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法老尼科曾雇佣什么人乘船绕航非洲获得成功?( )
腓尼基人很早就同埃及、埃伯拉、两河流域诸文明古国有了往来,同北非沿地中海岸地区、西班牙南部沿海地区交往密切,甚至乘船到过英吉利和爱尔兰,到过大西洋里,这既是探险,也与贸易有关。在埃及法老尼科时期,他曾雇佣腓尼基人乘船绕航非洲获得成功。因此,正确答案是D。
认为天与人之间是“交相胜,还相用”的关系的思想家是( )
刘禹锡,认为天与人各有其特点,相互区别,相互作用,是“交相胜,还相用”的关系,但是他在永贞革新失败后,转向佛教寻求安慰。因此,正确答案是C。
耆那教的真正奠基人和创立者是( )
耆那教的真正奠基人和创立者通常认为是筏驼摩那。他30岁出家,苦行12年得道,被称为“大雄”,并获得“耆那”(情欲的战胜者)称号。耆那教因此而得名。因此,正确答案是A。
哪位加洛林皇帝在位时期重视文化教育,设立学校·派人搜集和抄写了大量的古典文献,被后世称为“加洛林文艺复兴”?( )
768年,矮子丕平之予查理继任国王。查理获得了独揽大权的机会。在查理统治时期,加洛林王朝臻于极盛。他在位46年,进行了50多次战争,南北征战.将法兰克国家的版图几乎扩大了一倍,使之成为一个囊括西欧大部地区的帝国,版图大致与原西罗马帝国的欧洲部分相当。史称加洛林帝国。800年圣诞节,查理在罗马圣彼得教堂加冕称帝。史称查理曼。查理曼是法兰克国家杰出的政治家。为了统治庞大的帝国,他设立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并派巡按使出巡以监视地方。他常驻亚琛,直接处理政务。他还注重立法,奖掖文化教育,聘请知名学者讲学。他的诸多措施对于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他鼓励文化、重视教育的政策带来了文化的一定程度的繁荣,史称“加洛林文艺复兴”。因此,正确答案是A。
下列哪一事件后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
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起义工人和革命士兵建立了工兵苏维埃,资产阶级成立了临时政府。因此,正确答案是A。
“伊斯兰”一词的意义是( )
“伊斯兰”为阿拉伯语,意为和平、皈依、顺服之意,即服从安拉的旨意。伊斯兰教徒称“穆斯林”,意为服从安拉的人。所以。正确答案是A。
开辟第二战场的战役是( )
1944年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它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这加速了德国的失败。因此,正确答案是D。
战后实施“社会市场经济”的国家是( )
联邦德国实施“社会市场经济”,保证了其在战后的高速发展.联邦德国也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强国。因此,正确答案是B。
邓小平同志多次谈到,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犯过“左”的或右的错误,“左”是主要的。其中,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左”的错误是( )
“文化大革命”长达十年,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知识分子不被尊重。道德规范被践踏破坏,社会心理出现严重问题。全国大量文物、古迹被破坏,对中国,以至对人类文化遗产造成无可弥补的损害。中国损失五千亿元,经济发展滞后.与发达国家差距拉大。因此,正确答案是D。
在戊戌变法的诏令中,致使“举国守旧迂腐之人,失其安身立命之业,自是日夜相聚,阴谋与新政为敌”的内容是
①改定律例,裁撤冗员 ②兴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
③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④裁汰旧军( )
“守旧迂腐之人”指的是封建顽固官僚,由于变法法令中改革旧制的部分损害了他们的利益,他们自会“阴谋与新政为敌”。改定律例,裁撤冗员使封建旧官僚不能再升官晋爵;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使一些人突然失去了通过科举取得功名的出路;裁汰旧军使部分人生计无着,因而对现实产生了严重不满,成了最不安定的社会阶层。兴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没有损害他们的利益。因此,正确答案是D。
五四运动和“一二·九”运动的相同点中,不包括( )
五四运动是由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领导的,发生在1919年,当时中国共产党还没有诞生,“一二·九”运动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蒋抗日爱国运动。因此,正确答案是D。
在公元843年订立的瓜分法兰克王国的《凡尔登条约》中,哪一国家使用了条顿语?( )
842年2月,日耳曼人路易和秃头查理在斯特拉斯堡会晤。发誓密切联合.是为“斯特拉斯堡誓约”。由于双方部下听不懂对方语言.誓约用两种语言即罗曼语和条顿语分别宣读,它们后来分别演化为法语和德语。由此可以推断出,德语的早期阶段即为条顿语。因此,正确答案是C。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是( )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个文件。前者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要求、愿望;而后者虽然为太平天国制订。并得到了洪秀全的赞同,但并不反映农民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天朝田亩制度》主张绝对平均分配产品,多余财物归公。这与资本主义制度下保护私有财产,允许贫富差别是截然相反的。因此,正确答案是A。
西汉时的刺史代表中央行使( )
汉武帝将全国分为十三州部,并且每州设置刺史,以对地方郡县进行监察,刺史按六条问事,其中一条便是监视和打击“强宗豪右”。刺史是代表中央来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的。因此,正确答案是A。
清朝创立后以正红旗、镶黄旗等八旗为重要的军队部署,汉人在清朝大都只能担任绿营兵,不容易主掌军事重任。但是在哪一位皇帝与哪一场征战之后,满人贵族军权低落、汉人将领的地位与权力渐渐升高?( )
太平天国运动的迅速发展,使清朝正规军无法抵御,不得不利用地方武装,湘军在这时发展起来。因此,正确答案是D。
中共制定的抗日民族统…战线方针,得到了全国各界爱国人士的拥护,说明( )
华北事变以后,中日民族矛盾已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反对内战,抗日救亡,是全民族的共同要求。中共制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全国各界爱国人士热情拥护。说明抗日救国已经是中国人民的共同呼声。因此,正确答案是A。
宋代金石学的著作不包括( )
金石学是宋代兴起的新学科,代表作有欧阳修的《集古录》、吴大临的《考古图》、赵明诚的《金石录》等。因此,正确答案是D。
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灭亡拜占庭并占领圣索菲亚教堂,把圣索菲亚教堂改名为( )
1453年,苏丹穆罕默德二世亲自率领20万大军和300只战船围攻君士坦丁堡,拜占庭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坚守城池。经过53天激战,君士坦丁堡陷落.拜占庭帝国终于灭亡。奥斯曼帝国迁都君士坦丁堡,更名为伊斯坦布尔,把圣索菲亚教堂改名为阿雅·索菲亚清真寺因此,正确答案是C。
下列不属于古代印度社会等级的是( )
在早期吠陀时代晚期,随着雅利安人社会的分化,在雅利安人内部也出现了三个不同的等级划分,即婆罗门、罗阁尼亚和吠舍。原来的达萨成为首陀罗,从而萌芽为四个瓦尔那。到晚期吠陀时代,原来的罗阑尼亚转化成为刹帝利(武士阶级)、吠舍(一般平民大众),以及这三个等级以外的、社会地位最低的、被征服的土著居民首陀罗等四个等级。此外,还有那些不在这四个种姓之列的仆役,则被称为“不可接触的贱民”。所以,正确答案是D。
中国同盟会成立的最主要影响在于( )
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兴中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中国同盟会产生的影响更多的是在社会方面,而不是个人方面。同盟会作为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第一次从组织上把全国主要的革命团体联合起来,使分散的革命力量聚集成为统一的革命力量。但其并没有使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任务得以完成。因此,正确答案是B。
《史通》
“七千人大会”
“七千人大会”:“七千人大会”是1962年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的工作会议,由于与会人员包括从中央到地方的党政和重要厂矿以及部队的干部多达七千余人,所以又被称为“七千人大会”。“七千人大会”的举行对公有经济的恢复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积极地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恢复了觉的实事求是作风。但是,大会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左”的思想,毛泽东等党内领导人对形势的判断依然存在错误。
教务专约
教务专约:为争取罗马教廷的支持,拿破仑排除种种干扰,派代表与罗马教廷谈判,施展各种手法使谈判成功,1801年7月15日,拿破仑与罗马教皇之间的协议——政教协议(即《教务专约》)在巴黎签字。教务专约与组织条例的公布施行,就以法律的形式既维护了法国广大民众信教的自由,又使天主教从属拿破仑政权,将天主教由封建专制王权的精神支柱,变成了法国资产阶级国家的精神工具。
圣像破坏运动
圣像破坏运动是8~9世纪在拜占庭发生的破坏基督教会供奉圣像、圣物的运动,其实质是反对正统教会统治势力和教会修道院占有土地的政治斗争。基督教内长期存在蚤像崇拜,而反对圣像崇拜的社会力量也在拜占庭内发展。7世纪以后,正统教会和修道院兼并土地,聚敛钱财,成为社会各阶层怨恨的目标。立奥三世于726年发布禁止崇拜圣像的诏令,凡抗拒者其财产充公,是为圣像破坏运动之始。君士坦丁五世采取严厉措施对付圣像崇拜派。787年,尼西亚会议,宣布恢复圣像崇拜。813年立奥五世即位,反圣像派重新得势。843年,皇帝迈克尔三世的皇太后狄奥多拉摄政时,再次宣布恢复圣像供奉,大批圣像破坏者以异端罪被处死。杀像破坏运动从此结束,加速了帝国封建化进程。
《元和郡县图志》
《元和郡县图志》是我国第一部历史地理专著,唐代李吉甫撰。共40卷,记述了各郡县的地理沿革、物产、山川、贡赋等内容,对研究唐代的地理和历史提供了可贵的材料。
隆庆和议
张居正改革时期,整顿边防,为改善汉蒙关 系,隆庆五年,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又赐予俺答汗手下都 督、指挥等官职;双方协定开放11处互市市场。最终达成 了隆庆和议。
定息
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原来的资方红利改交成按固定资产价值付给定额利息,即定息。资本家只能以私股持股人的身份领取相当于年息5%的股息(即定息)剥削量进一步受到限制,私股也不再是生息资本,而是向全民财产转化的形式。中国在很短的时间内,基本上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欧游心影录》
《欧游心影录》是梁启超在巴黎和会前后游历欧洲所作一系列文章的合集。是“五四”后梁启超关于中国文化建设的思考。面对西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新的社会危机和袁世凯败亡后中国的军阀混战,经过1919年在欧洲一年多的实地考察,梁启超逐步改变了过去全面学习西方社会和竭力引进西方文化的思想文化追求,试图在东西方文明互补中创造一种新的第三种文明。为此,他提出将西方的物质文化与东方的精神文化合二而一。梁启超的这种“五四”后中国文化转型中的一种新思考,客观上为后来新儒家的登台奠定了基础。
简述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功绩。
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认真总结了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对一系列有关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做出了基本正确的回答,大体上使全党思想混乱的情况得到了统一,决定把工作中心由组织全国暴动转移到从事群众工作上来,把争取群众作为党的首要任务。六大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基本上统一了全党思想,对克服党内存在的“左”倾情绪,实现工作的转变,起了积极的作用。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缺点是仍把城市工作放在中心地位,没有认识到农村、农民在中国革命中具有的地位和作用;对中间派的作用和反动派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相应政策,仍把资产阶级看作革命的敌人。
简述人文主义精神。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思潮,是早期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人文主义一词来源于拉丁文,又译为“人道主义”或“人本主义”。其思想核心是个人主义。它是资产阶级用来反对封建束缚,谋求自身政治经济地位的思想武器。其基本特征是:以人为本,强调个人“才能”和自我奋斗;重视现世生活,反对宗教禁欲主义,反对经院哲学;否认对教皇和教会的绝对服从;反对封建特权和等级制;提倡理性,重视科学实验;表现乐观主义精神,反对悲观主义;欣赏资产阶级的文学艺术。人文主义对于人们摆脱神权的束缚,争取自由平等乃至推翻封建统治,都具有巨大进步作用。
试评述甘地主义。
甘地主义属“宗教道德型”民族主义。它包括四个基本内容:(1)宗教泛爱观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真理观相结合的政治哲学;(2)争取印度自治、独立,进而建立以村社为基础的分治联合体的政治思想;(3)以经济正义和经济平等为支柱的农村经济思想,以及奠基于“不占有”和“财产委托制”的经济自主思想;(4)发扬民族文化、重视民族教育、致力于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团结、反对歧视“不可接触者”,以及和爱国主义结合在一起的小生产劳动者互助互爱的平等社会思想。
甘地主义作为印度的政治文化,是从道德上、从个人解放的角度,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其基础是把民族文化传统作为印度现代政治的基础。他针对英国的殖民地文化和印度西化派的影响,利用传统宗教形式宣传民族主义。他注重对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群众这一丰富政治资源的开发,动员他们普遍参与政治,超越了西化派的有限而消极的改革和个人恐怖的无益而有害的行动,对印度民族民主运动实现了重大突破。
略谈20世纪30年代国家官僚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对国民经济的垄断。
南京国民政府利用超经济的力量,依靠国家政权力量,一方面掠夺工农劳动群众及其他小生产者,一方面压迫民族资产阶级、兼并民族资本,对人民巧取豪夺,聚敛大量财富,逐步形成了以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和陈果夫为代表的官僚资本,逐步控制了全国的经济命脉。官僚资本是官僚资产阶级利用超经济的特权,主要在从事金融和商业投机的过程中,在充当外国帝国主义的买办的过程中,通过掠夺广大劳动人民和兼并民族工商业而发展起来的。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严重阻碍。
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首先在金融业开始。控制以“四行二局”为中心的金融垄断体系,主宰了全国的金融业,而且直接操纵着全国的经济。四大家族通过发行“法币”、发行内债、利用政治特权,依靠雄厚的金融力量,从事大规模的商业投机活动。
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重要任务。
阅读下列材料。
至于保障人民自由问题,国民政府除已切实施行人身自由保障法以外,且已决定克服取消新闻检查制度,使人民有言论自由,并将制定公布政党结社法,使人民有结社的自由,务使各政党皆有共同的轨辙和合法的地位。如此,民主政治始能追溯英美以树立五权宪法的典型。
——《蒋介石在重庆祝抗战胜利典礼时演说》
材料二 国民政府鉴于抗日战争业已结束,和平建设应即开始,为邀请各党派代表与社会贤达举行政治协商会议,共商国事,以期迅速结束训政,开始宪政,特制定本纲领以为宪政实施前施政之准绳,并邀集各党派人士暨社会贤达参加政府;本于国家之需要人民之要求协力一心,共图贯彻,纲领如下:
一、总则
(一)遵奉三民主义和建国之最高指导原则。
(二)全国力量在蒋主席领导之下,团结一致,建设统一自由民主之新中国。
(三)确认蒋主席所倡导之“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及党派平等合法,为达到和平建国必由之途径
(四)用政治方法解决政治纠纷,以保持国家之和平发展。
一一《和平建国纲领》(节录1946年1月31日)
材料三
查民主同盟勾结共匪,参加叛乱,早为国人所注意。兹迭据各地负责治安机关先后报告,其最显著事实如该盟派骆宾基在东北策动之军事叛乱与西北之负责人策动孔从周叛变,并煽动五月学潮及上海工潮,皆暗与共党之军事行动相呼应……最近该盟重要分子李荫枫在川省招致匪徒,图谋暴动以响应共匪李先念残部之窜扰。其他公然作叛乱宣传掩护共匪之间谍活动,皆罪证确凿。政府对此不承认国家宪法,企图颠覆政府之非法团体,不能坐视不理。……不得不采取适当处置,已将该民主同盟宣布为非法团体,今后各地治安机关对于该盟及其分子一切活动自应依据《妨碍国家总动员惩罚暂行条例》及《后方共产党处置办法》严加取缔,以遏乱萌,而维治安。
——《国民政府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的声明》1947年10月28日
回答:
(1)国民党表示给人民以自由民主,给党派以合法地位,为什么又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对其进行镇压?
(2)国民党宣布民盟为非法后,民盟持什么态度?
(1)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要发动内战、坚持独裁统治;而全国人民要求和平民主.国际上也暂时不允许蒋介石发动内战,蒋介石发动内战也没有准备好,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的上述表示是假和平民主的表演,实际上他是要坚持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因此,当民主同盟与共产党等反对内战、独裁统治时,国民党就对民盟进行镇压。
(2)民盟主席张澜表示不放弃个人政治主张。民盟中央委员沈钧儒等在香港重组民盟总部。发表宣言,与共产党合作,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而斗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吾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垒固多坚,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者,富国之四经,治国之大本也。……唯深望与中堂有以玉成其至已。”
——1894年6月孙中山《上李鸿章书》
材料二“革命、保皇二事决分两途,如黑白之分不能混淆,东西之分不能易位。革命者志在扑满而兴汉,保皇者志在抉满而臣清,事理相反,背道而驰,互相冲突,互相水火,非一日也。”
——1900年12月孙中山《告同乡书》
材料三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族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可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材料四“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孙中山对“欧洲富强之本”的分析对吗?谈谈你的看法。
(2)材料一体现了孙中山当时的什么政治主张?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孙中山的政治主张有何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3)结合材料三、四,说明孙中山为什么主张进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
(1)不对。欧洲富强之本在于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比较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2)材料一体现的主张:学习西方,变法图强;变化:由主张维新转向革命,说明孙中山认清了清政府的反动本质,决心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
(3)因为清政府统治者对内实行专制和民族压迫,对外已成为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故要“民族革命”;而“民族革命”推翻清政府,不能铲除君主专制政体,故要“政治革命”;而要解决革命后的社会发展问题,防止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在中国出现,必须进行“社会革命”。
(1)1894年,孙中山对“欧洲富强之本”的认识只在表象上,没有看到其根本在于欧洲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比较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2)孙中山在向西方学习上,由过去的维新而转向革命,这说明孙中山认识的进步。孙中山被李鸿章拒绝后,感到和平改革之途已绝,依靠这样的政府,不可能使中国走向富强。
(3)民族主义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变半殖民地的中国为民族独立的中国,是民族革命。民权主义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解决了当时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是政治革命。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试图解决土地问题,是社会革命。
您目前分数偏低,基础较薄弱,建议加强练习。