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类噪声中,可用最大A声级评价的是( )。
概念型。非稳态噪声往往需要测量最大A声级及其持续时间。选项中,突发噪声属于非稳态噪声。故选A。
关于山谷风环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夜间山坡辐射冷却降温,温度低于周围大气层,冷空气沿山坡下滑,形成低层大气从山往陆地吹、高层大气风向相反的山风环流;
下面污水处理单元中,本身具有污泥沉淀功能的是( )。
SBR集初沉、生物降解、二沉池等功能于一池,各过程都在SBR池子里进行,但时间上不一样,所以SBR又叫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炼钢项目环境空气某现状监测点共测得一氧化碳(CO)小时平均浓度数据28个,其中无效数据4个,超标数据12个,则一氧化碳(CO)小时平均浓度的超标率是( )。
12/(28-4)=0.5。
废水处理构筑物中调节池的作用是( )。
为尽可能减小或控制废水水量的波动,在废水处理系统之前设调节池。根据调节池的功能,调节池分为均量池、均质池、均化池和事故池。
某火电厂粉煤飞灰比电阻率为2×10^12Ω·cm-2×10^13Ω·cm,采用三室五电场静电除尘器除尘,需要对烟气进行的预处理措施是( )。
电阻率高于5×1010Ω·cm时,应采用三氧化硫或氨气等进行调质,提高导电性能;《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6.1.2.5:当粉尘比电阻过高或过低时,应优先选用袋式除尘器。由于条件所限必须采用电除尘器时,应对烟气进行调质处理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满足电除尘器的使用条件。
下列废气除臭方法中,属于化化学法的是( )。
某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需预测的关心点与项目厂界距离为55km,适用于该关心点浓度预测的模式是( )。
CALPUFF适用评价范围大于50KM。
某项目废气净化装置处理后送50m高排气筒排放。H 2 S和NH 3的排放速率分别为2kg/h和34kg/h,烟气量为100000m3/h,若不考虑化学转化,经预测该污染源对关心点X的H 2 S最大小时平均浓度预测值为5.0 ug/m3,则其对X点的NH3最大小时平均浓度预测值是( )。
5x34/2=85。
某企业产生的有机废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体积分数约在0.6%,适宜处理该有机废气的方法有( )。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废气体积分数在0.5%以上时优先采用冷凝法处理。
下列参数中,ADMS、AERMOD、CALPUFF模式均需要的模式参数是( )。
考前押题,,
某拟建项目,主要排放4种污染物质进入河道,设计水文条件下,假定初始断面完全混合,各污染物的背景浓度占标率及项目排污占标率见下表:
则该项目主要影响预测因子选择排序应为( )。
的类比计算,同一污染源不同污染物的ISE之间比较可以简化为:
Cd和Cu的ISE相同的情况下,由于Cd为第一类污染物,故Cd优先选择;
控制断面实测氨氮浓度超标2.5倍,则其标准指数为( )。
2.5+1=3.5。
稳定分层湖泊中,易缺氧的水层是( )。
水中的溶解氧在温跃层以上比较多甚至可接近饱和,而温跃层以下,大气中溶解进水中的氧很难到达,越接近湖泊底部,越缺氧,加之有机污染物被生物降解消耗了水中的氧,故选D;
某河流上午实测干、支流流量分别为4m3/s、1m 3/s,高锰酸盐指数浓度分别为8mg/L、7mg/L;下午实测干、支流流量分别为3m3/s、2m 3/s,高锰酸盐指数浓度分别为8mg/L、7mg/L。干支流汇流混合后的高锰酸盐指数日通量平均浓度为( )。
考察多源的完全混合模式;(4x8+1x7 +3x8+2x 7)/ (4+1+3+2 )=7.7
某市域范围内河流功能交接断面上、下游功能区氨氮标准浓度分别为2mg/L和1mg/L。为保证下游饮用水使用功能,拟定上游出境断面氨氮允许占标率为60%,则上游出境断面的允许氨氮浓度限值为( )。
为保证下游饮用水使用功能,故选A。
某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原始含水率为96%,欲将污泥量降为原来的10%,应将污泥的含水率降低到( )。
不管浓缩还是脱水工艺,污泥量会减少,但干污泥的质量和体积不会变化,设含水率96%时污泥体积分别为V 1,污泥量降为原来的10%时候体积为0.1V 1,含水率为x,则有:V 1*(1-96%)=0.1V 1*(1-x);解得x=60%;提示:此题不是很严谨,只有在污泥含水率大于65%的时,才能忽略掉干污泥密度和水密度的差异,但题目求出的是60%。
采用催化焚烧设施处理非甲烷总烃浓度为15000 mg/m3的有机废气,焚烧后气体体积增加一倍,非甲烷总烃的排放浓度为90mg/m3。该处理设施对有机废气的处理效率( )。
(15000*V-2*90*V)/(15000*V)=98.8%。
某煤间接液化项目年操作时间8000小时,建设10台气化炉。每年检修1次,气化炉开车时不合格粗煤气送高压火炬处理,每次持续3.5小时。单台气化炉开车时火炬产生的二氧化硫约5t/h。该项目气化炉开车二氧化硫年排放量约为( )。
10*3.5*5t=175 t/a。
某企业年操作时间300天,工艺废水产生量1000t/d,COD浓度1000mg/L,生活污水产生量100t/d,COD浓度300mg/L,两种废水混合后送厂污水站处理,COD的去除效率为90%,处理后40%外排,该企业污水中COD的排放量为( )。
(1000*1+100*0.3)*(1-90%)*40%*300/1000=12.36 t/a。
某汽车制造企业,使用“沸石转轮吸附浓缩+蓄热式热力焚烧炉(RTO)”工艺处理喷涂过程中产生的VOCs废气,其中沸石转轮的吸附效率为95%,RTO的处理效率为99%,则该套工艺处理VOCs废气的总效率为( )。
RTO焚烧炉对沸石转轮吸附浓缩得到的VOCs进行焚烧,故整个工艺的处理VOCs的总效率为:95%*99%=94.05%。
关于采用生物法对废水进行脱氮除磷的说法,正确的是( )。
当需要同时脱氮除磷时,应釆用厌氧/缺氧/好氧法。
人工湿地去除有机污染物的机理是( )。
人工湿地去除有机污染物的机理包括过滤、吸附、化学反应、微生物代谢、植物吸附和吸收。
废水使用A2/0方法进行脱氮除磷,一般要求缺氧池中的溶解氧浓度为( )。
缺氧池的溶解氧的含量为小于0.5mg/L,一般认为是0.2-0.5mg/L,故只有选B。
由四台声功率级均为85dB(A)的水泵组成的等效声源如下图,等效声源的声功率级和最大尺寸分别为( )。
等效声源的声功率级:85dB+85dB+85dB+85dB=91dB(A)或85 dB+10lg4=91 dB(A);最大尺寸为声源组的最大尺寸为
这题有瑕疵,没有考虑水泵的高度。或认为题目没有告知高度就不用考虑高度。
某电厂空冷风机的声功率级为105 dB(A),该风机位于高40 m的平台上,距风机直线距离为100 m处敏感点的声级为( )(只计几何发散衰减)。
风机位于高40m的平台上,故风机的传播空间为自由空间,
某工业厂房临厂界墙面长9.46 m、高3.14 m,均匀向外辐射声波,其中心轴线上1 m处声级贡献值为65 dB(A),位于中心轴线上距墙面3 m的厂界处噪声排放值是( )。
计算型。长方形面源(b>a),预测点和面声源中心距离r,中心轴线上的几何发散衰减可近似如下:rb/π时,距离加倍衰减6dB,类似点声源(Adiv≈20lg(r/r0))。题中,r=3m,3.14/π<3<9.46/π,则Adiv=10lg(r/r0)=10lg(3/1)=4.7dB(A),排放限值为65-4.7=60.3(A),故选A。
已知某厂房靠近窗户处的声压级为90 dB(1000HZ),窗户对1000HZ声波的隔声量(TL)为20 dB,窗户面积为2M2.从窗户透射的声功率级(1000HZ)是( )。
某电厂凉水塔噪声对居民点产生影响,在凉水塔外侧安装了消声装置,为得到该装置对居民点的实际降噪效果,需测量的是( )。
该装置安装前后敏感点的声级差为消声器的插入损失,即安装(插入)了消声器前后在敏感点的声压级的差值来作为实际的降噪效果。
某声源和敏感点之间拟设置声屏障,其菲涅尔数N为4.85,该声屏障可降低敏感点处声压级为( )。
某锻造项目,夜间声环境质量的评价量应包括(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4.3.1声环境质量评价量:根据GB3096,声环境功能区的环境质量评价量为昼间等效声级、夜间等效声级,突发噪声的评价量为最大A A声级。
某一钢铁厂扩建项目,工程建设内容中包含有铁路专用线5km,环境噪声现状监测点应布设在( )。
某水泥厂二期项目,在5km范围内淘汰500万吨/年产能的基础上进行,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二级,本项目环评需要分析的污染源有( )。
某山区公路工程,公路和敏感目标间的声环境现状调査内容应包括( )。
敏感目标调查时应调查评价范围内的敏感目标的名称、规模、人口的分布等情况,并以图、表相结合的方式说明敏感目标与建设项目的关系(如方位、距离、高差等)。声传播不会受到土壤的影响,故不需要调查。
城市污水处理厂事故池的作用( )。
事故池的主要作用就是容纳生产事故废水或可能严重影响污水处理厂运行的事故废水。教材原文中的“可能严重影响污水厂运行的事故废水”中“事故废水”可以是来自接纳管中的的其他企业的事故废水。如在污水厂管网范围内的某个企业发生事故,其废水排入其事故池,但当其事故池容积有限导致其事故废水外溢时,外溢的部分事故废水也会进行市政污水管道,这些高污染的事故废水会影响城市污水厂正常运行,故要进入城市污水厂的事故池。
下列与监测有关的内容中,属于环境空气现状监测数据有效性分析的内容有( )。
对于空气质量现状监测数据有效性分析,应从监测资料来源、监测布点、点位数量、监测时间、监测频次、监测条件、监测方法以及数据统计的有效性等方面分析是否符合导则、标准以及监测分析方法等有关要求。具体可见《HJ664-2013环境宏碁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
下列方法中,利用密度差异去除废水中污染物的有( )。
隔油是利用浮油和水的密度差而去除浮油;气浮是利用高度分散的微小气泡作为载体粘附废水中污染物,粘附了污染物的气泡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从而使污染物随同气泡上浮至水面;故AC正确;过滤是滤料层的孔隙与悬浮物的大小差异截留水中的悬浮物,故B不选;反渗透是利用压力差,故D不选。
下列含铅烟气中,可使用碱液吸收法处理的有( )。
某机场扩建工程飞机噪声现状评价应给出的内容有( )。
或《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7.4相关内容。C项为评价内容,而不是给出内容,故不选。D项因为是飞机场改扩建,所以需要给出评价范围内不同声级范围内的人口数(飞机场周围的噪声非常大,已超过相关功能区标准,故要给给出评价范围内不同声压范围内的人口数,具体见教材P163本节最后一句),如果不是飞机场的改扩建项目,则只需要声环境功能区噪声超标范围内的人口数及分布情况。
下列污水好氧生物处理方法中,属于生物膜法的有( )。
方法型。好氧处理包括传统活性污泥、氧化沟、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生物接触氧化(A)、生物滤池、曝气生物滤池(C)等,其中前三种方式属活性污泥法好氧处理,后三种属生物膜法好氧处理。故选AC。
某炼厂为减少燃油加热炉废气污染物排放量,拟对加热炉进行改造,可采用的措施有( )。
水体中DO浓度实测值小于水功能区标准浓度限值,下列DO的标准指数值中,在实际评价时可能会出现的有( )。
某河段相邻功能区类别为Ⅲ类和Ⅳ类,设计枯水流量条件下,采用首断面和末断面控制,氨氮浓度沿程分布控制线见下图,功能区河长达标率大于零的控制线有( )。
C11(X)的首端超标,C11(X)末端同时又是三类功能区的首端,应执行三类标准(1.0mg/L),具体思路可以参考2016年技术方法单选第18题,故C11(X)全河长都不达标,达标率为0;C12(X)首端超标,题目中未告知C12(X)所处的三类功能区具体的末端位置,题目更没有告知末端下游功能区,而且题目问的是“功能区河长达标率大于零的控制线”,而不是整个功能区,所以C12(X)控制线的末端是达标的,故达标率大于0;C21(X)和C22(X)段全程达标;故参考答案为BCD。
某入海河流在下游修阐建水库阻挡咸潮上溯,河流、水库、河口段的控制断面位置见下图:现状分析显示枯水设计流量条件下,控制断面X、Y、Z的COD浓度占标率分别为10%、70%、110%,减少COD排放量对改善超标断面水质有效的河段有( )。
修阐建水库阻挡咸潮上溯,所以河口段的超标水不会上溯到水库及水库上游的河段,X断面的上游和X-Y河段现已达标,题目问的是超标河段,故AB不选;减少COD排放量对Y—Z河段和Z断面下游都可改善,故选CD。
石化项目可能的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源有( )。
物料输送管道连接点、含油污水处理厂、油品装卸站均有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空分装置排气口排放的气体为氧气、氮气等,而不是挥发性有机物,故不选。
某技改扩建项目拟依托原有公辅工程,其治理措施可行性分析应考虑的因素有( )。
治理措施可行性分析首先应考虑的能力匹配性(是否有剩余的容量)和工艺可行性;同时经济合理性也要考虑,考虑到原有治理措施的运行费用、维护费用、运行效率,新增一种设治理措施有可能比依托原有工程更经济一些,故C选;原来治理措施符合建立时的环保政策,但环保政策会变化,如原有的治理措施是最近的政策要求近期淘汰的治理措施,这种情况下就不能依托。
估算废气无组织排放源排放量的方法有( )。
下列废水处理单元中,在降解有机物过程中会产生甲烷气体的有( )。
在声环境影响预测中除几何发散衰减外,需考虑的其他衰减因素有( )。
某引风机置于硬质水泥地面上,有利于隔声罩隔声效果的措施包括( )。
进排风管与隔声罩壁采用软连接属于减振措施;隔声罩充分密闭是防止缝隙和空洞漏声;隔声罩内部采取吸声处理是为了降低隔声罩内部表面的反射而形成的混响噪声。
某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应包括的时段有( )。
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可采取的噪声控制措施有( )。
某日调节水电站运营期工程分析中,对坝下河道水生态影响分析应关注的有( )。
要求型。运营期:对于日调节水电站,下泄流量(B)、下游河段河水流速(C)和水位(D)在日内变化较大,对下游河道的航运和用水设施影响明显。故选BCD。
下列属于水库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内容的有( )。
您目前分数偏低,基础较薄弱,建议加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