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专升本)

2021年成人高等考试《教育理论专升本》真题

单选题 1/36
1.

童年期的孩子情绪不稳定,起伏性大,“破涕为笑”是常有的事;少年期的孩子情绪相对稳定,常常隐藏自己的情感。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 )

  • A 不均衡性
  • B 稳定性
  • C 个别差异性
  • D 阶段性
单选题 2/36
2.

我国于1985年颁布的,旨在“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教育改革文件是( )

  • A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 B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 C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 D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单选题 3/36
3.

我国古代明确阐述教学相长辩证关系及“师严然后道尊”教师观的教育文献是( )

  • A 《中庸》
  • B 《学记》
  • C 《大学》
  • D 《论语》
单选题 4/36
4.

以泰勒为代表的课程论专家提出的课程设计模式被称为( )

  • A 情境模式
  • B 实践模式
  • C 过程模式
  • D 目标模式
单选题 5/36
5.

我国中小学各学科教科书编写的直接依据是( )

  • A 课程标准
  • B 课程方案
  • C 课程类型
  • D 教育目的
单选题 6/36
6.

为使学生理解“果实”概念,老师在课堂上将课前准备好的果实切开,让学生观察并报告观察结果。该教师所运用的教学方法是( )

  • A 练习法
  • B 演示法
  • C 讲授法
  • D 实验法
单选题 7/36
7.

在课外校外教育的多种组织形式中,以部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要求为基础所开展的活动,属于( )

  • A 个人活动
  • B 研学旅行活动
  • C 小组活动
  • D 群众性活动
单选题 8/36
8.

优秀班主任在处理犯错的学生时,经常采取点名批评和不点名批评相结合的方式,并取得了比较好的教育效果。这种做法遵循的德育原则是( )

  • A 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 B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 C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 D 知行统一原则
单选题 9/36
9.

提出教育目标分类系统理论,并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的心理学家是( )

  • A 布鲁纳
  • B 皮亚杰
  • C 布卢姆
  • D 维果茨基
单选题 10/36
10.

某中学规定女生不许留披肩发,否则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将被强制执行。这种做法侵犯了学生的( )

  • A 受教育权
  • B 健康权
  • C 隐私权
  • D 人身权
单选题 11/36
11.

某校组织学生收看“七一勋章”颁奖仪式,引导学生学习“七一勋章”获得者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和模范行为。这种德育方法属于( )

  • A 自我教育法
  • B 实际锻炼法
  • C 榜样示范法
  • D 品德评价法
单选题 12/36
12.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中心工作是( )

  • A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 B 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 C 做好学期工作计划
  • D 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单选题 13/36
13.

一个人枕叶受伤后最有可能受到影响的感觉是( )

  • A 嗅觉
  • B 味觉
  • C 视觉
  • D 听觉
单选题 14/36
14.

人们看到黄色会感到温暖,而看到蓝色则会感到清凉。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

  • A 联觉
  • B 感觉
  • C 错觉
  • D 幻觉
单选题 15/36
15.

下列选项中,属于心理学应用研究领域的是( )

  • A 人格心理学
  • B 咨询心理学
  • C 实验心理学
  • D 认知心理学
单选题 16/36
16.

在知觉某一事物过程中,“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种现象体现的影响知觉的因素是( )

  • A 兴趣爱好
  • B 理想信念
  • C 知识经验
  • D 需要动机
单选题 17/36
17.

优秀班主任总是注意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指导学生从小事做起,在困难中磨炼顽强的意志。?

这种做法有助于培养意志的( )

  • A 果断性
  • B 自制性
  • C 积极性
  • D 坚韧性
单选题 18/36
18.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情绪功能的是( )

  • A 调节认知活动
  • B 适应环境
  • C 价值表达
  • D 信息传递
单选题 19/36
19.

希望自己能够胜任所担负的工作并能有所成就以得到他人和社会的高度评价。按照马斯洛的观点,这种需要属于( )

  • A 归属与爱的需要
  • B 安全的需要
  • C 尊重的需要
  • D 自我实现的需要
单选题 20/36
20.

实验中要解决8个问题,每个问题分别配置A、B、c三个容量不同的量杯,要求被试使用它们量出一定量的水。前5个问题均可通过“B减A减2C”得以解决;后3个问题尽管可以采用“A加C”这种更简便的方法,但被试仍沿用“B减A减2C”。该实验体现的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是( )

  • A 原型启发
  • B 思维定势
  • C 功能固着
  • D 动机水平
单选题 21/36
21.

衡量一个人某种品德是否形成,应主要考察( )

  • A 道德行为
  • B 道德意志
  • C 道德情感
  • D 道德认识
单选题 22/36
22.

动机产生的内在条件是( )

  • A 诱因
  • B 能力
  • C 认知
  • D 需要
单选题 23/36
23.

在群体压力下个体放弃自己的意见而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称为( )

  • A 模仿
  • B 从众
  • C 暗示
  • D 服从
单选题 24/36
24.

下列选项中,属于动作技能的是( )

  • A 阅读技能
  • B 写作技能
  • C 驾驶技能
  • D 运算技能
问答题 25/36
25.

简述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问答题 26/36
26.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学生的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的矛盾。

问答题 27/36
27.

全面发展教育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问答题 28/36
28.

简述学校美育的实施途径。

问答题 29/36
29.

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内容。

问答题 30/36
30.

阅读下列案例,并回答问题。?

[案例]?

全国特级教师丁老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新单元教学中,总是分以下几步走:?

(1)先给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查漏补缺,使他们达到班内的平均水平,以便于接受新的知识。?

(2)课内讲授新知识时,照顾班内大多数学生的水平。?

(3)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出现了新的差距后,根据实际情况,他把学生分成两组;并以教材内?

容为依据,设计不同的题目,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对理解力好的学生稍加点拨,让他们自己看书、做题;而对理解力差的学生则加强辅导,指导他们一起做题。?

(4)在进行

问答题 31/36
31.

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是同步的。

问答题 32/36
32.

注意转移与注意分散的含义相同。

问答题 33/36
33.

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

问答题 34/36
34.

简述气质的概念及其特性。

问答题 35/36
35.

简述心理咨询的目标。

问答题 36/36
36.

试述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巩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