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鲁门提出“对日本的占领不能重复德国的覆辙”,他主张( )
杜鲁门提出“对日本的占领不能重复德国的覆辙”,是指对日本的占领不能像德国那样实行分区占领,他主张美军以盟军名义占领日本。因此,正确答案是D。
1953年,中共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 )
“过渡”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时期的过渡,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核心是变革旧的生产关系,发展生产力。而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只有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中国唯一的经济基础,社会主义制度才得以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力才会得到迅速发展。因此,正确答案是D。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的相似之处是( )
官渡之战是北方曹操和袁绍的战争,不涉及南北双方。官渡之战后曹操统一了北方;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淝水之战后南北对峙的局面形成,所以,三次著名的战役都对当时政治格局的演变起了重大作用。因此,正确答案是D。
北宋政府控制商人和商业是通过( )
宋代在有的大城市中出现了商人的组织“商行”。商行中的行头与官府相商有关事宜,负责调解内部纠纷、保护本行制度。又称为行会。因此,正确答案是A。
《萨利克法典》反映的是何人的社会生活状况?( )
《萨利克法典》是研究5世纪末6世纪初甚至更晚法兰克人社会生活状况的宝贵资料,是研究法兰克封建化出现的重要历史文献。《萨利克法典》主要是一部刑法典和程序法典,它列举了各种违法犯罪应惩处的赔偿金。但同时它也包括一些民法的法令,其中有一章规定女子不得继承土地。因此,正确答案是C。
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是( )
政治家贾谊在汉文帝时上《治安策》,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就是要将王国分割为若干小国,以削弱其力量。这一建议虽引起文帝重视,但未能实施。因此,正确答案是A。
雅尔塔体系的实质是( )
雅尔塔体系在实际上划分了美苏两个大国的势力范围。因此,正确答案是C。
从1995年开始,沈阳市每年都会在某日的夜晚鸣响防空警报,以示不忘国耻。这一做法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那么这一做法所特选的日子应是( )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反诬中国军队破坏,悍然进攻北大营和沈阳城,制造了“九一八”事变。蒋介石推行不抵抗政策,命令东北军撤至山海关内。19日,日军侵占沈阳。至1932年1月,东北全境沦陷。因此,正确答案是D。
公元前1894年,阿摩利人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其第一个国王是( )
公元前1894年,阿摩利人的首领之一苏姆·阿布建立了一个重要王国。他选择位于基什以西几英里、幼发拉底河左岸的一个城市作为都城,该城在美索不达米亚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就是后来闻名世界的巴比伦城。他建立的王国史称古巴比伦王国。所以,正确答案是D。
其首领被唐玄宗封为怀仁可汗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
回纥即今维吾尔族的祖先,与唐朝的关系密切。天宝四年,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装罗为怀仁可汗。因此,正确答案是A。
下列国家没有加入三皇同盟的是( )
1873年俾斯麦为了孤立法国,防止法国向德国复仇,俾斯麦鼓动俄国、奥匈帝国同德国结成同盟,这就是三皇同盟。因此,正确答案是D。
一战中东线战场的第一次大战是( )
为了支援西线的法国,俄国攻入东普鲁士,希图牵制德国,德军被迫反攻并在坦能堡战役中打败俄军,这是一战中东线战场的第一次大战。因此,正确答案是D。
元代具有乌托邦思想的异端思想家是( )
元代三大理学家:许衡、刘因、吴澄。在正统的理学思想之外,出现了邓牧的“异端”思想。他著有《伯牙琴》一书,猛烈抨击暴君酷吏,是对理学的批判。因此,正确答案是D。
标志我国数学体系完整形成的是( )
《周髀算经》在西汉中期成书,所使用的勾股定理,是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勾股定理的著作。成书于东汉前期的《九章算术》,全书共分九章,标志着我国古代数学的完整体系的形成。因此,正确答案是A。
二月革命后,在全俄苏维埃成立之前起全国领导中心作用的是( )
二月革命后,在全俄苏维埃成立之前,彼得格勒苏维埃起全国领导中心作用。因此,正确答案是D。
8世纪初,拜占庭法和下列哪一选项的习惯法相结合产生的“农业法”,反映出拜占庭农村公社的生活情况?( )
《拜占庭农业法》是拜占庭帝国农村的习惯法汇编。出现于公元8世纪,是拜占庭帝国由奴隶制进入封建制时期的重要法律文件。公元7世纪,斯拉夫人南下与拜占庭当地农村公社的结合,加速了拜占庭奴隶制的解体,发展了封建关系。所以,正确答案是C。
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的是( )
彼特拉克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诗人,他著有抒情诗《歌集》,反映了摆脱教会的禁欲主义的束缚和对个人幸福的渴望,因此它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所以,正确答案是B。
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的“民权主义”比维新派提出的“兴民权”,其进步意义主要体现在( )
维新派“兴民权”指通常意义上的与君权共处共存的“民权”,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的“民权主义”是人民的全部权力,是以彻底推翻君权、建立资产阶级共和政体为内涵的,是“政治革命的根本”。革命派民权主义的终极目标是国体和政体的根本改变。因此,正确答案是B。
颁布禁止虐待奴婢诏令的是( )
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刘秀前后颁布了六次解放奴婢、三次禁止虐杀奴婢的诏令。这对于增加劳动力,缓和阶级矛盾具有一定作用。为了增加劳动力还释放了大量囚徒。因此,正确答案是D。
中俄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是( )
沙俄屡次侵入中国的黑龙江地区,清康熙帝时率兵攻打,经过先后两次决战,第二次战争中,双方议和。在尼布楚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是中俄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因此,正确答案是B。
《吉尔伽美什史诗》
《吉尔伽美什史诗》:古代两河流域南部文学作品,起源于苏美尔时代,至巴比伦时代编定成书。该史诗将主人公乌鲁克城邦首领吉尔伽美什描绘为半人半神的英雄,他历经苦难得到了永生的仙草,但是最终因仙草被蛇偷吃而无功而返。史诗生动地反映了当时人们探索生死奥秘这一自然规律的愿望,也表现了人们反抗神意但最终难免失败的悲剧色彩。同时,史诗中一些内容也体现了城邦首领和贵族会议的冲突。
蒙巴顿方案
蒙巴顿方案:即“印巴分治”方案。1947年6月由英国驻印度总督蒙巴顿提出,故名。二次大战后,英帝国主义迫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强大压力,提出“分而治之”的方案。主要内容:根据居民宗教信仰,英属印度分为印度联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分别建立自治政府;巴基斯坦由东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构成;王公土邦在“移交政权”后享有独立地位,可分别谈判加入印巴任何一个自治领。这个方案为当时的主要政党印度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所接受。1947年8月15日,英国把在印度的政权分别移交给印度国大党和巴基斯坦穆斯林联盟。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从此告终。英国在印度的经济利益基本未受影响,而印度独立法规定的内容又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形成了一些争端,其中最严重的是克什米尔问题,为印巴日后的长期冲突埋下了伏笔。
约翰·布朗起义
约翰·布朗起义是19世纪50年代,美国南部爆发的影响最大的反黑奴制的武装起义,起义领导人是约翰·布朗(1800—1859年)。1859年10月16日,布朗带领其3个儿子、13个白人和5个黑人,袭击了弗吉尼亚境内的哈泼斯渡口,目的是占领渡口附近的军火库,推动那里的黑人奴隶举行起义。这次起义激励了美国人民的反奴隶制的斗争。
轮船招商局
轮船招商局是晚清洋务运动中成立的官督商办企业。1877年12月16目正式开办,设总局于上海,一切行政事务,均秉承李鸿章的意旨办理。1873年7月,李鸿章任命唐廷枢为招商局的总办,徐润等为会办,招商局正开始运作。在洋务派官僚扶持下,招商局享有多种特权。中法、中日战争中,招商局两次凭外国势力保存了企业。
维也纳体系
它是拿破仑帝国瓦解后,于1814年10月至1815年6月召开的维也纳会议上所确立的欧洲新的均势。它重新划分了欧洲的政治版图,重建了欧洲封建统治秩序,暂时调整了欧洲各大国的矛盾,在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殖民地)形成了难得的和平环境。维也纳体系虽然开了历史的倒车,但它不能消除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所带来的广泛国际影响。资本主义的发展及不断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断冲击和瓦解这一体系。维也纳会议是分赃会议,损害了许多中小国家的利益,必然招致反抗,从而为体系的瓦解埋下了隐患。但维也纳会议提出的“大国协调”和“会议外交”在外交实践上有所创新。
普那路亚婚
“普那路亚”意为“亲近的同伴”,它是原始社会中的一种婚姻形态,又称为群婚。它出现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由一群氏族或部落内的女子与另一氏族或部落的一群男子互相通婚。它排除了本氏族或部落同胞兄弟姊妹间和旁系兄弟姊妹间的婚姻关系,是社会的一大进步,对人类发展有重大影响。
班超出使西域
东汉明帝初年以后,为了恢复与西域的关系,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出使西域打通了被匈奴势力控制的南道。汉设西域都护,派班超负责西域事务。西域五十多个国家摆脱了匈奴的奴役,纳于东汉都护的管辖下。
试比较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的不同之处。
第一,领导力量不同。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可能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五四运动是由具有初步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领导的,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显示了自身的力量,强烈地反对帝国主义分赃的巴黎和会,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行为。
第二,运动规模和群众发动的广泛性不同。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由于阶级局限性不敢发动广大群众。五四运动的规模空前,工学商等全部参与,其规模之大和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是前所未有的。
第三,结果和影响不同。辛亥革命虽然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被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成果,没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五四运动则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初步胜利,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使之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此开始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时期。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采取的外交政策和结果有什么不同?
(1)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在“告友邦书”中,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各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保护外国侵略者在华既得利益。结果,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中华民国名存实亡。(2)新中国成立后,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没收了帝国主义在华企业,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同邻国苏联和新生国家建立友好关系,使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东南互保”的经过及其影响。
在盛宣怀的联络下,1901年6月,东南各巡抚刘坤一、张之洞等会同各国驻上海领事,制定《东南互保章程》,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两广总督李鸿章、山东巡抚袁世凯、浙江总督刘树堂、闽浙总督许应骙随即参加。
简述孔雀帝国奴隶制的发展及其特点。
孔雀帝国时代是印度奴隶制的全盛时期。当时奴隶制的特点是:家庭奴隶占很大比重,他们从事酿酒、做饭、推磨、捣米、脱稻米壳、看守仓库和向田间送饭;奴隶所受的待遇比希腊、罗马奴隶所受的待遇要好一些,主人对奴隶比较温和;奴隶制的发展受种姓制度的影响和制约。
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
巴黎和会上,美国主张吸收世界各国和战败的德国加入这一国际联盟组织,各国会员应相互保证“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如果发生领土争端,国联有权干预,国联应处理战败国的殖民地问题。
国联盟约规定:国联的主要机构是会员全体代表大会和行政院,每个会员国,包括自治领都拥有一票。
西方评论家说:“威尔逊的原则征服了欧洲,国联盟约无疑是他的一座纪念碑,但是,新大陆的政治是否与旧世界一样尚不可知。威尔逊的思想征服了欧洲,他是否能征服美国呢?”
威尔逊签署了和约后,带病在美国作了一万公里的旅行,到处演说兜售他的国联方案,直到1919年10月中风.半身瘫痪,但参议院就是不买账。参议院共和党领袖洛齐说:“(美国)不能为了维护世界和平而削弱自己,不能使我们的主权从属于别的国家。”1920年3月最后表决中,参议院以53:28的多数否决了参加国联的议案。
——均摘自《国际关系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主张建立国联的目的。
(2)材料二,表明对哪国有利?为什么?
(3)依据材料四,你如何理解材料三的内容?
(4)依据材料,分析围绕国联问题产生的矛盾斗争实质是什么?
(1)维护世界和平和各会员国的主权,处理战败国殖民地。
(2)对英国最有利,因为英国拥有的殖民地和自治领最多。
(3)说明国际联盟的成立没有满足美国的要求,它使英法控制了国联,所以美国国会没有通过这一议案。
(4)实质是英美对世界霸权的争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京大学发行杂志多种,专以提倡过激派伪说。平时教授学生亦本此旨,此次罢学风潮,近因虽由政治问题发生,而其远因,未始不由此种学说有以致之……审察学生举动,几类俄国过激派之所为。
引自1919年《北京政府教育部主事的条陈》
材料二
自北京大学学生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以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于是,蓬蓬勃勃,发抒言论。国内各界舆论,一致提倡。各种新出版物,为热心青年所举办者,纷纷应时而出。扬葩吐艳,各极其致,社会遂蒙绝大之影响。虽以顽劣之伪政府,犹且不敢撄其锋。推原其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致舆论大放异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爱国之运动。
孙中山1920年1月29日《关于五四运动》
(1)材料一中的“伪说”和“罢学风潮”各指什么?“近因”指什么?“远因”指什么?
(2)材料一与材料二对学生的态度有何不同?
(3)材料二中,孙中山对五四运动从北京扩大到全国的原因的分析是否完全正确?为什么?
(1)“伪说”指社会主义学说;“罢学风潮”指五四运动。“近因”指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远因”指十月革命的影响,先进知识分子宣传十月革命,启发了青年学生的觉悟,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2)材料一诬蔑学生运动,材料二支持赞扬学生运动为爱国运动。
(3)不正确。因为五四运动之所以扩大到全国,是由于中国工人阶级加入斗争行列,推动了斗争的深入和发展。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孙中山没有看到无产阶级的伟大作用。
您目前分数偏低,基础较薄弱,建议加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