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汇编语言程序时,下列寄存器中程序员可访问的是( )。
程序计数器是用于存放下一条指令所在单元的地址的地方。在程序执行前,必须将程序的起始地址,即程序的一条指令所在的内存单元地址送入程序计数器,当执行指令时,CPU将自动修改程序计数器的内容,即每执行一条指令程序计数器增加一个量,使其指向下一个待指向的指令。程序的转移等操作也是通过该寄存器来实现的。
指令寄存器一般用来保存当前正在执行的一条指令。
存储器数据寄存器主要是用来保存操作数和运算结果等信息的,其目的是为了节省读取操作数所需占用总线和访问存储器的时间。
存储器地址寄存器一般用来保存当前CPU所访问的内存单元的地址,以方便对内存的读写操作。
作为程序员,应该要能控制其所编写程序的执行过程,这就需要利用程序计数器来实现,因此程序员能访问的是程序计数器。
若某计算机采用8位整数补码表示数据,则运算( )将产生溢出。
采用8位整数补码表示数据,数据的表示范围是-128至127,因此在各选择中运算会发生溢出的是C。
HTTP协议中,用于读取一个网页的操作方法为( )。
在HTTP协议中,GET可以用于获取一个指定页面内容;而HEAD用户获取头部信息;POST可以请求服务器接收包含在请求中的实体信息,可以用于提交表单,向新闻组、BBS、邮件群组和数据库发送消息。READ为干扰项,没有该命令。
在输入输出控制方法中,采用( )可以使得设备与主存间的数据块传送无需CPU干预。
本题主要考查I/O控制的各种方法。其中可以使得设备与主存间的数据块传送不需要CPU干预的是DMA方式。DMA方式正是为了将CPU从输入输出控制中解放出来而产生的。在数据的传送过程中由DMA进行管理。
实现DMA传送的基本操作如下:
(1)外设可通过DMA控制器向CPU发出DMA请求:
(2)CPU响应DMA请求,系统转变为DMA工作方式,并把总线控制权交给DMA控制器;
(3)由DMA控制器发送存储器地址,并决定传送数据块的长度;
(4)执行DMA传送;
(5)DMA操作结束,并把总线控制权交还CPU。
软件复杂性度量的参数不包括( )。
软件复杂性主要表现在程序的复杂性。程序的复杂性主要指模块内程序的复杂性。它直接关联到软件开发费用的多少、开发周期长短和软件内部潜伏错误的多少。同时它也是软件可理解性的另一种度量。
软件复杂性度量的参数很多,主要有:
(1)规模,即总共的指令数,或源程序行数。
(2)难度,通常由程序中出现的操作数的数目所决定的量来表示。
(3)结构,通常用于程序结构有关的度量来表示。
(4)智能度,即算法的难易程度。
利用( )可以对软件的技术信息、经营信息提供保护。
著作权是对作品,包括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的保护。专利权保护的是具有创造性的发明及设计等成果。商业秘密权用来保护商家的秘密,而软件的技术信息及经营信息正属于商业秘密的范畴,因此需要用商业秘密权来保护。
在操作系统文件管理中,通常采用( )来组织和管理外存中的信息。
本题考查的是操作系统文件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
存放在磁盘空间上的各类文件必须进行编目,操作系统才能实现文件的管理,这与图书馆中的藏书需要编目录、一本书需要分章节是类似的。用户总是希望能“按名存取”文件中的信息。为此,文件系统必须为每一个文件建立目录项,即为每个文件设置用于描述和控制文件的数据结构,记载该文件的基本信息,如文件名、文件存放的位置、文件的物理结构等。这个数据结构称为文件控制块FCB,文件控制块的有序集合称为文件目录。
某项目组拟开发一个大规模系统,且具备了相关领域及类似规模系统的开发经验。下列过程模型中,( )最合适开发此项目。
本题考查软件开发生命周期模型的基本知识。
常见的软件生存周期模型有瀑布模型、演化模型、螺旋模型、喷泉模型等。瀑布模型是将软件生存周期各个活动规定为依线性顺序连接的若干阶段的模型,适合于软件需求很明确的软件项目的模型。V模型是瀑布模型的一种演变模型,将测试和分析与设计关联进行,加强分析与设计的验证。原型模型是一种演化模型,通过快速构建可运行的原型系统,然后根据运行过程中获取的用户反馈进行改进。演化模型特别适用于对软件需求缺乏准确认识的情况。螺旋模型将瀑布模型和演化模型结合起来,加入了两种模型均忽略的风险分析。
本题中项目组具备了所开发系统的相关领域及类似规模系统的开发经验,即需求明确,瀑布模型最适合开发此项目。
设信道采用2DPSK调制,码元速率为300波特,则最大数据速率为( )b/s。
本题考查数字调制的基础知识。2DPSK是一种差分相位调制技术,利用前后码元之间的相位变化来表示二进制数据,例如传送“1”时载波相位相对于前一码元的相移为π,传送“0”时载波相位相对于前一码元的相移为0。在这种调制方案中,每一码元代表一个比特,由于码元速率为300波特,所以最大数据速率为300b/s。
UDP协议在IP层之上提供了( )能力。
本题考查UDP协议的基础知识。用户数据报协议 UDP提供无连接的传输服务,由于协议开销少而在很多场合相当实用,特别是网络管理方面,大都使用UDP协议。UDP运行在IP协议层之上,由于它不提供连接,所以只是在IP协议之上加上端口寻址能力。
RIPv2相对RIPv1主要有三方面的改进,其中不包括( )。
本题考查路由协议的基础知识。RIPv2(RFC 1721,RFC 1722,1994)是增强了的RIP协议,基本上还是一个距离矢量路由协议,但是有三方面的改进:首先,它使用组播而不是广播来传播路由更新报文,并且采用了触发更新(triggered update)机制来加速路由收敛,即出现路由变化时立即向邻居发送路由更新报文,而不必等待更新周期是否到达;其次,RIPv2是一个无类别的协议(classless protocol),可以使用可变长子网掩码(VLSM),也支持无类别域间路由(CIDR),这些功能使得网络的设计具有更大的伸缩性;第三, RIPv2支持认证,使用经过散列的口令字来限制更新信息的传播。其他方面的特性与第一版相同,例如以跳步计数来度量路由费用,允许的最大跳步数为15等。
在进行域名解析过程中,由( )获取的解析结果耗时最短。
本试题考查DNS服务器的解析机制。
通常由主域名服务器、辅域名服务器、缓存域名服务器、转发域名服务器进行域名解析。
主域名服务器负责维护这个区域的所有域名信息,需要从域管理员构造的本地磁盘文件中加载域信息进行解析。
辅助域名服务器作为主域名服务器的备份服务器提供域名解析服务。辅助服务器从主域名服务器获得授权,有一个所有域信息的完整拷贝,解析时需要访问本地存储文件。
缓存域名服务器可运行域名服务器软件但是没有域名数据库,它从某个远程服务器取得每次域名服务器查询的回答,一旦取得一个答案,就将它放在高速缓存中,以后查询相同的信息时就用它予以回答。
转发域名服务器负责所有非本地域名的本地查询,转发域名服务器接到查询请求时,在其缓存中查找,如找不到就把请求依次转发到指定的域名服务器,直到查询到结果为止,否则返回无法映射的结果。
从上述服务器的查询机制中可以看出,缓存域名服务器通过高速缓存的存取进行域名解析,因此获取的解析结果耗时最短。
ftp命令中用来设置客户端当前工作目录的命令是( )。
本试题考查考生对ftp命令的掌握程度。
get或recv的功能是下载远程主机的一个文件到自己的计算机上。
list显示远程计算机上的目录文件和子目录列表。
lcd命令的功能是更改本地计算机上的工作目录。默认情况下,工作目录是启动ftp的目录。
! list命令的功能是从ftp命令行提示符临时退出到Windows命令行提示符下,然后运行list命令。
默认情况下,远程桌面用户组(Remote Desktop Users)成员对终端服务器( )。
本题考查windows操作系统中远程桌面组用户的默认权限。默认情况下,远程桌面用户组成员具有用户访问权和来宾访问权。
Windows Server 2003采用了活动目录(Active Directory)对网络资源进行管理,活动目录需安装在( )分区。
本题考查windows操作系统活动目录的基本概念。活动目录必须安装在NTFS分区。
Linux系统中,( )服务的作用与Windows的共享文件服务作用相似,提供基于网络的共享文件/打印服务。
本题考查linux系统中SAMBA服务的基本概念。
以下关于DHCP协议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本题考查考生对DHCP协议的掌握程度。
借助中继代理,DHCP客户机可以从外网段获取IP地址;DHCP不会同时租借相同的IP地址给两台主机;默认情况下DHCP分配的IP地址租约期为8天;DHCP客户机可以收到多个dhcpoffer,通常从中选择最先到达的作为本机的IP地址。
IIS 6.0将多个协议结合起来组成一个组件,其中不包括( )。
本试题考查考生对IIS 6.0组件的了解程度。
可以利用因特网信息服务器(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IIS)来构建WWW服务器、FTP服务器、SMTP服务器和POP3服务器等。IIS服务将HTTP协议、FTP协议与Windows Server 2000出色的管理功能和安全特性结合起来,提供了一个功能全面的软件包,面向不同的应用领域给出了Internet/Intranet服务器解决方案。
IEEE 802.11i所采用的加密算法为( )。
本题考查加密算法的应用。
IEEE 802.11i是IEEE为了弥补802.11脆弱的安全加密功能(WEP)而制定的修正案,于2004年7月完成。其中定义了基于AES的全新加密协议CCMP(CTR with CBC-MAC Protocol)。
给定一个C类网络192.168.1.0/24,要在其中划分出3个60台主机的网段和2个30台主机的网段,则采用的子网掩码应该分别为( )。
本题考查IP地址计算的基础知识。要在网络192.168.1.0/24中划分出3个60台主机的网段和2个30台主机的网段,首先可采用子网掩码255.255.255.192,得到3个子网:
11000000 10101000 00000001 00000000
11000000 10101000 00000001 01000000
11000000 10101000 00000001 10000000
然后再采用子网掩码和255.255.255.224,得到两个子网:
11000000 10101000 00000001 11000000
11000000 10101000 00000001 11100000
要实现VTP动态修剪,在VTP域中的所有交换机都必须配置成( )。
本题考查VTP协议的基础知识。VLAN中继协议(VLAN Trunking Protocol,VTP)是Cisco公司的专利协议。VTP在交换网络中建立了多个管理域,同一管理域中的所有交换机共享VLAN信息。一台交换机只能参加一个管理域,不同管理域中的交换机不共享VLAN信息。通过VTP协议,可以在一台交换机上配置所有的VLAN,配置信息通过VTP报文可以传播到管理域中的所有交换机。
按照VTP协议,交换机的运行模式分为3种:
(1)服务器模式(Server):交换机在此模式下能创建、添加、删除和修改VLAN配置,并从中继端口发出VTP组播帧,把配置信息分发到整个管理域中的所有交换机。一个管理域中可以有多个服务器。
(2)客户机模式(Client):在此模式下不允许创建、修改或删除VLAN,但可以监听本管理域中其它交换机的VTP组播信息,并据此修改自己的VLAN配置。
(3)透明模式(Transparent):在此模式下可以进行VLAN配置,但配置信息不会传播到其它交换机。在透明模式下,可以接收和转发VTP帧,但是并不能据此更新自己的VLAN配置,只是起到通路的作用。
Windows系统中,路由跟踪命令是( )。
本题考查Windows系统中的网络操作命令。
查询Windows帮助可得以下信息:
Usage: tracert [-d] [-h maximum_hops] [-j host-list] [-w timeout]
Options:
-d Do not resolve addresses to hostnames.
-h maximum_hops Maximum number of hops to search for target
-j host-list Loose source route along host-list.
-w timeout Wait timeout milliseconds for each reply
在交换机上同时配置了使能口令(enable password)和使能密码(enable secret),起作用的是( )。
本题考查交换机的配置命令。在交换机中可以配置使能口令和使能密码,两者的区别是使能口令以明文显示,而使能密码以密文形式显示。一般只需配置一个就可以了,当两者同时配置时,后者生效,参见下面的例子。
Switch> (用户执行模式提示符)
Switch >enable (进入特权模式)
Switch # (特权模式提示符)
Switch #config terminal (进入配置模式)
Switch(config)# (配置模式提示符)
Switch(config)#enable password cisco (设置enable password为cisco)
Switch(config)#enable secret cisco1 (设置enable secret为cisco1)
Switch(config)#hostname C2950 (设置主机名为C2950)
C2950(config)#end (退回到特权模式)
C2950#
以下的命令中,可以为交换机配置默认网关地址的是( )。
本题考查交换机的配置命令。在全局配置模式下可以设置交换机的IP地址、默认网关、域名等信息,这些信息是用来管理交换机的,与连接在交换机上的计算机或其他设备无关,参见下面的例子。
C2950(config)#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 (设置交换机IP地址)
C2950(config)#ip default-gateway 192.168.1.254 (设置默认网关)
C2950(config)#ip domain-name cisco.com (设置域名)
C2950(config)#ip name-server 200.0.0.1 (设置域名服务器)
C2950(config)#end
假设系统中进程的三态模型如下图所示,图中的a、b和c的状态分别为( )。
本题考查操作系统进程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试题(9)的正确答案是A。因为进程具有三种基本状态:运行态、就绪态和阻塞态。处于这三种状态的进程在一定条件下,其状态可以转换。当CPU空闲时,系统将根据某种调度算法选择处于就绪态的一个进程进入运行态;而当CPU的一个时间片用完时,当前处于运行态的进程就进入了就绪态;进程从运行到阻塞状态通常是由于进程释放CPU,等待系统分配资源或等待某些事件的发生,如:执行了P 操作,系统暂时不能满足其对某资源的请求,或等待用户的输入信息等;当进程正在等待的事件发生时,进程从阻塞到就绪状态,如I/O完成。
光纤分为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这两种光纤的区别是( )。
本题考查有关光纤传输介质的基础知识。光波在光导纤维中以多种模式传播,不同的传播模式有不同的电磁场分布和不同的传播路径,这样的光纤叫多模光纤(Multi Mode Fiber)。光波在光纤中以什么模式传播.这与芯线的直径、芯线和包层的相对折射率、以及工作波长有关。如果芯线的直径小到光波波长大小,则光纤就成为波导,光在其中无反射地沿直线传播,这种光纤叫单模光纤(Single Mode Fiber),如下图所示。
单模光纤采用激光二极管作为光源,波长分为1310nm和1550nm两种。单模光纤的纤芯直径为8.3μm,包层外径125μm,可表示为8.3/125μm。单模光纤只能传导一种模式的光,色散很小,适用于远程通讯。如果希望支持万兆传输,而且距离较远,应考虑采用单模光缆。
多模光纤采用LED作为光源,波长分为850nm和1300nm两种。多模光纤的纤芯较粗,有50μm和62.5μm两种,包层外径125μm,分别表示为50/125μm和62.5/125μm。多模光纤可传多种模式的光,但模间色散较大,这就限制了传输信号的频率,而且随距离的增加限制会更加严重。多模光纤传输的距离比较近,一般只有几公里。但是多模光纤要比单模光纤价格便宜。如果对传输距离或数据速率要求不高,则可选择多模光缆。
在异步通信中,每个字符包含1位起始位、7位数据位、1位奇偶位和2位终止位,每秒钟传送100个字符,则有效数据速率为( )。
本题考查异步通信的基础知识。所谓异步通信就是把一个字符作为同步的单位,字符之间插入同步信息。通常一个字符为7比特,加上起始位、奇偶位和2比特终止位,共11比特,可计算如下:
在某台PC上运行ipconfig /all命令后得到如下结果,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本试题考查考生对本机配置信息的掌握程度。
IP地址的发放时间为2010-8-9 1:19:55,释放时间为2010-8-9 1:19:55,由此可知该PC机IP地址的租约期为8小时,选项A说法正确。
首选DNS服务器地址为8.8.8.8,由此可知该PC访问Web网站时最先查询的DNS服务器为8.8.8.8,故选项B说法正确。
DHCP服务器地址为152.50.255.1,本机地址为215.155.3.153,和DHCP服务器不属同一网段,因此接口215.155.3.190和152.50.255.1之间使用了DHCP中继代理,选项C说法正确。
DHCP服务器215.155.3.153/26可供分配的IP地址数为61,但其地址池可以分配多个网段,选项D说法不正确。
下面关于交换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本题考查网络交换设备的基础知识。集线器也是一种物理层设备,虽然它还有检测冲突的作用,但这些操作都属于物理层功能的范围。
网桥是一种数据链路层设备,它处理的对象是数据链路层的协议数据单元——帧,其处理功能包括检查帧的格式、进行差错校验、识别目标地址、选择路由并实现帧的转发等。更准确地说,网桥包含了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两个功能层次,所以在以太网中,网桥也能起到延长传输距离的作用。
现代以太网中,更多地使用交换机代替了网桥,只有在简单的小型网络中才用微机软件实现网桥的功能。以太网交换机也是一种数据链路层设备,除过传统网桥的功能之外,交换机把共享介质变成了专用链路,使得网络的有效数据速率大大提高。
虽然交换机与集线器在外部结构上相似,连接的网络拓扑结构相同,但它们是不同的设备。通过集线器连接的一组工作站形成一个冲突域,其中只能有一个设备发送数据,其他设备只能接收数据或处于等待状态。用交换机连接的一组工作站可以有多个设备同时发送数据,只要目标站不冲突就可以了。用集线器连接的工作站和用交换机连接的工作站都处于同一广播域中,即网上的所有工作站都能收到广播信息。
路由器通过光纤连接广域网的是( )。
本题考查交换设备端口的基础知识。路由器与广域网连接的端口称为WAN端口,路由器与局域网连接的端口称为LAN口。常见的网络端口有以下几种:
RJ-45端口:这种端口通过双绞线连接以太网。10Base-T的RJ-45端口标识为“ETH”,而100Base-TX的RJ-45端口标识为“10/100bTX”。
高速同步串口(Synchronous Serial Port):在路由器与广域网的连接中,应用最多的是高速同步串行口,这种端口用于连接DDN、帧中继、X.25和PSTN等网络。
ISDN BRI端口:ISDN BRI端口通过ISDN线路实现路由器与Internet或其他网络的远程连接。ISDN BRI端口采用RJ-45标准,与ISDN NT1的连接使用RJ-45-to-RJ-45直通线。
异步串口(ASYNC): 异步串口主要应用于与Modem或Modem池的连接,以实现远程计算机通过PSTN拨号接入。异步端口的速率不是很高,也不要求同步传输。
Console端口:Console端口通过专用电缆连接至计算机串行口,利用终端仿真程序对路由器进行本地配置。路由器的Console端口为RJ-45口。
AUX端口:对路由器进行远程配置时要使用“AUX”端口(Auxiliary Prot)。AUX端口在外观上与RJ-45端口一样,只是内部电路不同,实现的功能也不一样。通过AUX端口与Modem进行连接必须借助RJ-45 to DB9或RJ-45 to DB25适配器进行转换。AUX端口支持硬件流控。
光纤端口:SC端口(Subscriber Connector)是一种光纤端口,可提供千兆数据传输速率,通常用于连接服务器的光纤网卡。光纤端口一般是一发一收两个,光纤跳线也必须是两根。
GBIC端口:GBIC插槽用于安装吉比特端口转换器(Giga Bit-rate Interface Converter,GBIC)。GBIC模块是将千兆位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的热插拔器件,分为用于级连的GBIC模块和用于堆叠的GBIC模块。
SFP端口:小型机架可插拔设备SFP(Small Form-factor Pluggable)是GBIC的升级版本,其功能基本和GBIC一样,但体积减少一半。
下面关于Manchester编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本题考查数据编码的基础知识。
Manchester编码是一种双相码,即码元取正负两个不同的电平,或者说由正负两个不同的码元表示一个比特,这样编码的效率为50%,但是由于每个比特中间都有电平跳变,因而提供了丰富的同步信息。这种编码用在数据速率不太高的以太网中。
差分Manchester编码也是一种双相码,但是区分“0”和“1”的方法不同。Manchester编码正变负表示“0”,负变正表示“1”,而差分Manchester编码是“0”比特前沿有跳变,“1”比特前沿没有跳变。这种编码用在令牌环网中。
在曼彻斯特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中,每比特中间都有一次电平跳变,因此波特率是数据速率的两倍。对于100Mb/s的高速网络,如果采用这类编码方法,就需要200M的波特率,其硬件成本是100M波特率硬件成本的5~10倍。
假设模拟信号的最高频率为6MHz,采样频率必须大于( )时,才能使得到的样本信号不失真。
本题考查脉冲编码调制的基础知识。用数字脉冲表示模拟数据的编码方法叫做脉冲编码调制(PCM)。这里要经过采样、量化和编码3个处理步骤:
采样定理:(即采样频率要大于2倍的模拟信号频率)。
量化等级:根据编码的长度n确定量化等级N, 。
数字编码:把量化后的样本值变成对应的二进制代码。
由于模拟信号的频率为6MHz,而采样频率必须大于模拟信号频率的2倍,所以应为12MHz。
IPv4协议头中标识符字段的作用是( )。
本题考查IP协议的基础知识。IP协议的标识符由主机指定,当源主机对数据分段时,对同一上层协议数据单元划分出的各个数据包指定同样的标识符,目标主机使用这个字段进行重装配。
当TCP实体要建立连接时,其段头中的( )标志置1。
本题考查TCP协议的基础知识。TCP用三次握手过程建立连接,首先是发起方发送一个SYN标志置位的段,其中的发送顺序号为某个值X,称为初始顺序号(Initial Sequence Number,ISN),接收方以SYN和ACK标志置位的段响应,其中的应答顺序号应为X+1(表示期望从第X+1个字节处开始接收数据),发送顺序号为某个值Y(接收端指定的ISN)。这个段到达发起端后,发起端以ACK标志置位,应答顺序号为Y+1的段回答,连接就正式建立了,连接建立
的同时发起方还可以发送数据,参见下图。
RIPv1不支持CIDR,对于运行RIPv1协议的路由器,不能设置的网络地址是( )。
本题考查路由协议的基础知识。路由信息协议RIP的原型最早出现在UNIX Berkley 4.3 BSD中,用于在早期的ARPAnet中计算最佳路由。RIP路由器把自己的路由表广播出去,每个路由器根据邻居发来的路由信息,使用Bellman-Ford的距离矢量路由算法更新自己的路由表。RIP适用于小型网络,因为它允许的跳步数不超过15步。
RIPv1是有类别的协议(classful protocol),这意味着配置RIPv1时必须给定A、B或C类IP地址和子网掩码,例如不能把子网掩码255.255.192.0用于B类网络172.22.0.0。
IGRP和EIGRP是Cisco公司开发的路由协议,它们采用的路由度量方法是( )。
本题考查路由协议的基础知识。IGRP是Cisco公司开发的路由协议。IGRP不使用跳步数作为路由度量,虽然在一般情况下可以简化为跳步数。IGRP的路由度量因素包括带宽、延迟、可靠性、负载和MTU,其中前两者是默认的,但是可以通过配置加入其他参数。可靠性和负载划分为1~255级,可靠性1是最低的,可靠性255是最高的,负载1使用最少,负载255是百分之百利用的。MTU指最大帧长度,在实际运行中,它是一个常数值,通常采用一条通路中最小的MTU值。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作为路由费用的度量,使得IGRP可以选择更好的路由。相对于RIP的跳步计数,IGRP协议的路由选择更加合理。
与IGRP一样,EIGRP采用的路由度量(metric)包括带宽、延迟、可靠性、负载等因素,计算方法如下:
metric=[K1×带宽+(K2×带宽)/(256–负载)+K3×延迟]+[K5/(可靠性+K4)]
默认的K值如下:
K1=1 K2=0 K3=1 K4=0 K5=0
当K5为0时,最后的乘数因子被忽略。这样就得到简化的计算公式:
metric=带宽+延迟
计算结果是一个32位的数,是通路中各个链路段延迟之和加上带宽,其中带宽经过了规格化:10的7次方除以源和目标之间最小的带宽乘以256。如果一条路由中各个链路段的传输介质相同,则度量值简化为跳步数。
在Linux系统中可用ls -al命令列出文件列表,( )列出的是一个符号连接文件。
本题考查linux系统下文件属性的基本概念。其中符号连接文件的属性用l表示。
Linux系统中,下列关于文件管理命令cp与mv说法正确的是( )。
本题考查linux系统下文件操作命令cp和mv的基本概念。其中mv命令是移动文件,不增加文件个数。
Linux系统中,默认安装DHCP服务的配置文件为( )。
本题考查linux系统下DHCP服务的配置文件存放位置。
在Windows系统中需要重新从DHCP服务器获取IP地址时,可以使用( )命令。
本试题考查考生对Ipconfig命令的运用。
Ipconfig是最常用的Windows实用程序,可以显示所有网卡的TCP/IP配置参数,刷新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DHCP) 和域名系统 (DNS) 的设置。
Ipconfig /all用于显示所有网卡的TCP/IP配置信息。如果没有该参数,则只显示各个网卡的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地址。
Ipconfig /renew 用于更新网卡的DHCP配置,如果使用标识符Adapter说明了网卡的名字,则只更新指定网卡的配置,否则就更新所有网卡的配置。
按照RSA算法,若选两奇数p=5,q=3,公钥e=7,则私钥d为( )。
本题考查RSA的算法知识。
RSA是一种公钥加密算法,它按照下面的要求选择公钥和密钥:
1)选择两个大素数p和q(大于10100)
2)令n=p*q和z=(p-1)*(q-1)
3)选择e与z互质
4)私钥d满足,使e*d=1(mod z)
从题中举例数据p=5、q=3、e=7可得:
n=5*3=15;
z=(5-1)*(3-1)=8;
7*d=1(mod8);
即(7*d - 1)mod 8 = 0
将题中四个选项代入上式可知,只有d=7满足要求。
下列隧道协议中工作在网络层的是( )。
本题考查隧道协议的综合知识。
隧道技术是VPN的基本技术,它在公用网建立一条数据通道(隧道),让数据包通过这条隧道传输。隧道是由隧道协议形成的,分为第二、三层隧道协议。第二层隧道协议是先把各种网络协议封装到PPP中,再把整个数据包装入隧道协议中。这种双层封装方法形成的数据包靠第二层协议进行传输。第二层隧道协议有L2F、PPTP、L2TP等。L2TP协议是目前IETF的标准,由IETF融合PPTP与L2F而形成。
第三层隧道协议是把各种网络协议直接装入隧道协议中,形成的数据包依靠第三层协议进行传输。第三层隧道协议有VTP、IPSec(IP Security)等。IPSec是由一组RFC文档组成,定义了一个系统来提供安全协议选择、安全算法,确定服务所使用密钥等服务,从而在IP层(网络层)提供安全保障。
网络172.21.136.0/24和172.21.143.0/24汇聚后的地址是( )。
本题考查IP地址计算的基础知识。
网络172.21.136.0/24的二进制表示为:10101100 00010101 10001000 00000000
网络172.21.143.0/24的二进制表示为:10101100 00010101 10001111 00000000
所以汇聚后的地址是:10101100 00010101 10001000 00000000
即172.21.136.0/21。
如果子网172.6.32.0/20再划分为172.6.32.0/26,则下面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本题考查IP地址计算的基础知识。网络172.6.32.0/20划分为172.6.32.0/26,即
网络172.6.32.0/20的二进制表示为:10101100 00000110 0010 0000 00 000000
网络172.6.32.0/26的二进制表示为:10101100 00000110 0010 0000 01 000000
10101100 00000110 0010 0000 10 000000
10101100 00000110 0010 0000 11 000000
10101100 00000110 0010 1000 00 000000
…………………………………………..
10101100 00000110 0010 1111 11 000000
共分成了2^6=64个子网,每个子网的主机地址部分有6位。除去全0和全1,有62个主机地址。
下面给出的网络地址中,属于私网地址的是( )。
本题考查IP地址的基础知识。私网地址不能在公网上出现,只能用在内部网络中,所有的路由器都不转发目标地址为私网地址的数据报。下面的地址都是私网地址:
10.0.0.0~10.255.255.255 1个A类地址
172.16.0.0~172.31.255.255 16个B类地址
192.168.0.0~192.168.255.255 256个C类地址
IP地址172.17.16.255/23是一个( )。
本题考查IP地址的基础知识。
IP地址172.17.16.255/23的二进制表示为:10101100 00010001 00010000 11111111
所以应该是主机地址。
在路由器配置过程中,要查看用户输入的最后几条命令,应该键入( )。
本题考查路由器的显示命令。查看键入命令的历史可以用命令Router #show history,也可以使用上下箭头键,或者^p和^n。其他显示命令如下表所示。
在交换机之间的链路中,能够传送多个VLAN数据包的是( )。
本题考查VLAN的基础知识。在划分成VLAN的交换局域网中,交换机端口之间的连接分为两种:接入链路连接(Access-Link Connection)和中继连接(Trunk Connection)。接入链路只能连接具有标准以太网卡的设备,只能解释的以太帧,也只能传送属于单个VLAN的数据包。任何连接到接入链路的设备都属于同一广播域。
中继连接能够传送多个VLAN的数据包。为了支持中继连接,应该修改原来的以太网数据包,在其中加入VLAN标记,以区分属于不同VLAN的广播域。例如,VLAN1中的设备发出一个广播包,这个广播包在交换网络中传送,所有的交换机都必须识别VLAN1的标识符,以便把该数据包转发到属于VLAN1的端口去。
中继链路是在一条物理连接上生成多个逻辑连接,每个逻辑连接属于一个VLAN。在进入中继端口时,交换机在数据包中加入VLAN标记。这样,在中继链路另一端的交换机不仅根据目标地址进行转发,而且要根据数据包所属的VLAN进行转发决策。下图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VLAN的帧,这些帧共享一条中继链路。
为了与接入链路设备兼容,在数据包进入接入链路连接的设备时,交换机要删除VLAN标记,恢复原来的帧结构。添加和删除VLAN标记的过程是由交换机中的专用硬件自动实现的。从用户角度看,数据源产生标准的以太帧,目标接收的也是标准的以太帧,VLAN标记对用户是透明的。
通常的PC机网卡不支持中继连接,但是也有的网卡支持中继连接。如果一个服务器要接受多个VLAN的访问,并直接连接在交换机上,则应该在服务器中插入支持中继连接的网卡,这种配置比通过路由器转发效率高。
能进入VLAN配置状态的交换机命令是( )。
本题考查交换机的配置命令。根据IOS版本的不同,2950可以用两种方式配置。在老版本中是从特权模式(Privilege EXEC)开始配置的,使用下面的命令:
2950# vlan database (从特权模式进入VLAN配置模式)
2950(vlan)# vtp domain VTP_domain_name (指定VTP域名)
2950(vlan)# vtp server|client|transparent (指定交换机的工作模式)
2950(vlan)# vtp password VTP_password (配置VTP口令)
2950(vlan)# vtp pruning (启用VTP修剪)
2950(vlan)# abort (返回特权模式,不保存配置结果)
或者
2950(vlan)# exit (返回特权模式,并保存配置结果)
如果使用的是IOS 12.1(11) EA1以后的新版本,则从全局配置模式开始:
2950(config)# vtp domain VTP_domain_name
2950(config)# vtp mode server|client|transparent
2950(config)# vtp password VTP_password
2950(config)# vtp pruning
以太网协议可以采用非坚持型、坚持型和P坚持型3种监听算法。下面关于这3种算法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本题考查以太网协议的基础知识。以太网监听算法有如下3种:
①非坚持型监听算法:若信道忙,则放弃监听,后退一段随机时间后再试图重新发送。这种方法重新冲突的概率低,但可能引入过多的信道延迟,浪费信道的带宽。
②坚持型监听算法:若信道忙,则继续监听,直到信道空闲就可发送。这种方法发生冲突的概率高,但可以减少发送延迟。
③P-坚持型监听算法:若信道空闲,则以概率P发送,以概率1-P延迟一个时间单位。若信道忙,则持续监听直到空闲。这种方法具有以上两种方法的优点,但是算法复杂,P值的大小对网络的性能有较大影响。
以太网帧格式如下图所示,其中的“长度”字段的作用是( )。
本题考查以太网协议的基础知识。最早采用CSMA/CD协议的网络是 Xerox公司的以太网。1981年,DEC、Intel和Xerox三家公司制定了DIX以太网标准,使这一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IEEE802委员制定局域网标准时参考了以太网标准,并增加了几种新的传输介质。
早期的802.3帧格式与DIX以太网不同,DIX以太网用类型字段指示所封装的上层协议,而IEEE 802.3为了通过LLC实现向上复用,因此用长度字段取代了类型字段。实际上,这两种格式可以并存,两个字节可表示的数字值范围是0~65535,长度字段的最大值是1500,因此1501~65535之间的值都可以用来标识协议类型。事实上,这个字段的1536~65535(0x0600~0xFFFF)之间的值都被保留作为类型值,而0~1500则被用作长度的值。许多高层协议(例如TCP/IP、IPX、DECnet 4)使用DIX以太网帧格式,而IEEE 802.3/LLC在Apple Talk-2和NetBIOS中得到应用。
IEEE 802.3x工作组为了支持全双工操作,开发了流量控制算法,这使得帧格式出现了一些变化,新的MAC协议使用类型字段来区分MAC控制帧和其他类型的帧。IEEE 802.3x在1997年2月成为正式标准,使得原来的“以太网使用类型字段而IEEE 802.3使用长度字段”的差别消失。
下面列出的4种快速以太网物理层标准中,使用两对5类无屏蔽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的是( )。
本题考查快速以太网的基础知识。1995年100Mb/s的快速以太网标准IEEE 802.3u正式颁布,这是基于10BASE-T和10BASE-F技术、在基本布线系统不变的情况下开发的高速局域网标准。快速以太网使用的传输介质如下表所示,其中多模光纤的芯线直径为62.5μm,包层直径为125μm,单模光线芯线直径为8μm,包层直径也是125μm。
用于工业、科学和医疗方面的免许可证的微波频段有多个,其中世界各国通用的ISM频段是( )。
本题考查无线通信的基础知识。世界各国都划出一些无线频段,用于工业、科学研究和微波医疗方面。应用这些频段无需许可证,只要低于一定的发射功率(一般为1w)即可自由使用。美国有3个ISM频段(902-928MHz、2400-2483.5MHz、5725-5850MHz),2.4GHz为各国共同的ISM频段。频谱越高,潜在的带宽也越大。另外,还要考虑可能出现的干扰。有些设备(例如无绳电话、无线麦克、业余电台等)的工作频率为900MHz。还有些设备运行在2.4GHz上,典型的例子就是微波炉,它使用久了会泄露更多的射线。目前看来,在5.8GHz频带上还没有什么竞争。但是频谱越高,设备的价格就越贵。
2009年发布的( )标准可以将WLAN的传输速率由54Mb/s提高到300~600Mb/s。
本题考查WLAN的基础知识。自从1997年IEEE802.11标准实施以来,先后有二十多个标准出台,其中802.11a、802.11b和802.11g采用了不同的通信技术,使得数据传输速率不断提升。但是与有线网络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随着2009年9月11日IEEE 802.11n标准的正式发布,这一差距正在缩小,有望使得一些杀手级的应用能够在WLAN平台上畅行无阻。
802.11n可以将WLAN的传输速率由目前802.11a/802.11g的54Mb/s提高到300Mb/s,甚至600Mb/s。这个成就主要得益于MIMO与OFDM技术的结合。应用先进的无线通信技术,不但提高了传输速率,也极大地提升了传输质量。
网络系统生命周期可以划分为5个阶段,实施这5个阶段的合理顺序是( )。
本题考查网络规划和设计方面的基础知识。一个网络系统从构思开始,到最后被淘汰的过程称为网络生命周期。一般来说,网络生命周期至少应包括网络系统的构思和计划、分析和设计、运行和维护的全过程。网络系统的生命周期与软件工程中的软件生命周期类似,首先它是一个循环迭代的过程,每次循环迭代的动力都来自于网络应用需求的变更。其次,每次循环过程中,都存在需求分析、规划设计、实施调试和运营维护等多个阶段。一般来说,网络规模越大,则可能经历的循环周期也越长。
每一个迭代周期都是网络重构的过程,不同的网络设计方法,对迭代周期的划分方式是不同的,拥有不同的网络文档模板,但是实施后的效果都满足了用户的网络需求。常见的迭代周期构成可分为如下五个阶段:需求规范阶段,通信规范阶段,逻辑网络设计阶段,物理网络设计阶段,实施阶段。
在这五个阶段中,每个阶段都是一个工作环节,每个环节完毕后才能进入到下一个环节,类似于软件工程中的“瀑布模型”,形成了特定的工作流程。如下图所示。
按照这种流程构建网络,在下一个阶段开始之前,前一阶段的工作已经完成,一般情况下,不允许返回到前面的阶段。
大型局域网通常划分为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以下关于各个网络层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本题考查局域网体系结构的基础知识。大型局域网的层次结构是将局域网络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层次,例如划分成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通过与核心设备互连的路由器接入广域网。
在三层模型中,核心层提供不同区域之间的高速连接和最优传输路径,汇聚层提供网络业务接入,并实现与安全、流量和路由相关的控制策略,接入层为终端用户提供接入服务。
网络系统设计过程中,逻辑网络设计阶段的任务是( )。
本题考查网络规划和设计的基础知识。网络逻辑设计阶段要根据网络用户的分类和分布,选择特定的技术,形成特定的网络结构。网络逻辑结构大致描述了设备的互联及分布情况,但是并不涉及具体的物理位置和运行环境。逻辑设计过程主要由确定逻辑设计目标、网络服务评价、技术选项评价及进行技术决策4个步骤组成。
逻辑网络设计工作主要包括网络结构的设计、物理层技术选择、局域网技术选择与应用、广域网技术选择与应用、地址设计和命名模型、路由选择协议、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等内容。
利用SDH实现广域网互联,如果用户需要的数据传输速率较小,可以用准同步数字系列(PDH)兼容的传输方式在每个STM-1帧中封装( )个E1信道。
本题考查SDH接入的基础知识。同步数字系列(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SDH)是一种将复接、线路传输及交换功能融为一体的物理传输网络。SDH不是一种协议,也不是指一种传输介质,而是一种传输技术。SDH网络主要使用光纤通信技术,但也可使用微波和卫星传送。SDH可以对网络实现有效的管理、提供实时业务监控、动态网络维护、不同厂商设备间的互通等多项功能,能大大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降低网络管理及维护的费用,是运营商主要的基础设施网络。
SDH采用的信息结构等级称为同步传送模块STM-N(N=1,4,16,64等),最基本的模块为STM-1(155.520Mb/s),4个STM-1同步复用构成STM-4(622.080Mb/s),16个STM-1同步复用构成STM-16(2488.320Mb/s)。
如果用户需要的数据传输速率较小,则SDH还可以提供准同步数字系列(Plesio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PDH)兼容的传输方式。这种方式在STM-1中封装了63个E1信道,可以同时向63个用户提供2Mb/s的接入速率。PDH兼容方式提供两种接口,一是传统的E1接口,例如路由器上的G.703转V.35接口,另一种是封装了多个E1信道的CPOS(Channel POS)接口,路由器通过一个CPOS接口接入SDH网络,并通过封装的多个E1信道连接多个远程站点。
使用PERT图进行进度安排,不能清晰地描述( ),但可以给出哪些任务完成后才能开始另一些任务。下面PERT图所示工程从A到K的关键路径是( ),(图中省略了任务的开始和结束时刻)。
问题1选项
A.每个任务从何时开始
B.每个任务到何时结束
C.各任务之间的并行情况
D.各任务之间的依赖关系
问题2选项
A.ABEGHIK
B.ABEGHJK
C.ACEGHIK
D.ACEGHJK
公钥体系中,私钥用于( ),公钥用于( )。
问题1选项
A.解密和签名
B.加密和签名
C.解密和认证
D.加密和认证
问题2选项
A.解密和签名
B.加密和签名
C.解密和认证
D.加密和认证
通过ADSL访问Internet,在用户端通过( )和ADSL Modem连接PC机,在ISP端通过( )设备连接因特网。
问题1选项
A.分离器
B.电话交换机
C.DSLAM
D.IP路由器
问题2选项
A.分离器
B.电话交换机
C.DSLAM
D.IP路由器
网络由6个路由器互连而成,路由器之间的链路费用如下图所示,从PC机到服务器的最短路径是( ),通路费用是( )。
问题1选项
A.1→3→6
B.1→4→5→6
C.1→4→3→6
D.1→2→4→5→6
问题2选项
A.4
B.5
C.2
D.6
报文摘要算法MD5的输出是( )位,SHA-1的输出是( )位。
问题1选项
A.56
B.128
C.160
D.168
问题2选项
A.56
B.128
C.160
D.168
在SNMP中,管理进程查询代理中一个或多个变量的值所用报文名称为( ),该报文的缺省目标端口是( )。
问题1选项
A.get-request
B.set-request
C.get-response
D.trap
问题2选项
A.160
B.161
C.162
D.163
The metric assigned to each network depends on the type of protocol. Some simple protocol, like RIP, treats each network as equals. The( )of passing through each network is the same; it is one( )count. So if a packet passes through 10 network to reach the destination, the total cost is 10 hop counts. Other protocols, such as OSPF, allow the administrator to assign a cost for passing through a network based on the type of service required. A( )through a network can have different costs (metrics). For example, if maximum( )is the desired type of service, a satellite link has a lower metric than a fiber-optic line. On the other hand, if minimum( )is the desired type of service, a fiber-optic line has a lower metric than a satellite line. OSPF allow each router to have several routing table based on the required type of service.
问题1选项
A.number
B.connection
C.diagram
D.cost
问题2选项
A.process
B.hop
C.route
D.flow
问题3选项
A.flow
B.window
C.route
D.cost
问题4选项
A.packet
B.throughput
C.error
D.number
问题5选项
A.delay
B.stream
C.packet
D.cost
您目前分数偏低,基础较薄弱,建议加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