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名贵的兰花, 花色有红色、 蓝色两种, 其遗传符合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现将亲代红花和蓝花进行杂交, F 1均为红花, F 1 自交, F 2 红花与蓝花的比例为 27: 3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下图示一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生物及其标号,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储存在真核细胞囊泡中的某些分泌蛋白只有在受到特定信号(催分泌剂) 剌激时才被分泌到细胞外。 下列表示细胞中某种消化酶的“浓缩”和运输过程, 相关推测不合理的是( )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叙述, 错误的是( )
赤霉素的作用是促进生长, 解除休眠。
生长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生长, 促进枝条生根, 促进果实发育等。
脱落酸的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 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
A、 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去掉雄蕊的二倍体番茄子房, 套袋处理, 可得到二倍体无子番茄, A 错误;
B、 乙烯可以促进果实的成熟, B 正确;
C、 赤霉素抗原刺激植物茎秆的伸长, 赤霉素处理生长期的芦苇, 可增加芦苇的纤维长度以提升芦苇品质, C 正确;
D、 脱落酸可以抑制种子以及块根块茎等的萌发, 可以延长休眠, D 正确。
故选 A。
据报道, 我国确诊一名输入性裂谷热(RVF) 患者。 RVF 是由裂谷热病毒(RVFV) 引起的急性发热性传染病, 遗传物质是 RNA。 下列关于 RVFV 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根据题意可知, RVF 是由裂谷热病毒(RVFV) 引起的急性发热性传染病, 遗传物质是 RNA, RNA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
A、 RVFV 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但是能在寄主细胞内进行繁殖, A 错误;
B、 RVFV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 由 4 种碱基和 4 中核苷酸组成, B 错误;
C、 RVFV 病毒结构简单, 只由核酸与蛋白质构成的, 不含有核糖体, C 错误;
D、 RVFV 病毒不能离开活细胞而单独生存, D 正确。
每年春天, 百万亩油菜花开与镶嵌的麦苗以及绿水青山构成了汉中盆地一道靓丽的风景。 有人观花时引起了花粉过敏,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 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 反应强烈、 消退较快; 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 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 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A、 油菜花粉引起过敏反应, 花粉是过敏原, 过敏原不能等同于抗原, A 错误;
B、 油菜花粉和裸露的皮肤接触, 引起过敏反应, 产生的组织胺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之浓度升高, 引起组织水肿, B 正确;
C、 油菜花粉过敏症是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发生的, 不属于初次免疫, C 错误;
D、 过敏反应是免疫功能过高导致的, D 错误。
故选 B。
凤眼莲因繁殖能力超强, 吸收 N、 P 能力非常强大, 因此既可作为动物饲料, 还可捕捞晒干后施于土壤, 作为植物“绿肥”, 20 世纪 30 年代被引入中国, 但现在却被称为“水上绿魔”。 请回答下列有关凤眼莲的问题:
(1) 凤眼莲作为动物饲料、 “绿肥”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_价值。
(2) 作为外来物种, 其种群数量呈现几乎指数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3) 夏季来临, 主要是蓝藻等迅速繁殖, 在一些富含营养的水体中, 会发生水华现象。 蓝藻与凤眼莲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_____, 但两者细胞结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
(4) 我国科技人员创造了浮床生态工艺法来净化污水水华, 化“废”为“宝”, 如图。 在漂浮水面的浮床上种植以凤眼莲为主等水生植物, 与水面蓝藻等形成____________的种间关系, 争夺____________等。 利用生物种间关系, 你认为控制水华还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提出你的合理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 浮床上的凤眼莲能富集镉、 汞等, 但不适合做家畜饲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直接
(2)繁殖能力强(或出生率高死亡率低)、 无天敌、 环境适宜等
(3)生产者;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4)竞争;N、 P 无机盐、 阳光;放养草食性鱼类等其他合理建议均给分;重金属可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可进入人体
1、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 非生物部分有阳光、 空气、 水、 温度、 土壤(泥沙) 等; 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2、 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 使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 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3、 外来物种迁入一个新环境后, 如果该地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 气候适宜、 无天敌等, 即处于理想条件, 该种群的的数量呈现“J”型增长。
4、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 直接价值: 对人类有食用、 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 以及有旅游观赏、 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
(2) 间接价值: 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
(3) 潜在价值: 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题目详解】
(1) 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包括对人类有食用、 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 以及有旅游观赏、 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 凤眼莲作为动物饲料、 “绿肥”, 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2) 外来物种入侵后, 由于繁殖能力强、 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 气候适宜、 没有天敌, 其种群数量会呈现指数级增长,即种群数量变化呈现“J”型曲线增长。
(3) 水华发生时, 蓝藻、 凤眼莲大量繁殖, 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 蓝藻、 凤眼莲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蓝藻是原核生物, 凤眼莲是真核生物, 两者结构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4) 我国科技人员创造了浮床生态工艺法来净化污水水华, 在漂浮水面的浮床上种植水生植物, 与水面蓝藻等形成竞争关系, 争夺阳光和水中的氮、 磷等无机盐。 在发生水华的水域内投放鲢鱼、 草鱼等植食性鱼类, 可以利用浮游藻类和鱼类的捕食关系来制约其数量, 这可在一定程度上修复该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 植物吸收矿质元素是通过根的主动运输, 重金属在食物链中会沿着食物链富集作用进入人体, 所以浮床上的凤眼莲能富集镉、 汞, 但不适合做家畜饲料。
某种蛾类的茧有白色与黄色两种, 控制它们的两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茧色和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仅从 N、 n 这对等位基因分析, ZNW、 ZnW 视为纯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6
(2)1/4;1/3
(3)缺失
(4)该种群发生了进化, 因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最初该蛾种群 M的基因频率为 0.61, 若干代后, M 的基因频率变为 0.5
利用传统发酵技术制作的果酒、 果醋、 腐乳、 泡菜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饮食。 回答下列问题。
(1) 在葡萄酒自然发酵过程中, 起主要作用的菌种来自___________。 酵母菌液体培养时, 若通入氧气, 可促进___________; 若进行厌氧培养, 可促进___________。
(2) 果醋发酵过程中. 适宜的温度为______℃。 当缺少糖源时, 醋酸菌可以将乙醇作为底物, 将___________(填乙醇转变为醋酸的过程), 从而实现醋酸发酵。 该过程需在___________(填“有氧”或“无氧”) 条件下进行。
(3) 豆腐富含蛋白质和脂肪, 由于微生物的作用, 腐乳中甘油、 脂肪酸及小分子肽、 氨基酸的含量增加, 说明这些微生物能产生___________。
(4) 泡菜发酵中期, 主要是___________(填微生物种类) 进行发酵, pH 明显下降, 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受到抑制。
(1)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有氧呼吸, 菌体快速增殖;无氧呼吸, 产生乙醇(酒精)
(2)30~35;乙醇变为乙醛, 再将乙醛变为醋酸;有氧
(3)脂肪酶和蛋白酶将脂肪和蛋白质分解
(4)乳酸菌
【答案解析】
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 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成甘油和氨基酸。在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下, 普通的豆腐转变成风味独特的腐乳。
【题目详解】
(1) 酒精发酵常用的菌种是酵母菌, 在葡萄酒自然发酵过程中, 起主要作用的菌种来自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 进行有氧呼吸; 在缺氧的条件下, 进行酒精发酵, 产生酒精。
(2) 果醋发酵适宜的温度为 30~35℃。 在有氧的条件下, 当缺少糖源时, 醋酸菌可以将乙醇变为乙醛, 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从而实现醋酸发酵。
(3) 豆腐富含蛋白质和脂肪, 微生物可以产生脂肪酶和蛋白酶, 可以将脂肪和蛋白质分解, 故腐乳中甘油、 脂肪酸及小分子肽、 氨基酸的含量增加。
(4) 泡菜发酵中期, 主要是乳酸菌进行发酵, pH 明显下降, 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受到抑制。
食用辣椒后, 通常会产生“热辣”的感觉。 在口腔黏膜或皮肤上存在对辣椒素敏感的感受器, 它们也能被较高温度刺激激活。 回答下列问题:
(1) 食用辣椒产生“热辣”感觉时, 如果再喝热饮会__________(填“加重”或“减轻”) 该感觉。
(2) 有些人食用辣椒后还会引起咳嗽, 在咳嗽反射过程中, 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__________(填“单向”或“双向”) 的; 在一般情况下, 人可以有意识的控制咳嗽反射, 说明__________。
(3) 夏季吃辣味火锅时人们会在大汗淋漓的同时面部发红, 原因是机体为增加散热, 在下丘脑的__________中枢作用下汗腺分泌加强, __________。
(1)加重
(2)单向;低级中枢受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
(3)体温调节;皮肤毛细血管舒张, 血流量增加
【答案解析】
体温调节过程涉及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当人体接受到炎热的刺激, 会通过很多种途径来增加散热以维持体温的稳定, 例如皮肤毛细血管舒张, 汗腺分泌汗液增加等, 识记体温调节的过程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题目详解】
(1) 辣椒素本身已经刺激感受器传递了兴奋, 若再喝热水会增加对该感受器的刺激强度, 所以会加重这种感觉;
(2) 在人体内部的反射活动中, 兴奋只能由感受器开始, 传递到效应器为止, 所以兴奋传导的方向为单向的; 人有意识的控制咳嗽, 表明大脑这种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具有调控作用;
(3) 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增加散热的途径包括汗腺分泌加强、 皮肤毛细血管舒张, 血流量增加等。
【答案点睛】
该题的易错点为反射活动中兴奋传导的方向的确定, 由于一般强调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具有双向性, 学生在类似题的分析中常常出错, 一般在强调生物体内部、 一个反射活动中, 兴奋的传导和传递都只能由感受器开始到效应器为止, 且由于突触的存在, 导致生物体内部的兴奋传导反而是单向的。
1999 年,《科学》 杂志将干细胞的研究推举为 21 世纪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 经过近 20 年的努力, 科学家从分子水平发现干细胞中 c-Myc(原癌基因)、 Klf4(抑癌基因)、 Sox2 和 Oct-3/4 等基因处于活跃表达状态, 其中Oct-3/4 的精确表达对于维持干细胞的正常自我更新是至关重要的。 科学家利用逆转录病毒, 将 Oct-3/4、 Sox2、 c-Mye和 KIf4 四个关键基因转入高度分化的体细胞内, 让其重新变成一个多能干细胞(iPS 细胞)。 转化过程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
(1) 健康人体的高度分化细胞中 Oct-3/4 基因处于______状态。
(2) 依据上图所示的原理, 细胞凋亡是 c-Myc、 Kl4、 Fas 等基因控制下的细胞_____的过程。 体细胞癌变是______等基因异常后表达的结果。
(3) 经过诱导高度分化的体细胞重新变成多能干细胞(iPS 细胞), 若在体外培养这一批多能干细胞, 需要利用一定方法使细胞群体处于细胞周期的同一阶段, 这样的过程称为细胞周期同步化。
①如果采用 DNA 合成阻断法实现细胞周期同步化, 则需要在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 DNA 合成可逆抑制剂, 处于__________期的细胞不受影响而继续细胞周期的运转, 最终细胞会停滞在细胞周期的__________期,以达到细胞周期同步化的目的。
②如果采用秋水仙素阻断法实现细胞周期同步化, 则需要在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秋水仙素, 秋水仙素能够抑制________, 使细胞周期被阻断, 即可实现细胞周期同步化。
(4) 不同诱导因素使 iPS 细胞可以在体外分裂、 分化成多种组织细胞, 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不定项选择)________
A. 各种组织细胞中的 DNA 和 RNA 与 iPS 细胞中的相同
B. iPS 细胞不断增殖分化, 所以比组织细胞更易衰老
C. iPS 细胞中的基因都不能表达时, 该细胞开始凋亡
D. 改变诱导因素能使 iPS 细胞分化形成更多类型的细胞
(1)沉默(未表达)
(2)程序性死亡;c-Myc(原癌基因)、 Klf4(抑癌基因)
(3)分裂;间(或答 S);纺锤体形成
(4)ABC
【答案解析】
干细胞中 c-Myc(原癌基因)、 KIf4(抑癌基因)、 Sox2 和 Oct-3/4 等基因处于活跃表达状态, 高度分化的细胞 Sox2 和Oct-3/4 不表达。 c-Myc(原癌基因)、 KIf4(抑癌基因) 突变导致细胞癌变。 由图可知, 细胞凋亡应是 Fas 等一系列基因控制下的细胞的程序性死亡(编程性死亡) 过程。
【题目详解】
(1) Oct-3/4 的精确表达对于维持干细胞的正常自我更新是至关重要的, 而高度分化的细胞已经不再进行分裂, 所以此基因不表达, 处于沉默(关闭) 状态。
(2) 由图可知, 细胞凋亡是在 c-Myc、 KIf4、 Fas 等基因控制下的细胞的程序性死亡(编程性死亡) 过程。 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后形成的, 即 c-Myc(原癌基因)、 KIf4(抑癌基因) 等基因异常后表达的结果。
(3) ①DNA 合成抑制剂可抑制间期 DNA 复制过程, 由于分裂期的细胞已经完成了 DNA 复制, 所以加入的 DNA 合成可逆抑制剂对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没有影响, 由于 DNA 复制被阻断, 所以一段时间后所有细胞停留在细胞周期的间期。
②秋水仙素作用于有丝分裂的前期, 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使后期分开的姐妹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 从而得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
(4) A、 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 所以分化后形成的各种组织细胞中与 iPS 细胞中 DNA 相同, 但 RNA 不同, A 错误;
B、 iPS 细胞不断增殖分化, 说明分化程度低, 不易衰老, B 错误;
C、 细胞凋亡是受基因控制的程序性死亡, 细胞内也存在基因表达, C 错误;
D、 在 iPS 细胞的培养液中加入不同分化诱导因子, 就可以诱导 iPS 细胞向不同类型的组织细胞分化, 有利于提高细胞生理功能的效率, D 正确。
故选 ABC。
您目前分数偏低,基础较薄弱,建议加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