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

2016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真题

单选题 1/83
1.

某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该项目调查评价区环境水文地质资料的调查精度应不低于(  )比例尺。

  • A 1∶10000
  • B 1∶50000
  • C 1∶100000
  • D 1∶200000
单选题 2/83
2.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关于预测因子选择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根据评价因子确定预测因子
  • B 根据评价等级确定预测因子
  • C 根据评价范围确定预测因子
  • D 根据预测模型确定预测因子
单选题 3/83
3.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下列内容中,不属于点污染源调查的内容是(  )。

  • A 排污单位用排水状况
  • B 受纳水体的水环境功能
  • C 排放口在断面上的位置
  • D 排污单位的废、污水处理状况
单选题 4/83
4.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下列因素中,属于地下水污染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分级表中等级划分依据的是(  )。

  • A 污水排放量
  • B 地下水水位
  • C 地下水埋藏条件
  • D 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
单选题 5/83
5.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评价的是(  )。

  • A 线性工程项目
  • B 地下水环境影响行业分类为Ⅰ类的项目
  • C 地质条件较好的含水层储油等形式的地下储油库项目
  • D 位于热水、矿泉水、温泉水等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的项目
单选题 6/83
6.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关于地下水影响评价范围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线性工程应以工程边界两侧分别向外延伸200m作为调查评价范围
  • B 穿越饮用水源准保护区时,调查评价范围应至少包含水源保护区
  • C 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评价范围应包括与建设项目相关的重要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
  • D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的项目,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评价范围不小于50km2
单选题 7/83
7.

某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该项目场地及其下游影响区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点原则上不得少于(  )。

  • A 7个
  • B 5个
  • C 3个
  • D 2个
单选题 8/83
8.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污染防渗分区技术要求不需考虑的因素是(  )。

  • A 污染物类型
  • B 污染控制难易程度
  • C 地下水埋深
  • D 天然包气带防污性能
单选题 9/83
9.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按评价对象,噪声源类别可分为(  )。

  • A 固定声源和流动声源的环境影响评价
  • B 稳态声源和突发声源的环境影响评价
  • C 建设项目声源对户外环境和室内环境的环境影响评价
  • D 建设项目声源对外环境和外环境声源对需要安静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单选题 10/83
10.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不属于声环境功能区质量评价量的是(  )。

  • A 昼间等效声级
  • B 夜间等效声级
  • C 昼夜等效声级
  • D 最大A声级
单选题 11/83
11.

某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关于该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基本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噪声预测应覆盖评价范围内全部敏感目标,给出各个敏感目标处的预测值
  • B 在缺少声源源强资料时,通过类比测量取得源强数据,并给出类比测量的条件
  • C 评价范围内代表性敏感目标的声环境质量现状需实测,不能利用已有监测资料
  • D 应给出防治措施的最终降噪效果和达标分析
单选题 12/83
12.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关于声环境现状监测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布点应覆盖整个评价范围
  • B 应选取代表性敏感目标的各楼层布设测点
  • C 评价范围内没有显著声源且声级较低时,可选择有代表性区域布设测点
  • D 评价范围内有明显声源且对敏感目标的声环境质量有影响,应根据声源种类采取不同的监测布点原则
单选题 13/83
13.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关于不同类别噪声执行标准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机场场界噪声测量执行《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标准》
  • B 农贸市场场界噪声测量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 C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噪声测量执行《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
  • D 铁路项目施工场地边界噪声测量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单选题 14/83
14.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下列内容中,不属于声环境现状调查内容的是(  )。

  • A 评价范围内规划敏感目标分布情况
  • B 评价范围内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情况
  • C 评价范围内现有主要声源种类和数量
  • D 评价范围内现状噪声超标区内的人口数及分布情况
单选题 15/83
15.

某地铁风亭夜间运行2h,运行时对附近一居民住宅的噪声贡献值为56dB(A),则该居民住宅处受风亭噪声影响的夜间(8h)等效声级为(  )。

  • A 56dB(A)
  • B 53dB(A)
  • C 50dB(A)
  • D 47dB(A)
单选题 16/83
16.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下列要求中,不符合噪声防治措施制定原则的是(  )。

  • A 工业建设项目应针对投产后噪声影响最大预测值制定噪声防治措施
  • B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应根据铁路边界噪声排放限值制定噪声防治措施
  • C 公路项目应针对运营近、中、远期对噪声影响预测值分期制定噪声防治措施
  • D 应从声源降噪、传播途径降噪和敏感目标自身防护等角度制定噪声防治措施
单选题 17/83
17.

某河建设的拦河闸堤明显改变了该河道的水文情势,严重影响了下游20km处一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影响面积小于2.0km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该拦河闸堤的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判定结果是(  )。

  • A 一级
  • B 二级
  • C 三级
  • D 可仅做生态影响分析
单选题 18/83
18.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工程分析中应重点调查的是(  )。

  • A 勘察期和施工期
  • B 勘察期和退役期
  • C 施工期和运营期
  • D 运营期和退役期
单选题 19/83
19.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下列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兼具定性和半定量特点的评价方法是(  )。

  • A 列表清单法
  • B 类比分析法
  • C 景观生态学法
  • D 单因子指数法
单选题 20/83
20.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关于生态影响的防护、恢复原则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涉及珍稀濒危物种时,必须提出恢复、修复和补偿措施
  • B 涉及特殊生态敏感区时,必须提出可靠的避让措施或生境替代方案
  • C 所采取生态影响防护与恢复措施的效果应有利于修复和增强区域生态功能
  • D 应按项目实施阶段分别提出各项生态保护措施,并提出实施时限和估算经费
单选题 21/83
21.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关于替代方案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最终选定的替代方案应是生态影响最小的方案
  • B 应对项目的组成和内容的替代方案进行生态可行性论证
  • C 应对项目选线、选址的替代方案进行生态可行性论证
  • D 应对项目施工和运营方案的替代方案进行生态可行性论证
单选题 22/83
22.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下列内容中,不属于跟踪评价方案一般内容的是(  )。

  • A 评价的时段
  • B 主要评价内容
  • C 规划方案比选
  • D 管理机构设置及其职责定位
单选题 23/83
23.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下列内容中,可不纳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是(  )。

  • A 跟踪评价的要求
  • B 环境监理的要求
  • C 规划的协调性分析结论
  • D 规划的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和措施
单选题 24/83
24.

下列建设项目中,其环境风险评价不适用《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的是(  )。

  • A 核电站项目
  • B 煤化工项目
  • C 铜冶炼项目
  • D 铁矿开采项目
单选题 25/83
25.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下列污染物中,属于环境空气污染物基本项目浓度限值控制指标的是(  )。

  • A CO
  • B NOx
  • C TSP
  • D Pb
单选题 26/83
26.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关于PM2.5年平均浓度值数据有效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每年至少有60个日平均浓度值
  • B 每年至少有144个日平均浓度值
  • C 每年至少有251个日平均浓度值
  • D 每年至少有324个日平均浓度值
单选题 27/83
27.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关于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原则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对超标的地表水体,应说明超标项目和超标倍数
  • B 丰、平、枯水期特征明显的水域,应分期进行水质评价
  • C 根据应实现的水域功能类别,选取相应类别标准,采用综合指数法进行评价
  • D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水质评价项目应包括基本项目、补充项目及特定项目
单选题 28/83
28.

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关于地下水质量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Ⅱ类地下水不宜饮用,其他用水可根据使用目的选用
  • B Ⅱ类地下水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适用于各种用途
  • C Ⅱ类地下水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
  • D Ⅱ类地下水以农业和工业用水要求为依据,除适用于农业和部分工业用水外,适当处理后可作生活饮用水
单选题 29/83
29.

某公路扩建项目通过1类和3类声环境功能区,扩建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处噪声超标量在5dB(A)以上,噪声级增量为3dB(A)~5dB(A),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该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  )。

  • A 一级
  • B 二级
  • C 三级
  • D 三级从简
单选题 30/83
30.

某新建高速公路位于2类声环境功能区,经计算距高速公路中心线300m处夜间噪声贡献值为50dB(A),400m处夜间噪声预测值为50dB(A),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该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应为高速公路中心线两侧(  )范围内。

  • A 100m
  • B 200m
  • C 300m
  • D 400m
单选题 31/83
31.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户外声源传播过程中,与声屏障引起的衰减值无关的因素是(  )。

  • A 声源源强大小
  • B 声屏障的长度
  • C 声源几何尺寸
  • D 入射声波波长
单选题 32/83
32.

已知某声源最大几何尺寸为D,A声功率级为LAW,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若按公式LA(r)=LAW-20lg(r)-8计算距声源中心r处的A声级LA(r),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 A 处于自由声场的无指向性声源、r>2D
  • B 处于自由声场的无指向性声源、r>D
  • C 处于半自由声场的无指向性声源、r>2
  • D 处于半自由声场的无指向性声源、r>D
单选题 33/83
33.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关于生态现状调查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三级评价可充分借鉴已有资料进行说明
  • B 特殊生态敏感区的生态现状调查应做专题调查
  • C 生态现状调查的范围应不小于评价工作范围
  • D 一级评价的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调查可依据已有资料推断
单选题 34/83
34.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下列评价内容中,不属于生态现状评价内容的是(  )。

  • A 分析和评价生态系统受影响的范围、强度和持续时间
  • B 分析和评价影响区域内动、植物等生态因子的现状组成、分布
  • C 在阐明生态系统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影响区域内生态系统状况的主要原因
  • D 评价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状况、生态系统面临压力和存在的问题、生态系统的总体变化趋势等
单选题 35/83
35.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应在规划工作的(  )介入。

  • A 规划启动阶段
  • B 规划研究阶段
  • C 规划编制阶段
  • D 规划报批阶段
单选题 36/83
36.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下列内容中,不属于规划不确定性分析内容的是(  )。

  • A 规划基础条件的不确定性分析
  • B 规划区域环境政策分析
  • C 规划具体方案的不确定性分析
  • D 规划不确定性的应对分析
单选题 37/83
37.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对资源、环境要素产生重大不良影响的规划,其环境影响识别可不考虑(  )。

  • A 规划实施是否导致区域环境功能变化
  • B 规划实施是否导致区域主体功能区功能变化
  • C 规划实施是否导致区域资源、环境利用严重冲突
  • D 规划实施是否导致区域人群健康状况发生显著变化
单选题 38/83
38.

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不属于环境敏感目标调查内容的是(  )。

  • A 土壤盐渍化区域与工程的位置关系
  • B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内容
  • C 有特殊价值的生物物种资源分布区域的位置、规模
  • D 实际环境敏感目标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的环境敏感目标的变化情况
单选题 39/83
39.

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下列措施中,不属于降低或减缓公路项目污染影响的环境保护措施是(  )。

  • A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 B 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 C 固体废物处置措施
  • D 占地恢复措施
单选题 40/83
40.

下列区域中,其声环境评价与管理不适用《声环境质量标准》的是(  )。

  • A 受公路噪声影响的村庄
  • B 受铁路噪声影响的集镇
  • C 受施工噪声影响的学校
  • D 受飞机通过噪声影响的机场周围区域
单选题 41/83
41.

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下列区域中,属于1类声环境功能区的是(  )。

  • A 康复疗养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
  • B 以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需要保持安静的区域
  • C 以商业金融为主要功能,需要维护住宅安静的区域
  • D 以集市贸易为主要功能,需要维护住宅安静的区域
单选题 42/83
42.

根据《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交通干线道路两侧铅垂向Z振级标准值为(  )。

  • A 昼间70dB,夜间67d
  • B 昼间75dB,夜间72dB
  • C 昼间80dB,夜间75dB
  • D 昼间80dB,夜间80dB
单选题 43/83
43.

根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Ⅲ类土壤环境质量类别适用于(  )。

  • A 林地土壤
  • B 牧场土壤
  • C 蔬菜地土壤
  • D 一般农田土壤
单选题 44/83
44.

下列污染物中,其排放适用《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的是(  )。

  • A 水泥窑排放的氮氧化物
  • B 电镀工艺排放的铬酸雾
  • C 垃圾填埋场排放的氨气
  • D 火电厂输煤系统排放的粉尘
单选题 45/83
45.

某新建化工项目氯化氢废气排气筒高35m,距该排气筒100m处有50m高建筑物。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新污染源30m和40m高排气筒氯化氢最高允许排放速率分别为1.4kg/h、2.6kg/h,则该项目排气筒氯化氢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为(  )。

  • A 0.7kg/h
  • B 1.0kg/h
  • C 1.3kg/h
  • D 2.0kg/h
单选题 46/83
46.

关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适用范围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标准适用于船舶工业水污染物的排放管理
  • B 标准适用于染料工业水污染物的排放管理
  • C 标准适用于汽车工业水污染物的排放管理
  • D 标准适用于电子工业水污染物的排放管理
单选题 47/83
47.

某企业外排含镍、含铜的废水。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关于污染水排放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含铜、含镍废水均在车间排放口采样监控
  • B 含铜、含镍废水均在排污单位排放口采样监控
  • C 含铜废水均在车间排放口采样监控,含镍废水在排污单位排放口采样监控
  • D 含镍废水均在车间排放口采样监控,含铜废水在排污单位排放口采样监控
单选题 48/83
48.

在下列场所中,其噪声排放不适用《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是(  )。

  • A 学校
  • B 医院
  • C 商场
  • D 养老院
单选题 49/83
49.

某工厂南侧厂界处设有8m高声屏障,该侧厂界外15m处有一居民住宅。根据《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关于该工厂南侧厂界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从南侧厂界外1m、高度1.2m以上布设测点,同时在该住宅内另设测点
  • B 从南侧厂界外1m、高度1.2m以上布设测点,同时在该住宅外1m处另设测点
  • C 在声屏障正上方0.5m位置处布设测点,同时在该住宅内另设测点
  • D 在声屏障正上方0.5m位置处布设测点,同时在该住宅外1m处另设测点
单选题 50/83
50.

某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昼间、夜间等效声级分别为65dB(A)、55dB(A),昼夜、夜间最大声级分别为85dB(A)、70dB(A)。根据《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关于该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排放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昼间达标,夜间达标
  • B 昼间达标,夜间超标
  • C 昼间超标,夜间达标
  • D 昼间超标,夜间超标
单选题 51/83
51.

关于《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适用范围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适用于家庭装修活动排放的环境噪声的设备、设施的管理、评价和控制
  • B 适用于商业经营活动排放的环境噪声的设备、设施的管理、评价和控制
  • C 适用于公共活动场所排放的环境噪声的设备、设施的管理、评价和控制
  • D 适用于非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排放的环境噪声的设备、设施的管理、评价和控制
单选题 52/83
52.

某KTV建成营业后通过建筑结构对楼上酒店客房产生较大的非稳态噪声污染。根据《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关于测量KTV通过建筑结构传播至客房内噪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在客房窗户开启状态下测量
  • B 测点须布设在客房内噪声最大位置处
  • C 测量正常营业时客房内1min等效声级
  • D 须测量客房内噪声31.5Hz~500Hz各倍频带声压级
单选题 53/83
53.

下列项目中,不属于《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的控制项目是(  )。

  • A
  • B 三甲胺
  • C 二硫化碳
  • D 臭气浓度
单选题 54/83
54.

下列炉窑中,其污染物排放适用《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是(  )。

  • A 电石炉
  • B 炼焦炉
  • C 废物焚烧炉
  • D 水泥回转窑
单选题 55/83
55.

根据《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下列项目中,不属于燃气锅炉要求控制的污染物项目是(  )。

  • A 颗粒物
  • B 二氧化硫
  • C 烟气黑度
  • D 汞及其化合物
单选题 56/83
56.

根据《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应安装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设备的最小容量是(  )。

  • A 2.8MW
  • B 7MW
  • C 14MW
  • D 28MW
单选题 57/83
57.

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关于生活垃圾填埋场场址选择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应避开废弃的采矿坑
  • B 不应选在农业保护区
  • C 不应选在矿产资源储备区
  • D 应避开石灰岩溶洞发育带
单选题 58/83
58.

掺加生活垃圾的工业窑炉,其污染控制参照执行《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的前提条件是(  )。

  • A 掺加生活垃圾质量须超过入炉(窑)物料总质量的10%
  • B 掺加生活垃圾质量须超过入炉(窑)物料总质量的20%
  • C 掺加生活垃圾质量须超过入炉(窑)物料总质量的30%
  • D 掺加生活垃圾质量须超过入炉(窑)物料总质量的50%
单选题 59/83
59.

根据《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下列废物中,不符合入炉废物要求的是(  )。

  • A 电子废物及其处理处置残余物
  • B 由生活垃圾产生单位自行收集的混合生活垃圾
  • C 生活垃圾堆肥处理过程中筛分工序产生的筛出物
  • D 食品加工行业产生的性质与生活垃圾相近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单选题 60/83
60.

下列废物中,(  )不适用于《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 A 医院产生的临床废物
  • B 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废物
  • C 根据国家规定的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
  • D 根据国家规定的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尾矿
单选题 61/83
61.

根据《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及其修改单,危险废物集中贮存设施的场界与居民区的距离应(  )。

  • A 大于800m
  • B 大于1000m
  • C 根据区域环境功能区划确定,并经具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准
  • D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确定,并经具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准
单选题 62/83
62.

根据《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下列基础防渗层中,不符合危险废物贮存设施选址与设计要求的是(  )。

  • A 渗透系数≤10-7cm/s、厚度1m的黏土层
  • B 渗透系数≤10-7cm/s、厚度2m的黏土层
  • C 渗透系数≤10-10cm/s、厚度1mm的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
  • D 渗透系数≤10-10cm/s、厚度2mm的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
单选题 63/83
63.

根据《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关于焚烧厂选址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不允许建设在居民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地区
  • B 不允许建设在人口密集的居住区、商业区和文化区
  • C 不允许建设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规定的空气质量二类功能区
  • D 不允许建设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的地表水质量Ⅱ类功能区
单选题 64/83
64.

根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关于Ⅰ类场、Ⅱ类场场址选择共同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选址应优先选用废弃的采矿坑、塌陷区
  • B 选址应符合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要求
  • C 禁止选在江河、湖泊、水库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洪泛区
  • D 禁止选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
多选题 65/83
65.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下列建设项目中,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可直接判定为一级的有(  )。

  • A 煤制油项目
  • B 加油站项目
  • C 危险废物填埋场项目
  • D 利用废弃矿井巷道加水幕系统的地下储油库项目
多选题 66/83
66.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关于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频率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有(  )。

  • A 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的建设项目,若掌握近3年内至少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丰水期地下水水位动态监测资料,评价期内可不再开展地下水水位现状监测
  • B 在包气带厚度超过100m的评价区,若掌握近3年内至少一期的监测资料,评价期内可不进行地下水水位、水质现状监测
  • C 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的建设项目,若掌握3年内至少一期的水位监测资料,评价期内可不再进行地下水水位现状监测
  • D 在评价期内应至少开展一期地下水环境中特征因子的质量现状监测
多选题 67/83
67.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关于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的道路项目等声级线图绘制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有(  )。

  • A 应按贡献值绘制等声级线图
  • B 应按预测值绘制等声级线图
  • C 经过城镇建成区路段的评价应绘制等声级线图
  • D 经过城镇规划区路段的评价应绘制等声级线图
多选题 68/83
68.

某声源高a、长b,预测点位于声源中心轴线上,与面声源中心的距离为r。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关于该面声源噪声衰减的说法,正确的有(  )。

  • A r<a/π时,距离(r)加倍几乎不衰减
  • B a/π<r<b/π时,距离(r)加倍衰减3dB左右
  • C r>b/π时,距离(r)加倍几乎不衰减
  • D 距离(r)加倍衰减3dB左右
多选题 69/83
69.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属于工程分析内容的有(  )。

  • A 施工方式
  • B 总平面及现场布置
  • C 工程涉及的生态敏感区规模
  • D 设计方案中的生态保护措施
多选题 70/83
70.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下列生态基本图件中,作为等级为三级的建设项目应提供的图件有(  )。

  • A 项目区域地理位置图
  • B 土地利用或水体利用现状图
  • C 典型生态保护措施平面布置示意图
  • D 主要评价因子的评价成果和预测图
多选题 71/83
71.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下列分析内容中,属于规划协调性分析内容的有(  )。

  • A 给出规划的层级
  • B 描述规划的功能属性
  • C 确定规划的时间属性
  • D 分析规划在所属规划体系中的位置
多选题 72/83
72.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 130—2014),下列分析内容中,属于规划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内容的有(  )。

  • A 规划开发强度分析
  • B 规划协调性分析
  • C 规划不确定性分析
  • D 累积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
多选题 73/83
73.

下列建设项目中,其竣工环保验收适用《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的有(  )。

  • A 风力发电
  • B 海洋开发
  • C 流域开发
  • D 高压输变电工程
多选题 74/83
74.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的O3浓度限值类型有(  )。

  • A 1h平均浓度限值
  • B 24h平均浓度限值
  • C 日最大8h平均浓度限值
  • D 年平均浓度限值
多选题 75/83
75.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下列水环境功能区中,需执行Ⅱ类水域标准的有(  )。

  • A 水产养殖区
  • B 鱼虾类产卵场
  • C 国家自然保护区
  • D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
多选题 76/83
76.

根据《海水水质标准》,下列使用功能的海域中,需执行海水水质第三类标准的有(  )。

  • A 海水浴场
  • B 一般工业用水区
  • C 海洋开发作业区
  • D 滨海风景旅游区
多选题 77/83
77.

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各类声环境功能区应执行的噪声限值有(  )。

  • A 昼间等效声级
  • B 夜间等效声级
  • C 昼间突发噪声最大声级
  • D 夜间突发噪声最大声级
多选题 78/83
78.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控制指标包括(  )。

  • A 无组织排放监控点的浓度限值
  • B 无组织排放监控点的最高排放速率
  • C 通过排气筒排放废气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 D 按排气筒高度规定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
多选题 79/83
79.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第一类污染物有(  )。

  • A 总铅
  • B 总锰
  • C 总镉
  • D 总汞
多选题 80/83
80.

关于《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适用范围的说法,正确的有(  )。

  • A 标准适用于抢修、抢险施工过程产生噪声的管理
  • B 标准适用于建筑装饰工程(家庭装修除外)施工过程产生噪声的管理
  • C 标准适用于农村地区周围有噪声敏感建筑物的建筑施工噪声排放的管理
  • D 标准适用于城市区域周围有噪声敏感建筑物的建筑施工噪声排放的管理
多选题 81/83
81.

根据《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污单位应执行的恶臭污染物控制指标有(  )。

  • A 厂界臭气浓度
  • B 厂界恶臭污染物浓度
  • C 高度在15m以上排气筒排放的臭气浓度
  • D 高度在15m以上排气筒排放的恶臭污染物浓度
多选题 82/83
82.

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下列废物中,可直接进入填埋场填埋处置的有(  )。

  • A 生活垃圾焚烧炉渣
  • B 生活垃圾焚烧飞灰
  • C 企事业单位产生的办公废物
  • D 生活垃圾堆肥处理产生的固态残余物
多选题 83/83
83.

根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下列固体废物浸出试验结果中,可判断固体废物为第Ⅱ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有(  )。

  • A 浸出液pH=6.5
  • B 浸出液pH=9.5
  • C 浸出液中总锌浓度超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 D 浸出液中总砷浓度超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最高允许排放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