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室内固定设备结构传播噪声时,根据《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测点位置应布置在( )。
根据《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22337—2008),测点位置规定包括:①室内噪声测量时,室内测量点位设在距任一反射面至少0.5m以上、距地面1.2m高度处,在受噪声影响方向的窗户开启状态下测量;②社会生活噪声排放源的固定设备结构传声至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在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测量时,测点应距任一反射面至少0.5m以上、距地面1.2m、距外窗1m以上,窗户关闭状态下测量,被测房间内的其他可能干扰测量的声源(如电视机、空调机、排气扇以及镇流器较响的日光灯、运转时出声的时钟等)应关闭。
某工业企业厂界1m外有受影响的噪声敏感建筑物,且厂界处设有3.5m高实体围墙。根据《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下列关于该企业厂界噪声测点布设的说法,正确的是( )。
标准5.3.3.1,当厂界有围墙且周围有受影响的噪声敏感建筑物时,测点应选在厂界1m,高于围墙0.5m以上位置
下列污染物中,属于《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控制项目的是( )。
标准4.2.1,表1,标准中规定了氨、三甲胺(D)、硫化氢、甲硫醇、甲硫醚、二甲二硫醚、二硫化碳、苯乙烯、臭气浓度等恶臭污染物的一次最大排放限值、复合恶臭物质的臭气浓度限值及无组织排放源的厂界浓度限值
下列固体废物中,不适用《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的是( )。
高频考点。标准1.2,本标准适用于所有危险废物(尾矿除外)贮存的污染控制及监督管理,适用于危险废物的产生者、经营者和管理者。实际上是考查危险废物的鉴别标准。ABC是危险废物,故选D
根据《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下列区域中,可作为集中式危险废物焚烧设施备选场址的是( )。
标准4.1.1,各类焚烧厂不允许建设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规定的地面水环境质量Ⅰ类、Ⅱ类功能区(D)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规定的环境空气质量一类功能区,即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C)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地区。集中式危险废物焚烧厂不允许建设在人口密集的居住区、商业区(A)和文化区。各类焚烧厂不允许建设在居民区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地区。选B
根据《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判断恶臭污染物达标排放的依据包括( )。
标准5,标准的实施。排污单位排放(包括泄漏和无组织排放)的恶臭污染物,在排污单位边界上规定监测点的一次最大监测值(A)(包括臭气浓度)都必须低于等于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排污单位经烟、气排气筒(高度在15m以上)排放的恶臭污染物的排放量(排除C,而不是排放浓度)和臭气浓度都必须低于或等于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关于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原则的说法,错误的是( )。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应根据应实现的水域功能类别,选取相应类别标准,进行单因子评价,评价结果应说明水质达标情况,超标的应说明超标项目和超标倍数。丰、平、枯水期特征明显的水域,应分水期进行水质评价。
掺加生活垃圾的工业窑炉,其污染控制参照执行《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的前提条件是( )。
考查标准的适用范围。标准1,掺加生活垃圾质量超过入炉(窑)物料总质量30%的工业窑炉以及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专用焚烧炉的污染控制参照本标准执行。故选C
根据《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铅垂向Z振级昼间70dB、夜间67dB适用的地带范围是( )。
根据《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3.1.1居民、文教区昼间为70dB,夜间67dB(A正确)。
下列大气污染物中,不属于《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规定的控制项目是( )。
《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 18485—2014)规定的控制项目包括颗粒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氯化氢,汞及其化合物,镉、铊及其化合物,锑、砷、铅、铬、钴、铜、锰、镍及其化合物,二噁英类,一氧化碳等污染物。
2000年建成的某包装印刷厂使用有机溶剂,其非甲烷总烃排气筒高12m。《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规定的15m排气筒对应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为10kg/h,则该排气筒非甲烷总烃排放速率应执行的标准是( )。
考查排气筒排放速率的有关规定。常考点,年年考。标准7.3,当某排气筒的高度大于或小于本标准列出的最大或最小值时,以外推法计算其最高允许排放速率。题中,12m<15m,按外推法计算:Q=Qc(h/hc)2=10kg/h×(12/15)2=6.4kg/h。标准7.4,新污染源的排气筒一般不应低于15米。若新污染源的排气筒必须低于15米时,其排放速率标准值按外推计算结果再严格50%执行。故排放速率应执行的标准为6.4kg/h×50%=3.2kg/h,选D
某地拟建海水浴场,按照《海水水质标准》,该浴场应执行海水水质标准第( )类。
《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规定,按照海域的不同适用功能和保护目标,海水水质分为四类,如表所示。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适用于Ⅱ类水域环境功能的是( )。
考查水域功能和标准的分类。常考点,年年考。标准3,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A)、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BCD选项均适用Ⅲ类。故选A.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与近海水域相连的河口水域、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经批准划定的单一渔业水域各自对应执行的标准是( )。
综合考查标准的适用范围、水域功能和标准分类。常考点。标准前言,与近海水域相连的地表水河口水域根据水环境功能按本标准相应类别标准值进行管理(排除AB)。批准划定的单一渔业水域按《渔业水质标准》进行管理。根据标准3,Ⅱ、Ⅲ类标准值分别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二级保护区。故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执行的是《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故选D。要注意区分
下列装置适用《工业炉窑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是( )。
标准1,本标准适用于炼焦炉(排除B)、焚烧炉(排除C)、水泥厂以外使用固体、液体、气体燃料和电加热的工业炉窑的管理,以及工业炉窑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设计、竣工验收及其建成后的排放管理。D燃气导热油炉属于特种锅炉,不适用本标准。选A.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下列资料不符合一级评价项目生态现状调查要求的是( )。
导则6.1.1,一级评价应给出采样地样方实测、遥感等方法测定的生物量(A)、物种多样性(B)等数据,给出主要生物物种名录(C)、受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物种等调查资料。而D选项是二级评价的要求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关于大气环境风险评价范围确定原则的说法,正确的是( )。
高频考点。导则4.5.1原文,大气环境风险评价范围:一级、二级评价距建设项目边界一般不低于5km;三级评价距建设项目边界一般不低于3km。故选B。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下列内容中,可不纳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是( )。
导则14.2,原文,在评价结论中应明确给出:c)规划的协调性分析结论(C),规划方案的环境合理性和环境效益论证结论,规划优化调整建议等。d)减缓不良环境影响的生态环境保护方案和管控要求(D)。e)规划包含的具体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内容和简化建议等。f)规划实施环境影响跟踪评价计划的主要内容和要求(A)。
下列危险废物填埋场的选址条件中,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要求的是( )。
考查危险废物贮存设施的选址要求。常考点,年年考。标准6.1.2,设施底部必须高于地下水最高水位(C正确)。6.1.5,应建在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仓库、高压输电线路防护区域以外(A错误)。6.1.6,应位于居民中心区常年最大风频的下风向(B错误)。6.3.1,基础必须防渗,防渗层为至少1m厚粘土层(渗透系数≤10-7cm/s)(D错误)。故选C
某新建乡村道路拟穿越的区域无明显声源,现状声级较低。下列噪声现状监测点布设,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要求的是( )。
导则7.3.1.2,评价范围内没有明显的声源(如工业噪声、交通运输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等),且声级较低时,可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域布设测点,故选A.
根据《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建设用地具体地块中污染物检测含量超过筛选值,但低于或者等于土壤( )水平的,不纳入污染地块管理。
导则表1备注原文,具体地块土壤中污染物检测含量超过筛选值,但低于或者等于土壤环境背景值(D)水平的,不纳入污染地块管理。故选D。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关于生态环境现状调查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 )。
导则6.1.1,在有敏感生态保护目标(包括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或其他特别保护要求对象时,应做专题调查(B)。生态现状调查应在收集资料基础上开展现场工作,生态现状调查的范围应不小于评价工作的范围(C)。一级评价:应给出采样地样方实测、遥感等方法测定的生物量、物种多样性等数据(D错误),给出主要生物物种名录、受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物种等调查资料;二级评价: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调查可依据已有资料推断,或实测一定数量的、具有代表性的样方予以验证。三级评价可充分借鉴已有资料进行说明(A)。故选D
环境风险应急预案的编制内容不包括( )。
导则10.3.1原文,按照国家、地方和相关部门要求,提出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或完善的原则要求,包括预案适用范围(A)、环境事件分类与分级、组织机构与职责、监控和预警(C)、应急响应、应急保障、善后处置、预案管理与演练(D)等内容。故选B。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三级生态评价项目必须完成的基本图件是( )。
考查生态影响评价图件构成的要求。导则附录表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应优先选择的替代方案是( )。
导则8.2.2,评价应对替代方案进行生态可行性论证,优先选择生态影响最小的(B)替代方案,最终选定的方案至少应该是生态保护可行的方案
根据《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下列废物中,不符合入炉废物要求的是( )。
直选法。标准6.3,下列废物不得在生活垃圾焚烧炉中进行焚烧处置:危险废物;电子废物及其处理处置残余物不得在生活垃圾焚烧炉中进行焚烧处置。故选A.
根据《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某农用地中镉、汞、铅、铬的含量高于农用地风险管制值时,原则上能采取下列( )措施。
导则6.3,当土壤中镉、汞、砷、铅、铬的含量高于风险管制值时,食用农产品不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等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高,且难以通过安全利用措施降低食用农产品不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等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原则上应当采取禁止种植食用农产品(B)、退耕还林等严格管控措施。故选B。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技术评价导则总纲》,生态系统完整性指自然生态系统通过其( )等应对外来干扰并维持自身状态稳定性和生产能力的功能水平。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3.8生态系统完整性指自然生态系统通过其组织、结构、关系(D)等应对外来干扰并维持自身状态稳定性和生产能力的功能水平。
根据《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初步调查确定建设用地土壤中污染物含量高于风险筛选值,应依据相关标准和技术要求,开展( )。
导则5.3.3原文,通过初步调查确定建设用地土壤中污染物含量高于风险筛选值,应当依据《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25.1)、《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25.2)等标准及相关技术要求,开展详细调查(B)。故选B。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规定的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程序是(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题库《第十章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
共19道题
已完成 1/19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关于不同评价工作等级生态现状调查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 )。
考查不同评价工作等级生态现状调查的要求。导则6.1.1,在有敏感生态保护目标或其他特别保护要求对象时,应做专题调查(D)。一级评价:应给出采样地样方实测、遥感等方法测定的生物量、物种多样性等数据(A),给出主要生物物种名录、受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物种等调查资料;二级评价: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调查可依据已有资料推断(B错误,B描述的是一级评价的要求),或实测一定数量的、具有代表性的样方予以验证。三级评价可充分借鉴已有资料进行说明(C)。故选B
根据《建筑施工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关于施工期间噪声等效声级测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根据《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5.4测量时段,施工期间,测量连续20min的等效声级(A正确),夜间同时测量最大声级。
某建设项目生态评价影响工作等级为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改生态影响评价可不制作的图件是( )。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附录B,二级评价基本图件为项目区域地理位置图(D不选)、工程平面图(A不选)、土地利用或水体利用现状图(B不选)、典型生态保护措施平面布置示意图。
根据《海水水质标准》,不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的是( )类海水。
标准3.1,海水水质分类,第三类: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海滨风景旅游区。第四类:适用于海洋港口水域,海洋开发作业区。第一、二类水质比第三类好,必然可以用于一般工业用水,故第四类不适用,选D
下列废物中,适用《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的是( )。(2006年)
本标准适用于除易燃(排除C)和具有放射性(排除A)以外的危险废物焚烧设施的设计、环境影响评价、竣工验收以及运行过程中的污染控制管理。B选项,生活垃圾不属于危险废物,故选D。
下列项目中,适用《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的是( )。
考查规范的适用范围。常考点,年年考。规范1,本标准适用于交通运输(公路,铁路,城市道路和轨道交通,港口和航运,管道运输等)、水利水电、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矿山采选、电力生产(风力发电)(A)、农业、林业、牧业、渔业、旅游等行业和海洋、海岸带开发、高压输变电线路等主要对生态造成影响的建设项目,以及区域、流域开发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工作。故选A。考了一个括号里的内容
根据《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及其修改单,关于危险废物填埋场场址选择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 )。(2017年)
高频考点。标准4.2,填埋场场址不应选在城市工农业发展规划区、农业保护区(D错误)、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考古)保护区、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供水远景规划区、矿产资源储备区(A)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单选题,直选法。4.9,填埋场场址选择应避开下列区域:破坏性地震及活动构造区;海啸及涌浪影响区;湿地和低洼汇水处;地应力高度集中,地面抬升或沉降速率快的地区;石灰溶洞发育带;废弃矿区(B错误)或塌陷区;崩塌、岩堆、滑坡区;山洪、泥石流地区;活动沙丘区;尚未稳定的冲积扇及冲沟地区;高压缩性淤泥、泥炭及软土区以及其他可能危及填埋场安全的区域。修改单,危险废物填埋场场址的位置及与周围人群的距离应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确定(排除C),并经具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可作为规划控制的依据。选A。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下列内容中,不属于跟踪评价计划主要包括的内容是( )。
考查跟踪评价的要求及评价内容。导则12.3原文,跟踪评价计划应包括工作目的、监测方案、调查方法、评价重点、执行单位、实施安排等内容。主要包括:a)明确需重点调查、监测、评价的资源生态环境要素,提出具体监测计划及评价指标,以及相应的监测点位、频次、周期等(C)。b)提出调查和分析规划优化调整建议、环境影响减缓措施、环境管控要求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落实情况和执行效果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明确分析和评价不良生态环境影响预防和减缓措施有效性的监测要求和评价准则(B)。c)提出规划实施对区域环境质量、生态功能、资源利用等的阶段性综合影响,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和环境管控要求的执行效果,后续规划实施调整建议等跟踪评价结论的内容和要求(D)。A选项是杜撰出来的,很像“跟踪”的目的,又放在了第一个选项上,很具迷惑性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对于环境质量不达标的区域,关于采取各类环境保护措施的说法,错误的是( )。
考查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的要求。导则7.2,环境质量不达标的区域,应采取国内外先进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A),结合区域限期达标规划及实施情况,分析建设项目实施对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的贡献和影响(CD)。故选B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应提出长期生态监测计划的项目是( )。
导则8.3.2,对可能具有重大、敏感生态影响的建设项目,区域、流域开发项目,应提出长期的生态监测计划(B)、科技支撑方案,明确监测因子、方法、频次等。此题较为简单,记忆一定要准确,保证得分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关于污染物排放的管理要求,说法错误的是( )。
考查环境管理的要求。导则9.2,给出污染物排放清单,明确污染物排放的管理要求。包括工程组成及原辅材料组分(A)要求,建设项目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及主要运行参数(B),排放的污染物种类、排放浓度和总量指标(C),污染物排放的分时段要求,排污口信息,执行的环境标准,环境风险防范措施以及环境监测等。提出应向社会公开的信息内容。故选D。D选项极具迷惑性,但实际上并非是污染物排放的管理要求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关于对规划要素提出优化调整建设的说法,错误的是( )。
考查应对规划方案提出明确优化调整建议的主要情形。导则9.3.1,ABC均属于原文。D选项错在“可不”,其他内容为导则原文。又一次考查否定词。大家在关键词记忆的时候千万不要忽略,考试的时候只要见到限定词一定要多加考虑
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以下水域禁止新建排污口的有( )。
考查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分级。标准4.1.5,GB3838中Ⅰ、Ⅱ类水域和Ⅲ类水域中划定的保护区,GB3097中一类海域,禁止新建排污口,故选C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下列内容中,可不纳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是( )。
考查评价结论中应明确给出的内容。导则14.2原文,在评价结论中应明确以下内容:d)减缓不良环境影响的生态环境保护方案和管控要求(C)。e)规划包含的具体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内容和简化建议等。f)规划实施环境影响跟踪评价计划的主要内容和要求(D)。g)公众意见、会商意见的回复和采纳情况(B)。故选A。多选少
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工程调查”的内容不包括( )。
导则6.2原文,ABD均为导则原文,AB属于工程概况的内容,D属于工程建设过程的内容。故选C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不属于准备阶段的工作内容是( )。
导则4.4.1,收集分析国家和地方土壤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规划等资料;了解建设项目工程概况,结合工程分析(A),识别建设项目对土壤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类型,分析可能造成土壤环境影响的主要途径;开展现场踏勘(B)工作,识别土壤环境敏感目标;确定评价等级、范围与内容(C)。D选项,开展现场调查属于现状调查与评价阶段。故选D。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筛选可不考虑( )。
导则3.5.2评价因子筛选,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环境影响的主要特征,结合区域环境功能要求、环境保护目标(B)、评价标准(D)和环境制约因素(C),筛选确定评价因子。故选A.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在划分各环境要素、各专题评价工作等级时,下列依据错误的是( )。
考查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导则3.6,按建设项目的特点、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D)、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规划(B)、环境功能区划(C)等划分各环境要素、各专题评价工作等级。A选项是评价因子筛选的依据,出题人往往喜欢把要求混在一起考,注意区分
下列环境噪声监测点布设,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要求的是( )。
标准6.2,b)噪声敏感建筑物户外,在噪声敏感建筑物外,距墙壁或窗户1m处,距地面高度1.2m以上(A)。c)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距离墙面和其他反射面至少1m,距窗户约1.5m处,距地面1.2~1.5m高。注意区分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下列( )内容不属于建设项目概况的基本内容。
考查建设项目概况的基本内容要求。导则4.1,包括主体工程(A)、辅助工程(C)、公用工程、环保工程、储运工程以及依托工程(D)等。故选B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某河流如需符合Ⅳ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其人为造成的环境水温变化周平均最大温升和温降分别为( )。
高频考点。标准7.3,表1,不分地表水环境质量类别,温升、温降均为1、2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关于公路建设项目噪声影响预测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8A2.3预测内容,预测各预测点的贡献值、预测值、预测值与现状嗓声值的差值(A错误),预测高层建筑有代表性的不同楼层所受的噪声影响(B错误)。按贡献值绘制代表性路段的等声级线图(D错误),分析敏感目标所受噪声影响的程度,确定嗓声影响的范围,并说明受影响人口分布情况。给出满足相应声环境功能区标准要求的距离(C正确)。依据评价工作等级要求,给出相应的预测结果。
下列噪声源环境噪声排放,不适用《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是( )。
高频考点。标准1,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企业噪声排放的管理、评价及控制。机关、事业单位、团体等对外环境排放噪声的单位也按本标准执行。D居民区超市不属于上述各种单位,故选D
某新建公路选线方案经过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该项目应优先采用的生态保护措施是( )。
考查生态影响的防护、恢复与补偿原则。常考点,年年考。已经考过无数次了,无论是在导则还是在技术方法考试中。导则8.1.1,应该按照避让、减缓、补偿和重建的次序提出生态影响防护与恢复的措施;所采取措施的效果应有利修复和增强区域生态功能。故选A.
根据《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下列关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导则3.4,指农用地土壤中污染物含量等于或者低于该值的,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作物生长或土壤生态环境的风险低,一般情况下可以忽略(A);超过该值的,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作物生长或土壤生态环境可能存在风险(B),应当加强土壤环境监测和农产品协同监测(D),原则上应当采取安全利用措施。故选C。C选项是管制值中的内容。
根据《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下列关于建筑施工过程中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的说法,正确的是( )。
考查环境噪声排放限值的有关规定。常考点。标准4.1,建筑施工过程中场界环境噪声不得超过昼间70dB(A)、夜间55dB(A)(A正确,B错误)。4.2,夜间噪声最大声级超过限值的幅度不得高于15dB(A)(CD错误)。选A.
根据《生活垃圾焚烧污染》,关于焚烧厂生活垃圾渗滤液和车辆清洗废水排放控制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 )。
根据《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8.7生活垃圾渗滤液和车辆清洗废水应收集并在生活垃圾焚烧场内处理(B错误)或送至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设施处理...
根据《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关于施工场界噪声测点布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考查噪声测点位置的有关规定。标准5.3.1,测点应设在对噪声敏感建筑物影响较大、距离较近的位置(A错误,并非施工场界处)。标准5.3.3.1,当场界有围墙且周围有噪声敏感建筑物时,测点应设在场界外1m,高于围墙0.5m以上的位置(D错误,并非无噪声敏感建筑物)。标准5.3.3.2,当场界无法测量到声源的实际排放时,测点可设在噪声敏感建筑物户外1m处的位置(C正确)。标准5.3.3.3,在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测量时,测点设在室内中央、距室内任一反射面0.5m以上、距地面1.2m高度以上(B错误,并非设在室内靠窗口处),在受噪声影响方向的窗户开启状态下测量。故选C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下列关于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方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
考查常用的生态影响预测和评价方法。常考点。导则附录C,要熟悉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列表清单法:应用③进行物种或栖息地重要性或优先度比选(A)。生物多样性通常采用香农—威纳指数表征,故B错误。生态机理分析法:工作步骤(6)根据项目建成后的环境(水、气、土和生命组分)变化,对照无开发项目条件下动物、植物或生态系统演替趋势,预测项目对动物和植物个体、种群和群落的影响(C),并预测生态系统演替方向。类比分析法:应用⑤预测生态问题的发生与发展趋势(D)及其危害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关于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方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
导则附录C,考查方法的应用。ABD均正确,附录
关于《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及其修改单适用范围的说法,错误是( )。
根据《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1.2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所有危险废物(尾矿除外)(D错误)贮存的污染控制及监督管理,适用于危险废物的产生者、经营者和管理
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下列废物中,必须经过处理达到相关要求后,才可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置的是( )。
标准6.1,BCD均属于可直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理的。《医疗废物分类目录》中的感染性废物经过处理后,可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置。选A.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不属于生态影响判定依据的是( )。
导则4.4,生态影响判定依据:国家、行业和地方已颁布的资源环境保护等相关法规、政策、标准、规划和区划等确定的目标、措施与要求(A)。科学研究判定的生态效应或评价项目实际的生态监测、模拟结果。评价项目所在地区及相似区域生态背景值或本底值。已有性质、规模以及区域生态敏感性相似项目的实际生态影响类比。相关领域专家、管理部门及公众的咨询意见(BD)。故选C。注意:出题人对导则的同义替换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工程分析中应重点调查的是( )。
导则5.1,工程分析时段应涵盖勘察期、施工期、运营期和退役期,以施工期和运营期为调查分析的重点。故选C
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关于生活垃圾转运站渗滤液处理方式,说法正确的是( )。
考查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物排放的控制要求。标准9.4,生活垃圾转运站产生的渗滤液经收集后,可采用密闭运输送到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D)、排入城市排水管道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或者自行处理等方式。故选D
下列危险废物填埋场选址条件中,不符合《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及其修改单要求的是( )。
主要考查修改单的内容,危险废物填埋场场址的位置及与周围人群的距离应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确定,并经具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可作为规划控制的依据。B是老的规定。选B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按评价对象,声环境影响评价类别可分为( )。
导则4.2.1原文,按评价对象划分,可分为建设项目声源对外环境的环境影响评价和外环境声源对需要安静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D)。
某铁路扩建项目通过2类和3类声环境功能区,扩建前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处噪声超标5dB(A)以上,扩建后噪声级增量在3dB(A)以下。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 )。
导则5.2.3,建设项目所处声环境功能区为1、2类地区,或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达3~5dB(A)[含5dB(A)],或受影响人口数量增加较多时,按二级评价。导则5.2.4,建设项目所处声环境功能区为3、4类地区,或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在3dB(A)以下[不含3dB(A)],且受影响人口数量变化不大时,按三级评价。题中,为2类和3类地区,可确定为二级和三级,扩建后噪声级增量在3dB(A)以下,可确定为三级。导则5.2.4,在确定评价工作等级时,如建设项目符合两个以上级别的划分原则,按较高级别的评价等级评价。故按二级评价,选B
根据《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对于14MW(20t/h)的燃气锅炉,其烟囱最低允许高度是( )。(2015年)
标准4.5,燃油、燃气锅炉烟囱不低于8米。千万不要选成燃煤锅炉,否则答案就成了D。
某面声源宽a,长b,预测点位于面声源中心轴线上,与面源中心的距离为r。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关于面声源噪声衰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导则8.3.2.3,长方形的有限大面声源(长度为b,高度为a,并a<b),在该声源中心轴线上距声源中心距离为r:r<a/π,近似为面声源(Adiv≈0),几乎不衰减(C);当a/π<r<b/π,距离加倍衰减3dB左右,类似线声源衰减特性[Adiv≈10lg(r/r0)];当r>b/π,距离加倍衰减趋近于6dB,类似点声源衰减,Adiv≈20lg(r/r0)。AB错误,有条件限制。
某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昼间、夜间等效声级分别为65dB(A)、55dB(A),昼间、夜间最大声级分别为85dB(A)、70dB(A)。根据《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关于该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排放的说法,正确的是( )。
标准4.1,建筑施工过程中场界环境噪声不得超过昼间70dB(A)、夜间55dB(A)。标准4.2,夜间噪声最大声级超过限值的幅度不得高于15dB(A)。故夜间噪声最大声级不得超过55+15=70dB(A)。题中,夜间最大声级为70dB(A),故夜间达标。而在标准中,并未对昼间最大声级规定限值,故仅需看等效声级是否达标即可。题中,昼间等效声级为65dB(A)<限值70dB(A),故昼间也达标。选A.
某新建高速公路位于2类声环境功能区,经计算距高速公路中心线280m处夜间噪声贡献值为50dB(A)、距高速公路中心线390m处夜间噪声预测值为50dB(A)。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该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应为距高速公路中心线( )范围内。
导则5.2.3,建设项目所处的声环境功能区为1类、2类地区,按二级评价。导则6.1.3,城市道路、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地上线路和水运线路等建设项目:二、三级评价:如依据建设项目声源计算得到的贡献值到200m处,仍不能满足相应功能区标准时,应将评价范围扩大到满足标准值的距离。由题意,新建高速公路位于2类声环境功能区,可知该功能区噪声限值为昼间60dB(A)、夜间50dB(A)。在280m处的贡献值50dB(A)满足功能区标准,故范围应为280m,选C。注意贡献值与预测值的区别
某工业企业装卸货物产生突发的撞击声,根据《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下列关于该企业厂界噪声测量结果评价的说法,正确的是( )。
考查噪声测量结果评价的有关规定。标准6.1,同一测点每天的测量结果按昼间、夜间进行评价。标准5.4.1,夜间有频发、偶发噪声影响时同时测量最大声级。注意:只有夜间要测最大声级。故排除AB。标准3.9,最大声级。在规定测量时间内对频发或偶发时间测得的A声级的最大值。故选D
位于1类声环境功能区的某居民住宅楼1层为文化娱乐厅,依据《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评价该居民住宅楼卧室受文化娱乐厅固定设备结构传播噪声影响的等效声级不得超过( )。
考查环境噪声排放限值的有关规定。标准4.2.1,表2,A类房间——指以睡眠为主要目的,需要保证夜间安静的房间,包括住宅卧室、医院病房、宾馆客房等。题中,居民住宅楼为A类房间,处于1类功能区时,昼间不得超过40dB,夜间不得超过30dB。故选A。注意:工业企业厂界噪声相同
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关于Ⅰ类声环境功能区环境噪声限值得说法,正确的是( )。
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表1环境噪声限值,1类区昼间为55dB(A),夜间为45dB(A)(B正确)。5.4各类声环境功能区夜间突发噪声,其最大声级超过环境噪声限值的幅度不得高于15dB(A),故C、D错。
学校锅炉房噪声排放标准应执行的标准是( )。
考查标准的适用范围。常考点,年年考。标准1,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企业噪声排放的管理、评价及控制。机关、事业单位、团体等对外环境排放噪声的单位也按本标准执行。故选D。注意:《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适用于对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的向环境排放噪声的设备、设施的管理、评价与控制
根据《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关于噪声测量方法,说法正确的是( )。
考查测点位置、测量时段的有关规定。常考点,年年考。标准5.3.3.3,室内噪声测量时,室内测量点位设在距任一反射面至少0.5m以上、距地面1.2m高度处,在受噪声影响方向的窗户开启状态下测量(A错误)。5.3.3.4,固定设备结构传声至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在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测量时,测点应距任一反射面至少0.5m以上、距地面1.2m、距外窗1m以上,窗户关闭状态下测量(B正确)。5.4.2,被测声源是稳态噪声,采用1min的等效声级(C错误)。5.4.3,被测声源是非稳态噪声,测量被测声源有代表性时段的等效声级,必要时测量被测声源整个正常工作时段的等效声级(D错误)。故选B
以下噪声源适用于《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是( )。(2009年)
高频考点。本标准适用于对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的向环境排放噪声的设备、设施的管理、评价与控制。只有商场属于商业经营活动。故选B。
已知某声源几何尺寸为D,距声源中心r0处的声级为LP(r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若按公式LP(r)=LP(r0)-201g(r/r0)计算距该声源中心r处的声级LP(r),r0、r需满足的条件是( )。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8.3.2.1点声源的几何发散衰减公式(8)和3.4点声源定义可知,选项A正确。
某建设项目位于1类声环境功能区,项目建设前后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在3DB(A)以下,受噪声影响人口显著增多。根据《环境影响技术导则声环境》,该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应为( )。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5.2.2,…受影响人口数量显著增多时,按一级评价。
根据《海水水质标准》,下列使用功能的海域中,需执行海水水质第三类标准的有( )。
根据《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海水水质功能区的执行标准见表。
由表知海水水质第三类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和滨海风景旅游区。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适用于( )。
选项A执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选项B、C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选项D根据环境保护部函“关于碱回收炉烟气执行排放标准有关意见的复函”,考虑到碱回收炉与一般燃煤发电锅炉的差异性,以及目前工艺技术现状与氮氧化物排放实际情况,65蒸吨/小时以上碱回收炉可参照《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中现有循环流化床火力发电锅炉的排放控制要求执行;65吨/小时及以下碱回收炉参照《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中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的排放控制要求执行。因此D不适用于《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某公路项目涉及自然保护区,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该项目“生态影响调查”的内容有( )。
选项AB均属导则6.4.1原文,故选AB。典型的多选少,若按导则内容记忆,既费时又费力,还容易做错。实际上,这类题是主要关注题干中“生态”二字,选项CD不属于生态范畴。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关于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的建设项目等声级线图绘制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有( )。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6.2.3噪声预测应覆盖全部敏感目标,给出各敏感目标的预测值及厂界(或场界、边界)噪声值。固定声源评价(A正确)、机场周围飞机噪声评价(B正确)、流动声源经过城镇建成区和规划区路段的评价(C正确)应绘制等声级线图,当敏感目标高于(含)三层建筑时,还应绘制垂直方向的等声级线图(D正确)。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应针对工矿企业项目投产后( )制订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导则10.1.1,工业(工矿企业和事业单位)建设项目噪声防治措施应针对建设项目投产后噪声影响的最大预测值制订(D),以满足厂界(场界、边界)和厂界外敏感目标(或声环境功能区)的达标要求。容易漏选A,由导则3.10预测值为预测点的贡献值和背景值按能量叠加方法计算得到的声级。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现状调查内容包括( )。
考查现状调查的基本要求和内容。导则6.2.1调查应包括自然地理状况(A错误,而非“环境”)、环境质量现状、生态状况及生态功能、环境敏感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资源利用现状、社会经济概况(B)、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行情况(D)等内容。考查大标题。故选BD。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在进行货币化经济损益核算时,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后果包括( )。
考查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的要求。导则8,以建设项目实施后的环境影响预测与环境质量现状进行比较,从环境影响的正负两方面,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后果(包括直接和间接(A)、不利和有利影响(D))进行货币化经济损益核算,估算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经济价值。选AD。注意括号里的内容是出题的热点。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适用于( )的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贮存、处置场的建设、运行和监督管理。
考查标准的适用范围。标准1.2原文,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及已经建成投产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的建设、运行和监督管理。故选ABCD。
根据《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下列( )用地类型属于第一类建设用地。
导则4.1.1原文,第一类用地:包括城市建设用地中的居住用地(A),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中的中小学用地、医疗卫生用地和社会福利设施用地,以及公园绿地中的社区公园或儿童公园用地(C)等。BD选项属于第二类用地。故选AC。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生态背景调查时应逐个说明其类型、分布、保护要求的敏感目标有( )。
考查生态背景调查的内容。导则6.1.2.1,如涉及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时,应逐个说明其类型、等级、分布、保护对象、功能区划、保护要求等。导则3.6,特殊生态敏感区,包括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导则3.7,重要生态敏感区,包括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A)、地质公园、重要湿地(C)、原始天然林、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D)等。故选ACD。记忆方法:特殊双自然,重要风景园,地林濒危区,卵饵冬洄渔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污染源源强核算时,需核算建设项目( )的污染物产生和排放强度,给出污染因子及其产生和排放的方式、浓度、数量等。
考查污染源源强核算的要求。导则4.3.1,根据污染物产生环节(包括生产、装卸、储存、运输)、产生方式和治理措施,核算建设项目有组织与无组织(A)、正常工况与非正常工况下(D)的污染物产生和排放强度,给出污染因子及其产生和排放的方式、浓度、数量等。选AD。
根据《海水水质标准》,污水集中排放形成的混合区,不得影响临近海域功能区的( )。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下列( )是环境影响报告书可以不包括的内容。
考查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编制要求。导则3.4.1,一般包括概述、总则、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A)、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D)、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和附录附件等内容。故选BC。注意:本次导则修订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将公众参与和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工作分离。
根据《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污单位应执行的恶臭污染物控制指标有( )。(2016年)
高频考点。标准5.1,排污单位排放(包括泄漏和无组织排放)的恶臭污染物,在排污单位边界上规定监测点(无其他干扰因素)的一次最大监测值(包括臭气浓度)(AB)都必须低于或等于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标准5.2,排污单位经烟、气排气筒(高度在15m以上)排放的恶臭污染物的排放量(D错误)和臭气浓度(C)必须低于或等于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故选ABC。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当建设项目涉及下列( )时,应重点从环境制约因素、环境影响程度等方面进行建设方案环境比选。
考查建设方案环境比选的原则。导则3.11,建设项目有多个建设方案(A)、涉及环境敏感区(B)或环境影响显著(C)时,应重点从环境制约因素、环境影响程度等方面进行建设方案环境比选。选ABC。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适用于( )。
考查标准的适用范围。常考点。标准1,本标准适用于周围有噪声敏感建筑物的建筑施工噪声排放的管理、评价及控制。市政、通信、交通、水利等其他类型的施工噪声排放可参照本标准执行(AC正确)。本标准不适用于抢修、抢险施工过程中产生噪声的排放监管(D错误)。B选项,远海区周围没有噪声敏感建筑物,故错误。选AC。
某工厂甲醛排气筒高度为10m,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该工厂甲醛排放应执行的限放限值有( )。
标准3.4,大气污染物不经过排气筒的无规则排放,低矮排气筒的排放属于有组织排放,故排除AB。标准4,本标准设置了三项指标:①通过排气筒排放废气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②通过排气筒排放的废气,按排气筒高度规定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任何排气筒必须同时遵守上述两项指标,超过其中任何一项均为超标排放。③以无组织方式排放的废气,规定无组织排放的监控点及相应的监控浓度限制。故CD正确。
某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全线采用地下线,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下列措施中,属于该项目声源降噪措施的有( )。
考查噪声污染的技术防治措施。导则10.2.2.1声源上降低噪声的措施,主要包括:a)改进机械设计,如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选用发声小的材料来制造机件,改进设备结构和形状、改进传动装置以及选用已有的低噪声设备等。b)采取声学控制措施,如对声源采用消声(B)、隔声(D)、隔振和减振(A)等措施。c)维持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d)改革工艺、设施结构和操作方法等。C选项噪声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的措施。故选ABD。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下列措施中,属于公路项目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的有( )。
考查典型建设项目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导则10.3.2b),根据工程与环境特性,给出局部线路调整、敏感目标搬迁、邻路建筑物使用功能变更(D)、改善道路结构和路面材料(C)、设置声屏障(A)和对敏感建筑物进行噪声防护等具体的措施方案及其降噪效果,并进行经济、技术可行性论证。至于B选项,一般情况下,提出防治措施时,公路等级已经确定,不调整。故选ACD。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声环境现状评价应包括的内容有( )。
考查声环境现状评价的主要内容。导则7.4,(1)以图、表结合的方式给出评价范围内的声环境功能区及其划分情况,以及现有敏感目标的分布情况。(2)分析评价范围内现有主要声源种类、数量及相应的噪声级、噪声特性等,明确主要声源分布。(3)分别评价不同类别的声环境功能区内各敏感目标的超、达标情况(A),说明其受到现有主要声源的影响状况。(4)给出不同类别的声环境功能区噪声超标范围内的人口数及分布情况(D)。直选法,选AD。
您目前分数偏低,基础较薄弱,建议加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