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侯度遗址文化属于( )
位于山西省芮城县西侯度村的西侯度遗址文化,为目前中国境内已知的最古老的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距今大约180万年。因此,正确答案是A。
在苏伊士运河战争期间,下列国家没有武力入侵埃及的是( )
在苏伊士运河战争期间,英国、法国以及它们支持的以色列入侵埃及。美国为了削弱英法的势力,反而抵制英法的侵略。因此,正确答案是D。
在南京国民政府的北伐中,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 )
北伐部队北上占领济南后,为了阻止北伐,日本公然出兵炮轰并侵占济南,打死中国军民达6 000余人,还收缴一部分北伐军的武器,绑架南京政府新任驻山东外交特派交涉员蔡公时等,焚毁外交部办公处。蔡公时惨遭杀害。此即震惊中外的“济南惨案”。因此,正确答案是A。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核”,主要是继承了哪一位哲学家的思想?( )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被马克思吸收,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核”。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被吸收,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合理内核”。因此,正确答案是B。
夏启在阳翟召开的完全确定夏王朝的统治基础的大会是( )
夏启继位后,消灭了反对自己的势力。在阳翟召开了钧台之会,以使世袭王权为众多的诸侯所接受。这之后,夏王朝的统治基础完全确定了。因此,正确答案是B。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得出这一认识的主要依据是( )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其表现之一就是洋布畅销,“松太布市,销减大半”,东南沿海一些专门以纺织为业的乡村,受到很大冲击。因此,正确答案是A。
明末清初,郑成功在以下哪两个民族的支持下打退了荷兰殖民者?( )
郑成功在父亲郑芝龙降清的情况下,依然组织抗清力量。1661年在高山族和台湾汉族人民的支持下,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回了台湾。次年,荷兰殖民者在投降书上签字,结束了其在台湾38年的殖民统治。因此,正确答案是B。
维也纳会议遵循的原则是( )
维也纳会议将法国外长塔列朗提出的正统主义即恢复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前欧洲旧的统治秩序作为它遵循的主要原则。因此,正确答案是A。
使日本在太平洋战场首次受阻的是( )
1942年5月日本舰队与英美舰队在珊瑚海发生大海战,日本侵略锋芒在太平洋战场首次受到阻止。因此,正确答案是C。
广西曾流传一首民谣:“姊妹亲,同个房睡共口针。如今姐随洪杨去,妹也跟随一路行!”民谣反映姐妹俩参加的是( )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于广西,以洪秀全、杨秀清为领导核心,女性可以参加太平天国,且有比较高的地位。因此,正确答案是B。
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是( )
1777年6月,北美民兵将5000英军包围在萨拉托加,英军被迫向美国投降。这次战役,被称为萨拉托加大捷。萨拉托加大捷扭转了整个独立战争的战局,成为战争的转折点。因此,正确答案是B。
汉武帝时期,汉武帝确立的选官制是( )
汉武帝时期建立新的选官制度。一是将举孝廉定为制度。二是兴立太学,从地方官僚子弟中选拔人才到太学学习,只要考试合格,就可以授官。三是继续推行汉初已经实行的“举贤良文学”和“上书拜官”、策士等制度。因此,正确答案是B。
马克思关于巴黎公社的主要论著是( )
巴黎公社失败不久,马克思起草了《法兰西内战》,在这篇文章中马克思全面分析和总结了巴黎公社的经验和教训。因此,正确答案是B。
1553年,借口到澳门曝晒货物,随后占领澳门的国家是( )
葡萄牙在1553年,借口到澳门曝晒货物,以每年纳租二万两为条件,请求上岸居住,随后占据了澳门。因此,正确答案是A。
下列历史事件与雍正皇帝有关的是
①废除“丞相”制度②设立“内阁” ③设立“军机处” ④推行“密折制度”( )
选项A废除丞相和选项B设立内阁都是在明朝。雍正时设立了军机处使皇权达到顶峰,还推行了密折割度,都是加强皇权的措施。因此,正确答案是C。
“追随阿里的人”指的是以下哪个派别?( )
在阿里为哈里发后,在和以穆阿维叶为首的反对派作战中发生分歧,一部分阿里的拥护者出走(即哈瓦立派),阿里本人也被害。政权转入到倭马亚人的手里。拥护阿里的人受到穆阿维叶的镇压。拥护阿里的人便逐渐形成一个派别,这就是后来所说的什叶派。因此,正确答案是A。
1642年,荷兰打败哪一国家后独占台湾?( )
1571年,西班牙殖民者先侵占吕宋(菲律宾),并用吕宋的名义对中国进行掠夺和欺骗贸易,阻碍了正常的经济文化交流。在1626年侵占台湾北部的基隆和淡水。1601年荷兰来中国活动,1642年荷兰殖民者独占了台湾。因此,正确答案是B。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此话出自( )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出逃国外,谭嗣同宣称“各国变法,都是经过流血才成功的。中国还没人流血,让我来作第一个吧”,为“戊戌六君子”之一。在就义前夕,谭嗣同在狱中壁上题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因此,正确答案是C。
欧洲大国会议协调一致原则被打破的标志是( )
1820年英、法、俄、普、奥五国在特洛波召开会议,商讨扼杀欧洲革命运动,会上欧洲大国矛盾重重,会议协调一致原则第一次被打破。因此,正确答案是B。
有人这样评价辛亥革命的作用:“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没有疑问的。”这表明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在于( )
辛亥革命“迫使清帝退位”、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这些都是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但最大的历史功绩在于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因此,正确答案是A。
图腾崇拜
图腾崇拜:图腾崇拜是将某种动物或植物等特定物体视作与本氏族有亲属或其他特殊关系的崇拜行为,是原始宗教的最初形式,大约出现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图腾为印第安语的音译,意为“他的亲族”或“他的氏族”,相当于是整个部族的标记。许多氏族往往以它命名。图腾崇拜的动物是不能捕杀的,只能在特殊的场合举行祭祀时才能将其杀死。
《高卢战记》
《高卢战记》:罗马共和国时期恺撒记录其任高卢总督时的所见所闻。其中不仅介绍了高卢的情况,还详细记载了日耳曼人的生活情况,根据其描述,日耳曼人生活在原始社会氏族部落制度之下,多从事农业和畜牧业,而农业并不占主要地位。恺撒还提到日耳曼人的公社土地所有制,占用土地只限一年,以后便转到新的地段。是研究共和国末期历史以及高卢和日耳曼人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
日俄战争
日俄战争:日俄为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的权益而进行的帝国主义侵略战争。沙俄占据中国东北,日本曾向沙俄提出瓜分权益要求,沙俄置之不理。1902年英国为利用日本抑制沙俄远东扩张,与日本缔结同盟。1904年两国开战,日军获胜。1905年在美国调停下,9月5日日俄两国签订《朴次茅斯和约》。日本迫使俄国将在中国夺得的权益中南满铁路、旅顺和大连的租借权等转让给日本,并使其承认日本对朝鲜的特权,割让库页岛南部。这次战争使中国东北人民和朝鲜人民受到惨重的战祸;战后,中国和朝鲜曾受到帝国主义的分割和压迫。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1804年)是法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共和国。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政体,但革命初期由君主立宪派掌权,1791年宪法规定保留君主政体,路易十六仍为国王。1792年8月10日第二次起义结束了君主立宪制。9月22日,国民公会正式宣布建立共和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国民公会还规定,9月21日为共和新纪元的开始,这一年称为“自由第四年”,“自由、平等、博爱”被宣布为共和国的政治口号。这期间政治斗争激烈,历经吉伦特派统治(1792年8月一一1793年6月)、雅各宾专政(1793年6月一1794年7月)、热月党和督政府(1794年7月一1799年11月)、执政府(1799年11月一1804年5月等阶段,政治体制有很大差别。1804年5月18日,拿破仑·波拿巴称帝,第一共和国为第一帝国取代。
所罗门
他是以色列历史上著名的国王。他是大卫之子,继承帝位后,继续同推罗结盟,还同埃及友好,积极发展海外贸易,尤其是发展红海一带的贸易。他广召工匠在巴勒斯坦各城市大兴建筑,发展手工业。他将以色列犹太国家分为12个行省,建立赋税和徭役制度,建立常备军,巩固君主专制统治。
蒋冯战争
1929年冯玉祥与蒋介石之间发生的军事冲突。冯玉祥拥有山东、河南、陕西、甘肃广大地区。蒋介石增兵河南、山东,迫使冯玉祥将山东、河南的西北军撤至陕西潼关,并于1929年5月27日通电宣布下野。从10月下旬至11月22日,蒋军在河南发动3次总攻,冯军全部退回陕西。
白人契约奴
白人契约奴是指17至18世纪在英属北美殖民地被奴役的一种白人劳工。白人契约奴按照契约规定为主人服劳役,通常期限为5至7年,服役期满方可与契约主脱离依附关系,获得自由。
假民公田
“假民公田”,就是政府把国有的荒地和园圃以及山林川泽租借给流民进行生产,在头三五年可以享受免除租税的待遇,国家还可以贷给假借公田的农民种子、粮食和农具。经过几年之后,农民就要向国家缴纳百分之四十以上的“假税”,并且还要承担其他封建义务。
简述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措施。
首先,改革官制:设三省六部制,三省即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即在尚书省下设六部:吏部、礼部、民部、兵部、刑部、工部。设御史台作为三省六部的补充,纠察内外百官和一切军民活动。另外还有秘书省、内侍省等作为补充。地方上,隋朝改为州、县两级制,简化了地方行政机构,使行政效率得到提高,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其次,废除九品中正制,创立科举制。利用考试来选取官员。隋文帝实行州县地方官荐举人才的办法.选送人才参加秀才、明经等科的考试,考试合格后就可以被录用为官,隋炀帝时又设置了进士科。这使世族门阀垄断仕途的局面被打破。
再次.改革律令。隋文帝继位后,制成《开皇律》,废除了前代的一些酷刑,简化了律文,成为后代封建法律条文的范本,在以后的朝代也都继续沿用,在封建法律中占有重要位置。
简述1949年至1956年中共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主要措施。
1949年10月至1956年是过渡时期,过渡时期的三项任务是巩固人民民主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巩固政权的措施:通过追歼残敌,消灭土匪,和平解放云南、西藏,统一大陆;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取缔丑恶现象;开展“三反”“五反”运动打击不法资本家。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的措施: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结束物价暴涨局面,赢得人民信任;合理调整工商业使其恢复和发展;引导农民开展互助合作运动,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城市工矿企业进行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措施:1953年开始,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和平方式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1956年底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
简述德国十一月革命的经过。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德意志帝国陷于崩溃。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1918年11月,基尔港的水兵举行起义,揭开十一月革命的序幕。不久柏林爆发起义,推翻霍亨索伦家族的统治,威廉二世逃往荷兰。武装的工人和士兵控制首都,斯巴达克派领导人李卜克内西在群众大会上宣布成立社会主义共和国。由于无产阶级缺乏独立的革命政党的领导,革命胜利果实落入德国社会民主党右翼领导集团手中,这个集团的领导人艾伯特和谢德曼组成政府——人民全权苏维埃。它没有触动旧的国家机构和军队,留任大批原来帝国的官员和将军,竭力设法把群众运动平息下去。1919年艾伯特镇压了柏林工人起义,捕杀了德共领导人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等人,颠覆了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1919年2月德意志共和国成立,德国十一月革命失败。
论废除科举对中国近代变迁的影响。
科举制度废除后,新式教育获得了空前的发展。资产阶级性质的现代教育体系基本确立。扩大了教育对象,女子教育出现。人们的知识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传统的读经到学习自然科学为主。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全民识字率。但废除科举制破坏了国家吸收和垄断社会精英的渠道,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流失和权力对读书人的失控。一些人突然失去了通过科举取得功名的出路,生计无着,因而对现实产生了严重不满,成了最不安定的社会阶层。科举制的废除不仅使清王朝失掉了原本的支持者,还把他们转化成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在这个过程中大批读书人因废除科举而自杀。有志之士仕进无门,即使不造反,也为革命准备了社会心理基础。
阅读材料
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淳于越进日:“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丞相李斯曰:“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功……异时诸侯并争,厚招游学。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今诸生不师今而法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以古害今,饰虚言以乱实。……私学而相与非法教。……入则心非、出则巷议……率郡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制日:“可。”
侯生、卢生相与谋日:“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天下之事无论大小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一天看一百二十斤重的文件——指简书)……贪于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于是乃亡去。始皇闻亡,乃大怒目:“…方士欲炼以求其药。今闻韩众去不报,徐市(徐福)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今乃诽谤我……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妖言以乱黔首。”于是使御使悉案诸生。诸生传相造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
——《史记·始皇本纪》
(1)材料中有一场辩论,你认为谁是谁非?说明理由。
(2)结合材料内容,全面评价焚书坑儒事件。
(1)淳于越错误。因为他主张实行分封制,会破坏国家统一,容易造成国家的分裂,不利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安定。
李斯正确。李斯主张实行郡县制,反对分封。这样可以维护国家的统一,是符合历史发展要求的。
(2)一些儒生借古非今,提倡复古分封,反对统一;还有一些儒生和方士,惑乱百姓,用神仙迷惑秦始皇,骗取财富,对他们采取一定的镇压措施是可以的。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但手段过于残暴,并且严重地摧残了文化的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各缔约国主力舰替换总吨位按照标准排水量计算不得超过如下:合众国525 000吨;英帝国525 000吨;法国175 000吨;意大利175 000;日本315 000吨
——选自王斯德主编《现代史参考资料》
条约还规定:美、英、日三国在太平洋岛屿和领地要维持现状;美国不得在菲律宾、关岛、萨摩亚和阿留申群岛,英国不得在香港及太平洋以东的岛屿修筑海军基地和新的要塞,日本则主要承诺不在台湾设防。
——选自《世界史(现代卷)》上,吴于廑、齐世荣主编
根据材料回答:
(1)上述两则史料均出自同一国际条约,指出这是在哪次国际会议上签订的什么条约?并简述召开这次国际会议的时代背景。
(2)材料一的条款有利于哪个国家?简要分析原因。
(3)材料二的条款比较有利于哪个国家?简要分析原因。
(1)这是1922年列强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五国海军条约》。一战后,巴黎和会解决了列强在欧洲、非洲和中东的矛盾,但列强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不但没有解决,反而加剧,这亟待召开国际会议解决。
(2)对美国有利。英国海上优势从此终结,日本的扩军计划也受到限制。
(3)比较有利于日本。尽管目本在主力舰上劣于英美,但通过这一规定,英美丧失了在靠近日本水域拥有有效作战基地的可能性,实际上使日本海军在亚太地区保持优势,一旦发生战争,香港和菲律宾便会成为日本的囊中之物。由此可知,这是美国为使日本在限制海军军备方面得以屈服而做出的让步。
您目前分数偏低,基础较薄弱,建议加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