无组织排放,故该企业HCl的无组织排放量为:7200×0.8×(1-90%)=576kg≈0.58t。
某项目建设临时占用10亩湖滨芦苇滩地,项目建成后该临时占地应恢复为( )。
生态恢复尽可能恢复原样。即使不能恢复原样,新恢复的系统要与原生态系统具有一致性,一般要等质等量恢复。项目建成后,临时占地者必须及时清除废弃物,恢复土地原状,即湖滨芦苇滩地,属于湿地。
在实际工程中,环境影响评价必须重点关注的时段是( )。
运营期一般比施工期长得多,在工程可行性(预)研究报告中会有明确的期限要求。由于时间跨度长,该时期的生态和污染影响可能会造成区域性的环境问题,如水库蓄水会使周边区域地下水位抬升,进而可能造成区域土壤盐渍化甚至沼泽化、井工采矿时大量疏干排水可能导致地表沉降和地面植被生长不良甚至荒漠化。运营期是环境影响评价必须重点关注的时段。
建设单位通过在建设项目所在地公众易于知悉的场所张贴公告的方式公开相关信息,征求公众意见,持续公开时间期限不得少于( )个工作日。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形成后,建设单位若通过在建设项目所在地公众易于知悉的场所张贴公告的方式公开相关信息,持续公开期限不得少于10个工作日。
一般情况,“年老”填埋场的渗滤液的pH______,BOD5及COD浓度______。( )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通常可根据填埋场“年龄”分为两大类。“年老”的填埋场(填埋时间一般在5年以上)渗滤液的主要水质特点是:pH值接近中性或弱碱性(一般在6~8),BOD5和COD浓度较低,且BOD5/COD的比值较低,而NH4+-N的浓度高,重金属离子浓度则开始下降(因为此阶段pH值开始下降,不利于重金属离子的溶出),渗滤液的可生化性差。
甲烷在空气中含量达到( )时很容易发生爆炸,对生命安全造成很大威胁。
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气体是一种温室气体,其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1倍,而甲烷在空气中含量达到5%~15%时很容易发生爆炸,对生命安全造成很大威胁。
某新建项目拟穿越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下列生态影响防护与恢复措施中,应优先考虑的是( )。
生态影响的防护、恢复与补偿原则包括:①应按照避让、减缓、补偿和重建的次序提出生态影响防护与恢复的措施;所采取措施的效果应有利修复和增强区域生态功能。②凡涉及不可替代、极具价值、极敏感、被破坏后很难恢复的敏感生态保护目标(如特殊生态敏感区、珍稀濒危物种)时,必须提出可靠的避让措施或生态环境替代方案。③涉及采取措施后可恢复或修复的生态目标时,也应尽可能提出避让措施;否则,应制定恢复、修复和补偿措施。各项生态保护措施应按项目实施阶段分别提出,并提出实施时限和估算经费。
某天平最小分度值为0.1mg,预称量1g某样品,则下列数据有效性符合要求的是( )。
分度值是指计量器具刻度尺上的最小格所代表的被测的量的数值,分度值又称刻度值(最小刻度值)。读取数据或记录数据要估算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据才是有效的,0.1mg=0.0001g。
废水处理构筑物中调节池的作用是( )。
为尽可能减小或控制废水水量的波动,在废水处理系统之前,设调节池。根据调节池的功能,调节池分为均量池、均质池、均化池和事故池。①均量池主要作用是均化水量,常用的均量池有线内调节式、线外调节式;②均质池的作用是使不同时间或不同来源的废水进行混合,使出流水质比较均匀;③均化池兼有均量池和均质池的功能,既能对废水水量进行调节,又能对废水水质进行调节。如采用表面曝气或鼓风曝气,除能避免悬浮物沉淀和出现厌氧情况外,还可以有预曝气的作用;事故池的主要作用就是容纳生产事故废水或可能严重影响污水处理厂运行的事故废水。
下列烟气脱硫方法中,不产生废水的方法是( )。
二氧化硫治理工艺划分为湿法、干法和半干法,常用工艺包括石灰石/石灰-石膏法、烟气循环流化床法、氨法、镁法、海水法、吸附法、炉内喷钙法、旋转喷雾法、有机胺法、氧化锌法和亚硫酸钠法等。其中石灰石/石灰-石膏法、海水法、循环流化床法、回流式循环流化床法比较成熟,占有脱硫市场的95%以上,是常用的主流技术。烟气循环流化床与石灰石/石灰-石膏法相比,具有脱硫效率更高(99%)、不产生废水、不受烟气负荷限制、一次性投资低等优点。
下列关于生物处理法正确的描述是( )。
好氧处理包括传统活性污泥、氧化沟、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生物接触氧化、生物滤池、曝气生物滤池等,AB两项错误,生物滤池和稳定塘处理法不属于好氧生物处理。D项,厌氧生物处理法是将废水中的各种复杂有机物分解转化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等物质的过程。
关于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项,地面调查应贯穿于调查的始终,区域调查时,应采用穿越法,观察调查点及周边的地形地貌、植被、水点、污染现象等;在污染源调查时,宜采用溯源法,观察典型污染现象,追踪污染源及其延伸分布。B项,地下水由于其埋藏于地下,其调查方法要更复杂。除需要采用一些地表水环境调查方法外,因地下水与地质环境关系密切,还要采用一些地质调查的技术方法。D项,水文地质钻探时,钻孔设置要求目的明确,尽量一孔多用,如水样和/或岩(土)样采取、试验等,项目结束后应留作监测孔。
建设项目公众参与调查的责任主体是(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关于推进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指导意见》(环办[2014]48号)等法规,建设项目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的责任主体是建设单位。
在环境噪声现状测量时,对噪声起伏较大的情况,需要( )。
对于噪声起伏较大的情况(如道路交通噪声、铁路噪声、飞机机场噪声),采用等效连续A声级,应增加昼间、夜间的测量次数。其测量时段应具有代表性。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硝基苯的标准限值为0.017mg/L。现有一河段连续4个功能区(从上游到下游顺序为Ⅱ、Ⅲ、Ⅳ、Ⅴ类)的实测浓度分别为0.020mg/L、0.019mg/L、0.018mg/L和0.017mg/L。根据标准指数法判断最多可能有( )功能区超标。
水环境现状评价方法常采用单项指数法,推荐采用标准指数,其计算公式为:Si,j=ci,j/cs,i。式中,Si,j为标准指数;ci,j为评价因子i在j点的实测统计代表值,mg/L;cs,i为评价因子i的评价标准限值,mg/L。评价时,标准指数>1,表明该水质参数已超过了规定的水质标准,指数值越大,超标越严重。本题中,Ⅳ类区不适合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故最多可能有Ⅱ、Ⅲ两个功能区超标。
现有车间的噪声现状调查,重点为处于( )dB(A)以上的噪声源分布及声级分布。
对工矿企业环境噪声现状水平调查方法,现有车间的噪声现状调查,重点为85dB(A)以上的噪声源分布及声级分析。厂区内噪声水平调查一般采用网格法,厂界噪声水平调查测量点布置在厂界外1m处,生活居住区噪声水平调查,也可将生活区化成网格测量,进行总体水平分析,或针对敏感目标。
下列内容中,属于水生生态调查中初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有( )。
水生生态调查中初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有氧气测定法、CO2测定法、放射性标记物测定法和叶绿素测定法。氧气测定法,即黑白瓶法。用三个玻璃瓶,一个用黑胶布包上,再包以铅箔。从待测的水体深度取水,保留一瓶(初始瓶IB)以测定水中原来溶氧量。将另一对黑白瓶沉入取水样深度,经过24h或其他适宜时间,取出进行溶氧测定。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的项目使用AERMOD预测模式不需输入的资料有( )。
AERMOD预测模式适用于评价范围≤50km的一级、二级评价项目,对于二级评价项目,其气象观测资料调查主要有:对应的气象观测资料年限要求为近3年内的至少连续一年的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高空气象探测资料。气象资料调查要求如表所示。
对于二级评价项目,气象观测资料调查对应的气象观测资料年限要求为50km范围内近三年内的至少连续1年的常规地面气象观察资料和高空气象探测资料。
估算某一项目、规划或政策所引起环境影响的经济价值的分析称为( )。
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也称为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价,就是要估算某一项目、规划或政策所引起环境影响的经济价值,并将环境影响的价值纳入项目、规划或政策的经济分析(费用效益分析)中去,以判断这些环境影响对该项目、规划或政策的可行性会产生多大的影响。这里,对负面的环境影响,估算出的是环境成本;对正面的环境影响,估算出的是环境效益。
某一环境人们现在不使用,但人们希望保留它,以便将来用在其他项目上,环境的这种价值是( )。
选择价值(optionvalue)是指人们虽然现在不使用某一环境,但人们希望保留它,这样,将来就有可能使用它,也即保留了人们选择使用它的机会,环境所具有的这种价值就是环境的选择价值。
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的步骤不包括( )。
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分以下四个步骤来进行,在实际中有些步骤可以合并操作:①第一步,筛选环境影响;②第二步,量化环境影响;③第三步,评估环境影响的货币化价值;新版章节练习,考前压卷,完整优质题库+考生笔记分享,实时更新,软件, ,④第四步,将货币化的环境影响价值纳入项目的经济分析。
在费用效益分析中,当经济净现值( )时,表示该项目的建设能为社会做出净贡献,即项目是可行的。
经济净现值是反映项目对国民经济所作贡献的绝对量指标。它是用社会贴现率将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净效益折算到建设起点的现值之和。当经济净现值大于零时,表示该项目的建设能为社会做出净贡献,即项目是可行的。
环境价值评价方法中,( )通过构建模拟市场来揭示人们对某种环境物品的支付意愿,从而评价环境价值。
调查评价法可用于评估几乎所有的环境对象,如大气污染的环境损害、户外景观的游憩价值、环境污染的健康损害、人的生命价值、特有环境的非使用价值。调查评价法通过构建模拟市场来揭示人们对某种环境物品的支付意愿(WTP),从而评价环境价值。它通过人们在模拟市场中的行为,而不是在现实市场中的行为来进行价值评估,通常不发生实际的货币支付。
某建设项目SO2、NO2、VOCs排放量分别为240t/a、320t/a、1700t/a,该项目进行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二次污染物评价因子为( )。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 2.2—2018)的要求识别大气环境影响因素,并筛选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因子,二次污染物评价因子筛选具体方法见表。
环境风险因素识别中的风险识别包括( )。
环境风险因素识别中的风险识别包括物质危险性识别、生产系统危险性识别以及危险物质向环境转移的途径识别。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的主要章节不包括( )。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主要章节包括:①总论;②建设项目工程概况;③建设项目污染及治理;④环评、初设回顾及其批复要求;⑤验收监测评价标准;⑥验收监测结果及评价;⑦国家规定的总量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情况;⑧公众意见调查结果;⑨环境管理检查结果;⑩验收监测结论及建议;?附件。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时,采用的验收标准是( )。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时,采用的验收标准选用的原则为:①依据国家、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批复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②依据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有关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批复以及下达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③依据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环保篇章中确定的环保设施的设计指标。处理效率,处理能力,环保设施进、出口污染物浓度,排气筒高度等;④环境监测方法应选择与环境质量标准、排放标准相配套的方法;⑤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
采用催化焚烧设施处理非甲烷总烃浓度为15000mg/m3的有机废气,焚烧后气体体积增加一倍,非甲烷总烃的排放浓度为90mg/m3,该处理设施对有机废气的处理效率是( )。
设焚烧前有机废气的体积为V,则该处理设施对有机废气的处理效率=(15000×V-90×2×V)/(15000×V)×100%=98.8%。
下列选项中,( )是评价验收调查结果的常用方法。
分析评价验收调查结果时一般采取类比分析法、列表清单法、指数法与综合指数法、生态系统综合评价法等方法分析评价验收调查结果。验收调查的方法有文件核实、现场勘察、现场监测、生态监测、公众意见调查、遥感调查等,具体工作时应针对不同的调查对象采取相应的调查方法。ACD三项,现场监测、公众意见、现场勘察是验收调查方法。
下列有关无组织排放源监测点位布设不正确的是( )。
对于无组织排放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氟化物的监控点设在无组织排放源的下风向2~50m范围内的浓度最高点,相对应的参照点设在排放源上风向2~50m范围内;其余污染物的监控点设在单位周界外10m范围内浓度最高点。监控点最多可设4个,参照点只设1个。
属于按存在的性质划分的风险是( )。
风险的类别有:①按存在的性质划分,分为客观风险和主观风险;②按风险产生的原因划分,分为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和技术风险;③按风险的性质划分,分为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④按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划分,分为可接受的风险和不可接受的风险等。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依据,能够进行不同的风险类别划分。
由四台声功率级均为85dB(A)的水泵组成的等效声源如图所示,等效声源的声功率级和最大尺寸分别为( )
等效声源的声功率级(L总)LP+10lgN=85+10lg4≈91[dB(A)],式中,Lp为单个声压级;N为相同声压级的个数。等效声源的最大尺寸为边长为2m的正方形的对角线,即
某噪声声波越过疏松地面传播,噪声源到接收点距离为4.2m,其间的地断面面积F为13.86m2,则噪声源到接收点传播路径的平均离地高度为( )。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 2.4—2009),估计平均高度hm的方法中,声波越过疏松地面或大部分为疏松地面传播时,在预测点仅计算A声级前提下,地面效应引起的倍频带衰减可用该公式计算:Agr=4.8-(2hm/r)(17+300/r)。式中,r为声源到预测点的距离,m;hm为传播路径的平均离地高度,m;hm=F/r;F为面积,m2。若Agr计算出负值,则Agr可用“0”代替。据此计算,hm=13.86÷4.2=3.3(m)。
三个声源对某敏感点的噪声贡献值分别为55dB(A)、55dB(A)、58dB(A),总的贡献值是( )。
几个声压级相加的通用式为:
式中,L总为几个声压级相加后的总声压级,dB;Li为某一个声压级,dB。计算得,L总=61dB。或者可以通过噪声值相同叠加计算,当两个噪声值相同时,其叠加后的噪声值为声压级加3dB。则代入题中为两个55dB叠加为58dB,再与题中的58dB叠加为61dB。
某均质外墙的尺寸为6π×2πm2,垂直墙中心轴线上距外墙2.5m处的A声级为70dB(A),距外墙5m处的A声级约为( )
作为一个整体的长方形面声源(b>a),由题中信息可知,面声源的宽度和长度分别为:a=2π,b=6π,则a/π=2,b/π=6。中心轴线上的几何发散声衰减可近似如下:预测点和面声源中心距离r<a/π时,几何发散衰减Adiv≈0;当a/π<r<b/π,距离加倍衰减3dB左右,类似线声源衰减,Adiv≈10lg(r/r0);当r>b/π时,距离加倍衰减趋近于6dB,类似点声源衰减,Adiv≈20lg(r/r0)。其中面声源的b>a。距外墙的5m在2和6之间,所以Adiv≈10lg(r/r0)=3dB(A),L(r)=L(r0)-10lg(r/r0)=70-3=67dB(A)。
保守性污染物进入土壤之后,污染物的总量未发生改变,一般是由于受到( )两者的综合作用。
保守性污染物进入土壤之后,只是受到对流和弥散两者的综合作用,污染物的总量一般不会发生改变。但对于非保守性的污染物,除了随地下水运动改变空间位置来降低浓度以外,土壤介质中的去除作用,包括衰变、降解和吸附也会导致浓度的降低。
项目河流水环境风险评价采用一维瞬时源动态模型,预测瞬时排放的保守污染物形成的浓度变化过程需要选用的参数有( )。
对于溶解态污染物,当污染物在河流横向方向上达到完全混合后,描述污染物的输移、转化的微分方程为:
式中,A为河流横断面面积;Q为河流流量;c为水质组分浓度;DL为综合的纵向离散系数;SL为直接的点源或非点源强度;SB为上游区域进入的源强;SK为动力学转化率,正为源,负为汇。保守污染物浓度变化过程不需要污染物降解系数。
数值法过程中,判断模型识别与验证的依据主要有( )。
参数识别与模型验证是数值法过程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是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及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建立正确与否再认识的过程,是建立数值模型的两个阶段,必须使用相互独立的不同时间段的资料分别完成。判断模型识别与验证的依据主要有:①模拟的地下水流场要与实际地下水流场基本一致;②模拟地下水的动态过程要与实测的动态过程基本相似;③从均衡的角度出发,模拟的地下水均衡变化与实际要素基本相符;④识别的水文地质参数要符合实际水文地质条件。
当污染物由上而下经包气带进入含水层,其对地下水污染程度主要取决于包气带的( )。
污染物质能否进入含水层取决于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显然,承压含水层由于上部有隔水顶板,只要污染源不分布在补给区,就不会污染地下水。如果承压含水层的顶板为厚度不大的弱透水层,污染物则有可能通过顶板进入含水层,即其对地下水污染程度与地层的渗透性有关。潜水含水层到处都可以接受补给,污染的危险性取决于包气带的岩性与厚度。
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 )。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其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还规定,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环境保护设施经验收合格,该建设项目方可投入生产或者使用。“三同时”制度和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是对环境影响评价中提出的预防和减轻不良环境影响对策和措施的具体落实和检查,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延续。从广义上讲,也属环境影响评价范畴。
某新建高速公路以隧道方式穿越一植被茂密的山体,该项目运营期隧道穿越段应进行的生态监测内容有( )。
生态监测是观测与评价生态系统的自然变化及对人为变化所做出的反应,是对各类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时空格局变量的测定。项目运营期隧道穿越段应进行的生态监测包括鸟类生态习性和植物生长状况。
对生产运营期间可能发生突发事故,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中,环境风险现场检查的内容有( )。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环境风险现场检查的内容包括:①核查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要求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落实情况;②调查建设项目施工期和试生产阶段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情况;③调查建设单位对国家、地方及有关行业关于环境风险事故防范与应急规定的落实情况;④查看截流措施、事故排水收集措施、清下水系统防控措施、雨排水和生产废水处理风险防控措施;⑤调查含有毒有害气体泄漏监控预警和紧急处置措施;⑥调查危险化学品储存运输的风险防控措施等。
石化项目可能的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源有( )。
无组织排放是对应于有组织排放而言的,主要针对废气排放,表现为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没有进入收集和排气系统,而通过厂房天窗或直接弥散到环境中。B项,空分装置排气口属于有组织排放源。
工程分析的类比法,采用此法时应注意分析对象与类比对象之间( )的相似性和可比性。
类比法是用于拟建项目类型相同的现有项目的设计资料或实测数据进行工程分析的一种常用方法。采用此法时,为提高类比数据的准确性,应充分注意分析对象与类比对象之间的相似性和可比性。如:①工程一般特征的相似性;②污染物排放特征的相似性;③环境特征的相似性。
固体废物填埋场污染物在衬层和包气带土层中的迁移速度受下列( )因素的影响。
污染物迁移速度v′与地下水的运移速度v有下述关系:v′=v/Rd,如果污染物在地下水-地质介质中的吸附平衡为线性关系,则Rd=1+(ρb/ηe)Kd,式中,ρb表示土壤堆积容重(干);ηe表示多孔介质的有效空隙度;Kd表示污染物在土壤-水体系中的吸附平衡分配系数;Rd表示污染物在地质介质中的滞留因子。
工业固体废物是指在工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包括( )。
工业固体废物是指在工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包括:①冶金工业固体废物;②能源工业固体废物;③石油化学工业固体废物;④矿业固体废物;⑤轻工业固体废物;⑥其他工业固体废物。C项,城建渣土固体废物属于城市固体废物。
根据渗滤液收集系统、防渗系统和保护层、过滤层的不同组合,填埋场的衬层系统有不同的结构,如( )等。
填埋场衬层系统是防止废物填埋处置污染环境的关键工程屏障。根据渗滤液收集系统、防渗系统和保护层、过滤层的不同组合,填埋场的衬层系统有不同的结构,如单层衬层系统、复合衬层系统、双层衬层系统和多层衬层系统等。要求的安全填埋处置时间越长,所选用的衬层就应该越好。须重点评价填埋场所选用的衬层(类型、材料、结构)防渗性能及其在废物填埋需要的安全处置期内的可靠性是否满足。
生物接触氧化反应池中,填料的作用有( )。
生物接触氧化池中,填料的作用主要包括:①由于填料的大比表面积,为生物栖息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使得大量微生物得以附着生长,因而可增加微生物的数量。②可对气泡进行切割和阻挡,起到了曝气受限器的作用,使气泡的停留时间和气液接触的表面积增加,提高了氧的利用率。③因填料的高孔隙率和生物膜的立体结构,使废水较方便地进入填料内部孔,进行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同时也使得正常脱落的生物膜较为容易地从填料中随水流出,使生物膜表面的代谢物质流动和更新速度加快,因而可增加好氧生物反应器中微生物的种群数量。
下列方法中,利用密度差异去除废水中污染物的有( )。
隔油、气浮方法是利用密度差异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气浮适用于去除水中密度小于1kg/L的悬浮物、油类和脂肪,可用于污水处理,也可用于污泥浓缩。
挥发性有机物的去除方法包括( )。
挥发性有机物的去除方法包括:①吸附法适用于低浓度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废气的有效分离与去除,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VOCs回收法,该法已经在制鞋、喷漆、印刷、电子行业得到广泛应用。②吸收法适用于废气流量较大、浓度较高、温度较低和压力较高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废气的处理。③冷凝法用于高浓度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废气回收和处理,属高效处理工艺,可作为降低废气有机负荷的前处理方法,与吸附法、燃烧法等其他方法联合使用,回收有价值的产品。④膜分离法适用于较高浓度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废气的分离与回收,属高效处理工艺。⑤燃烧法适用于处理可燃、在高温下可分解和在目前技术条件下还不能回收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废气,燃烧法应回收燃烧反应热量,提高经济效益。⑥生物法适用于在常温、处理低浓度、生物降解性好的各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废气,对其他方法难处理的含硫、氮、苯酚和氰等的废气可采用特定微生物氧化分解的生物法。
污泥稳定的目的是( )。
污水污泥的稳定化处理是使污泥得到稳定(不易腐败),以利于对污泥作进一步处理和利用。可以达到减少有机组分含量、改善污泥脱水性能、便于污泥的贮存和利用,抑制细菌代谢,降低污泥臭味,产生沼气、回收资源等目的。
水质计算中,下列流速、一级降解系数、横向混合系数、纵向离散系数的单位表达,正确的有( )。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中,若监测结果出现超标,应分析其( )。
监测结果统计分析内容包括各监测点大气污染物不同取值时间的浓度变化范围,统计年平均浓度最大值、日平均浓度最大值和小时平均浓度最大值与相应的标准限值进行比较分析,给出占标率或超标倍数,评价其达标情况,若监测结果出现超标,应分析其超标率、最大超标倍数以及超标原因。并分析大气污染物浓度的日变化规律,以及分析重污染时间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此外,还应分析评价范围内的污染水平和变化趋势。
下列选项中,属于地下水水质经常检测的指标的有( )。
地下水水质经常检测的指标主要有:pH值、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铁、锰、耗氧量、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硫化物、钠及氟化物。
初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有( )。
初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①氧气测定法,即黑白瓶法,指用三个玻璃瓶,一个用黑胶布包上,再包以铅箔。从待测的水体深度取水,保留一瓶(初始瓶IB)以测定水中原来溶氧量。将另一对黑白瓶沉入取水样深度,经过24h或其他适宜时间,取出进行溶氧测定。②CO2测定法,指用塑料帐将群落的一部分罩住,测定进入和抽出的空气中CO2含量。③放射性标记物测定法,指将放射性14C,以碳酸盐(14CO32-)的形式,放入含有自然水体浮游植物的样瓶中,沉入水中经过短时间培养,滤出浮游植物,干燥后在计数器中测定放射活性,然后通过计算,确定光合作用固定的碳量。④叶绿素测定法,指通过薄膜将自然水进行过滤,然后用丙酮提取,将丙酮提出物在分光光度计中测量光吸收,再通过计算,化为每平方米含叶绿素多少克。
下列属于AERMOD预测模式需要输入的点源参数的是( )。
AERMOD属于大气推荐模式中的进一步预测模式,适用的污染源包括点源、面源、体源。对于各级项目,点源调查内容均为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排气筒底部的海拔高度(m)、排气筒几何高度(m)及排气筒出口内径(m)、烟气出口速度(m/s)、排气筒出口处烟气温度(K)、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g/s)、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h)、毒性较大物质的非正常排放量(g/s)、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h)。
项目建设所在地的社会环境调查的基本内容包括( )。
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调查是环境影响评价的组成部分,要清楚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必须要对项目建设之前,项目建设所在地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进行调查。社会环境调查的基本内容有:①社会经济;②文物与景观;③人群健康状况;④公众参与。
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跟踪监测的目的有( )。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第8.3.3.5条规定,地下水水质现状监测因子原则上应包括两类:①基本水质因子,主要包括基本的地下水水质指标;②特征因子,主要根据建设项目污废水成分、液体物料成分、固体浸出物成分确定。
声环境现状评价内容主要包括( )。
环境噪声现状评价包括噪声源现状评价和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其评价方法是对照相关标准评价达标或超标情况并分析其原因,同时评价受到噪声影响的人口分布情况。
①对于噪声源现状评价,应当评价在评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源种类、数量及相应的噪声级、噪声特性,并进行主要噪声源分析等。
②对于环境噪声现状评价应当就评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敏感区、保护目标的分布情况、噪声功能区的划分情况等,来评价范围内环境噪声现状,包括各功能区噪声级、超标状况及主要影响的噪声源分析;各边界的噪声级、超标状况,并进行主要噪声源分析。此外,还要说明受噪声影响的人口分布状况。
③环境噪声现状评价结果应当用表格和图示来表达清楚。说明主要噪声源位置、各边界测量点和环境敏感目标测量点位置,给出相关距离和地面高差。对于改扩建飞机场,需要绘制现状WECPNL的等声级线图,说明周围敏感目标受不同声级的影响情况。
B项,新增噪声源是预测评价的内容。
城市主干道项目大气NO2质量现状监测布点时应考虑( )。
要求型。考查导则上的内容。容易遗漏选项。导则7.3.3.1.4,城市道路项目根据道路布局(B)和车流量状况,并结合环境空气保护目标(C)的分布情况,选择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设置监测点位。导则7.3.3.2.4,对于城市道路等线源项目,应在项目评价范围内,选取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设置监测点,监测点的布设还应结合敏感点的垂直空间分布(D)进行设置。
对典型工程环境噪声现状水平调查描述正确的是( )。
对典型工程环境噪声现状水平调查,厂区内噪声水平调查一般采用网格法,厂界噪声水平调查测量点布置在厂界外1m处,线路型工程的噪声现状水平调查应重点关注沿线的环境噪声敏感目标,应调查评价范围内有关城镇、学校、医院、居民集中区或农村生活区在沿线的分布和建筑情况及相应执行的噪声标准。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时,需要筛选环境影响,下列情况要考虑做损益分析的是( )。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时需要筛选环境影响,因为并不是所有环境影响都需要或可能进行经济评价。一般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筛选环境影响,主要包括:①影响是否是内部的或已被控抑。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价也只考虑项目未被控抑的影响。②影响是小的或不重要的。损益分析部分只关注大的、重要的环境影响。环境影响的大小轻重,需要评价者做出判断。③影响是否不确定或过于敏感。有些影响可能是比较大的,但也许这些环境影响本身是否发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或人们对该影响的认识存在较大的分歧,这样的影响将被排除。另外,对有些环境影响的评估可能涉及政治、军事禁区,在政治上过于敏感,这些影响也将不再进一步做经济评价。④影响能否被量化和货币化。由于认识上的限制、时间限制、数据限制、评估技术上的限制或者预算限制,有些大的环境影响难以定量化,有的环境影响难以货币化,这些影响将被筛选出去,不再对它们进行经济评价。
在环境经济评价方法中,环境价值影响支付意愿的因素包括( )。
无论使用价值还是非使用价值,价值的恰当量度都是人们的最大支付意愿(WTP),即一个人为获得某件物品(服务)而愿意付出的最大货币量。影响支付意愿的因素有收入、替代品价格、年龄、教育、个人独特偏好以及对该物品的了解程度等。
水质参数中的水生生物方面的调查对象有( )。
被调查水域的环境质量要求较高(如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地、珍贵水生生物保护区、经济鱼类养殖区等),且评价等级为一、二级,应考虑调查水生生物和底质。水生生物方面主要调查项目包括浮游动植物、藻类、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水生生物群落结构等。
对于长输管道运输项目评估生产工艺情况,项目评估中分段评价的依据是( )。
计算所涉及的每种危险物质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与其在附录B中对应临界量的比值Q。在不同厂区的同一种物质,按其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计算。对于长输管线项目,按照两个截断阀室之间管段危险物质最大存在总量计算。而长输管道运输项目应按站场、管线分段进行评价。
大气环境敏感目标区包含( )。
大气环境中依据环境敏感目标环境敏感性及人口密度划分环境风险受体的敏感性,共分为三种类型:①E1为环境高度敏感区;②E2为环境中度敏感区;③E3为环境低度敏感区。
涉及如下( )领域的环境保护设施或设备均应进行运行效率监测。
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效果测试主要考查原设计或环境影响评价中要求建设的处理设施的整体处理效率。涉及以下领域的环境保护设施或设备均应进行运行效率监测:①各种废水处理设施的处理效率;②各种废气处理设施的处理效率;③工业固(液)体废物处理设施的处理效率;④用于处理其他污染的处理设施的处理效率,如噪声、振动、电磁等。
环境影响调查与分析是验收调查报告的核心内容,其主要包括( )等方面的内容。
环境影响调查与分析是验收调查报告的核心内容。总体上,现状调查与分析主要包括社会影响、生态影响(非污染型环境影响)、污染影响(水、气、声、固体废物、电磁、振动等污染型环境影响)三方面的内容。从现状调查和专题调查分析的内容上比较,不同类型建设项目因环境影响特点和方式不同,调查因子、调查范围、调查重点和主要保护目标等具体情况差异较大,所以内容很难统一规范。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工作分为( )阶段。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工作分为:①准备阶段,资料收集、现场勘查、环保检查;②编制验收监测方案阶段,在查阅相关资料、现场勘查的基础上确定验收监测工作的目的、程序、范围、内容;③现场监测阶段,依据验收监测方案确定的工作内容进行监测及检查;④验收监测报告编制阶段,汇总监测数据和检查结果,得出结论,以报告书(表)的形式反映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的结果。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应重点核查建设项目( )。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应核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的设计指标,判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运转效率和企业内部污染控制水平如何。重点核查建设项目外排污染物的达标排放情况,主要污染治理设施运行及设计指标的达标情况,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情况,敏感点环境质量达标情况,清洁生产考核指标达标情况,有关生态保护的环境指标(植被覆盖率、水土流失率)的对比评价结果等。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情景设定计算源项包括( )
要求型。常规预测情景,包括新增污染源(A)(正常排放、非正常排放)、削减污染源(B)(若有)、被取代污染源(若有)、其他在建、拟建项目相关污染源(D)(若有)。
风险的属性主要有( )。
生态风险是根据受体对象进行的风险划分,即生态风险是生态系统及其组成所承受的风险。风险的属性包括:①具有不确定性;②带来不希望发生的后果或损失;③事件链。
具有日调节性能的水电站,运营期对坝址下游河道水生生态产生影响的因素有( )。
根据生态机理分析法的区域性原则,生态影响预测评价中应从区域的角度出发判断生态系统的特点、功能需求、主要问题以及敏感保护目标。AB两项,对于日调节水电站,下泄流量、下游河段河水流速和水位在日内变化较大。C项,由于水位不断发生变化,下游水体的湍流运动激烈,不易产生水温分层,对下游河道的航运和用水设施影响明显。D项,局地气候变化在建设期就已经发生。
某水泵生产企业声环境影响评价应重点分析的内容有( )。
水泵生产企业作为工矿企业,除声环境影响评价基本要求和方法,还应着重分析说明以下问题:①按厂区周围敏感目标所处的环境功能区类别评价噪声影响的范围和程度,说明受影响人口情况;②分析主要影响的噪声源,说明厂界和功能区超标原因;③评价厂区总图布置和控制噪声措施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提出必要的替代方案;④明确必须增加的噪声控制措施及其降噪效果。
影响土壤污染物浓度分布的决定作用包括( )。
对流、扩散、吸附、降解等因素共同影响着土壤中的污染物浓度的变化,挥发性的污染物还可以通过挥发来进行自净,但影响土壤污染物浓度分布的决定作用还是对流扩散、吸附和降解。
环境管理机构主要职责包括( )。
环境管理机构主要职责如下:①认真贯彻国家有关环保法规、规范,健全各项规章制度;②监督环保设施运行状况,监督企业各污染物排放口的排放状况;③建立企业环境保护档案;④加强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确保企业的环境监测工作正常进行:⑤参加本企业环境事件的调查、处理、协调工作。E项,周边企业的环境事件的调查、处理、协调工作不是环境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
您目前分数偏低,基础较薄弱,建议加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