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拟建甲醇氧化制甲醛项目,配套建设燃气锅炉、污水处理站,工程分析中应重点分析来源、转移及流向的水污染物因子是( )。
存在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物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或重金属的,应明确其来源、转移途径和流向;本题中C项甲醛具有致癌特性,甲醇具有毒性,故选C。
某水泥厂项目对所有网格点pm 2.5年均浓度贡献值为1.25ug/m3,日均浓度为2.54ug/m 3,区域削减源对所有网格点pm 2.5年均浓度贡献值为1.64ug/m3,日均浓度为3.42ug/m 3,则该项目预测范围内年平均浓度质量变化率K值为(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8.8.4,实施区域削减方案后预测范围的年平均质量浓度变化率 k:
某建设项目排入河流的主要污染物有COD、NH 3-N、TP,河流背景中各污染物浓度占标率分别为70%、40%、60%,按背景浓度选择水质预测因子时排序正确的是( )。
根据
公式可知,背景浓度占标率越大其ISE值越大,故排序为COD>TP>NH 3-N。
关于BAP年平均浓度环境空气现状监测数据统计有效性规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
某城市污水处理厂采用传统活性污泥法,正常运行时合理的混合液污泥浓度是( )
传统活性污泥法混合液污泥浓度在1200-3000mg/L。
某生产设施排出工艺废气含有较高浓度的甲烷、乙烷、丙烷等碳氢化合物,该设施首选达标治理方法是( )。
不同质量浓度适合的工艺如下表,较高浓度适合的工艺有膜分离、吸收法、热力燃烧、催化燃烧,但优先采用考虑回收,柴油对烷烃有良好的吸收性,故选C。
某建设项目排放SO 2、NO X、VOC S分别为120、430、1700吨/年,则预测因子为(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5.1.3表1。该题题干为建设项目,且SO 2+NOx≥500吨/年,故二次预测因子为PM 2.5。,无O 3。
空气质量估算模型参数选择城市依据是(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附录B.6.1,城市/农村选项,当项目周边3km半径范围内一半以上面积属于城市建成区或者规划区时,选择城市,否则选择农村。当选择城市时,城市人口数按项目所属城市实际人口或者规划的人口数输入。故选A。
关于污染型扩建项目现有工程污染源源强的确定方法( )。
现有工程污染源源强的核算应优先采用实测法。
河流不利设计条件宜采用的是( )。
①河流不利枯水条件宜采用90%保证率最枯月流量或近10年最枯月平均流量;,②流向不定的河网地区和潮汐河段,宜采用90%保证率流速为零时的低水位相应水量作为不利枯水水量。
下列统计量中计入工业重复用水统计量是( )。
AC均为新鲜水,D与本企业无关。
某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需要对环境空气质量进行现状补充监测,下列监测布点范围正确的是( )。
以近20年统计的当地主导风向为轴向,在厂址及主导风向下风向5km范围内设置1~2个监测点,如在一类区进行补充监测,监测点应设置在不受人为活动影响的区域。
某供热项目位于环境空气二类功能达标区,正确排放情况下,下列预测结果能作为项目大气环境影响可以接受条件的是(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10.1以及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达标区域建设项目可接受同时满足的条件,①新增污染源正常排放下污染物短期浓度贡献值的最大浓度占标率≤100%;②新增污染源正常排放下污染物年均浓度贡献值的最大浓度占标率≤30%(其中一类区≤10%);③项目环境影响符合环境功能区划。叠加现状浓度、区域削减污染源以及在建、拟建项目的环境影响后,主要污染物的保证率日平均质量浓度和年平均质量浓度均符合环境质量标准;对于项目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仅有短期浓度限值的,叠加后的短期浓度符合环境质量标准。二类功能区SO 2小时浓度质量标准为500ug/m3,故不满足条件①;二类功能区NO2 24小时浓度质量标准为80ug/m3,故不满足条件①;二类功能区PM 2.5年均浓度预测最大值为13ug/m3大于其环境质量标准的35*30%=10.5ug/m 3,故不满足条件②。故ABC不选。D项PM 10年均浓度预测最大值为20ug/m3小于其环境质量标准70*30%=21ug/m 3,故D正确。
河流断面现状监测,上、下午COD监测浓度分别为36mg/L和42mg/L,其质量标准为30mg/L,则COD标准指数为( )。
(36+42)/2/30=1.3
某有机废气焚烧处理设施进口气量为3000m3/min,非甲烷总烃浓度3000mg/m 3,处理后出气量4700m3/min,出口气体中氧浓度为3%,非甲烷总烃浓度为70mg/m 3,则非甲烷总烃去除效率为( )。
(3000*3000-4700*70)/(3000*3000)=96.3%
下列可用于火电厂烟塔合一排烟影响预测的模型是(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附录表A.1。
某建设项目拟设排放口于不受回水影响的河段,排放口上游河段背景调查适宜范围至少是(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 2.3—2018》6.2.2,不受回水影响的河段,排放口上游河段背景调查适宜范围至少500m。
某采暖锅炉烟气脱硫设施故障时,需预测大气环境影响的内容是(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表5。为非正常排放工况,需要预测1 h平均质量浓度,因为故障可能长期,故选D。
某食堂风机运行时在敏感目标为47.5dB(A),背景为44.8dB(A),则风机的贡献值为( )。
47.5dB(A)-44.8dB(A)=44.2dB(A)。
某加气站封闭车间外墙长9m,高4.5m,墙外侧中轴线1m测得为62.4dB(A),则距离该墙同侧中轴线15m处噪声级为( )dB(A)。
/r a 范围内,即r<4.5/3.14范围内,噪声不随距离衰减,即r=4.5/3.14处噪声值为62.4dB(A),在4.5/3.14到9/3.14范围内,其噪声衰减增值为10lg(9/4.5)=3,故离中轴线9米处噪声值为62.4-3=59.4,在9/3.14
某车间内中心部位有一台发动机试车台,发动机声功率为130dB,房间常数R为200m3,则车间内距离发动机15m处噪声级为( )。
某燃煤电厂增压风机隔声墙体为370mm墙面未抹灰砖墙,导致最近厂界处超标3dB(A),对砖墙两侧抹灰处理后达标,原因是( )。
砖墙砌体存在缝隙或孔洞,抹灰的话避免了缝隙或孔洞漏声。
某钢铁项目制氧机产生的噪声使厂界超标,从噪声与振动控制方案设计基本原则考虑优先采用的是( )。
先后顺序:建设规划与合理布局、声源、传播途径、敏感目标;先从规划上就要考虑噪声影响,再就是合理布局设备,使高噪声设备离敏感目标远一些,再就是声源上控制噪声措施。
主要依靠消耗声能降低噪声的消声器有( )。
依靠消耗声能的消声器为阻性消声器,
排气放空消声器可有效消减高速气流(包含但不限于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气体等)对空放散的喷射噪声,针对锅炉排气、高炉放风、化工工艺气体放散、空压机和各种风动工具的不同排气噪声特点和工艺要求,可在排气口合理选择安装具有扩散降速或变频机能的排气放空消声器。对高温、高压蒸汽排放,宜优先采用节流降压与小孔喷注复合型排气放空消声器,并充分考虑排口噪声的强指向性以提高降噪效果。可知:B项的共振腔消声器、C项的微穿孔板、D项的小孔喷注均为抗性或复合型性消声器故均不选。
生态影响型项目的工程分析中,应关注退役期影响分析的项目是( )。
采掘类项目(油气、矿山)都要考虑退役期的环境影响,矿山项目退役期其生态环境影响还会持续,裸露岩土场地、采空区会持续对生态环境有影响,如水土流失,避免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又会影响景观美感。
不属于水电工程勘察设计期工程分析重点内容的( )。
勘察设计期工程分析以坝体选址选型、电站运行方案设计合理性和相关流域规划的合理性为主。移民安置也是考虑的重点。D项水库特征水位选择的环境合理性为电站运行方案设计合理性相关内容。
西北地区拟建铁路须经过野骆驼迁徙通道,为最大限度减轻铁路对该动物迁徙的影响,下列措施中优先考虑的是( )。
因为桥梁底部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迁徙通道,故优先采用架设桥梁,CD均为采用公路对骆驼迁徙通道形成阻隔,B项生态补偿针对工程占地而言,故BCD均不选,
关于A声级大小说法正确的是( )。
A声级综合了噪声的强度、频率、人的主观感受,强度用声压表征,与噪声的振幅有关,故ABD选;A声级大小与频率有关,同等声压级,频率越低,其A声级越低(人的主观感觉越不差,A声级大小可以当成人的主观感觉,A声级越大,主观感觉越差),故C不选
计算飞机场一日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需要的数据有( )。
关于曝气沉砂池说法正确的有( )。
某金属表面处理的污水,采用化学法辅助除磷时,可以选择的化学药剂有( )。
某燃煤热电厂位于机械加工工业园区,现有工程为2X100MW机组,2X660MW机组,拟淘汰2X100MW机组,扩建2X1000MW机组,扩建后增加园区供热功能能力,替代区域现有燃煤锅炉82台,属于该项目大气污染源分析的有( )。
某项目所在区域空气质量不达标,下列属于建设项目环保措施可行性论证内容的有( )。
分析论证拟采取措施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长期稳定运行和达标排放的可靠性、满足环境质量改善和排污许可要求的可行性、生态保护和恢复效果的可达性。各类措施的有效性判定应以同类或相同措施的实际运行效果为依据,没有实际运行经验的,可提供工程化实验数据,环境质量不达标的区域,采取国内外先进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结合区域限期达标规划及实施情况,分析建设项目实施对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贡献和影响。
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调查河流水文情势应包括的内容有( )。
属于废气污染源排放口统计的参数有( )。
下列属于地表水影响预测模型水文参数有( )。
下列参数中AERMOD、CALPUFF模式均需要输入的参数有(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2018》附录B.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2018》附录B.3,两者均要高空气象数据,故选D;所有预测模型肯定都要输入污染源参数,故B正确。
某企业采用丙烯双氧水生产环氧丙烷,双氧水含有70mg/L的磷酸助剂,助剂有水合肼等,该企业排水中的污染物有( )。
下列参数中属于大气估算模型需要输入的参数有( )。
A项没有要求,故错误;城市/农村选项只有在城市选项时才有人口数,故B错误;C正确;任何预测模式要需要输入污染源参数,大气估算模式预测正常排放情况,进一步预测正常与非正常排放,故D正确。
某有机化学品生产采用釜式反应器,其生产工序为原料进料-氮气置换-升温反应-出料-反应釜水洗-反应釜备用,下列存在废气排放的工序有( )。
氮气置换主要是置换出反应釜中的空气,防止后续反应釜中可爆炸性气体与空气接触发生爆炸,排放的是空气,无污染物;故A不选;升温反应会有废气产生,故C正确;反应釜水洗时由于反应釜中有机化学品或未完全反应的原料,故清洗产生的废水中含有挥发性有机废气,故D正确。
某新建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统计污染物年排放量应包括( )。
某企业生产废水含有丙烯晴及低聚物,硫酸铵和较高浓度磷酸钠等,为使达标其废水处理工艺应包含的功能单元有( )。
丙烯晴及低聚物为生化性差的难降解有机物故需要水解酸化预处理,硫酸铵中的铵需要硝化和反硝化处理;废水中磷酸盐去除一般采用化学沉淀法和生物法,本题磷酸盐为较高浓度,先采用化学沉淀法降低磷酸盐浓度预处理后后再采用生物法。
计算声屏障引起的声衰减所需参数有( )。
对水温稳定分层的年调节水库,下泄低温水影响应重点关注的保护对象有( )。
下泄河水温度相对较低,对下游水生生物和农灌作物影响较大;下泄低温水可对鱼类造成突出的不利影响。水温变冷,水体的溶氧量和水化学成分将发生变化,影响鱼类和饵料生物的衍生,致使鱼类区系组成发生变化。下泄低温水将使鱼类产卵季节推迟、影响鱼卵孵化甚至造成不产卵。下泄低温水还会降低鱼类新陈代谢的能力,使鱼生长缓慢。水温低、饵料生物生长缓慢,将直接影响鱼类的生长、育肥和越冬。低温水会对农作物产生“冷害”影响,造成减产甚至绝产。
您目前分数偏低,基础较薄弱,建议加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