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指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了的世界观。
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这表明( )
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为:(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3)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列宁的物质定义表明,客观实在性是( )
列宁的物质定义指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政治实践形式的是( )
社会实践的基本形式有: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阶级斗争属于社会政治实践形式。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这种观点是( )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一方面,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另一方面,空间和时间也离不开物质运动,离开物质运动的空间和时间也是根本不存在的。
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的是( )
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从认识的来源看,一切真知都是从社会实践中得来的,而感性认识直接来源于实践。在社会实践中,人们首先获得的是感性认识的直接经验,只有积累了十分丰富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然后才能进行科学的抽象,达到理性认识。
检验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就是看它( )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
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或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
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依据是( )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观点和根本工作路线,它们都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
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原理之上的。
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标志是( )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比喻为“一体两翼”。“一体”指的是( )
“一体两翼”是对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比喻。其中,“一体”是指”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两翼”是指“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
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五种经济成分,其中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是( )
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五种经济成分,其中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是国营经济。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总结概括出的三大优良作风是( )
1945年4月,中共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首次归纳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所形成的三大优良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
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其中,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党的十四大确立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党的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 )
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 )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的战略安排,第一步是( )
“两步走”战略第一步是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进入21世纪,世界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但时代主题仍然是( )
当今时代主题仍然是和平与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是( )
科学发展现,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
筹兼顾。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中,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是(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是党的领导。
改革、发展、稳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其中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 )
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总揽全局的首要的基本关系,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集中体现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要求。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
“四个伟大”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
“四个伟大”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治国理政方针理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被习近平形象比喻为“像一对腾飞的翅膀,正飞向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远方”的是( )
习近平主席指出,“一带一路”就像一对腾飞的翅膀,让我们以雁栖湖为新的起点,张开双翼,一起飞向辽阔的蓝天,飞向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远方。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是(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统领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
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是(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是改革开放。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 )
坚持群众路线,就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2020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经济整体低迷。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抓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取得显著成效。2020年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GDP总量首次突破( )
此题暂无解析
2020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地转移到( )
此题暂无解析
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2020年9月21日,联合国召开峰会,纪念联合国成立( )
此题暂无解析
2021年5月22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在火星表面开展科学巡测的火星车是( )
此题暂无解析
2021年6月29 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为了隆重表彰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为党和人民事业一辈子孜孜以求、默默奉献,贡献突出、品德高尚的功勋模范党员,激励全党坚守初心使命、忠诚干净担当,党中央决定授予马毛姐等29名同志( )
此题暂无解析
简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5分)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5分)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3分)
(2)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4分)
(3)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3分)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试用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在个人成长中必须把远大理想和脚踏实地结合起来。
(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5分)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5分)
(3)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在质变过程中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5分)
(4)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对于个人成长有重要指导意义。个人成长的过程也体现着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每个人都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这一理想和目标的实现就是个人成长中的质变。但这一质变的发生是以量变的积累为基础的,需要个人长期学习、反复实践,一步
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试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
(1)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4分)
(2)安全上,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4分)
(3)经济上,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4分)
(4)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4分)
(5)生态上,要坚
您目前分数偏低,基础较薄弱,建议加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