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大气环境基本污染物不包括( )。
基本污染物指GB3095中所规定的基本项目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一氧化碳(CO)、臭氧(O3)。其他污染物指除基本污染物以外的其他项目污染物。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不能直接判定为水质预测因子的是( )。
(3)污染场地已查明的主要污染物。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可得出满足要求结论的是( )。
(1)以下情况应得出可以满足标准要求的结论:(满足)
①建设项目各个不同阶段,除场界内小范围以外地区,均能满足 GB/T1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或国家(行业、地方)相关标准要求的;
②在建设项目实施的某个阶段,有个别评价因子出现较大范围超标,但采取环保措施后,可满足GB/T14848 或国家(行业、地方)相关标准要求的。
土壤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基本原则不包括( )。
(3)建设项目同时涉及土壤环境生态影响型与污染影响型时,应分别按相应评价工作等级要求开展土壤环境现状调查,可根据建设项目特征适当调整、优化调查内容。
《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不适用于( )。
医疗废物属于危险废物。本标准适用于①生活垃圾焚烧厂的设计、环境影响评价、竣工验收以及运行过程中的污染控制及监督管理。②掺加生活垃圾质量超过入炉(窑)物料总质量30%的工业窑炉以及③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④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专用焚烧炉的污染控制参照本标准执行。
根据《固体废物鉴别标准通则》,环境治理和污染控制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不包括( )。
(11)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作物秸秆、植物枝叶等农业废物属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不属于环境治理和污染控制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
根据《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危险废物填埋场禁选区域不包括( )。
3.填埋场场址不应选在国务院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区域、永久基本农田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4.填埋场场址不得选在以下区域:破坏性地震及活动构造区,海啸及涌浪影响区;湿地;地应力高度集中,地面抬升或沉降速率快的地区;石灰熔洞发育带;废弃矿区、塌陷区;崩塌、岩堆、滑坡区;山洪、泥石流影响地区;活动沙丘区;尚未稳定的冲积扇、冲沟地区及其他可能危及填埋场安全的区域。【活动区】
根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进入Ⅰ类场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应同时满足的要求不包括( )。
1.进入 I 类场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应同时满足以下要求:
(1)第 I 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包括第 II 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经处理后属于第 I 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
(2)有机质含量小于 2%(煤矸石除外),测定方法按照 HJ 761 进行;
(3)水溶性盐总量小于 2%,测定方法按照 NY/T 1121.16 进行。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的总体要求说法错误的是( )。
一级、二级、水污染影响型三级A与水文要素影响型三级评价应定量预测建设项目水环境影响,水污染影响型三级B评价可不进行水环境影响预测。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环境质量评价标准的依据不包括( )。
(1)根据GB3097、GB3838、GB5084、GB11607、GB18421、GB18668及相应的地方标准,结合受纳水体水环境功能区或水功能区、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水环境保护目标、生态流量等水环境质量管理要求,确定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标准。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确定建设项目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时不需考虑的因素有( )。
建设项目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按照影响类型、排放方式、排放量或影响情况、受纳水体环境质量现状、水环境保护目标等综合确定。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类环境空气功能区不包括( )。
环境空气功能区分类如下: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二类区为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关于各排放口排放大气污染物的核算内容不包括( )。
3)本项目各排放口排放大气污染物的核算排放浓度、排放速率及污染物年排放量,应为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并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为可接受时对应的各项排放参数。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关于污染控制措施有效性分析与方案比选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2)不达标区建设项目选择大气污染治理设施、预防措施或多方案比选时,应优先考虑治理效果,结合达标规划和替代源削减方案的实施情况,在只考虑环境因素的前提下选择最优技术方案,保证大气污染物达到最低排放强度和排放浓度,并使环境影响可以接受。
根据《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企业中载有气态VOCs物料、液态VOCs物料的设备与管线组件的密封点有( )个,应开展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工作。
8.1企业中载有气态VOCs物料、液态VOCs物料的设备与管线组件的密封点≥2000个,应开展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
某建设项目,大气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内容不包括( )。
(1)一级评价项目
①调查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达标情况,作为项目所在区域是否为达标区的判断依据。
②调查评价范围内有环境质量标准的评价因子的环境质量监测数据或进行补充监测,用于评价项目所在区域污染物环境质量现状,以及
③计算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和网格点的环境质量现状浓度(进一步预测)。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对存在较大潜在人群健康风险的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不包括( )。
(4)环境监测计划应包括污染源监测计划和环境质量监测计划,内容包括监测因子、监测网点布设、监测频次、监测数据采集与处理、采样分析方法等,明确自行监测计划内容。d)对存在较大潜在人群健康风险的建设项目,应提出环境跟踪监测计划。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改扩建项目污染源源强核算内容不包括( )。
(2)对改扩建项目的污染物排放量(包括有组织与无组织、正常工况与非正常工况)的统计,应分别按现有、在建、改扩建项目实施后等几种情形汇总污染物产生量、排放量及其变化量,核算改扩建项目建成后最终的污染物排放量。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某焦化项目位于地下热水资源丰富的滨海区评价工作等级为( )。
第一步:地下热水资源丰富的滨海区属于敏感区;
第二步:焦化项目根据附录 A 确定建设项目所属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为Ⅰ类项目。
第三步:根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要求【斜线法,二在线】,所以评价等级为一级。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关于现状调查内容说法错误的是( )。
3.当已有资料不能满足评价要求,或评价范围内有需要特别保护的环境敏感区时,可利用相关研究成果,必要时进行补充调查或监测,补充调查样点或监测点位应具有针对性和代表性。【先资料再调查】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关于水污染影响型建设项目评价等级划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注5:直接排放受纳水体影响范围涉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饮用水取水口、重点保护与珍稀水生生物的栖息地、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等保护目标时,评价等级不低于二级。
注6:建设项目向河流、湖库排放温排水引起受纳水体水温变化超过水环境质量标准要求,且评价范围有水温敏感目标时,评价等级为一级。(例如:降2°升1°)
注7:建设项目利用海水作为调节温度介质,排水量≥500万m3/d,评价等级为一级;排水量<500万m3/d,评价等级为二级。(没有三级)
(2)水文要素影响型建设项目评价等级划分根据水温、径流与受影响地表水域等三类水文要素的影响程度进行判定,见表2。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主要生态问题调查内容不包括( )。
调查影响区域内已经存在的制约本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生态问题,如水土流失、沙漠化、石漠化、盐渍化、自然灾害、生物入侵和污染危害等,指出其类型、成因、空间分布、发生特点等。
根据《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选址条件重点考虑的因素不包括( )。
2.填埋场场址的位置及与周围人群的距离应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确定。在对危险废物填埋场场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应重点考虑危险废物填埋场渗滤液可能产生的风险、填埋场结构及防渗层长期安全性及其由此造成的渗漏风险等因素,根据其所在地区的环境功能区类别,结合该地区的长期发展规划和填埋场设计寿命期,重点评价其对周围地下水环境、居住人群的身体健康、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的长期影响,确定其与常住居民居住场所、农用地、地表水体以及其他敏感对象之间合理的位置关系。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关于正常状况下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源强的确定方法正确的有( )。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源强的确定应充分结合工程分析。
(1)正常状况下,预测源强应结合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和相关设计规范确定,如 GB50141、GB50268等;(给排水)
(2)非正常状况下,预测源强可根据地下水环境保护设施或工艺设备的系统老化或腐蚀程度等设定。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需要输入的模型参数不包括( )。
C.1是等级判定,不需要风向,预测的时候需要。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关于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的基本要求正确的有( )。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声环境影响预测点应包括( )。
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不得在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的废物有( )。
8.下列废物不得在生活垃圾填埋场中填埋处置。
(1)除符合 3 规定的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以外的危险废物。
(2)未经处理的餐饮废物。
(3)未经处理的粪便。
(4)禽畜养殖废物。
(5)电子废物及其处理处置残余物。
(6)除本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之外的任何液态废物和废水。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另有规定的除外。
根据《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污染物控制项目包括( )。
(1)挥发性有机物(VOCs):参与大气光化学反应的有机化合物,或者根据有关规定确定的有机化合物。
在表征VOCs总体排放情况时,根据行业特征和环境管理要求,可采用总挥发性有机物(以TVOC表示)、非甲烷总烃(以NMHC表示)作为污染物控制项目。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关于该环境监测计划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不达标区域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其大气环境影响可以接受的条件有( )。
3)新增污染源正常排放下污染物年均浓度贡献值的最大浓度占标率≤30%(其中一类区≤10%)。4)项目环境影响符合环境功能区划或满足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①现状浓度超标的污染物评价,叠加达标年目标浓度、区域削减污染源以及在建、拟建项目的环境影响后,污染物的保证率日平均质量浓度和年平均质量浓度均符合环境质量标准或满足达标规划确定的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或区域环境质量变化评价计算的预测范围内年平均质量浓度变化率k≤-20%;②对于现状达标的污染物评价,叠加后污染物浓度符合环境质量标准;对于项目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仅有短期浓度限值的,叠加后的短期浓度符合环境质量标准。
您目前分数偏低,基础较薄弱,建议加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