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电厂高压蒸汽管路排放高频噪声,该噪声的下列测量值中(测点位置和测量时间均相同),大小关系一定成立的是( )。
近年来考过两次。各倍频带声压级经能量叠加法求得的和为总声压级。故C正确
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下列区域一定距离内,含有4类声环境功能区的是( )。
标准4,4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交通干线两侧一定距离之内,需要防止交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包括4a类和4b类两种类型。4a类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D)、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城市轨道交通(地面段)、内河航道两侧区域;4b类为铁路干线两侧区域
某项目于1995年建成投产,位于环境空气质量一类区,拟对其进行改建。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该改建项目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速率应执行( )。
考查排放速率标准分级。标准6.1,1997年1月1日前设立的污染源(以下简称为现有污染源)执行表1所列标准值。6.2,1997年1月1日起设立(包括新建、扩建、改建)的污染源(以下简称为新污染源)执行表2所列标准值。标准5,位于位于一类区的污染源执行一级标准(一类区禁止新、扩建污染源,一类区现有污染源改建时执行现有污染源的一级标准)。题中,项目于1995年建成投产,属于现有污染源,位于一类区,其改建时执行现有污染源的一级标准。故选C
根据《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应安装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设备的最小容量是( )。
标准5.1.4原文,20t/h及以上蒸汽锅炉和14MW及以上热水锅炉应安装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设备。故选C
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下列污染因子中,不属于第一类污染物的是( )。
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1,第一类污染物不包括总锌。
下列污染物中,不属于《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的控制项目是( )。
根据《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表1和表2,选项C不属于控制项目。
下列炉窑中,污染物排放适用《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是( )。
电石炉目前执行《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A正确);炼钢电炉执行《炼钢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生活垃圾焚烧炉执行《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铅冶炼焙烧炉执行《铅、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方法应采用( )。
导则7.5.3.1原文,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应采用标准指数法(A)。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下列( )不属于自然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内容。
考查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内容。导则5.3.1自然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包括地形地貌、气候与气象、地质(A)、水文、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生态、土壤、海洋(B)、放射性及辐射(D)(如必要)等调查内容。根据环境要素和专题设置情况选择相应内容进行详细调查。选C。差额选
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关于生态影响调查中的现场勘察,说法正确的是( )。
考查生态影响调查的方法。规范6.4.2.2现场勘察,a)通过现场勘察核实文件资料的准确性(A错误),了解项目建设区域的生态背景,评估生态影响的范围和程度,核查生态保护与恢复措施的落实情况。b)现场勘察范围:全面覆盖项目建设所涉及的区域,勘察区域与勘察对象应基本能覆盖建设项目所涉及区域的80%以上。对于建设项目涉及的范围较大、无法全部覆盖的,可根据随机性和典型性的原则,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域与对象进行重点现场勘察(B错误)。c)勘察区域与勘察对象的选择应遵循验收调查重点确定原则进行。d)为了定量了解项目建设前后对周围生态所产生的影响,必要时需进行植物样方调查或水生生态影响调查。若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进行此部分调查而工程的影响又较为突出、需定量时,需设置此部分调查内容(D错误);原则上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的调查内容、位置、因子相一致(C正确);若工程变更影响位置发生变化时,除在影响范围内选点进行调查外,还应在未影响区选择对照点进行调查。故选C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关于大气污染源调查数据来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 ?)。
导则7.2.2,改建、扩建项目现状工程的污染源和评价范围内拟被替代的污染源调查,可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依次优先使用项目监督性监测数据、在线监测数据、年度排污许可执行报告、自主验收报告、排污许可证数据、环评数据或补充污染源监测数据等。注意:依次优先。
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验收工作阶段划分为( )。
考查验收调查的工作程序。规范4.1.1原文,验收调查工作可分为准备、初步调查、编制实施方案、详细调查、编制调查报告五个阶段(C)。故选C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应结合建设项目所在区域( ),分析可能受上述行为影响的环境影响因素。
考查环境影响因素识别的原则。导则3.5.1,列出建设项目的直接和间接行为,结合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及环境现状(B),分析可能受上述行为影响的环境影响因素。选B
受条件限制,某企业拟建的二甲苯废气排气筒高度为12m。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新污染源15m高度排气筒对应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为1.0kg/h,该企业排气筒二甲苯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为( )kg/h。
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附录B外推法计算,得到12m高排气筒排放速率为0.64kg/h,根据7.4若某新污染源的排气筒必须低于15m时,其排放速率标准值按外推计算结果再严格50%执行。因此本题为0.32kg/h。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判断中,应纳入废水排放量统计的是( )。(2017年改)
导则表1注2,废水排放量按行业排放标准中规定的废水种类统计,没有相关行业排放标准要求的通过工程分析合理确定,应统计含热量大的冷却水排放量(C),可不统计间接冷却水(B)、循环水(A)以及其他含污染物极少的清净下水(D)的排放量。故选C。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技术评价导则总纲》,对资源、环境要素的重大不良影响进行分析判断时,可不包括的内容是( )。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7.2.3对资源、生态、环境要素的重大不良影响,可从规划实施是否导致区域环境质量下降和生态功能丧失(A不选)、资源利用冲突加剧(B不选)、人居环境明显恶化(C不选)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与判断。
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验收调查工作详细调查阶段的工作内容不包括( )。
导则4.1.1,图1,详细调查阶段包括:①生态保护措施及效果检查;②环境保护措施(含以新带老)和设施运行及效果检查(D);③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监测(B);④公众意见调查(A)。C区域生态特点调查属于准备阶段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下列工作内容中,不属于分析论证和预测评价阶段工作内容的是( )。
导则3.3,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调查分析和工作方案制定阶段,分析论证和与评价阶段,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阶段。第二阶段包括:环境现状调查监测(B)与评价、建设项目工程分析(A)、各环境要素环境影响预测(C)与分析、各专题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D选项属于第一阶段,故选D。考查图表的内容,请务必牢记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水样采集后需自然沉降( )min,取上层非沉降部分按规定方法进行分析。
考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中常规项目的监测分析方法。标准6.1原文,本标准规定的项目标准值,要求水样采集后自然沉降30min(B),取上层非沉降部分按规定方法进行分析。故选B
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以下尚不具备验收调查运行工况要求的是( )。
考查验收调查的运行工况要求。导则4.5.1,对于公路、铁路、轨道交通等线性工程以及港口项目,验收调查应在工况稳定、生产负荷达到近期预测生产能力(或交通量)75%以上的情况下进行;如果短期内生产能力(或交通量)确实无法达到设计能力75%或以上的,验收调查应在主体工程运行稳定、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正常的条件下进行;可排除A。对于水利水电项目、输变电工程、油气开发工程(含集输管线)、矿山采选,可按其行业特征执行,在工程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即可开展验收调查工作。可排除BC。故选D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工程分析中污染源源强核算内容不包括( )。
导则4.3.1,根据污染物产生环节(包括生产、装卸、储存、运输)、产生方式和治理措施,核算建设项目有组织与无组织(A、B)、正常工况与非正常工况(D)下的污染物产生和排放强度,给出污染因子及其产生和排放的方式、浓度、数量等。故选C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以下关于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点位设置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 )。
导则7.12.1,应将常规监测点(A)、补充监测点(B)、水环境保护目标(C)、水质水量突变处及控制断面等作为预测重点。当需要预测排放口所在水域形成的混合区范围时,应适当加密(D错)预测点位。故选D。
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详细调查阶段的工作内容不包括( )。
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图1工作程序图,详细调查阶段包括生态保护措施及效果检查(C不选)、环境保护措施(含以新带老)和设施运行及效果检查(D不选)、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监测(A不选)、公众意见调查。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内容不包括( )。
导则5.3,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内容包括:自然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D)、环境保护目标调查(B)、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区域污染源调查(A)。故选C
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露天煤堆场产生的煤尘应执行的排放指标是( )。
标准4.3,以无组织方式排放的污染物,规定无组织排放的监控点及相应的监控浓度限值。题中,露天煤堆场产生的煤尘属于无组织排放,故选C
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工程影响区域内的下列调查工作中,属于生态影响调查的是( )。
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6.4.1生态影响调查内容,选项A是生态影响调查内容。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规定的环境影响评价原则不包括( )。
导则3.1原文,环境影响评价原则,包括依法评价(A)、科学评价(C)、突出重点(D),故选B。考查大标题
根据《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关于空气质量一类功能区内工业炉窑的建设,说法正确的是( )。(2012年)
标准4.1.2,在一类区内,除市政、建筑施工临时用沥青加热炉外,禁止新建各种工业炉窑,原有炉窑改建时不得增加污染负荷。故选B。第三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相关大气环境标准第二节相关的大气环境标准五、《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时,均应根据其评价工作等级、工程特点与环境特性、当地的环境保护要求而定的是( )。
考查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的基本要求。导则6.1.1,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的时段、内容及方法(C)均均应根据工程特点与环境特性、评价工作等级、当地的环境保护要求确定。选C
可通过工程分析计算土壤中某种物质的( )。
导则附录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应重点预测建设项目( )。
考查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的内容。导则6.3.1,应重点预测建设项目生产运行阶段正常工况和非正常工况等情况的环境影响(D)。选D
各倍频带声压级经能量叠加法求得的和为总声压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同一噪声源在相同位置、相同时段测得的评价量中,大小关系必定成立的是( )。
考查声环境质量评价量、声源源强表达量的含义。常考点。根据第一句话就能选出正确答案C。加强一下A声级的定义:为了能用仪器直接测量出人的主观响度感觉,研究人员为测量噪声的仪器——声级计设计了一种特殊的滤波器,叫A计权网络。通过A计权网络测得的噪声值更接近人的听觉,这个测得的声压级称为A计权声级,简称A声级
根据《锅炉大气污染排放标准》,应安装污染排放自动监控设备的蒸汽锅炉的最小容量是( )。
根据《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中5.1.4,20t/h及以上蒸汽锅炉和14MW及以上热水锅炉应安装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设备…。因此本题选B。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下列内容中,属于规划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主要内容的是( )。
考查规划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应包括的主要内容。导则15.4原文,规划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应包括的主要内容:a)环境影响分析依据(B);b)现状调查与评价;c)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d)环境影响减缓措施;e)根据评价需要,在篇章(或说明)中附必要的图、表。考查大标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下列关于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内容的说法,错误的是( )。
导则7.1,a)评价工作范围内涉及的生态系统及其主要生态因子的影响评价。通过分析影响作用的方式、范围、强度和持续时间(D)来判别生态系统受影响的范围、强度和持续时间;预测生态系统组成和服务功能的变化趋势(A),重点关注其中的不利影响、不可逆影响和累积生态影响(B错误,不是可逆影响)。b)敏感生态保护目标的影响评价应在明确保护目标的性质、特点、法律地位和保护要求的情况下,分析评价项目的影响途径、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预测潜在的后果。c)预测评价项目对区域现存主要生态问题的影响趋势(C)。多选少,注意出题人利用反义词设置陷阱
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无组织排放监控点和参照点的采样时间一般为( )。(2011年)
标准8.2.2,无组织排放监控点和参照点监测的采样,一般采用连续1小时采样计平均值。第三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相关大气环境标准第二节相关的大气环境标准三、《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下列施工作业不适用《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是( )。(2013年)
高频考点。本标准不适用于抢修、抢险施工过程中产生噪声的排放监管。故选B。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适用于( )的环境影响评价。
导则1,本标准适用于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以及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AC两个选项,有很多考生选,是被“跨流域、跨省”迷惑了。注意:适用范围有两个要素:1.级别;2.类型。题中,AC级别合适,但类型是工程,不对
根据《环境影响技术导则声环境》,关于公路建设项目声环境现状监测布设的说法,正确的是( )。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7.3.1.3当声源为流动声源,且呈现线声源特点时,现状测点位置选取应兼顾敏感目标的分布状况、工程特点及线声源噪声影响随距离衰减的特点,布设在具有代表性的敏感目标处(A正确)。为满足预测需要,也可选取若干线声源的垂线,在垂线上距声源不同距离处布设监测点。其余敏感目标的现状声级可通过具有代表性的敏感目标实测噪声的验证并结合计算求得。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 )属于拟建停车场声环境影响评价内容。
考查声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导则9.2.1,评价方法和评价量,边界噪声评价量:新建建设项目以工程噪声贡献值作为评价量;敏感目标噪声评价量:以敏感目标所受的噪声贡献值与背景噪声值叠加后的预测值作为评价量。注意区分贡献值和预测值,这是出题的陷阱。CD不属于评价内容。故选A.
依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可进入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场处置的固体废物是( )。(2009年)
本标准不适用于危险废物(CD)的贮存、处置设施和生活垃圾(A)填埋场。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若按声源种类划分,声环境影响评价类别分为( )。
导则4.2.2,按声源种类划分,可分为固定声源和流动声源的环境影响评价
进行污染场地修复时,提出的修复目标不包括( )。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5.2提出修复目标,通过对前期获得的场地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资料进行分析,结合必要的补充调查,确认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的目标污染物(A)、修复目标值(C)和修复范围(D)。恰好是导则中的三个小标题。故选B。
下列一般工业固体废物Ⅱ类场的选址条件中,符合《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要求的是( )。
考查贮存、处置场场址选择要求。常考点,年年考。标准5.1,Ⅰ类场和Ⅱ类场的共同要求,5.1.4,应避开断层、断层破碎带、溶洞区(A错误),以及天然滑坡或泥石流影响区(C错误)。5.1.5,禁止选在江河、湖泊、水库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B错误)和洪泛区。5.3Ⅱ类场的其他要求,5.3.2,应选在防渗性能好的地基上。天然基础层地表距地下水位的距离不得小于1.5m(D正确)。故选D。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下列关于声环境影响预测范围与评价范围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导则8.1.1,预测范围应与评价范围相同(A)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铅锌矿开采项目工程分析时段应涵盖( )。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5.1工程分析内容,工程分析时段应涵盖勘察期、施工期、运营期和退役期(A正确),以施工期和运营期为调查分析的重点。
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可以直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置的废物是( )。
标准6.1,下列废物可以直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置:①由环境卫生机构收集或者自行收集的混合生活垃圾,以及企事业单位产生的办公废物;②生活垃圾焚烧炉渣(不包括焚烧飞灰)(B);③生活垃圾堆肥处理产生的固态残余物;④服装加工、食品加工以及其他城市生活服务行业产生的性质与生活垃圾相近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不适用于( )类建设项目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导则1原文,本标准适用于化工、冶金(D)、矿山采掘、农林(A)、水利(B)等可能对土壤环境产生影响的建设项目土壤环境影响评价。故选C。
下列固体废物中,不适用《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的是( )。
考查标准的适用范围。标准1,本标准适用于除易爆和具有放射性以外的危险废物焚烧设施的设计、环境影响评价、竣工验收以及运行过程中的污染控制管理。硝酸铵易爆,故不适用,选B
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可以直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置的废物是( )。
考查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废物的入场要求。常考点,年年考。标准6.1,可直接填埋:①由环境卫生机构收集或者自行收集的混合生活垃圾,以及企事业单位产生的办公废物;②生活垃圾焚烧炉渣(不包括焚烧飞灰)(A);③生活垃圾堆肥处理产生的固态残余物;④服装加工、食品加工以及其他城市生活服务行业产生的性质与生活垃圾相近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故选A。注意:标准6.8,下列废物不得在生活垃圾填埋场中填埋处置。①除符合3规定的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以外的危险废物;②未经处理的餐饮废物;③未经处理的粪便;④禽畜养殖废物;⑤电子废物及其处理处置残余物;⑥除本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之外的任何液态废物和废水
以下不属于土壤理化特性调查内容的是( )。
导则导则7.3.2.1,土壤理化特性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土体构型、土壤结构、土壤质地、阳离子交换量(A)、氧化还原电位(B)、饱和导水率、土壤容重、孔隙度(D)等。故选C。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下列减缓生态影响的替代方案中,应优先选择的是( )。
考查替代方案生态可行性分析的基本要求。导则8.2.2,评价应对替代方案进行生态可行性论证,优先选择生态影响最小的替代方案(A),最终选定的方案至少应该是生态保护可行的方案。直选法,选A.
某企业外排含镍、含铜的废水。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关于污染水排入的说法,正确的是( )。(2017年)
高频考点。标准4.2.1.1,第一类污染物,不分行业和污水排放方式,也不分受纳水体的功能类别,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标准4.2.1.2,第二类污染物,在排污单位排放口采样。第一类污染物包括13种,请牢记:总汞、烷基汞、总镉、总铬、六价铬、总砷、总铅、总镍、苯并[a]芘、总铍、总银、总α放射性、总β放射性。故选D。两汞三个(铬镉)砷铅镍,芘铍银αβ。
以下污水适用《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是( )。(2008年)
高频考点。标准1.2,造纸工业(A)、船舶、船舶工业、海洋石油开发工业、纺织染整工业(B)、肉类加工工业、合成氨工业、钢铁工业、航天推进剂、兵器工业、磷肥工业(C)、烧碱、聚氯乙烯工业执行行业排放标准,其他水污染物排放均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记住以上这些行业。
某建设项目拟建一座锅炉房。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该项目大气环境影响污染源现状调查内容不包括( )。
高频考点。导则附录C C.4.1点源调查内容
a)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坐标可采用UTM坐标或经纬度,下同),以及排气筒底部的海拔高度(m).
b)排气筒几何高度(m)及排气筒出口内径(m)。
c)烟气流速(m/s)。
d)排气简出口处烟气温度(C)。
e)各主要污染物排放速率(kg/h), 排放工况(正常排放和非正常排放,下同),年排放小时数(h)。
f)点源(包括正常排放和非正常排放)参数调查清单参见表C.9.
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关于第二类污染物控制方式,说法正确的是( )。
考查污染物按性质及控制方式进行的分类。标准4.2.1.2原文,第二类污染物:在排污单位排放口采样(B),其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必须达到本标准要求。注意:第一类污染物:不分行业和污水排放方式,也不分受纳水体的功能类别,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采矿行业的尾矿坝出水口不得视为车间排放口)。故选B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关于大气污染源调查数据来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2017年改)
导则7.2.2,改建、扩建项目现状工程的污染源和评价范围内拟被替代的污染源调查,可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依次优先使用项目监督性监测数据、在线监测数据、年度排污许可执行报告、自主验收报告、排污许可证数据、环评数据或补充污染源监测数据等。注意:依次优先。
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关于第一类污染物排放,说法错误的是( )。
标准4.2.1.1,第一类污染物:不分行业(A)和污水排放方式,也不分受纳水体的功能类别(B),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C),其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必须达到本标准要求(采矿行业的尾矿坝出水口不得视为车间排放口),故D错误,选D
下列污染物中,排放管理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的是( )。
在我国现有的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中,按照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性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的原则,有专项排放标准的执行相应的专项排放标准,其他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选项A执行《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5-2013表1和表2中氮氧化物限值;《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表1对火力发电锅炉及燃汽轮机组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作出规定,并未对输煤系统排放的烟尘作出规定,因此B适用《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选项C《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6—2010表5,熔炼装置排放的铅及其化合物限值。选项D执行《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1-2015表4中工艺加热炉产生的颗粒物排放限值。
某企业涉及第一类水污染物的车间生产周期是4h,依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该企业含第一类污染物的污水采样点和采样频率分别是( )。(2009年)
标准4.2.1.1,第一类污染物,不分行业和污水排放方式,也不分受纳水体的功能类别,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生产周期在8h以内的,每2h采样一次。由此选B。第六章声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相关声环境标准第二节相关的声环境标准四、《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某建设项目声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关于该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基本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 )。
导则6.3,综合考查二级评价的基本要求。ABD均为导则原文,根据导则6.3.2,评价范围内具有代表性的敏感目标的声环境质量现状以实测为主,可适当利用评价范围内已有的声环境质量监测资料,并对声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而不是不能利用,故选C。注意“可适当”和题中的“不能”这类词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关于声环境现状监测错误的是( )。
导则7.3.1,乍一看四个选项都是导则原文,实际上出题人在B选项上做了点手脚。导则7.3.1.1原文,布点应覆盖整个评价范围,包括厂界(或场界、边界)和敏感目标。当敏感目标高于(含)三层建筑时,还应选取有代表性的不同楼层设置测点。B选项表述太绝对,假设敏感目标低于三层,不需要再不同楼层设点了。“还”字是解题关键
已知某声源最大几何尺寸为D,A声功率级为LAW,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若按公式LA(r)=LAW-20lg(r)-11,计算距声源中心r处的A声级LA(r),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考查简化声源的几何发散衰减规律。根据精讲班讲过的记忆方法,半=8,自由=11,排除CD。此计算公式是点声源处于自由声场中的衰减公式,而点声源简化的方法为:点声源:当预测点离开声源的距离大于2倍的声源最大几何尺寸(r>2D),故选B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下列关于声环境现状评价内容的说法,错误的是( )。
导则7.4,现状评价,①以图、表结合的方式给出评价范围内的声环境功能区及其划分情况(B),以及现有敏感目标的分布情况。②分析评价范围内现有主要声源种类、数量及相应的噪声级、噪声特性等,明确主要声源分布(C正确,D错误,不是“拟建”)。③分别评价不同类别的声环境功能区内各敏感目标的超、达标情况,说明其受到现有主要声源的影响状况。④给出不同类别的声环境功能区噪声超标范围内的人口数及分布情况(A)
某改扩建城市地面进路两侧紧邻高层居民楼,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预测该居民楼一层处受道路交通噪声影响时,可忽略的声传播衰减因素是( )。
考查引起户外声传播声级衰减的主要因素。导则8.3.2,几何发散衰减包括反射体引起的修正,随着距离而变化,题中有“紧邻”,更得考虑距离的因素了,排除AB。公路两侧都有声屏障,由于是一层,应该考虑声屏障引起的衰减,排除D。导则8.3.3,大气吸收引起的衰减Aatm=a(r-r0)/1000,式中,a为温度、湿度和声波频率的函数,可以忽略。故选C
某企业位于2类声环境功能区,距离厂界200m的敏感目标处声级昼间为60dB(A)、夜间为55dB(A)。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该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应为( )。
2类声环境功能区昼间、夜间噪声标准分别为60dB(A)、50dB(A)。题中,200m处声级为55dB(A),故夜间超标。由导则6.1.3,如依据建设项目声源计算得到的贡献值到200m处,仍不能满足相应功能区标准值时,应将评价范围扩大到满足标准值的距离。故选C
根据《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燃煤锅炉应执行的基准氧含量是( )。
标准5.2,表6,燃煤锅炉的基准氧含量为9%(D),燃油、燃气锅炉基准氧含量为3.5%
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关于排放速率标准分级,错误的是( )。
标准5,位于一类区的污染源执行一级标准(一类区禁止新、扩建污染源(A),一类区现有污染源改建时执行现有污染源的一级标准(B))。位于二类区的污染源执行二级标准(C)。标准6.2,1997年1月1日起设立(包括新建扩建改建)的污染源执行新标准(D错误)
下列污染物中,其排放适用《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的是( )。
本标准相对较为陈旧,按照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性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的原则,有专项排放标准的执行相应的专项排放标准,其他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本标准。氮氧化物、铬酸雾、氨气均有专项的排放标准,粉尘适用《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故选D。“火电厂”是干扰字,实际上并非是火电厂排放的粉尘,而是输煤系统
《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各种工业炉窑烟囱(或排气筒)最低允许高度为( )m。
考查烟囱高度的有关规定。标准4.6.1原文,各种工业炉窑烟囱(或排气筒)最低允许高度为15m(C)。故选C
某石化企业尾气焚烧炉残余H2S排放应执行的标准是( )。
考查标准的适用范围。常考点。标准1.2,本标准适用于全国所有向大气排放恶臭气体单位及垃圾堆放场的排放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设计、竣工验收及其建成后的排放管理。标准4.2.1,表1中控制项目包括:氨、三甲胺、硫化氢、甲硫醇、甲硫醚、二甲二硫醚、二硫化碳、苯乙烯、臭气浓度。故选B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下列关于环境噪声现状监测标准的说法,正确的是( )。
导则7.3.2,常考点,年年考。要牢记以下几类:声环境质量监测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排除A,大型商场属于社会生活),机场周围飞机噪声测量执行《机场周围飞机噪声测量方法》(GB/T9661)(排除C),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测量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测量执行《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A),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GB/T12524)(排除B,“铁路”为陷阱),铁路边界噪声测?量执行《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GB12525),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噪声测量执行《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声学要求和测量方法》(GB14227)。故选D。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公路项目声环境影响预测中使用的车流量、车速分别是( )。
导则附录A2.1.2a),第i类车等效声级的预测模式,其中,包括昼间,夜间通过某个预测点的第i类车平均小时车流量,第i类车的平均车速,故选B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环境影响评价类别按声源种类划分,可分为( )的评价。
考查声环境影响评价类别划分原则。常考点。导则4.2.2,按声源种类划分,可分为固定声源和流动声源的环境影响评价。选C
位于建筑物屋顶的某冷却塔声功率级为90dB(A),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采用点声源模型预测该冷却塔噪声影响时,必须补充的声源资料是( )。
考查环境影响预测需要的基础资料。导则8.1.3.1,声源资料,建设项目的声源资料主要包括:声源种类、数量、空间位置、噪声级、频率特性、发声持续时间和对敏感目标的作用时间等,故选A.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属于机场飞机噪声影响预测内容的是( )。
导则8.4.4.4,预测内容,同时给出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的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D)。直选法
某拟建企业厂界与界外居民楼测点背景噪声值分别为55dB(A)、53dB(A),预测投产后两处测点的噪声贡献值分别为55dB(A)、53dB(A),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厂界噪声值和居民楼测点处噪声值分别为( )dB(A)。
考查声源噪声的叠加方法。相同噪声级叠加,增加3dB。故选D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评价受发电厂噪声影响的日托幼儿园处声环境质量,必须选择的评价量是( )。
日托幼儿园不涉及到夜间,故必须选择的评价量为昼间等效声级,选D
某工业企业所在区域噪声背景值为分为55dB(A),技改前全厂噪声源对厂界噪声贡献值为62dB(A),技改后全厂噪声源对厂界噪声贡献值为61dB(A),根据《环境影响技术评价导则声环境》,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技改后改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值为( )。
请注意排放标准的评价量是本企业贡献值,里面建了什么项目就是本企业内所有内容的贡献值,一般我们说算厂界的话都是算的他的贡献值,其余是干扰项,所以答案应该是61dB(A)。
某新建高速公路位于2类声环境功能区,经计算距高速公路中心线150m和360m处夜间噪声贡献值分别为55 dB(A)和50 dB(A)。根据《环境影响技术导则 声环境》,该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应为高速公路中心线两侧( )m范围内。
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区夜间噪声限值为50dB A.;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6.1.3,如依据建设项目声源计算得到的贡献值到200m处,仍不能满足相应功能区标准值时,应将评价范围扩大到满足标准值的距离。结合题干分析,本题选C。
根据《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当固定设备噪声通过结构传播至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时,关于室内噪声排放限值,说法正确的有( )。
根据《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A类房间是指以睡眠为主要目的,需要保证夜间安静的房间,包括住宅卧室、医院病房、宾馆客房等;B类房间是指主要在昼间使用,需要保证思考与精神集中、正常讲话不被干扰的房间,包括学校教室、会议室、办公室、住宅中卧室以外的其他房间等。AC两项,住宅卧室与医院病房均属于A类房间,在任何声环境功能区的A类房间内排放限值相同;位于0类声环境功能区的A、B类房间内排放限值相同,昼间均为40dB(A),夜间均为30dB(A)。B项,室内倍频带声压级限值随倍频带中心频率升高而减小,以1类声环境功能区昼间A类房间为例,当中心频率由34Hz~79Hz依次升高时,室内噪声倍频带声压级限值由500dB(A)~31.5dB(A)依次减小。D项,位于2、3、4类声环境功能区的A类房间内排放限值相同,昼间均为45dB(A),夜间均为35dB(A)。
根据《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下列关于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分级的说法,正确的有( )。
标准4.1,排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一类区的执行一级标准,一类区中不得建新的排污单位。故排除A。排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类区的执行二级标准。由于本标准于1994年1月15日实施,故1990年建成投产的项目不是新建的,符合标准4.1中的要求,分别执行一级、二级标准。故选BCD。好多同学容易漏选C。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第一类污染物有( )。
高频考点。标准4.2.1.1,第一类污染物,不分行业和污水排放方式,也不分受纳水体的功能类别,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包括13种,请牢记:总汞(D)、烷基汞、总镉(C)、总铬、六价铬、总砷、总铅(A)、总镍、苯并[a]芘、总铍、总银、总α放射性、总β放射性。两汞三个(铬镉)砷铅镍,芘铍银αβ。
关于《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适用范围的说法,正确的有( )。
标准1,本标准适用于周围有噪声敏感建筑物的建筑施工噪声排放的管理(CD)、评价及控制。本标准不适用于抢修、抢险施工过程中产生噪声的排放监管(A错误)。标准3.1,建筑施工是指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是各类建筑物的建造过程,包括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屋面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已竣工交付使用的住宅楼进行室内装修活动除外)(B)等。故选BCD。本题考查了两个条文,B选项容易漏选。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下列建设项目中,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可直接判定为一级的有( )。
考查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要求。常考点。导则6.2.2.2,对于利用废弃盐岩矿井洞穴或人工专制盐岩洞穴、废弃矿井巷道加水幕系统、人工硬岩洞库加水幕系统、地质条件较好的含水层储油、枯竭的油气层储油等形式的地下储油库(D),危险废物填埋场(C)应进行一级评价,不按导则表2划分工作等级。特例,望牢记!两洞两系两油一填。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下列关于声环境影响预测点确定原则的说法,正确的有( )。
导则6.2.3、6.3.3,一级、二级评价,噪声预测应覆盖全部敏感目标(AB)。导则6.4.3,三级评价,噪声预测应给出建设项目建成后各敏感目标(排除CD,并非全部,也并非代表性)的预测值及厂界(或场界、边界)噪声值,分析敏感目标受影响的范围和程度。
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关于验收调查标准,说法正确的是( )。
考查验收调查标准和指标。规范4.4.1,原则上采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阶段经环境保护部门确认的环境保护标准与环境保护设施工艺指标进行验收(D),对已修订新颁布的环境保护标准应提出验收后按新标准进行达标考核的建议。4.4.2.1,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中有明确规定的按其规定作为验收标准(C)。4.4.2.2,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中没有明确规定的,可按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的规定参考国家、地方或发达国家环境保护标准。4.4.2.3,现阶段暂时还没有环境保护标准的可按实际调查情况给出结果(B)。故选BCD。
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下列废物中,可直接进入填埋场填埋处置的有( )。
标准6.1,下列废物可以直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置:(1)由环境卫生机构收集或者自行收集的混合生活垃圾,以及企事业单位产生的办公废物(C);(2)生活垃圾焚烧炉渣(A)(不包括焚烧飞灰(B错误));(3)生活垃圾堆肥处理产生的固态残余物(D);(4)服装加工、食品加工以及其他城市生活服务行业产生的性质与生活垃圾相近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根据《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对髙度15m以上排气筒规定的污染控制指标有( )。
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关于验收调查运行工况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有( )。
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4.5.4对于水利水电项目、输变电项目、油气开发工程(含集输管线)、矿山开采可按其行业特征执行,在工程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即可开展验收调查工作(A正确);4.5.5对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的建设项目应分阶段开展验收调查工作(B错误),如水利、水电项目分期蓄水、发电等;4.5.1对于公路、铁路、轨道交通等线性工程以及港口项目,验收调查应在工况稳定、生产负荷达到近期预测生产能力(或交通量)75%以上的情况下进行(C正确),如果短期内生产能力(或交通量)确实无法达到设计能力75%以上的,验收调查应在主体工程运行稳定、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正常的条件下进行,注明实际调查工况,并按环评文件近期的设计能力(或交通量)对主要环境要素进行影响分析(D错误)。
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下列不同排放去向的污水中,执行二级排放标准的有( )。
高频考点。标准4.1.2,排入GB3838中IV、V类水域(B)和排入GB3097中三类海域(C)的污水,执行二级标准。4.1.1,排入GB3838中Ⅲ类水域(划定的保护区和游泳区除外)执行一级标准,4.1.5,排入GB3838中Ⅲ类水域中划定的保护区,禁止新建排污口(A错误)。4.1.3,排入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执行三级标准(D错误)。故选BC
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以下关于“采样时间和频次”的规定表述正确的有( )。
考查监测的采样时间与频次要求。标准8.2.1,排气筒中废气的采样以连续1h的采样获取平均值(A);8.2.2,无组织排放监控点和参照点监测的采样,一般采用连续1h采样计平均值(B);8.2.3,若某排气筒的排放为间断排放,排放时间小于1h,则应在排放时段内实行连续采样(C);当进行污染事故排放监测时,按需要设置的采样时间和采样频次,不受上述要求限制(D错误)。故选ABC。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应定性分析建设项目对各环境要素可能产生的污染和生态影响,包括( )。
导则3.5.1原文,定性分析建设项目对各环境要素可能产生的污染影响与生态影响,包括有利与不利影响(A)、长期与短期影响、可逆与不可逆影响(C)、直接与间接影响(B)、累积与非累积影响(D)等。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建设项目导致( )影响的,可根据土壤环境特征,结合项目特点,分析土壤环境可能受到影响的范围和程度。
导则8.1.5,建设项目导致土壤潜育化(A)、沼泽化(B)、潴育化(C)和土地沙漠化(D)等影响的,可根据土壤环境特征,结合建设项目特点,分析土壤环境可能受到影响的范围和程度。故选ABCD。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下列关于替代方案的说法,正确的有( )。
导则8.2,8.2.1,替代方案主要指项目中的选线、选址替代方案,项目的组成和内容替代方案,工艺和生产技术的替代方案(B),施工和运营方案的替代方案、生态保护措施的替代方案。8.2.2,评价应对替代方案进行生态可行性论证(A),优先选择生态影响最小的替代方案,最终选定的方案至少应该是生态保护可行的方案。题中,C选项,“经济效益最好”错误,应选择“生态影响最小”的;D选项为“必须”,其实“至少”即可,排除CD。故选AB。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土壤理化特性调查的内容包括( )。
导则7.3.2.1,土壤理化特性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土体构型(A)、土壤结构、土壤质地(B)、阳离子交换量、氧化还原电位(D)、饱和导水率、土壤容重、孔隙度等。故选ABD。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关于环境影响评价标准的确定原则,说法正确的是( )。
考查环境影响评价标准的确定原则。导则3.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各环境要素的环境功能区划确定各评价因子适用的环境质量标准(A正确)及相应的污染物排放标准(B错误,不是建设项目的特点)。尚未划定环境功能区的区域,由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确认各环境要素应执行的环境质量标准和相应的污染物排放标准(D正确,C错误,不是由人民政府确定)。故选AD。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确定生态影响评价工作范围的原则有( )。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4.3评价工作范围...评价工作范围应依据评价项目对生态因子的影响方式、影响程度(C、D正确)和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确定(A、B正确)。可综合考虑评价项目与项目区的气候过程、水文过程、生物过程等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相互作用关系,以评价项目影响区域所涉及的完整气候单元、水文单元、生态单元、地理单元界限为参照边界。
某声源宽a、长b,预测点位于声源中心轴线上,与面声源中心的距离为r。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关于该面声源噪声衰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导则8.3.2.3原文,属于不定项选择中的当预测点和面声源中心距离r处于以下条件时,可按下述方法近似计算:rb/π时,距离加倍衰减趋近于6dB(C错误),类似点声源衰减特性[Adiv≈20lg(r/r0)]。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下列资料中,属于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预测所需的基础资料有( )。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8.1.3.2影响声波传播的各类参量,影响声波传播的各类参量应通过资料收集和现场调查取得,各类参量如下:a)建设项目所处区域的年平均风速和主导风向,年平均气温,年平均相对湿度。b)声源和预测点间的地形、高差(A、B正确)。c)声源和预测点间障碍物(如建筑物、围墙等。若声源位于室内,还包括门、窗等(D正确))的位置及长、宽、高等数据。
您目前分数偏低,基础较薄弱,建议加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