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点共测得NO 2小时平均浓度56个,6个无效,未检出3个,超标8个,则小时平均浓度的超标率为( )。
无效是指监测不符合数据有效性规定,无效数据不纳入统计范围;未检出是指浓度小于仪器可以测量出的阈值,即非常小,从而达标。本题中超标率为8/(56-6)=0.16。
某机场有两条跑道,因飞行量增加需扩大飞机场停机坪,飞机噪声现状监测布点数量至少应为( )。
要求型。单条、两条、三条跑道可分别布设3~9个、9~14个和14~18个噪声测点。题中,两条跑道,至少9个,选B。
下列关于海陆风环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日间太阳辐射使陆面增温高于水面,水面有下沉气流产生,贴地气流由水面吹向陆地,在海边称之为海风,而夜间则风向相反,称作陆风,昼夜间边界层内的陆风和海风的交替变化;
续批式活性污泥SBR除磷时,应该选取的污泥负荷和充水比是( )。
SBR以脱氮为主要目标时,应选用低污泥负荷、低充水比;以除磷为主要目标时,应选用高污负荷、高充水比。
工业企业环境影响评价中,声环境质量的评价量是( )。
某电厂粉煤灰堆场可视为面源,下列参数中属于该灰场污染源调查参数的是( )。
大气章节相关考点总结:排气筒(烟囱)实际的烟气排放温度一般大于0°C,因为烟气本身具有一定的温度,再者温度越高,抬升高度越高,越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根据克拉伯龙方程PV nRT?(T为绝对温度),同样的烟气的温度越高,其体积越大,导致浓度越小,但判断污染物排放是否达标,采用的是标态下的干烟气浓度,即浓度对标,需要把实际(工况)烟气量转换成标准状态下的干烟气量,然后得出浓度对标;但烟气的速度不需要对标,不需要转换,转换也没有任何意义,故烟气的速度对应的是实际或者工况烟气量,通过排气筒的实际(工况)烟气量除以排气筒的面积即可直接得到,求烟气实际速度的目的是为了求烟气抬升的高度。
某公路扩建工程,现状公路和周围敏感目标见下图。噪声现状监测点布设合理的是( )。
噪声现状监测点应布设在具有代表性的敏感目标处,因为是扩建工程,监测点应布设在可能既受到现有声源影响,又受到建设项目声源影响的敏感目标处,扩建后①点和②点都同时受到四车道和六车道噪声的影响。
回收含碳五以上单一组分的高浓度有机废气,合适的工艺有( )。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基本处理技术主要有两类:一是回收类方法,主要有吸附法、吸收法、冷凝法和膜分离法等;二是消除类方法,主要有燃烧法、生物法、低温等离子体法和催化氧化法等。生物过滤和催化氧化都属于消除类方法,不能回收,故AB错误;吸附法适用于低浓度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废气的有效分离,故C错误。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中,用于计算烟气出口速度的烟气量是( )。
大气章节相关考点总结:排气筒(烟囱)实际的烟气排放温度一般大于0°C,因为烟气本身具有一定的温度,再者温度越高,抬升高度越高,越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根据克拉伯龙方程PV nRT?(T为绝对温度),同样的烟气的温度越高,其体积越大,导致浓度越小,但判断污染物排放是否达标,采用的是标态下的干烟气浓度,即浓度对标,需要把实际(工况)烟气量转换成标准状态下的干烟气量,然后得出浓度对标;但烟气的速度不需要对标,不需要转换,转换也没有任何意义,故烟气的速度对应的是实际或者工况烟气量,通过排气筒的实际(工况)烟气量除以排气筒的面积即可直接得到,求烟气实际速度的目的是为了求烟气抬升的高度。
房间内的吸声措施主要用于降低( )。
吸声技术主要适用于降低因室内表面反射而产生的混响噪声。
某高架点源排放的SO 2,NO 2源强相等,即Q SO2=Q NOx,仅考虑NO 2/NO x=0.9,下列关于该点源小时浓度预测结果说法正确的是( )。
同一污染源排放不同的污染物,在相同的大气扩散系数下,所有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距离相等,故D正确;由于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属于同一污染源,Q SO2=Q NO2,其排烟量又一样,所以点源出口处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浓度一样,但考虑氮氧化物的转化,NO 2/NO x=0.9,则二氧化氮的最大地面浓度是二氧化硫的最大地面浓度的0.9倍,故AB错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质量标准不一样(也不是0.9倍关系)故两者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也不相等,故C错误。
某河流断面锌、总磷、氨氮的标准指数分别为0.7、0.8、0.9,DO为1.2,问应该削减的因子是( )。
锌、总磷、氨氮、DO中,只有DO为1.2,超标,应该削减的因子为DO(注意,削减DO因子不一定是削减DO的量,而是通过削减总磷和氨氮污染物的量来削减DO的标准指数)。
现状调查时,河流流量为15m3/s,氨氮浓度0.8 mg/L,河道功能区标准为1.0 mg/L,河道枯水设计流量10m3/s下,氨氮的占标率为( )。
某拟建项目,排放5种污染物进入河道,各污染物设计水文条件的背景浓度占标率及项目排污负荷占标率见下表。按ISE进行筛选水环境影响预测因子,排序正确的是( )。L1 90%,15%;L2 50%,40%;L3 30%,60%;L4 20%,70%;L5 10%,90%;
某油品专用汽车储罐,容积100m3,用底部装车方式装入相对密度0.75的油品60吨,假设罐内气体非甲烷总烃浓度9g/m3不变,则该次装车非甲烷总烃排出量为( )g。
该次装车储罐中非甲烷总烃排出体积为60/0.75=80m3,该次装车非甲烷总烃排出量为80m3*9g/m 3=720 g。
采用萃取工艺生产植物油的过程中,能减少有机溶剂排放的豆瓣干燥工艺是( )。
要求型。常识题。选项中所列各种通风干燥方式都会带走有机溶剂、从而导致有机溶剂挥发损失,只有循环气回收干燥可以减少损失。
某粉料装车释放气收集处理系统,收集单元对废气的收集效率为90%,处理单元对颗粒物的处理效率为99%,则该收集处理系统的颗粒物去除效率为( )。
90%*99%=89.1%。
某油品配送库扩建汽油罐区,工程分析应统计的无组织排放污染物是( )。
油罐区的无组织排放污染物为VOCs。
工程分析中应给出环境影响预测的污染源参数有( )。
工程分析专题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工程分析给出的产污节点、污染源坐标、源强、污染物排放方式和排放去向等技术参数是大气环境、水环境、噪声环境影响预测计算的依据。A项产污节点图不是参数,故不选;C项的污染物年排放时间和D项污染物年排放总量均不是环境影响预测时用到的污染源参数,故CD不选。
某列车长度为600m,列车在直线段运行时距轨道中心线10m测得的最大A声级82 dB(A)。只考虑几何发散衰减情况下,按线声源简化公式计算,距轨道中心线100m处的最大A声级为( )。
10m<600*1/3,且100m<600*1/3,有限长的列车当成点源处理
某室内声源围护结构处1000Hz的声压级为90dB,窗户的隔声量TL=30dB(1000Hz)。窗户面积为2m2,则等效室外声源的声功率级(1000Hz)是( )。
靠近窗户的室外的声级:
等效室外声源的声功率级:
某高层住宅楼一层安装供热水泵后,楼上多层居民室内噪声超标。宜采取的降噪措施( )。
楼上多层居民室内噪声超标热水泵的振动通过墙体结构传播到楼上多层形成固体声,如果是热水泵发出的噪声由于墙体结构的隔声不会通过空气传播到楼上多层,故不能采用隔声和吸声措施,对固体声只能通过隔振措施。
房间内吸声措施主要用于降低( )。
吸声技术主要适用于降低因室内表面反射而产生的混响噪声。
下列参数中,属于大气污染源点源调查的参数有( )。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2018)》C.4.1点源调查内容:a)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坐标可采用UTM坐标或经纬度,下同),以及排气筒底部的海拔高度(m)。b)排气筒几何高度(m)及排气筒出口内径(m)。c)烟气流速(m/s)。d)排气筒出口处烟气温度(℃)。e)各主要污染物排放速率(kg/h),排放工况(正常排放和非正常排放,下同),年排放小时数(h)。
垃圾填埋场恶臭污染治理中,常见的化学方法有( )。
恶臭气体的基础及处理技术主要有三类:一是物理学方法,主要有水洗法、物理吸附法、稀释法和掩蔽法;二是化学方法,主要有药液吸收(氧化吸收、酸碱液吸收)法、化学吸附(离子交换树脂、碱性气体吸附剂和酸性气体吸附剂)法和燃烧(直接燃烧和催化氧化燃烧)法;三是生物学方法,主要有生物过滤法、生物吸收法和生物滴滤法。
环境噪声现状监测布点应考虑的因素有( )。
要求型。布设的现状监测点应能覆盖整个评价范围,覆盖整个评价范围并不是要求评价范围内的每个敏感目标都要监测,而是要求选择的监测点,当敏感目标高于三层(含三层)建筑时,还应选取有代表性的不同楼层设置测点(D)。应根据声源种类采取不同的监测布点原则:①固定声源(A),②流动声源(B),机场噪声。
环境噪声现状评价中,需图示说明的内容有( )。
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LWECPN)与不同时段内的飞行架次数有关,下列时段划分正确的有( )。
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既考虑了在全天24h的时间内飞机通过某一固定点所产生的有效感觉噪声级的能量平均值,同时也考虑了不同时间段内的飞机数量对周围环境所造成的影响,白天、傍晚、夜间的飞机噪声对人的影响不一样,所以公式中N 1、N 2、N 3的系数不同,N 1、N 2、N 3分别为7-19时的飞行次数、19-22时的飞行次数、22-7时的飞行次数。
下列噪声等声级线图绘制要求中,正确的有( )。
某水质指标检测浓度大于和小于水质标准各一次,其单项标准指数均大于1,则可能满足上述条件的水质指标有( )。
DO小于标准值时为不达标,水质指标大于1,当DO大于饱和溶解氧(大于饱和溶解氧肯定大于标准值)时,其水质标准可能会大于1(可以采用极端法分析,如溶解氧无穷大时);PH在标准之外,为不达标,即水质指标大于1;故选BC。
湖库水平衡计算中的出水量包括( )。
下列关于河口混合类型与纵向离散系数Ex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在潮流发达的河口,或者在秋季、冬季降温期,垂直对流发展,混合增强的情况下盐水楔被破坏,按垂直向的混合程度强弱和盐度分布的特征部分混合型和充分混合型。再根据《环境水力学基础》(槐文信等编著,武汉大学出版社)中P67中描述纵向离散系数的公式可为
其中u tmax为最大潮汐速度,可知纵向离散系数与最大潮汐速度正相关,潮汐速度越大,潮流越发达,其更容易形成混合型和部分混合型,故盐度梯度越大,潮汐速度越小,纵向离散系数越小,反之为纵向离散系统越大,故选ABD。
下列废水处理方法中,属于利用密度差异去除污染物的有:( )。
板框过滤是利用压力差异去除污染物,故A不选;溶气气浮利用高度分散的微小气泡作为载体粘附废水中污染物,粘附了污染物的气泡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从而使污染物随同气泡上浮至水面,故B正确;重力沉淀是利用污染物密度大于水的密度使污染物沉降而去除,如沉砂池和初沉池。离心分离是借利用离心力,使密度不同的物质进行分离的方法,由于污染物和水的密度不同,所以所受的离心力也不相同,密度大的污染物(如悬浮物)被抛向外围,密度小的水被推向内层,从而达到分离去除污染物。
石化企业的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源有( )。
详见《石化行业VOCs污染源排查工作指南》。排放源包括设备动静密封点、有机液体的储存调和、有机液体的装卸、废水集输储存与处理处置等。石化企业常见的有机固体有乙烯、丙烯等,在常温下不会挥发,故B不选。
分析企业自建污水处理站,总平面布置的合理性,应考虑的因素有( )。
(1)处理构筑物应尽可能按流程顺序布置,应将管理区和生活区布置在夏季主导风向上风侧,将污泥区和进水区布置在夏季主导风向下风侧,故A错;(2)处理构筑物的间距应以节约用地、缩短管线长度为原则,同时满足各构筑物的施工、设备安装和各种管道的埋设、养护维修管理的要求,并按远期发展合理规划,故B正确。(4)污泥消化池与其他处理构筑物的间距应大于20 m,储气罐与其他构筑物的间距应根据容量大小按有关规定确定,故C正确。总平面布置的合理性与受纳水体水质无关。
对于火电厂扩建工程,应列入环保投资内容有( )。
某项目总排水量大于新鲜水用量,增加的水量可能来源于( )。
某创新科技成果进行产业转化,拟建一条生产线,可采用的工程分析方法有( )。
工程分析方法有:类比法、物料衡算法、实测法、实验法、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本题中是创新科技成果进行产业转化项目,可以采用物料衡算和实验法、也可以采用实测法对本产业投入生产前的中试生产工艺进行实测,故选ABC。
含油废水储罐无组织排放的主要排放方式有( )。
储罐装入油品时,罐内液体体积增加,罐内气体压力增加,当压力增至机械呼吸阀压力极限时,呼吸阀自动开启排气导致的有机气体损耗为大呼吸;储油罐中油品,当环境温度升高时,罐内压力随之升高,当压力达到呼吸阀允许值时,油品蒸汽逸出罐外导致的有机气体损耗为小呼吸。
南方某具有年调节性质的高坝水电站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识别,下列环境影响中影响最小的是( )。
施工期是公路工程产生生态破坏和水土流失的主要环节,应重点考虑工程用地、桥隧工程和辅助工程(施工期临时工程)所带来的环境影响和生态破坏。运营期主要考虑交通噪声、管理服务区“三废”、线性工程阻隔和景观等方面的影响。在道路施工期,施工路段的开挖和填埋、地表植被的破坏、取弃土场、物料堆放场都会在施工期使自然景观破碎、形成劣质景观、破坏了原来的自然景观。运营期的景观影响是指道路运营后改变了整个区域的景观效果。
对于一个整体的长方形面声源(b>a),其中心轴线上的几何发散衰减Adiv可依据预测点距面声源中心的距离进行计算,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在热电厂厂址确定后,可采取的噪声控制措施有( )。
要求型。从源强控制、传播途径控制、敏感点防护上来采取措施,ABC分属上述三类,D夜间停止运行貌似源强控制,但不符合常理,电厂不能夜间停止运行。
声传播过程中,影响地面效应衰减的主要因素有( )。
声波越过不同地面时,其衰减量是不一样的,故 A 正确;从衰减量公式
可知,衰减量跟h m(传播路径的平均离地高度)和 r (声源到预测点之间的距离)有关,故 BC 正确;其他衰减等相关因素,声要素相关考点室外声传播的衰减因素如下总结。
您目前分数偏低,基础较薄弱,建议加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